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抚顺市18~75岁城乡居民肥胖流行现状,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在辽宁省抚顺市4个区抽取的4 752名18~75岁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结果按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成人体质指数(BMI)分类标准,抚顺市城乡居民超重率、肥胖率、超重/肥胖率分别为29.1%,9.3%,38.4%,男性和女性居民分别为27.9%和30.3%,9.5%和9.0%,37.4%和39.3%,男性居民超重率、超重/肥胖率均低于女性居民(P=0.02),男性和女性居民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抚顺市城乡居民中心性肥胖率为39.1%,男性居民中心性肥胖率为19.1%,低于女性居民的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P=0.002);不同年龄女性居民和不同文化程度男性居民超重率均不同(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男性居民和不同文化程度女性居民肥胖率均不同(P<0.05),不同文化程度男性居民和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女性居民中心性肥胖率均不同(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男性和女性居民中心性肥胖率均不同(P<0.05)。结论抚顺市城乡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略高,女性居民超重率、超重/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均高于男性居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河北省唐山市45 ~ 64岁城乡居民肥胖流行现状,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在河北省唐山市14个县(市)区抽取的5 759名45 ~64岁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按WHO成人体质指数(BMI)分类标准,唐山市城乡居民超重率、超重/肥胖率、肥胖率分别为44.0%、12.3%、56.3%,男性和女性居民分别为41.3%和45.5%、50.0%和59.7%、8.7%和14.2%,男性居民超重率、超重/肥胖率和肥胖率均低于女性居民(P<0.01);按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唐山市城乡居民超重率、肥胖率、超重/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43.3%、24.8%、68.1%、73.5%,男性和女性居民分别为44.6%和42.5%、18.6%和28.2%、63.2%和70.7%、65.2%和77.9%,男性居民肥胖率、超重/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均低于女性居民(P=0.000),男性和女性居民超重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标准,中心性肥胖率为54.1%,男性居民中心性肥胖率为48.1%,低于女性居民的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4.59,P=0.000);按WHO成人BMI分类标准,不同年龄男性居民和不同文化程度女性居民肥胖率均不同(P<0.05);按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男性居民和不同文化程度女性居民肥胖率均不同(P<0.05),不同文化程度、地区男性居民和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地区女性居民中心性肥胖率均不同(P<0.05);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标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地区男性和女性居民中心性肥胖率均不同(P<0.05).结论 唐山市45 ~ 64岁城乡居民超重和肥胖率较高,女性居民超重/肥胖率、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均高于男性居民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枣庄市山亭区居民超重和肥胖的流行水平,分析不同人群分布特征,为降低肥胖率的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山亭区18~80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调查居民2 208人,其中男性912人、女性1 296人,平均年龄(49.76±14.88)岁。居民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分别为37.86%、26.27%、60.73%,男性超重率(39.01%)高于女性(37.05%)(P0.05),但肥胖率(23.41%)和中心肥胖率(52.03%)低于女性(28.29%、66.85%)(P0.01)。居民超重、肥胖和中心肥胖率随年龄增长先升高后降低,50~岁组最高(42.55%、33.94%、72.40)(P0.01)。不同文化程度男性的超重、肥胖和中心肥胖率无差异(P0.05),初中人群的超重率最高(44.16%),大专人群的肥胖和中心肥胖率最高(30.16%、58.27%),而女性的超重和中心肥胖率随学历增加逐渐降低(P0.01)。不同职业男性的超重和中心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同职业女性的超重、肥胖和中心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收入人群的超重、肥胖和中心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枣庄市山亭区居民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丹东市≥15岁居民超重和肥胖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卫生部门制定相关措施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丹东市10 713名≥15岁居民。采用卫生部《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判断超重和肥胖,运用统计学描述方法、χ2检验及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描述分析数据。结果 丹东市≥15岁居民的超重率、肥胖率分别是30.076%、11.677%,标化率为27.355%、11.241%。城市地区超重粗率(32.781%)高于农村地区(28.052%);农村地区的肥胖粗率(12.875%)高于城市地区(10.076%),女性(12.691%)高于男性(10.639%)。Logistic回归分析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是较高年龄段、无配偶、低文化程度、活动量小的职业类型。结论 丹东市≥15岁居民超重和肥胖率较高,中年居民超重现象严重,青年男性、中老年女性肥胖现象严重,城市地区肥胖人群老龄化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维)族、哈萨克(哈)族成年人超重、肥胖的流行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四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07年6月至2010年3月在新疆抽取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阜康市、吐鲁番地区、和田地区、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年龄>35岁样本,统计3个民族间不同民族组、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患病率,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6个地区共调查16 460人.