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沈阳市学生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ART)的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调查获得2007-2015年沈阳市艾滋病治疗定点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5~30岁学生HIV/AIDS患者ART相关信息,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ART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7-2015年该医院共收治15~30岁学生HIV/AIDS患者146例,占累计治疗HIV/AIDS患者的6.1%(146/2 379)。患者均为男性,男男性行为传播途径占93.2%(136/146),HIV延迟诊断率[诊断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 350个/μl]为52.7%(77/146),患者中ART的构成比为67.1%(98/1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IV诊断年份(aOR=1.21,95%CI:1.02~1.44)、年龄24~30岁(aOR=8.15,95%CI:1.46~45.52)和延迟诊断(aOR=2.22,95%CI:1.05~4.71)是学生HIV/AIDS患者ART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HIV诊断时间越晚、年龄越大及延迟诊断可能增加学生HIV/AIDS患者的ART比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云南省HIV/AIDS的HCV与梅毒螺旋体(TP)的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防控HIV/AIDS的HCV与TP合并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6月30日云南省新报告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不同ELISA试剂检测血清HCV抗体,均阳性判定为HCV感染;采用ELISA法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检测TP,均阳性判定为TP感染;采用Excel 2016和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CV及TP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5 922例HIV/AIDS中,HCV感染率为6.5%(383/5 922),TP感染率为5.8%(344/5 922),HCV和TP合并感染率为0.4%(22/5 9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 50岁组、女性、离异/丧偶、汉族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报告地为滇东地区、男男性传播途径,较低年龄组(15~岁:aOR=3.53;20~岁:aOR=3.02;30~岁:aOR=2.91;40~49岁:aOR=3.61)、男性(aOR=2.31)、已婚/未婚(已婚:aOR=1.61;未婚:aOR=1.63);少数民族(aOR=1.70)、较低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aOR=4.69;初中或高中:aOR=3.96)、报告地为滇中或滇西地区(滇中:aOR=2.46;滇西:aOR=7.08)、注射吸毒传播途径(aOR=131.08) HIV/AIDS的HCV感染风险较高。相比于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农民职业、报告地区为滇西地区和异性性传播途径,小学及以下或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aOR=1.73;大专及以上:aOR=1.77)、其他职业(aOR=1.39)、报告地为滇东地区(aOR=1.75)、男男性传播途径(aOR=9.75) HIV/AIDS的TP感染风险较高。结论 云南省2020年1-6月新报告HIV/AIDS中存在一定比例HCV与TP合并感染,合并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应加强HIV/AIDS的HCV与TP血清学检测,开展HCV与TP合并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联合应用两种神经认知评价量表,探讨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HIV感染者神经认知损伤患病率、影响因素及其神经认知表现特征。方法 纳入浙江省台州市开展的HIV与衰老相关疾病前瞻性队列研究中2 250例接受ART的HIV感染者。使用中国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国际HIV相关性痴呆量表(IHDS)评价其神经认知损伤情况,并对2个量表中的7个神经认知域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在接受ART的HIV感染者2 250例中,年龄集中在45~89岁(48.0%,1 080/2 250),男性占79.2%(1 782/2 250),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37.8%(852/2 250)。MMSE和IHDS判断的神经认知损伤的患病率分别为14.3%(321/2 250)和31.8%(716/2 2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感染者MMSE判断的神经认知损伤危险因素包括60~89岁(aOR=2.63,95%CI:1.52~4.56)、抑郁症状(aOR=5.58,95%CI:4.20~7.40)和使用依非韦伦(EFV)治疗(aOR=2.86,95%CI:1.89~4.34);男性(aOR=0.71,95%CI:0.51~1.00)、偏胖(aOR=0.63,95%CI:0.44~0.89)和文化程度较高(aOR=0.11,95%CI:0.05~0.25)为保护因素。