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相关症状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 借助自主研发的更年期应用程序收集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资料,进行改良Kupperman评分、绝经状态分级和中医证型判定,分析主要症状、绝经状态和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改良Kupperman评分差异,以及不同绝经状态、中医证型患者的年龄差异。结果 (1)共收集有效病例846例,其中半数以上出现疲乏(95.74%)、情绪波动(89.13%)、失眠(86.05%)、性交痛(70.33%)、心悸(68.91%)、头痛(68.91%)、骨关节痛(65.37%)、抑郁疑心(64.07%)、潮热出汗(63.36%)、眩晕(62.53%)等症状。(2)本研究收集的病例以轻度、中度绝经状态居多,分别为296例(34.99%)、399例(47.16%);中医辨证分型以肾阴阳两虚证(42.67%)、肾虚肝郁证(32.51%)多见,其余依次为肝肾阴虚证(13.59%)、心肾不交证(11.23%)。(3)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改良Kupperman评分存在差异,其中肾虚肝郁型患者评分最高、肝肾阴虚型患者评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从2008年1月-2009年5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选取合格研究对象329例,观察其肝功能、HBVDNA、肝纤四项等实验室指标。结果各证型的分布为: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湿热中阻证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当HBVDNA〈10^4 copies/mL时,湿热中阻证的频数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而当10^4≤HBVDNA〈10^7 copies/mL时则相反。湿热中阻证三型前胶原(PCIII)的异常率明显高于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异常率及瘀血阻络证HA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证(P〈0.05);而肝郁脾虚证IV型胶原(CIV)的异常率与湿热中阻证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各证型与转氨酶、HBVDNA、肝纤四项等实验室指标之间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证候因素和证候特征。方法: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调查问卷的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聚类分析和决策树等数据挖掘技术,对横断面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除骨痛、驼背、身高变矮、骨折外,中医主要症状为腰膝酸软、视物模糊、发脱、腿沉、倦怠乏力和畏寒肢冷;次要症状为怕热、眼睛干涩、烦躁易怒、头晕、齿摇、耳鸣、气短、便秘和盗汗。(2)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证候为肾阳虚证、肾精不足证、肾气虚证、肾阴阳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肾阴虚证和肝肾阴虚证,主要证候因素为阴虚、阳虚、气虚、气滞、湿浊和血瘀;(3)阴虚决策树诊断模型以五心烦热、盗汗和便秘三个变量为主,阳虚决策树诊断模型以畏寒肢冷、大便稀溏、腰膝酸软、头晕和气短五个变量为主。结论:(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6个主要症状和9个次要症状,主要证候因素为阴虚、阳虚、气虚、气滞、湿浊和血瘀,常见证候为肾阳虚证、肾精不足证、肾气虚证、肾阴阳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肾阴虚证和肝肾阴虚证。(2)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肾、肝、脾三脏虚损为本,气滞、湿浊、血瘀为标的本虚标实之证。  相似文献   

4.
肝气逆、肝气郁两证发病与个性特征和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面对同一情志刺激,产生肝气逆肝气郁两证的个性原因及其情绪特点。方法:运用艾森克(成人)人格问卷(EPQ)、自评抑郁量表(SAS)、汉密顿自评焦虚量表(SDS)量表对两证180例患者进行了个性及情绪状态测量研究。结果:两证组在EPQ的N向量中得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气逆证组E向量得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及肝气郁证组(P〈0.05),肝气郁证组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气逆证组SAS标准总分明显高于肝气郁证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P〈0.01)。肝气郁证组SDS标准总分显著高于肝气逆证组与正常对照组(P〈0.05,P〈0.05)。肝气逆证组患者个性多外向气质类型和多胆汁质,情绪表现以焦虚为主;肝气郁证则多内向和抑郁质,情绪以抑郁为主。结论:两证患者所共有的神经质倾向,是其易于产生两证的共同个性基础;两证个性不同的内外倾向和气质类型,是面对同一情志刺激而分别表现出不同情志反应的个性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九江地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将本地区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对各证型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疾病活动度指标(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发现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医各证型比较,在病程上,肝肾阴虚证与其他各证比较均有差异(P<0.05);在血尿酸水平上,肝肾阴虚证与其他各证比较均有差异(P<0.05);在血沉、C反应蛋白炎症指标上,湿热蕴结证与其他各证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病程及疾病活动度指标与该病中医证候有相关性,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较眼针浮针结合法与单纯眼针疗法、单纯浮针疗法治疗损伤痛证的疗效差异。方法102例损伤痛证患者随机分为眼针浮针结合组、单纯眼针组、单纯浮针组三组。眼针组采用辨证取穴和观眼识病取穴法为主选取双眼的肝、肾区,上焦区,下焦区,内刺法为主,结合外刺法;浮针疗法采用一次性浮针,扫散手法增加镇痛效果;眼针浮针结合法先采用眼针疗法取得镇痛效果后留针,针对痛点再进行浮针治疗,彻底消除痛点。