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8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81篇
内科学   10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333篇
预防医学   79篇
药学   94篇
  2篇
中国医学   75篇
肿瘤学   2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 要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不同剂量盐酸纳布啡用于重度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效果。 方法:选择南昌市 第五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7 月期间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 126 例重度肥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组,各 63 例。观察组应用 2.5 mg 纳布啡复合咪达唑仑;对照组应用 5 mg 纳布啡复合咪达唑仑。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与镇 静情况、苏醒时间、体动与并发症。 结果:两组患者在苏醒后 5 min 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麻醉诱导后 2 min 的 Ramsay 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苏醒后 30 min 两组患者的 VAS 评分较苏醒后 5 min 下降,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苏醒后 30 min 两组患者的 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内镜入喉时, 两组患者的的 Ramsay 镇静评分均较麻醉诱导后 2 min 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内镜入喉时两组患者的 Ramsay 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完全苏醒时间为(5.03 ± 1.04)min,短于对照组的 (5.50 ± 1.20)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体动发生,且一般体动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7.94 %,低于对照组的 20.6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重度肥胖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应用 2.5 mg 或 5 mg 的盐酸纳布啡复合咪达唑仑均可有效镇静镇痛,体动发生情况少, 但低剂量的盐酸纳布啡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利于患者苏醒。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收集分析近10余年来我国公开报道的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资料,试图揭示中国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的变化趋势。方法以"肾移植"和"肿瘤"为检索词,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总库和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严格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研究,分析恶性肿瘤总体情况、发生部位和地域差异等。结果共筛选出2003年至2014年9篇文献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单中心肾移植病例共计15 120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共计446例,肿瘤发生率为2.95%(446/15 120),移植后肿瘤以泌尿系统肿瘤(55.8%)为主。结论我国肾移植患者罹患恶性肿瘤的总发生率为2.95%,以泌尿系肿瘤最常见。因此,肾移植术后肿瘤筛查应作为患者随访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iR-17-92基因簇宿主基因(microRNA 17-92 cluster host gene,MIR17HG)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省林州市肿瘤医院确诊的437例ESCC患者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当地医院参加筛查项目的49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MassArray时间飞行质谱生物芯片检测MIR17HG区域中SNPs位点(rs17735387、rs4284505、rs9589207和rs72631821)基因型,并对各位点与ESCC发病风险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rs4284505(A/G)与ESCC发病风险相关.经多因素校正后,与rs4284505AA基因型携带者相比,AG基因型携带者发生ESCC风险增加(调整OR= 1.548,95%CI:1.085~2.210,P = 0.016);显性模型提示rs4284505AG/GG基因型携带者罹患ESCC的风险是AA基因型携带者的1.465倍(95%CI:1.040~2.065,P = 0.029).分层分析显示,在男性及吸烟亚组中,rs4284505AG基因型相比于AA基因型增加ESCC的发病风险.交互作用分析表明,与rs4284505AA基因型且不吸烟者相比,AG基因型且吸烟者更易患 ESCC(OR = 4.218,95%CI:2.135~8.333,P<0.001).结论 MIR17HG 区域的 SNP位点 rs4284505与 ESCC发病风险相关,其突变型G等位基因携带者罹患ESCC的风险高于野生型A等位基因携带者.  相似文献   
4.
生物制品发展迅猛,在应对多类疾病的治疗时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与潜力。然而目前常用的口服、注射等给药方式中,生物制品常存在稳定性差、体内半衰期短、中枢神经系统利用度差等问题,限制了生物制品的应用范围与发展。通过鼻腔对生物制剂进行给药的鼻用生物制品,充分利用鼻腔中天然存在的鼻脑通路、黏膜免疫淋巴组织等功能组分递送药物分子,具有高效递送、提高药物利用度的潜力,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策略。本文通过已发表文献、临床试验数据库、相关产品信息等公开资料,从作用机制、应用现状、发展前景等方面对鼻用大分子治疗药物、鼻用疫苗及鼻用细胞疗法等鼻用生物制品主要类别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进一步对鼻用生物制品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微视频教学在临床医学生肺部体格检查中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昆明医科大学2016级、2017级临床系五年制本科生共80人为对照组,2018级、2019级临床系五年制本科生共82人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微视频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课程结束时应用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及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对照组学生测试成绩低于实验组学生测试成绩(83.16±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直观性和理解性得分对照组(8.09±1.94)低于实验组(8.96±1.36);易掌握性得分对照组(8.21±1.80)低于实验组(8.74±1.58);易记忆性得分对照组(4.60±0.89)低于实验组(8.41±1.85);练习可参照性得分对照组(7.76±2.03)低于实验组(9.05±1.62);老师反馈及时性得分对照组(8.35±1.90)低于实验组(9.29±1.16);老师反馈收获性得分对照组(8.49±1.69)低于实验组(9.26±1.30),实验组(微视频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组)和对照组(传统教学组)的各项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且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  结论  微视频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及质量,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超声评价高脂血症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利用高分辨率超声评价高脂血症 (hyperlipidemia,HL P)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将 80名研究对象分为 4组。 组 2 0人为正常对照组 , - 组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组、高甘油三酯血症组和混合性高脂血症组。应用高分辨率超声分别观察记录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高脂血症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降低、尤以混合性高脂血症组为甚 (11.3± 3.1) %比 (5 .7± 3.2 ) % ,(5 .4± 3.0 ) %比 (3.8± 2 .4 ) % ,P均 <0 .0 5 )。结论 HL P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正常人明显受损 ,高分辨率超声能准确可靠地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7.