汉族、维族、哈族总超重率标化后为36.1%,男性和女性超重率标化后分别为39.8%和27.2%.汉族、维族、哈族超重率标化后分别为41.4%、34.9%和32.8%,3个民族总肥胖患病率标化后为26.9%,男性和女性肥胖患病率标化后分别为27.2%和25.5%,汉族、维族、哈族肥胖患病率标化后分别为18.4%、28.9%和40.1%.新疆地区男性超重和肥胖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00,P<0.05).不同民族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率不同,汉族人群超重率最高,哈族人群肥胖患病率最高(x2=338.232,P<0.05);新疆地区超重率和肥胖率随年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超重率在45~54岁达到高峰,肥胖率在55~64岁达到高峰(x=246.80,P<0.05).年龄、民族、职业、教育程度、吸烟、饮酒是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结论 新疆地区超重率和肥胖患病率较高,且存在民族差异,汉族男性超重率最高,哈萨克族男性肥胖患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10个地区人群超重/肥胖现状的地区差异。方法 CKB项目于2004-2008年在城市和农村各5个地区募集30~79岁队列成员并完成基线调查,剔除BMI异常个体后,分析10个地区中512 489名队列成员基线调查时的BMI和WC及其对应的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分组情况的地区差异。结果 10个地区女性的超重/肥胖(45.3%)和中心性肥胖(44.6%)水平均高于男性(41.7%和38.3%)。青岛项目点人群的超重/肥胖率(男性为66.9%,女性为67.5%)和中心性肥胖率(男性为63.3%,女性为64.9%)均为最高。超重/肥胖的地区差异在男性中更为明显;除河南以外的农村项目点超重/肥胖率相对较低。在BMI< 24.0 kg/m2的非超重/肥胖人群中,部分个体达到中心性肥胖标准(男性为9.8%,女性为15.3%);该比例在青岛项目点更高(男性为22.2%,女性为23.2%)。结论 CKB项目10个地区研究人群的超重/肥胖情况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河北省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通过问卷、体格测量的方法,调查分析河北20个区(县)4 192名成人超重肥胖现状及相关因素。结果总体超重率为35.23%,肥胖率为16.34%,向心性肥胖率52.67%,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年男性、中老年女性是超重肥胖防治的重点人群。超重率、肥胖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尤其是女性;无论男性女性,超重、肥胖和向心性肥胖组人群每周参加锻炼率均高于正常组,并且男性组高于女性组,男性组为27.79%,女性组为24.22%(P<0.01);参加中轻度和剧烈运动人群中的男性,超重率和向心性肥胖率都随锻炼次数增加而上升,而女性只是在参加中轻度运动人群中呈现此规律;在超重、向心性肥胖人群中,超重率与向心性肥胖率随着每天静坐时间的增加而上升;在超重人群中,选择骑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的人群超重率最低,而基本在家的人超重率最高。结论河北省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处于全国较高水平,而主动参加锻炼的人为数不多。在运动方式上,骑自行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锻炼身体好方式,能减轻体重,增进健康,适合大多数人采用。应加强对成年人群的健康教育,普及体育减肥健身知识,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静态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昆明市成年人超重肥胖流行情况及其特征,为实施超重肥胖预防控制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昆明市城乡2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5195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调查人群超重率为28.07%.按2007年昆明市人口构成进行标化,标化超重率为25.73%,其中,男性超重率为30.65%(标化率为29.28%),女性超重率为26.59%(标化率为23.66%),男性超重率高于女性(χ^2=7.697,P=0.006);调查人群肥胖率为9.09%,标化肥胖率为8.09%,其中,男性肥胖率为7.99%(标化率为7.74%),女性肥胖率为9.71%(标化率为8.32%),男性肥胖率略低于女性(χ^2=4.285,P=0.038)。不同人群超重肥胖率存在差异,主要受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和经济条件的影响。结论超重肥胖已成为影响昆明市城乡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积极倡导合理营养、适宜锻炼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实施超重肥胖的干预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社区成年人超重及肥胖现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天津市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天津市内24个社区≥18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身体检查。结果调查对象超重率为34.3%(8 072/23 533),肥胖率为10.7%(2 518/23 533),按2000年全国人口标化后,标化超重率为30.2%,标化肥胖率为9.2%。高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中年组超重率最高,为41.7%(3 099/7 431),老年组肥胖率最高,为13.9%(932/6 703),青年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为最低;中、老年组超重和肥胖合计50%;调查对象腹型肥胖率最高,老年组腹型肥胖率男性为22.1%,女性为25.5%。结论天津市社区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率较高,男性中老年人群应为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描述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18~65岁居民体脂率(body fat percentage,BF%)和体脂肪量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探讨体脂率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项目中有完整体格测量及相关人口经济学调查资料的10561名18~65岁成年人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调查对象体脂率和体重,分析不同性别成年人体脂率和体脂肪量在年龄、教育水平、家庭人均收入、地区和城乡之间分布的差异,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的体脂率的肥胖判定标准判断人群肥胖率。