结果3组间总有效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眼针浮针结合法与单纯眼针疗法比较、与单纯浮针疗法比较,疗效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单纯眼针疗法与单纯浮针疗法比较,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眼针浮针结合法治疗损伤痛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酒精性肝硬化(AC) 患者中医证型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3 例AC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证型不同分肝气郁结证组39 例、湿热蕴结证组54 例、瘀血阻络证组28 例、肝肾阴虚 证组27 例和脾肾阳虚证组15 例,比较各组肝功能特征和Child-Turcotte-Pugh(CTP) 分级。结果:AC 中医证 型分布中以湿热蕴结证为主。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 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 和CTP 分级在各证 型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湿热蕴结证组ALT 高于肝气郁结证组、肝肾阴虚 证组,且AST 高于瘀血阻络证组、肝肾阴虚证组,且GGT 高于其他4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肝气郁结证组Alb 高于肝肾阴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且CHE 显著高于湿热蕴结证组、脾肾阳虚证组,且PT 较湿热蕴结证组、肝肾阴虚证组和脾肾阳虚证组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组的TBil 高于肝气郁结证组、瘀血阻络证组、肝肾阴虚证,且TBA 高于肝气郁结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C 患者中医证型与肝功能、CTP 分级存在相关性,其证型演变与CTP 分级递增一致,且湿热蕴 结证是本病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龙胆泻肝汤的应用现状,探讨其所治病症和用药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SinoMed、CNKI、VIP、WangFang Data、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近10年发表的龙胆泻肝汤临床研究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工具的方法对治疗疾病、治疗证型、药物使用情况等资料进行提取并统计分析。结果 龙胆泻肝汤多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突发性耳聋、急性湿疹等疾病;治疗证型更多为(肝经)湿热(下注)证;治疗肝胆实火(上炎)证的药量要小于(肝经)湿热(下注)证。结论 运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手段获得了龙胆泻肝汤的临床用药情况,可以为临床应用提供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不留行治疗痛证有良效东明县人民医院(274500)乔瑞清,李兴福,宋惠元关键词王不留行;胸痛;经前胁痛;腹痛;下肢痹痛;疗效观察近年来,笔者在治疗胸痛、胁肋痛、胆囊炎、胃院痛等症时,于方剂中加入王不留行15~20g止痛效果明显提高,现将案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肝虚寒证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匮要略》肝虚寒证探讨傅志红(江西中医学院330006)关键词《金匮要略》;肝虚寒证;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历代医家对仲景治肝法多有阐发,而对《金匮要略》肝虚寒证却少有论及,肝虚寒证是肝病中不可缺少的证型,为完善仲景学说,适应临床需要,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呕血证治经验点滴史锦生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063000)宋瑞霞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063000)主题词呕血/中医药疗法;泻肝;清心;降气;补气(中医);病理讨论呕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证,一般多见于食道、胃、十二指肠、胆道等病变过程中。其出血之势迅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我国老年人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中医药辨治老年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据库(CSPD),纳入研究对象为老年人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献,对其调查目的、调查疾病及调查结果等进行描述统计。结果 ①最终纳入168篇文献,其中2010至2020年之间发表138篇(82.14%);调查地区涵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共纳入43948例老年人,累计覆盖340个研究中心;②主要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中医证候阴虚阳亢证(10.05%)>血瘀证(9.5%)>痰浊(湿)证(8.91%)>阴阳两虚证(4.98%)>痰瘀互结证(4.96%);单元证分布阴虚证(14.70%)>痰证(11.22%)>气虚证(7.15%)>肾虚证(4.72%)>血瘀证(4.18%);涉及病变脏腑肾>肝>脾>肺>心。结论 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老年人证候分布虚证多于实证,虚证中又以阴虚证、气虚证最为多见,实证常见血瘀证、痰浊(湿)证等,且多见痰瘀互结证;老年人五脏皆损,其中又以肾、肝、脾功能失调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老年代谢综合征中医临床辨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代谢综合征病因责之于年老体弱、肾精亏虚,缺乏运动、饮食不节,忧思郁怒、情志失调,肥胖之质、禀赋薄弱;病理机制乃肝肾阴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老年代谢综合征临诊时多表现为机体某一方面或心脑靶器官损害为主,临床表现亦不尽相同,分如下证型治疗:(1)阴虚血瘀证(“靶器官损害”为主);(2)湿浊瘀滞证(“以高尿酸血症,肾功不全“为主);(3)痰浊内阻证(“高脂血痘、肥胖”为主);(4)气阴两虚证(“糖尿病、微量蛋白尿”为主)。(5)肝阳上亢证(“高血压”为主)。  相似文献   

14.
