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6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东降糖Ⅰ号方是根据益气养阴,清热泻火的治疗原则组成。实验研究表明,鲁东降糖Ⅰ号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和家兔有显著的降糖作用,而且大、小剂量组有强于玉泉丸的趋势,并且能使四氧嘧啶糖尿病家兔血清庆岛素水平升高,胰高血糖素水平降低,使不同切变速率下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明显下降,能够清除体内过氧化脂质(LPO),同时可增强小鼠耐缺氧的能力和游泳耐力,提高对应激状态的反应力。急性毒性实验证明,小鼠最大耐受倍数合乎要求。  相似文献   
2.
眼外伤住院患者298例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我院1987~1994年间收治眼外伤298例,进行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七年间共收治住院眼科病人829例中眼外伤298例占35.9%.其中男237例,女61例男女之比3.88:1.年龄最大76岁;最小1岁.1~10岁37例占12.4%;11~20岁52例占17.5%;21~30岁73例占24.5%;31~40岁57例占19.1%;41~50岁48例占16.1%;51岁以上31例占10.4%.其中21~30岁者多.工人163例占54.7%,农民54例占18.1%,军人13例占4.3%,学生37例占12.4%,儿童31例占10.4%.以工人为最多.  相似文献   
3.
建立毛细管电泳分离分析多巴胺和 5一羟色胺的方法。采用自由区带电泳法 (CZE) ,4 0mmol/L硼砂缓冲液 2 0PSI气压进样 5s ,定电流 75 μA分离 10min ,二极管阵列PDA检测器检测 ,应用 2 0 0nm检测波长 ,结果显示两种物质完全分离。  相似文献   
4.
川乌与白芍配伍前后抗炎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观察川乌与白芍配伍前后不同比例、剂量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乌、芍配伍前后对角叉菜胶和甲醛性大鼠足跖肿胀,棉球肉芽肿增生及小鼠二甲苯耳壳肿胀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使大鼠炎性组织释放的PGE2明显降低(P<0.05,P<0.01)。而且多数结果表明二药配伍的抗炎作用优于单味药川乌、白芍,其中尤其对慢性关节炎模型,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P<0.05,P<0.01)。  相似文献   
5.
复方洋参片主要以西洋参和补气药组成的益气养阴方。实验证明对小鼠耐疲劳实验与人参固本丸组比有非常显著的作用P<0.01,耐缺氧实验证明复方洋参片大、小剂量组与人参固本丸组比P值均小于0.05,通过耐寒和耐高温作用发现复方洋参片大剂量组与人参固本丸组比P<0.05,复方洋参片小剂量组的作用与人参固本丸组相当,另外对大鼠“气虚”模型的血液流变学发现复方洋参片大、小剂量组与造模组比较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0.01,证明复方洋参片有非常强的抗应激能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药毒性探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苗彦霞  张惠云 《陕西中医》2005,26(10):1097-1098
毒性作为药性理论之一,目前并无统一的认识。本文回顾了历代对中药毒性的论述,将历代医家对毒性内涵的认识归纳为三种,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对中药毒性的分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大鼠模拟经前期综合征(PMS)肝失疏泄所导致的始发证候肝气逆证为切入点,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肝失疏泄产生肝气逆证时的主要改变指标五羟色胺(5-HT1A)受体基因表达在中枢不同脑区(下丘脑、边缘叶)mRNA水平上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在肝失疏泄产生肝气逆证时中枢神经系统中5-HT1A受体的基因表达在mRNA水平均受到一定的抑制,即在肝失疏泄产生肝气逆证时5-HT1A受体的活性明显下降,且下丘脑中5-HT1A受体的活性要比边缘叶中5—HT1A受体的活性下降得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患者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变化及经前平颗粒(以下简称经前平)对E2、P峰值的影响。方法:病例均于治疗前、后采集月经周期的4个时相血样,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E2、P含量。结果:该证患者E2增殖期分泌高峰消失、分泌期峰值显著降低;P分泌期高峰阙如。治疗后经前平组E2增殖期、分泌期两个峰值接近正常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分泌期峰值恢复正常,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患者月经周期性激素变化失常,是本证重要微观机制之一。经前平颗粒对性激素周期性变化失调呈现良好纠正作用。  相似文献   
9.
七情定义新探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按照科学概念定义规则,在情志抽象概念定义下,对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逐一定义。力求各定义体现中医学对七种情志的认识特征,且与现代情绪概念内涵相融洽,为当前有关七情及七情致病的实际研究提供可操作性的定义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多情交织共同致病首先伤肝”假说及其论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过对前人情志致病医案统计分析和情志致病方式流行病学调研,发现“五志伤五脏”模式不符合临床实际,多种情志交织共同致病和致病伤肝的概率更大,“社会事件”是形成情志刺激的始发因素。据此,提出“多情交织共同致病首先伤肝”假说,并对假说进行了逻辑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