IHDS判断的神经认知损伤危险因素包括60~89岁(aOR=3.10,95%CI:2.09~4.59)、抑郁症状(aOR=1.78,95%CI:1.44~2.20)和使用EFV治疗(aOR=1.79,95%CI:1.41~2.29);男性(aOR=0.75,95%CI:0.58~0.97)、偏瘦(aOR=0.67,95%CI:0.47~0.96)、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350个/μl(aOR=0.69,95%CI:0.53~0.91)和文化程度较高(aOR=0.23,95%CI:0.14~0.39)是保护因素。HIV感染者的神经认知表现分为4种主要类型,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饮酒、抑郁症状、腰臀比、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基线CD4计数和使用EFV治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接受ART的HIV感染者神经认知表现分为4种类型,神经认知损伤患病率较高,需对不同类型者采取针对性的监测、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MSM对同伴推动HIV检测策略的接受意愿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2018年8-9月通过石家庄市MSM社会组织协助,分享线上问卷二维码,采用方便抽样方式招募544名MSM作为调查对象,登录“金数据企业版”(https://im.jinshuju.com/users/sign_in)进行线上匿名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行为学、HIV检测相关态度、同伴推动HIV检测策略的接受意愿等信息。采用χ2检验分析社会人口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SM同伴推动HIV检测策略的接受意愿的相关因素。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21名调查对象中,建议同伴接受HIV检测的意愿占59.50%(310/521),接受同伴建议HIV检测的意愿占90.02%(469/5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IV检测频次分别为每年1次(aOR=2.72,95%CI:1.42~5.20)、每半年1次(aOR=5.72,95%CI:2.97~11.02)与每个季度≥1次(aOR=8.76,95%CI:4.56~16.83)、发生性行为前询问对方HIV感染状态(aOR=1.94,95%CI:1.15~3.28)和STD史(aOR=1.83,95%CI:1.06~3.14)是建议同伴接受HIV检测的意愿的正相关因素;与同伴讨论HIV检测相关问题(aOR=4.43,95%CI:1.87~10.54)、认为向同伴提出HIV检测建议会影响双方感情(aOR=0.35,95%CI:0.15~0.82)分别是接受同伴建议HIV检测意愿的正相关、负相关因素。结论 提高MSM主动建议同伴接受HIV检测的意愿,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双方平等交流及沟通的技巧,是MSM同伴推动HIV检测策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吉林省MSM人群HIV的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2010-2015年,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的要求,在艾滋病哨点监测期内,通过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吉林省MSM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行为状况、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水平等进行连续监测,每个监测哨点样本量≥ 400人。结果 2010-2015年吉林省共监测MSM 7 823人,HIV感染率为5.4%(42/7 823),HI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趋势χ2=110.023,P<0.001)。2010-2015年,MSM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均>90.0%。最近6个月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27.0%(2 112/7 823),不同年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03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M感染HIV的可能危险因素包括外省户籍(aOR=1.797,95% CI:1.185~2.726)、网络招募(aOR=1.717,95% CI:1.332~2.215)、最近1年曾诊断过性病(aOR=1.893,95% CI:1.356~2.643)和梅毒抗体阳性(aOR=4.309,95% CI:3.097~5.995);可能保护性因素包括最近6个月同性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aOR=0.387,95% CI:0.143~0.557)、最近1年曾检测过HIV (aOR=0.632,95% CI:0.375~0.891)。结论 2010-2015年吉林省MSM人群HI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和HIV检测率均较低,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MSM定期做HIV检测和坚持使用安全套。