脾气虚与脾阳虚大鼠肝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易杰  李德新等 《中医药学刊》2002,20(5):639-640,644
目的:探讨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的异同,揭示脾气虚和脾阳虚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塑造大白鼠气虚证与脾阳虚证模型;采用底物磷酸化法检测模型肝,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结果: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大鼠脾组织细胞膜PKC活性明显降低(P<0.01),脾气虚证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无明显变化,脾阳虚证脾组织乐PC活性明显升高(P<0.01),而且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变化两模型组之间存在差异(P<0.01),脾组织细胞膜PKC活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除脾气虚证肝组织细胞膜PKC活性无明显变化外,脾气虚证肝组织细胞浆PKC活性与脾阳虚证大鼠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PKC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PKC活性组之间药存在明显差异,健脾益气和温运脾阳中药对脾组织细胞无明显作用,对脾组织细胞浆,肝组织两个模型细胞膜和细胞浆PCK活性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1),,大踏步曙运脾阳药对肝、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的影响尤为明显,可使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肝、脾组织细胞PKC活性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同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以及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变化密切相关;健脾益气和温运脾阳中药能够调节脾气虚与脾阳虚的病理变化与现代医学肝、脾组织的功能相关;健脾益气和温运脾阳中药能够调节气虚与脾阳虚大气肝、脾组织、PKC活性,其中温运脾阳中工的作用靶点在肝、脾组织细胞浆。  相似文献   

15.
龙虎交战针法治疗痛证220例临沂地区中医院(276002)赵洛匀关键词龙虎交战针法;痛证;疗效观察笔者于1991年1月~1994年4月对220例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肌纤维组织炎等病引起的疼痛患者,采用龙虎交战针法治疗,收到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及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肾阴虚及肝胆湿热两种典型证候(同病异证)的血清差异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通路,探寻虚、实两种典型证候的内在物质基础,以期从代谢水平上为中医证候分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11例不同证候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胆湿热证40例,肝肾阴虚证41例,隐证(无证可辨)者30例)中医症状及体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发现两种不同证型的临床信息分布规律及证候特征;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GC-TOF/MS)技术对乙肝肝硬化患者,以及与之相匹配的60例健康人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经非监督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有监督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及监督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找出与乙肝肝硬化疾病本身及其两种典型证候相关的差异性物质;运用MetaboAnalyst 3.0数据库,寻找并解析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虚实两种证候间差异性物质的相关代谢通路。结果 (1)肝胆湿热证中出现频率较高(50%以上)的症状为小便色黄,口干,口苦,口臭或有异味等。肝肾阴虚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为口干、腰酸、乏力、腿软等。两证共见症/征为口干、尿黄、易怒、舌红。