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早期头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康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早期介入头针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按照单盲、随机对照原则,选择135例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头针康复组(45例),康复组(45例),头针组(45例)。分别采用头针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单纯现代康复治疗和单纯头针治疗。治疗6个星期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作为评定标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6个星期后,三组患者的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与治疗前自身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康复组和头针组治疗后对比,头针康复组的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针康复组的愈显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康复组和头针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及早介入头针结合现代康复治疗,二者合用,协同提高疗效,可作为脑卒中早期康复的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2.
头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滨 《福建中医药》2003,34(4):11-12
为了探讨头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 (ADL )能力的影响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15例 )和对照组 (14例 ) ,2组均采用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头针治疗的同时进行康复训练 ,用 Fugl- Meyer评分法和 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 Fugl- Meyer(FMA)运动功能积分及 Barthel指数的提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采用头针配合康复训练能增强运动感觉向大脑皮质的传导效应 ,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采用头针体针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对治疗前及治疗2周、4后积分进行比较。结果:针刺治疗2周、4周后,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病程在1个月以内患者疗效明显优于1个月以上者(P〈0.05)。结论:头针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统一的运动康复训练治疗,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康复训练组(治疗组)42例,采用头皮针长时间留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单纯康复训练组(对照组)42例,单纯采用认知康复训练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LOTCA)认知评定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DL—BREF)中文版对其进行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OTCA认知评定量表评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WHOQOL—BREF各领域的评分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总分差值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能力,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2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例及对照组12例,两组均用西药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加用头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结果:两组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及FMI、MBI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配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穴长时间留针结合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4例.治疗组实施头穴长时间留针疗法和强制性运动疗法,对照组仅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3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STEF、上肢FMA评定及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两组间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穴长时间留针结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可在短期内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二者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脑卒中患者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头针与镜像疗法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株洲市中心医院2021年8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镜像治疗纳入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头针治疗纳入观察组。在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部分评分以及Brunnstrom分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肢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01,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手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52,P <0.05)。结论:在恢复早期,头针、镜像疗法与常规康复训练有效结合,对脑卒中患者软瘫期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互动式头针与传统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互动头针组(35例,中止1例)和传统头针组(35例,脱落1例)。两组患者均予脑梗死二级预防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互动头针组在头针留针期间同时进行上肢作业疗法,传统头针组在头针结束后进行上肢作业疗法。两组取穴相同,均取伏象头部、伏象上肢肩点、伏象上肢肘点、伏象上肢腕点等,采用飞针直刺法进针,轻捻重压震颤三联法行针,留针30 min;根据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的不同,制定个体化的上肢作业疗法方案,每次30 min。两组均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UE评分、WMFT评分、 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1),MAS分级较治疗前改善(P<0.05);互动头针组FMA-UE评分、WMFT评分和MBI评分均高于传统头针组(P<0.0...  相似文献   

9.
头针配合运动疗法对偏瘫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头针同步进行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波幅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采用头针配合运动疗法),对照组24例(采用运动疗法)。疗程结束后,以体感诱发电位(SEP)波幅变化为客观评定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侧SEP的N20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都能提高患侧SEP的N20波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两组间SEP的N20波幅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针配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脑功能的恢复比单纯运动疗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对颅脑损伤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临床研究,两组均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早期康复组给予早期头针及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等待患者清醒后给予康复训练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thel指数(MBI)为指标,观察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和ADL改善情况.结果:早期康复组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头针及康复训练治疗能够显著改善颅脑损伤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朱氏头皮针留针配合肢体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稳定血压、脑细胞保护剂等基础治疗,并同时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 mL静脉点滴,治疗组加用朱氏头皮针疗法和肢体功能训练,每日1次,疗程5 d,间隔2 d,继续第2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肌张力减轻和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早期进行朱氏头皮针留针配合肢体训练治疗可以缓解肌张力增高,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降低痉挛性瘫痪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何民鹏 《新中医》2014,46(4):183-185
目的:观察多种针灸手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多种针灸手法(头部电针、体针、梅花针)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的针刺治疗;2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2组治疗70天。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0.0%,对照组7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多种针灸手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申时针刺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申时针刺)和对照组(非申时针刺),每组25例。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康复训练和申时(下午3~5时)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康复训练和非申时针刺治疗。观察两组CSS评分、BI指数评分及FMA评分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CSS评分均下降(P0.01),BI指数评分、FMA评分均升高(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申时和非申时针刺均能改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护理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住院病志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对照组28例急性期制动、卧位,住院5~7d病情稳定后康复训练,1次/d。治疗组32例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脑梗死入院当天开始,脑出血48~72h病情稳定即可进行;康复训练:一对一形式,一名护士负责一名病人;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活动能力练习、针灸(头针、体针)、推拿按摩、情志护理。连续治疗护理1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ADL(Barthel指数)、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Barthel指数两组均有改善(P0.01,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FuglMeyer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0.01,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护理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脑卒中,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头针与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187例中风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107例与对照组80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再用中医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1%(P&lt;0.05)。结论:中风偏瘫应用中医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探讨太极拳步法联合平衡仪反馈训练(Prokin平衡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太极拳步法配合使用Prokin平衡训练仪进行康复治疗;两组均于治疗6周前后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Berg平衡量表和A.T.E.本体感觉指数差异平均值评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FMB值、BBS值和A.T.E指数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其改善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配合太极拳步法联合平衡仪反馈训练可较好地改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本体感觉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李芳玲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794-796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和康复锻炼,治疗组采用针刺拮抗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视听反馈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由坐位到站起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针灸、功能性电刺激、垫上运动、控制训练、站起/坐下任务特异性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视听反馈性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坐位站起活动计时、偏瘫侧股四头肌和胭绳肌的最大自主收缩肌力的改善程度。结果:试验组坐位站起活动计时、偏瘫侧股四头肌和胭绳肌的最大自主收缩肌力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听反馈性训练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君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7):428-43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2个月后以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进行疗效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为4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