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社区成年人肥胖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了解社区成年人肥胖的流行状况 ,为肥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 WHO诊断标准 ,对南海桂城区居住 5年及 5年以上 2 0~ 74岁的社区居民 8817人进行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点分析。内容包括问卷 ,测定身高、体重 ,对于≥ 40岁的被调查者还测定了腰围、臀围等。结果 :社区超重现患率为 2 1.13 % ,肥胖现患率为 2 .0 5%。女性的超重现患率和肥胖现患率 (2 2 .0 9%和 2 .43 % )显著高于男性 (19.93 %和 1.58% ) (P<0 .0 5) ;男性和女性的肥胖现患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 (P<0 .0 5) ;城市社区的超重和肥胖的现患率高于农村社区 (P<0 .0 1)。 40岁以上的人群中 ,腹型肥胖患病率为3 6.48% (以腰围为判断标准 )和 3 7.45% (以腰臀比为判断标准 )。女性腹型肥胖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P<0 .0 0 5)。结论 :超重和肥胖患病开始低龄化 ,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极有可能继续升高。因此 ,社区应该尽早开展肥胖的防治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循环中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疾病活动相关microRNAs (miRNAs),为后续探讨循环miRNAs在FSGS发病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方法: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活动性FSGS患者及正常对照各9例,提取FSGS患者及对照组血浆总RNA,采用TaqMan低密度芯片(TaqMan Low Density Array)进行miRNA表达谱分析,筛选出在活动性FSGS患者循环中表达上调的miRNAs分子;然后再选取32例活动性FSGS患者血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对筛选出的miRNAs分子进行验证,同时与非活动性FSGS患者进行比较.采用ROC曲线分析循环miRNA区分活动性FSGS、非活动性FSGS和正常对照的效能. 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活动性FSGS患者循环miRNA-125b,miRNA-186和miRNA-193a-3p水平显著上调(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循环miRNA-125b、miRNA-186和miRNA-193a-3p区分活动性FSGS与正常对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2、0.789和0.910.与非活动性FSGS相比,活动性FSGS患者循环中miRNA-186水平也明显上调. 结论:活动性FSGS患者循环miRNA-125b、miRNA-186及miRNA-193a-3p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其中miRNA-186的升高与疾病的活动性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3.
外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在小儿臂丛阻滞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儿上肢及手部手术常因患儿恐惧及不能说出准确的“异感”而放弃经济有效且有利术后镇痛的臂丛阻滞,而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则可使麻醉科医师不依赖患儿的特定信息,使患儿在镇静镇痛状态下接受阻滞。本文拟对小儿在镇静镇痛状态下,用外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  相似文献   
4.
正尿毒症患者一般合并钙磷代谢紊乱,进而导致慢性肾脏病-矿物质骨异常(CKD-MBD),大量研究发现CKD-MBD与尿毒症患者多种临床不良事件,包括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密切相关,而维持性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最多见于心血管并发症。本研究比较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两种不同透析方式下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差异,并分析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与心脏损害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在我院行维持性替代治疗的尿毒症患  相似文献   
5.
徐明  张芝芳  张婉芬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6):1794-1796
目的:研究人工流产术期间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变化趋势以及与血液动力学变化相关性,评估此时BIS监测麻醉深度的作用。方法:早孕妇女60例,ASAⅠ-Ⅱ级,静注芬太尼1μg/kg及丙泊酚1.5mg/kg。术中根据患者体动追加丙泊酚,均予45~60s内推入。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1min(T1)、2min(T2)、扩张宫颈(T3)、手术结束(T4)及清醒(T5)时BIS、心率(HR)、无创血压(NIBP)值。结果:(1)T0BIS92.2±6.2,T2明显降低至42.4±10.6(P<0.01);T3BIS56.4±18.25,较T2增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2)NIBP和BIS变化趋势一致,BIS与SBP变化呈正相关(r=0.893,P=0.017),与DBP变化无明显相关(r=0.668,P=0.148)。(3)HR诱导后进行性下降,伤害刺激后更显著(P<0.01)。(4)患者均无术中知晓。结论:BIS预测SBP变化较好,与DBP、HR变化无关,BIS无法评估此时的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