赤芍总甙对犬急性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电生理学、酶学、定量组织学方面探讨赤芍总甙对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1]实验于2004-06/2004-10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机能科学实验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成年杂种犬30只.结扎麻醉开胸制备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将造模后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复方丹参组,赤芍总甙1.5,3.0,6.0 mg/kg组,每组6只.[2]空白对照组静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复方丹参组静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g/kg,赤芍总甙1.5,3.0,6.0 mg/kg组静注赤芍总甙1.5,3.0,6.0 mg/kg.[3]记录结扎即刻、给药后10,30,45,60,90,120 min心外膜电图,以ST段升高总mV数表示缺血程度,以ST段升高≥2 mV的导联数为缺血范围.[4]计算心肌梗死面积(梗死心肌质量/左心室质量&;#215;100%).[5]根据试剂盒说明操作测定血清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活性及游离脂肪酸、过氧化脂质含量.[6]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犬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1]赤芍总甙对急性心肌梗死犬缺血程度的影响:赤芍总甙1.5 mg/kg组和复方丹参组给药后30~120 min缺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2.273~3.963,P<0.05~0.01).赤芍总甙3.0和6.0 mg/kg组给药后10~120 min缺血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684~5.233,P<0.05~0.01).[2]赤芍总甙对急性心肌梗死犬心肌缺血范围的影响:赤芍总甙1.5 mg/kg组和复方丹参组在给药后30~120 min心肌缺血范围明显小于对照组(t=2.527~3.178,P<0.05).赤芍总甙3.0和6.0 mg/kg组给药后10~120 min心肌缺血范围明显小于对照组(t=2.564~5.195,P<0.05~0.01).[3]赤芍总甙对犬梗死面积和心肌酶学指标的影响:复方丹参注射液组,赤芍总甙1.5,3.0,6.0 mg/kg组心肌梗死面积、血清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4]赤芍总甙对急性心肌梗死犬血清游离脂肪酸和抗氧化酶活性和影响:赤芍总甙3.0,6.0 mg/kg组和复方丹参注组血清游离脂肪酸及过氧化脂质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2.919~4.640,P<0.05~0.01),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t=2.331~3.544,P<0.05~0.01).赤芍总甙1.5 mg/kg组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赤芍总甙可减少心肌缺血程度,降低缺血范围和心肌酶学指标的活性,说明赤芍总甙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2]赤芍总甙能明显抑制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升高,降低过氧化脂质,通过增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活性.表明赤芍总甙是通过改善心外膜电图,提高心肌供血,对抗脂质过氧化反应,稳定细胞膜,保护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发挥抗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体外对不同化学体系和生物体系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Fenton反应生成·OH自由基,采用DPPH·自由基,观察不同质量浓度的白芍总苷溶液对化学体系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利用邻二氮菲-Fe2+-H2O2产生的·OH自由基造成红细胞膜破裂,以及肝、脑细胞脂质的过氧化,观察不同质量浓度的白芍总苷溶液对生物体系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白芍总苷对·OH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其IC50为0.62 g/L。白芍总苷对DPPH·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作用,IC50为6.6 mg/L;对·OH自由基引发的红细胞膜破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30.17 mg/L,对肝、脑匀浆脂质过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6.9、16.3 mg/L。结论白芍总苷具有清除自由基作用,在不同体外实验体系中抗氧化量效关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别孕烯醇酮(APα)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黑质(SN)酪氨酸羟化酶(TH)神经元数目的影响。方法 31只4月龄雄性小鼠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和计算各种免疫阳性细胞的数目。结果 双转基因AD小鼠(2×TgAD)APα水平和TH神经元数目均明显减少,且出现在β 淀粉样斑块形成之前。给予APα处理可预防2×TgAD小鼠SN总神经元、TH神经元和TH/5 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神经元数目的下降,但对纹状体TH神经纤维吸光度下降无影响。此外,APα能增加2×TgAD小鼠新生成熟神经元的数目,但对新生胶质细胞数目无影响。结论 2×TgAD小鼠体内低水平APα与多巴胺能神经元下降相关,外源性APα能够通过增加新生TH神经元的形成来恢复2×TgAD小鼠TH神经元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西北妇女儿童医院5年间78 438例产妇分娩方式及剖宫产指征的调查,探索降低剖宫产率的手段和措施。方法收集2013至2017年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产科分娩的产妇78 438例,统计分析年度分娩方式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因素下剖宫产指征的比例。结果总剖宫产率为42.35%,去除前次剖宫产后的剖宫产率为28.45%。阴道助娩率为3.89%,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率为10.62%。从2014年开始,去除前次剖宫产后的剖宫产率逐年降低(χ~2=607.94,P<0.05)。剖宫产率、阴道助娩率和VBAC率年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70.13、100.38、29.49,均P<0.05),但变化无规律。在剖宫产因素中,胎儿因素占43.39%,其后依次为子宫疤痕因素(33.18%)、妊娠并发症(9.46%)和产程异常(9.15%),其他因素占4.90%。手术指征比例最高的是前次剖宫产(32.82%),其后依次为臀位/横位(9.97%)、双胎/三胎(6.56%)、胎儿监护异常(6.10%)、胎儿窘迫(5.95%)、羊水过少/偏少(5.44%)、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5.20%)、头盆不称/巨大儿(4.71%)、先露下降/宫口扩张阻滞(3.28%)、引产失败(3.17%)、脐带因素(2.54%)、前置胎盘(2.18%)、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2.1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53%)、持续性枕横/枕后位(1.20%)、前不均倾/高直位(0.88%)、宫缩乏力(0.61%)、胎盘早剥(0.55%)。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剖宫产几乎占所有剖宫产的1/3。多种措施并举包括实施VBAC可促进阴道分娩;通过把控'初次剖宫产'手术指征,减少'前次剖宫产'为指征的手术,是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