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7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用针刺治疗.针刺均采用头针和体针相结合,取穴原则与刺法相同.结果: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显著,P<0.01;ADL积分差异显著.结论:提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
夏毅 《光明中医》2011,26(8):1640-1641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给予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30例,仅给予康复训练;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30天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价肌张力改善情况,Barthel氏AD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进步9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14例,进步8例,总有效率7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疗效显著,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利用中医辩证疗法治疗中风及偏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和优点。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中药针剂治疗,观察组在中药针剂治疗的基础上还综合运用头针、体针、康复训练等中医辩证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中医辩证治疗后,痊愈17例,显效21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结论:中医辩证治疗方法对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非常理想,综合运用针灸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头针滞针法与常规头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中风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采用头针滞针法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头针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4.0%,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治愈率为56.0%,总有效率为86.0%。结论:头针滞针法治疗中风偏瘫优于常规头针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体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头针治疗,观察两组Fugl-Meyer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对照组为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ugl-Meyer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中风偏瘫患者按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7例。对照组行早期康复治疗,实验组行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评估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1.49%(43/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34%(34/47)(P0.05)。实验组治疗12周后基本生活活动能力(BADL)及Parker-Palme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行走能力及基本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郭严 《河南中医》2015,35(2):278-280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结果:观察组上肢、下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疗效显著,并显著改善患者Barthel指数。  相似文献   

8.
头针、体针配合推拿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头针,体针,推拿对中风偏瘫的影响.方法:将5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分别给予头针,体针配合推拿及传统针刺方法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肢体瘫痪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愈显率64.0%,与对照组的40.0%比较差异有明显性意义(P<0.05).结论:头针、体针配合推拿法对中风偏瘫作用显著,是临床治疗中风偏瘫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针、腹针结合语言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失语的治疗效果及对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76例中风后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语言康复训练,观察组接受头针、腹针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及语言功能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78.9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语言功能各维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语言功能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腹针结合语言康复训练能促进中风后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经络辨证针剌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肩关节疼痛、上肢运动功能均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O.01)。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11.
梁燕 《中医临床研究》2014,(30):116-117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对照组给予体针治疗,针刺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依据神经功能缺损和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和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2.5%(P﹤0.05).依据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标准及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分级标准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何民鹏 《新中医》2014,46(4):183-185
目的:观察多种针灸手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多种针灸手法(头部电针、体针、梅花针)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的针刺治疗;2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2组治疗70天。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0.0%,对照组7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多种针灸手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190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采取中医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A与 BI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63%,对照组为73.6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对于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采取中医针刺治疗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痉挛程度、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Bobath技术及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予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23例加头针配合Bobath技术及运动想象疗法,对照组24例加Bobath技术。2组治疗143、0d时运用Fugl-meyer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评分法测定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14、30dFugl-Meyer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2组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合Bobath技术及运动想象疗法,能更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护理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住院病志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对照组28例急性期制动、卧位,住院5~7d病情稳定后康复训练,1次/d。治疗组32例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脑梗死入院当天开始,脑出血48~72h病情稳定即可进行;康复训练:一对一形式,一名护士负责一名病人;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活动能力练习、针灸(头针、体针)、推拿按摩、情志护理。连续治疗护理1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ADL(Barthel指数)、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Barthel指数两组均有改善(P0.01,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FuglMeyer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0.01,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护理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脑卒中,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统一的运动康复训练治疗,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康复训练组(治疗组)42例,采用头皮针长时间留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单纯康复训练组(对照组)42例,单纯采用认知康复训练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LOTCA)认知评定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DL—BREF)中文版对其进行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OTCA认知评定量表评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WHOQOL—BREF各领域的评分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总分差值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能力,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60例中风偏瘫患者按随机卡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均予常规临床治疗及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团体心理治疗。4周后,评定汉密顿抑郁量表-17(HAMD-17)、改良Barthel指数(MBI),并比较2组患者抑郁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在抑郁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抑郁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团体心理治疗有利于改善中风患者抑郁状态、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抑郁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康法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ND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VCIND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头穴丛刺组、针康组(头穴丛刺结合认知功能训练组),每组各30例。康复组采用认知功能训练法、头穴丛刺组采用于氏头穴丛刺法针刺治疗、针康组采用头穴丛刺结合认知功能训练法,共治疗8周,比较3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针康组与康复组及头穴丛刺组的MoCA总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P<0.05),康复组和头穴丛刺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针康组中,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力、语言、延迟回忆、定向力方面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针康法能较好改善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且效果优于单纯的认知功能训练与单纯头穴丛刺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并探讨太极拳步法联合平衡仪反馈训练(Prokin平衡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太极拳步法配合使用Prokin平衡训练仪进行康复治疗;两组均于治疗6周前后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Berg平衡量表和A.T.E.本体感觉指数差异平均值评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FMB值、BBS值和A.T.E指数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其改善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配合太极拳步法联合平衡仪反馈训练可较好地改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本体感觉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中风偏瘫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为40例。对照组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药二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疗效、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分级情况、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31/40)明显小于治疗组(100.00%)(P0.05)。2)2组治疗后Ashworth分级情况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Ashworth分级情况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分别为(36.78±9.59)分、(53.29±12.77)分,治疗组分别为(37.39±10.02)分、(69.05±19.38)分,2组治疗前Fugl-Mey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为(32.00±5.62)分与治疗组(33.27±6.08)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73.29±18.8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7.77±14.51)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4)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