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浙江省台州市MSM同性群交行为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经浴室、酒吧等场所招募MSM,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性行为等信息,并进行HIV检测。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群交行为相关因素。结果 共调查1 435名MSM,HIV阳性率为12.5%(179/1 435)。16.1%(231/1 435)报告在最近1年曾有群交行为。最近1年有群交行为的MSM与最近1年无群交的MSM相比,一生同性性伴数≥10个(53.7%比19.0%,χ2=125.527,P<0.01)、有异性性伴(86.6%比68.2%,χ2=31.935,P<0.01)、最近1年与女性发生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28.1% 比19.8%,χ2=6.540,P<0.05)的比例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与MSM群交行为相关因素包括年龄(≥50岁比≤24岁,aOR=2.25,P=0.027),与女性婚姻(离异或丧偶比未婚,OR=0.29,P=0.001),户籍(本地比外地,aOR=1.56,P=0.023),一生同性性伴数(≥21个比2~5个,aOR=8.06,P<0.001;11~20个比 2~5个,aOR=3.25,P<0.001),一生异性性伴数(≥6个比0个,aOR=2.63,P=0.005;2~5个比0个,aOR=2.58,P=0.001;1个比0个,aOR=2.01,P=0.010)。结论 台州市MSM人群群交行为比例较高、安全套使用率低、性行为关系复杂,HIV感染率高、传播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血脂变化轨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以浙江省台州市2004年1月至2021年4月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运用χ2检验分析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基线指标情况,应用潜在类别混合模型描述研究对象接受抗病毒治疗后血脂变化轨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变化轨迹的影响因素。采用R 3.5.0.软件LCMM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 079例HIV感染者中,年龄MQ1,Q3)为31(43,55)岁,以男性(78.1%,1 623/2 079)和已婚(58.7%,1 221/2 079)为主,BMI≥24.0 kg/m2占18.9%(393/2 079),异性性传播途径占67.7%(1 407/2 079)。血脂变化轨迹分为3种:倒U形(2.3%,48/2 079)、进展型(31.3%,650/2 079)和一般轨迹(U形)(66.4%,1 381/2 079),倒U形和进展型确定为危险轨迹(3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抗病毒治疗方案为齐多夫定-替诺福韦-依非韦伦(3TC- TDF-EFV)、基线TC水平<5.2 mmol/L、基线TG水平<1.7 mmol/L、BMI为18.5~23.9 kg/m2、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200个/μl和抗病毒治疗时间<5年者,抗病毒治疗方案一直使用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3TC-AZT-EFV)(aOR=1.99,95%CI:1.44~2.77)和更换为克力芝(LPV/r)(aOR=3.17,95%CI:2.00~5.01)、基线TC水平分别为5.2~6.1 mmol/L(aOR=2.55,95%CI:1.92~3.39)和≥6.2 mmol/L(aOR=5.89,95%CI:3.76~9.25)、基线TG水平分别为1.7~2.2 mmol/L(aOR=2.00,95%CI:1.53~2.62)和≥2.3 mmol/L(aOR=6.51,95%CI:4.97~8.54)、BMI为≥24.0 kg/m2(aOR=1.44,95%CI:1.11~1.88)的HIV感染者较容易出现血脂变化的危险轨迹。而BMI为<18.5 kg/m2(aOR=0.55,95%CI:0.35~0.86)、基线CD4计数为200~349个/μl(aOR=0.67,95%CI:0.52~0.87)和≥350个/μl(aOR=0.71,95%CI:0.54~0.94)、抗病毒治疗时长为5~9年(aOR=0.74,95%CI:0.56~0.99)和≥10年(aOR=0.53,95%CI:0.22~0.67)的HIV感染者较不容易出现血脂变化的危险轨迹。结论 部分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的血脂变化呈危险轨迹状态,与AZT和LPV/r等特定抗病毒药物使用、抗病毒治疗时长、基线CD4计数、TC、TG和BMI显著关联,建议HIV感染者开始抗病毒治疗阶段的同时,加强血脂监测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主要性伴类型不同的MSM特征,分析MSM最近6个月未检测HIV的相关因素。方法 2021年4-7月在山东省9个城市招募MSM,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其社会人口学特征、高危行为和HIV检测等信息,采集血样用于HI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最近6个月发生同性肛交性行为的MSM共3 008人,将MSM根据最近6个月主要性伴类型分为固定性伴组(36.83%,1 108/3 008)、商业性伴组(3.06%,92/3 008)和临时性伴组(60.11%,1 808/3 008)。