结果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18~65岁成年女性体脂率、体脂肪量分别为33.6%、19.5 kg,成年男性分别为23.0%、15.7 kg。体脂率、体脂肪量均呈现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男性不同年龄、教育水平、家庭年人均收入水平、地域及城乡人群的体脂率和体脂肪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女性不同年龄、教育水平、地域的体脂率和体脂肪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城乡和家庭收入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按照WHO推荐的体脂率的肥胖判定标准,女性肥胖率42.0%,随年龄增长不断上升,60~65岁女性肥胖率高达52.4%。男性肥胖率37.1%,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但在60~65岁组下降。北方地区男女性肥胖率分别41.9%、45.6%,明显高于南方地区的34.3%、39.9%。BMI与BF%密切相关,但在超重人群中,体脂率达到肥胖水平的人超过50%。结论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性别成年人体脂率和体脂肪量存在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差异,北方人群的肥胖率明显高于南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戴河成年居民超重与肥胖的流行特点及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关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于2010年8—10月对区某社区20~92岁人群进行面对面调查,抽取3 569人,用询问调查法获得个人基本情况和相关因素,测量身高、体重。结果北戴河成年人超重率为36.79%,肥胖率为13.28%。男性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超重为χ2=126.27,P0.01,肥胖为χ2=70.06,P0.01),且超重、肥胖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经多因素分析,男性,大年龄和文化程度低是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结论北戴河成年居民超重、肥胖患病现状和趋势不容乐观,超重、肥胖率均高于全国2002年平均水平,应尽快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明中国肥胖的流行状况,为国家卫生决策和肥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WHO诊断标准,对中国11省(市)居住5年及5年以上者的社区人群进行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点分析。研究对象包括20-74岁居民共42751人。结果11省(市)总的超重现患率为21.51%,肥胖现患率为2.92%,经1990年全国人口标标化,11省(市)超重的现患率为18.28%,肥胖的现患率为2.48%;经1992年世界人口标化,超重现患率为18.61%,肥胖现患率为2.49%;女性的超重现患率和肥胖现患率(21.71%和3.73%)显著高于男性(21.25%和2.11%);男性和女性的肥胖现患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在11省(市)中,超重和肥胖的现患率男性是北京最高,女性是山东最高;肥胖的现患率呈现出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的流行特点。结论:中国的超重和肥胖患病形势严峻,超重和肥胖患者病开始低龄化,男性肥胖患病的增长速度有可能超过女性。因此,中国应该尽早开展肥胖的防治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成人超重与肥胖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安徽省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开展肥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2个市(县、区)作为监测点,每个点抽取4个乡镇(街道)、12个村(居委会)、420户,每户抽取1名18-69岁常住居民,共5 038人。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获得相关数据。结果我省成人超重和肥胖的粗患病率分别为29.95%和8.52%,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7.32%和7.37%。女性超重和肥胖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超重和肥胖率均呈现出北方地区高于中部和南部地区的流行特点。影响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吸烟、工作强度、婚姻、精神状况和地域分布。结论安徽省成人超重与肥胖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疾患,防治工作迫在眉捷。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成年人超重肥胖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山东省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分布现状。方法按照"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统一要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选择7个县市/区调查。利用山东省18岁以上成年居民体格测量资料,用SPSS统计软件对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现状进行分析。结果山东省成年居民总体超重率为35.9%,肥胖率为17.5%,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男性超重、肥胖城市高于农村(P<0.01);女性超重城市低于农村(P<0.01),肥胖城乡无差别。该省超重和肥胖患病低龄化,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文化程度较高、体力活动少的职业超重肥胖率增高。结论山东省超重肥胖防治工作应从青年人开始,广泛开展控制体重的宣传教育及制定干预计划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湖北省恩施州土家族中老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恩施州7县(市)、区1205名年龄≥35岁的居民进行面访。结果超重与肥胖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3.1%和8.7%,超重及肥胖调整现患率男性为34.7%和10.2%,女性为32.6%和7.2%。男女超重肥胖现患率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增高而上升。男性超重和肥胖现患率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明显增加,女性则呈相反趋势。男性公务员超重率最高,女性公务员超重率最低,男女皆以农民的肥胖率最低。在超重肥胖人群中,一些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超重肥胖人群。结论恩施州超重及肥胖现患率呈现性别、年龄、职业、文化及经济收入间的差异。超重肥胖人群是慢性病防治的重点干预人群。  相似文献   

16.