(2)各组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数值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与健康组比较,隐证组中白蛋白(Albumin,ALB),肝胆湿热证中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总胆汁酸(Total Biliary Acid,TBA)及ALB,肝肾阴虚证TBil、ALP、GGT、TBA、ALB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隐证比较,肝胆湿热证TBil、DBil、AST、ALP、TBA、ALB,肝肾阴虚证TBA、AL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肝胆湿热证与肝肾阴虚证相比,TBil、DB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代谢组学检测及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各组之间代谢谱均有良好的区分,并获得各组间的差异性物质。发现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两典型证的共同物质10个,去除疾病(隐证)的信息,则得到两证共同物质6个,涉及的代谢通路为甘氨酸、丝氨酸及苏氨酸代谢和苯丙氨酸代谢;同时,分别获得两证各自特异性的代谢物质各8个,分别涉及亚油酸代谢和甘氨酸、苏氨酸及丝氨酸代谢。结论 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发现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不同证之间既存在病的共同物质(同病),也存在证的差异物质(异证),从而在代谢层面上为中医证候分类的科学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复发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74例患者均存在脾胃虚寒证,其中:(1)单纯型45例(60.8%);(2)兼肝胃不和证12例(16.2%);(3)兼气滞血瘀证9例(12.2%);(4)兼郁热/湿热证8例(10.8%)。以上病例均以黄芪建中汤加味为基本方,辨证加减,6周为一个疗程。结果74例中,治愈40例(55.1%),好转28例(37.8%),无效6例(8.1%),总有效率91.9%。本组患者单纯脾胃虚寒证治疗有效率高(100%);兼肝胃不和证有效率为83.3%;兼气滞血瘀证与兼郁热/湿热证治疗有效率较低,分别为77.8%与75.0%。结论该方对各证型复发性消化性溃疡均有效,其中单纯脾胃虚寒型的临床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曹玉春 《河北中医》2009,31(5):695-695
疼痛诸证,尽管部位不一,在发病机制上却有共同之处,即“不通则痛”。举凡外寒稽留,暑热外侵,肝气郁滞,瘀血内结,饮食停滞,虫积绕脐,金刃外伤等,皆可使人体营卫凝涩,经络闭阻,气滞血瘀,而致疼痛。但老年痛证又有其特殊规律,与青壮年痛证在病机上迥异。盖一般痛证多因病邪阻滞气机而引起,而老年痛证并非如此。年老之人,由于脏腑虚衰,“血气懈惰”(《灵枢·天年》),“久病多瘀”(《医学衷中参西录》),此为“虚中夹瘀”之一方面;衰弱之体,“其肉不石,数中风寒,血气虚,脉不通”(《灵枢·天年》),  相似文献   

19.
房訾晴  陈婷 《新中医》2020,52(11):188-19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腹部超声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依据中医证型进行分组,比较不同证型的超声图像表现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肝气郁结证组、脾虚湿盛证组、湿热内蕴证组的肝左叶上下径显著长于瘀血阻络证组(P<0.05),瘀血阻络证组的脾长径与后径显著长于其它证型(P<0.05)。肝肾阴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瘀血阻络证组的门静脉内径显著大于湿热内蕴证组(P<0.05),肝气郁结证组的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大于瘀血阻络证组(P<0.05)。6组的肝静脉内径及肝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气郁结证组、脾肾阳虚证组、瘀血阻络证组的胆壁毛糙比例显著低于湿热内蕴证组(P<0.05);湿热内蕴证组的腔内回声不均比例显著高于其它5组(P<0.05);肝气郁结证组、脾虚湿盛证组、湿热内蕴证组的形态比例失调、被膜锯齿状、弥漫回声增高比例均低于肝肾阴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瘀血阻络证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型随着病情发展呈现变化,且其超声特征、血流动力学参数与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相关性,其可为临床评估病情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0.
肝阳上亢证患者情绪状态特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雄伟  尤昭玲 《中医杂志》2006,47(11):854-855
目的:探讨肝阳上亢证患者的情绪状态特征.以指导临床进行心理干预。方法:选择226例高血压与偏头痛患者。分为肝阳上亢证组、肝郁气滞证组、肝肾阴虚证组.并设健康对照组16例,采用Beck焦虑量表(BAI)及Beck抑郁量表(BDI)对各组进行情绪测越。结果:肝阳上亢证、肝郁气滞证、肝肾阴虚证患者BAI、BDI各项积分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肝阳上亢证BAI积分明显高于肝郁气滞征、肝肾阴虚证(P〈0.01);肝郁气滞证、肝肾阴虚证BDI积分明显高于肝阳上亢证(P〈0.05或P〈0.01)。结论:肝胆上亢证、肝郁气滞证及肝肾阴虚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状态,肝阳上亢证患者以焦虑情绪状态为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