不同组别MSM的年龄、本地居住时间、文化程度、寻找男性性伴的主要场所、最近6个月新型毒品使用、肛交每次坚持使用安全套、发生群交行为、未检测HIV和最近1年患过性病、接受同伴教育、梅毒检测频率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M最近6个月未检测HIV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30岁(aOR=1.39,95%CI:1.06~1.83)、已婚/同居(aOR=1.74,95%CI:1.39~2.16)、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aOR=1.39,95%CI:1.15~1.67)、最近6个月未使用新型毒品(aOR=2.27,95%CI:1.89~2.71)、最近1年未接受同伴教育(aOR=1.59,95%CI:1.28~1.98)、从未做过梅毒检测(aOR=11.30,95%CI:8.15~15.66)、最近1年未做但以前做过梅毒检测(aOR=5.65,95%CI:4.19~7.62)、最近6个月主要性伴类型是商业性伴(aOR=1.80,95%CI:1.01~3.20)和最近6个月主要性伴类型是临时性伴(aOR=1.50,95%CI:1.26~1.80)。结论 主要性伴类型不同的MSM特征有所差异,HIV检测比例仍有待提高。今后应针对主要性伴类型不同的MSM特征,充分利用网络和同伴教育等方法扩大MSM HIV检测覆盖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男性性工作者(MSW)HI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5-7月,在MSM社会组织协助下,选择无锡市市区MSM主要活动场所,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招募MSW研究对象。开展横断面调查,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相关信息并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采用EpiData 3.0和SPSS 17.0软件整理数据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MSW研究对象500例,其中异性恋者占48.6%(243/500),同性恋者占51.4%(257/500),HIV感染率为5.4%(27/500),其中异性恋者和同性恋者HIV感染率分别为3.3%(8/243)和7.4%(19/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2,P=0.043)。最近3个月肛交以被动方为主,异性恋者和同性恋者分别为11.5%(28/243)和28.0%(72/257);最近3个月发生异性性行为的异性恋者和同性恋者分别为98.4%(239/243)和15.6%(40/257);最近3个月未检测HIV的异性恋者和同性恋者分别为44.9%(109/243)和20.6%(53/2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W异性恋者感染HIV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30岁(aOR=7.54,95% CI:2.53~37.11)、肛交未坚持使用安全套(aOR=3.76,95% CI:1.15~12.23)、有酒后肛交(aOR=10.91,95% CI:2.29~51.87)和梅毒抗体检测阳性(aOR=8.23,95% CI:1.29~52.51);MSW同性恋者感染HIV的危险因素包括肛交未坚持使用安全套(aOR=2.94,95% CI:1.17~7.37)、有群交(aOR=4.08,95% CI:1.05~15.81)、未做过HIV检测(aOR=6.58,95% CI:2.01~18.06)和梅毒抗体检测阳性(aOR=4.55,95% CI:1.15~18.06)。结论 MSW中的异性恋者和同性恋者HIV感染率均较高,两类人群的高危行为差异明显,应采取不同的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天津市新报告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病毒载量(VL)基线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研究对象为天津市2019-2022年新报告且首次抗病毒治疗前HIV感染者,收集其社会人口学特征、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及VL值等基线信息,基线高VL值定义标准为≥100 000拷贝数/ml,分析影响VL水平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新报告HIV感染者共1 296例,其中,基线高VL值的HIV感染者占15.89%(206/1 29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STD史者(aOR=1.45,95%CI:1.00~2.08),基线高VL值的可能性较大;相比于基线CD4计数<200个/µl者,基线CD4计数分别为200~350个/μl(aOR=0.40,95%CI:0.27~0.57)、351~500个/μl(aOR=0.32,95%CI:0.20~0.49)和>500个/µl者(aOR=0.30,95%CI:0.18~0.49)的基线高VL值的可能性较小。结论 2019-2022年天津市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基线VL值高的比例较低,HIV感染者基线VL值高的相关因素为有STD史和基线CD4计数<200个/µl,艾滋病防控工作应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云南省两地抗病毒治疗(ART)门诊注射吸毒HIV感染者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入组美沙酮维持治疗(MMT)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云南省两地艾滋病疫情数据库进行关联,在ART门诊筛选出由注射吸毒感染HIV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一组是正在参加MMT,另一组是从未入组MMT。