刘吉  徐丹  刘爱萍  刘建蒙 《中国校医》2005,19(4):361-364
目的 评价和比较家庭社会经济状况比较优裕的学生群体中男女生低体质量和肥胖流行情况。方法 2004年10月采用自填问卷方式对北京市某重点中学高二年级学生进行了现况调查,获得有效样本353例。一月后又根据该校医务室同年10月的体检记录,核实了78名学生,两次身高和体质量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和0.98。采用全国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的第10百分位数判断低体质量,采用中国学生BMI体质量超标和肥胖筛查标准判定体质量超标与肥胖。结果 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80%多在大专以上,职业以干部或教师为主。男女生低体质量检出率分别是6.2%和11.6%(P=0.10,把握度=0.43):体质量超标检出率分别为13.0%和3.9%,前者是后者的3.3(95%CI:1.52~7.48)倍;肥胖检出率分别是10.3%和3.4%,前者是后者的3.0(95%CI:1.27~7.26)倍。调查还发现19.8%的男生和33.8%的女生曾有过减肥经历(P〈0.01);根据BMI判定标准,44.9%的自认为肥胖的男生被判为体质量超标或肥胖,而女生该比例却降为13.7%(P〈0.01)。结论 家庭社会经济状况比较好的男生群体肥胖问题尤显突出,而女生群体低体质量问题更值得关注,与追求“形体关”有关的减肥经历可能是导致女生低体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社区成年人肥胖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了解社区成年人肥胖的流行状况 ,为肥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 WHO诊断标准 ,对南海桂城区居住 5年及 5年以上 2 0~ 74岁的社区居民 8817人进行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点分析。内容包括问卷 ,测定身高、体重 ,对于≥ 40岁的被调查者还测定了腰围、臀围等。结果 :社区超重现患率为 2 1.13 % ,肥胖现患率为 2 .0 5%。女性的超重现患率和肥胖现患率 (2 2 .0 9%和 2 .43 % )显著高于男性 (19.93 %和 1.58% ) (P<0 .0 5) ;男性和女性的肥胖现患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 (P<0 .0 5) ;城市社区的超重和肥胖的现患率高于农村社区 (P<0 .0 1)。 40岁以上的人群中 ,腹型肥胖患病率为3 6.48% (以腰围为判断标准 )和 3 7.45% (以腰臀比为判断标准 )。女性腹型肥胖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P<0 .0 0 5)。结论 :超重和肥胖患病开始低龄化 ,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极有可能继续升高。因此 ,社区应该尽早开展肥胖的防治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南昌地区小学生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南昌地区小学生肥胖及超重现状,探讨影响小学生肥胖的相关因素。方法以学校为单位,随机抽查南昌地区年龄为7~13岁的小学生3468名,采用体质量指数(BMI)评价肥胖及超重;通过问卷调查,对289名小学生进行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昌地区小学生超重率为8.7%(男生为11.3%,女生为5.6%);肥胖率为5.2%(男生为6、3%,女生为3.9%),肥胖及超重合计检出率为13.9%(男生为17.6%,女生为9.5%)。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小学生肥胖或超重患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肥胖或超重的危险因素有男性、爱吃肥肉、常或偶尔挑食、常暴饮暴食。结论南昌地区小学生肥胖及超重率较高。儿童肥胖问题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9.
俞小忠  夏燕  董敏  张曙云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665-4666,4669
目的 了解浙江省城镇健康体检人群体重质量超重、肥胖发生率及其与血脂和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 测量体检人员体重、身高,空腹抽血检测血糖(GLU、血脂及胰岛素水平,计算体重指教(BMI)及IR并进行分析.结果 浙江省城镇健康体检人群体重质量超重、肥胖发生率男性为47.3%、15.8%,女性为22.2%、4.2%,男性组明显高于女性组(P<0.01),男女性体重质量超重、肥胖发生的平均年龄高于体重质量正常组(P<0.01),超重、肥胖人群IR、GLU、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均高于体重质量正常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值均低于体重质量正常组(P<0.01),男性肥胖人群IR、GLU、TCHO、TG水平也明显高于体重质量超重组(P<0.01),而HDL-C明显低于体重质量超重组(P<0.01).结论 浙江省城镇健康体检人群体重质量超重、肥胖发生率为38.9%、11.9%,男性超重、肥胖的发生率高于女性,男女性超重、肥胖发生的年龄高于体重质量正常组,男女性血脂水平及IR与BMI的高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