提取这些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相关疾病史、高危行为等信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进行描述,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635例研究对象中,247例(38.9%)正在参加MMT,388例(61.1%)从未入组MMT;男性536例(84.4%),女性99例(15.6%);年龄M=40.33岁;确证感染HIV时间的M=6.08年。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40,95%CI:1.00~5.74)、初中文化程度(OR=3.28,95%CI:1.75~6.14)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7.10,95%CI:1.90~26.62)、确证感染时间≥6年(OR=3.84,95%CI:2.11~6.98)、患有丙型肝炎(OR=6.21,95%CI:3.06~12.58)是入组MMT的促进因素;已婚(OR=0.38,95%CI:0.20~0.72)、有职业(OR=0.01,95%CI:0.00~0.02)是入组MMT的限制因素。结论 两地ART门诊的注射吸毒人群入组MMT的比例不高,为加强这类人群转介入组MMT,需要对具有不同特征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开远市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在治者HIV/HCV感染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4年6月MMT在治者为研究对象, 获得HIV/HCV感染率,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014年6月, 开远市MMT在治人数为275人, 美沙酮平均治疗时间为(4.0±2.4)年, 入组时HIV阳性者142人, 感染率为51.6%, 美沙酮治疗期间未发现HIV新发感染。入组时HCV阳性者222人, 感染率为80.7%, 美沙酮治疗期间共发现17例HCV新发感染, 新发感染率为32.1%(17/56);HIV/HCV混合感染135人, 混合感染率为4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未婚/离异/丧偶(调整OR=2.39, 95%CI: 1.29~4.43)、有注射毒品史(调整OR=5.52, 95%CI: 2.69~11.35)、有共用注射器史(调整OR=2.32, 95%CI: 1.04~5.18)及吸毒时间长的MMT者感染HIV的风险更高;对于HCV感染, 注射吸毒史为其独立危险因素(调整OR=11.54, 95%CI: 4.79~27.80)。结论 开远市MMT在治者的HIV、HCV、HIV/HCV混合感染率均高于云南省其他地区。应加强注射吸毒人群中清洁针具交换及HIV/HCV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抗病毒治疗(ART)对结核分枝杆菌/HIV联合感染患者(TB/HIV)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各市、县(区)结核病监测系统中既往HIV阳性和新确诊HIV阳性的结核病(TB)患者信息,经核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信息,确定TB/HIV;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按是否开展ART将患者分为ART和非ART两组,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特征,并计算死亡比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生存情况,同时分析死亡优势比和开始抗结核治疗1年内ART保护率。结果 519例TB/HIV中,100例(19.3%)开展ART;开展抗结核治疗1年内84例(16.2%)死亡,其中ART组8例(9.5%),非ART组76例(占死亡患者90.5%);ART组死亡占TB/HIV总数的8.08%,非ART组死亡占TB/HIV总数的1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ART组TB/HIV治疗开始1年内生存概率大于非ART组;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ART组,非ART组TB/HIV死亡优势比为2.31;ART组在抗结核第一年内能保护56.7%的TB/HIV免于死亡。结论 在抗结核开始1年内,非ART组TB/HIV死亡比例显着高于ART组;ART患者生存时间较非ART组长;ART可以保护半数以上TB/HIV在抗结核开始1年内免于死亡;为挽救更多生命,需不断提高TB/HIV中ART覆盖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浙江省MSM HIV感染者(MSM感染者)成功动员性伴参与HIV检测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浙江省2015-2017年MSM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提供4种性伴检测服务方式,调查其动员性伴参与HIV检测情况。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5-2017年浙江省新确证的6 269例MSM感染者中,成功动员性伴检测的1 925例(30.7%,1 925/6 269),拒绝动员性伴检测的4 344例(69.3%,4 344/6 269)。共成功动员2 126名性伴,性伴HIV阳性率为13.0%(277/2 126,95% CI:11.6%~14.5%),78.7%(218/277,95% CI:73.8%~83.6%)的阳性性伴为新确证感染病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2016年参与调查(与2015年参与调查相比,OR=1.581,95% CI:1.370~1.823)、在2017年参与调查(与2015年参与调查相比,OR=1.394,95% CI:1.208~1.608)、现住址在检测发现地所在地市(与现住址在检测发现地以外地区相比,OR=1.518,95% CI:1.320~1.745)、已婚有配偶(与未婚/离异/丧偶相比,OR=4.449,95% CI:3.837~5.160)、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与高中及以上相比,OR=1.203,95% CI:1.058~1.367)、既往同性性伴数>5(与既往同性性伴数为1~5相比,OR=1.236,95% CI:1.095~1.395)、主动检测(与被动检测相比,OR=1.340,95% CI:1.193~1.506)的MSM感染者更愿意动员性伴参与HIV检测。同性性伴中HIV阳性者与其对应的MSM感染者在人口学特征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SM感染者动员性伴参与检测是扩大HIV检测的重要补充,可以高效地发现潜在阳性者,但是其成功动员性伴检测率仍需进一步提高。建议将性伴动员检测纳入日常工作当中,并重点关注与MSM感染者社会人口学特征相似的性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自评HIV感染风险高的青年学生接受HIV检测服务的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Andersen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及相关文献设计学生HIV检测服务利用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采用阶段模型分步骤对2019年3-4月使用青年学生性健康和HIV感染风险评估干预工具("熊探")自评HIV感染风险高的学生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526名研究对象,年龄(19.30±1.19)岁,其中96.2%(506/526)知道发生高危行为后应主动寻求HIV检测;发生过插入式性行为比例为56.7%(298/526),HIV检测率为11.0%(58/526);发生过和未发生过插入式性行为的学生HIV检测率分别为13.42%(40/298)和7.89%(18/2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倾向性特征模块中的性取向为其他(与异性恋相比,OR=7.88,95%CI:3.98~15.61)、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较高(与知晓程度较低的相比,OR=2.05,95%CI:1.07~3.93),需要因素模块中的有危险性行为(与未发生过危险性行为的相比,OR=2.66,95%CI:1.41~5.03)、在医院确诊感染过STD (与未感染者相比,OR=6.35,95%CI:2.21~18.27),能力因素模块中的最近1年接受过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与未接受的相比,OR=0.29,95%CI:0.11~0.76)、最近1年接受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的宣传(与未接受的相比,OR=3.67,95%CI:1.71~7.90)是HIV检测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 学生的检测行动力亟待提高,其知识得分和性取向等倾向因素,以及是否有高危性行为和感染过STD等需要因素对HIV检测服务的利用均有较大的影响。但相比之下,接受过艾滋病预防和咨询检测服务相关知识政策教育等能力因素显得更重要,提示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知识政策的教育,尤其是重点关注女生、有危险性行为者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云南省男男性行为者HIV暴露前预防(PrEP)用药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 通过滚雪球抽样方法在2021年4-6月云南省14个城市(自治州)开展调查。国家级哨点样本量为400人, 省级哨点样本量为100人。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rEP用药意愿的相关因素。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MSM 2 450人, 听说过PrEP的比例为68.5%(1 677/2 449), 愿意PrEP用药的比例为56.7%(1 343/2 368), 愿意自费PrEP用药的比例为30.6%(724/2 368), 愿意免费PrEP用药的比例为56.2%(1 330/2 367)。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 PrEP用药意愿低的相关因素包括40~和≥50岁(aOR=2.49和aOR=4.48)、汉族(aOR=1.47)、外省户籍(aOR=1.64)、高中/中专(aOR=1.96)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aOR=3.49)、样本来源分别为浴池/桑拿(aOR=3.53)、网络招募(aOR=2.53)和自愿咨询与检测(aOR=1.42)、本地居住时间3~...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江苏某地区既往有偿献血人群HCV感染的流行状况,分析与HCV感染转归及HCV RNA载量相关的因素。方法 对该地区50岁以上人群开展横断面研究,采用问卷方式收集研究对象信息,并对其进行肝脏B超检查及相关指标检查。应用EpiData和Stata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地区1601名50岁以上人群中HCV感染率为22.55%,516名既往有偿献血人群HCV感染率为61.05%。多元逐步回归显示, ALT及AST与HCV感染转归之间存在相关性,OR值分别为1.38(95%CI:1.18~1.62)及1.30(95%CI:1.10~1.54)。FPG与HCV RNA病毒载量之间存在相关性(OR=1.17,95%CI:1.01~1.35)。结论 该地区HCV感染率较高,临床上ALT、AST以及FPG的检测结果与HCV的感染转归风险及病毒活动能力之间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州)社区人群HIV流行趋势及HIV感染者相关行为特征的变化情况,探讨艾滋病传播的相关因素。方法 在凉山州社区人群省级艾滋病监测哨点(德昌县、宁南县和布拖县),调查对象为年龄≥ 15岁城镇和农村居民,采用多阶段、分层、按比例抽样,2010-2015年共需调查样本量14 092人次。采用问卷调查和血样采集收集调查对象社会人口学、行为学和血清学信息,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和各年HIV感染的差异,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IV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0-2015年凉山州社区人群哨点监测完成调查共14 092人次,发现HIV感染者267人,2010-2015年H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4%(70/2 162)、3.07%(72/2 345)、1.17%(28/2 399)、1.38%(33/2 400)、1.42%(34/2 391)和1.25%(30/2 395)。彝族聚集为主的布拖县HIV感染风险高于汉族聚集为主的德昌县和宁南县(OR=3.83,95%CI:2.25~6.52);增加HIV感染风险的相关因素包括男性(OR=1.77,95%CI:1.30~2.40)、彝族(OR=4.40,95%CI:2.56~7.57)、离异或丧偶(OR=28.57,95%CI:4.56~178.95)、共用针具吸毒(OR=8.53,95%CI:3.99~18.25);降低HIV感染风险的相关因素包括初中及以上学历(OR=0.59,95%CI:0.37~0.97)、固定性伴安全性行为(OR=0.21,95%CI:0.05~0.96)、临时性伴安全性行为(OR=0.46,95%CI:0.28~0.76)。结论 2010-2015年,凉山州社区人群中HIV抗体阳性率较高。男性、彝族、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离异或丧偶、共用针具吸毒等因素增加社区人群感染HIV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我国西南部彝族聚集区人群HIV、HB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西南部某彝族聚集区艾滋病高流行区抽取1个流行乡镇作为研究现场,进行人群HIV、HBV感染筛查和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基本资料、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 共调查2 290名当地成年居民,该乡人群HIV感染率为7.9%,HBV感染率为3.1%,HIV/HBV共感染率为1.2%.对于HIV感染,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OR=3.28,95%CI:1.54 ~ 6.96)、有吸毒史(OR=46.32,95%CI:15.30~140.25)、配偶有吸毒史(OR=3.52,95%CI:1.33 ~ 9.30)、配偶HIV感染史(OR=9.56,95%CI:3.49~26.20)是危险因素,家庭年总收入≥5 000元的人群感染HIV的危险性明显低于家庭年总收入<1 000元的人群(OR=0.14,95%CI:0.03 ~ 0.66),家庭年总收入1 000 ~3 000元的人群感染HIV的危险性明显低于家庭年总收入<1 000元的人群(OR=0.28,95%CI:0.11~0.68),有打工史的人群感染HIV危险性明显低于其他人群(OR=0.33,95%CI:0.15~ 0.72).对于HBV感染,有打工史是危险因素(OR=2.48,95%CI:1.16 ~ 3.42).对于HIV/HBV共感染,配偶有HIV感染史是危险因素(OR=6.04,95%CI:1.28 ~ 28.48).结论 该彝族聚居区人群HIV疫情较为严重,应加强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针具交换以及美沙酮替代治疗等防治工作来控制当地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青年学生对自身HIV感染相关行为的风险感知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9-11月根据国家统一方案,采用方便抽样在广州市5所不同类型高校中,按照每个年级至少抽取1个班级,每所学校完成不少于600名青年学生的方法,开展横断面调查。无序多分类logitsic回归用于构建风险感知模型,分析不同风险感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青年学生7 346名,自评HIV感染风险较低者占90.58%(6 654/7 346)。风险感知与行为相符者占89.10%(6 545/7 346)。风险感知与行为不符者占10.90%(801/7 346),其中低估风险者占19.10%(153/801),高估风险者占80.90%(648/801)。无序多分类logits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其他因素后,相比于未发生过性行为组,有性经历且首次性行为年龄<18岁是低估风险的危险因素(OR=129.39,95%CI:73.28~228.48),同时也是高估风险的危险因素(OR=1.76,95%CI:1.04~2.99);有性经历且首次性行为年龄≥18岁是低估风险的危险因素(OR=70.56,95%CI:42.72~116.53),但与高估风险无关;女性、其他学校类型、非异性恋取向、自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一般或不了解是高估风险的危险因素,但与低估风险无关。结论 广州市高校青年学生总体风险感知情况良好。个体因素、教育因素和性行为经历均是HIV感染相关行为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提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推迟首次性行为的年龄,有利于提高青年学生风险感知能力,进而主动寻求健康服务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