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辽宁省成人超重与肥胖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调查辽宁省城乡20周岁以上居民超重与肥胖的流行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肥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4个城市及农村和两个大型国有企业部分职工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WHO诊断标准,以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年龄别人口比例计算超重和肥胖调整现患率.结果共调查37 070人,超重及肥胖调整现患率男性为24.77%和2.87%,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女性为17.24%和1.96%,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女超重现患率在各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商业与交通运输业人员肥胖现患率最高,待业人员及农民最低;女性中家庭妇女和农民超重现患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女性超重和肥胖现患率均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而明显降低,而男性则呈现相反趋势.本次调查所发现的年轻及知识女性超重与肥胖现患率较低是否与调查方式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结论辽宁省超重及肥胖调整现患率男性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间差别.  相似文献   

2.
三明市社区人群肥胖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三明市社区的肥胖超重情况。[方法]对社区20岁以上人群进行调查,用常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1982年标准人口构成计算标化率。[结果]示范点内20岁以上人群肥胖超重现患率为28.7%(男32.5%,女24.9%),标化率25。4%(男28.7%,女22.7%)。人群肥胖超重现患率随年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P<0.01);女性上升速度较男性快,男性肥胖超重比例大于女性,但中老年女性大于男性。随着文化程度的降低和经济收入的增加,人群的肥胖超重现息率逐渐上升,呈明显的线性关系(P<0.01)。离退休、家务、干部、工人和其他人群的肥胖超重现息率分别为39.9%、29.3%、28.5%、26.1%和18.7%(P<0.01)。肥胖超重人群与非肥胖超重人群慢性病的现息率分别为33.0%和12.3%(P<0.01)。[结论]35岁以上男性、45岁以上女性、文化程度低以及经济收入高者为三明市社区肥胖超重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沈阳市城市居民中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状况,为开展肥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沈阳市城市居民慢性病防制行为危险因素监测资料,了解5个城区和1个近郊区15~69岁的常住人口肥胖和超重的现患率。[结果]共调查7020人,男性、女性肥胖标化患病率分别为4.88%,5.25%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7%;3.36%)。男性、女性超重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8.09%、16.72%,均低干全国的平均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随文化程度增高呈下降趋势,离、退休人员的超重和肥胖率较高,学生的超重和肥胖的现患率较低。[结论]沈阳市肥胖调整现患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间差别。  相似文献   

4.
山西农村社区人群高血压现患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山西农村有条件进行健康教育的社区人群19749人,进行了高血压患病率及其现患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总患病率为21.61%,其中临界和确诊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3.29%和8.32%;男性患病率(22.84%)高于女性(20.57%);15~34岁人群患病率在10%以下,而35~54岁年龄组患病率波动在20%~30%,55岁以上患病率达40%以上。男性在50岁前患病率高于女性,而50岁以后则女性高于男性。高血压现患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父母、同胞高血压患病史等因素外,该人群高血压危险因素主要是超重、肥胖及饮酒、口味偏咸和吸烟等行为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湖北省中老年人群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与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超重与肥胖人群防治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横断面调查湖北省10个县市35岁以上人群超重与肥胖病的流行情况及生活习惯等。结果湖北省35岁以上人群超重与肥胖标化患病率为4.4%,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0.2%和29.6%,农村、城镇、城市分别为26.7%、29.7%和31.9%;超重肥胖率在女性、城市人群中为高;超重肥胖率随饮食消费增高而上升;超重肥胖组相关慢性病患病率除糖尿病外均高于非超重肥胖组。结论湖北省中老年超重肥胖现状不容乐观,超重肥胖现患率与性别、年龄、区域和饮食消费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6.
社区人属肥胖的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20岁以上居民的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15.02%和14.44%,其中男性超重、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15.03%和13.94%,女性超重、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15.01%和14.80%。肥胖与年龄、文化水平、职业、经济收入、体力活动及某些食物的摄入频率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经济收入的增多,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增加;体力活动越少,则其患病率越高;某些动物性食物摄入频率增多,其患病率也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化工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特征。方法:利用2000年泸天化集团公司糖尿病(DM)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的MS诊断标准,分析20岁以上6387名化工企业职工MS及相关组分的患病情况。结果:化工人群MS的患病率为6.1%,男性为6.8%,女性为5.2%,在40岁后明显升高,高发年龄男性在70岁后,女性在60~69岁,分别为18.5%和25.3%;超重/肥胖、高血糖、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26.5%、12.7%、15.0%和18.7%;MS在DM、高血压、血脂异常及超重/肥胖人群中的患病率分别为48.8%、34.0%、18.1%和20.2%。结论:化工人群的MS患病率达到较高水平,男性高于女性,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超重/肥胖的现象在化工人群中较为普遍;MS与DM、高血压、血脂异常及超重/肥胖密切相关,尤其与DM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社区人群超重肥胖的现患率并探讨其与高血压等有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结合省情作局部修改的卫生部预防医学科学院设计的健康行为调查表 ,应用系统抽样方法进行调查 ;对社区人群超重肥胖的现患率及其与高血压、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关系作统计分析。结果本社区 15岁以上人群超重肥胖率已达 4 3.4 % ,人群体质指数 (BMI)均值不论男女在 5 5岁以前有随增龄而增加倾向 ;女性 35岁以上各年龄段人群平均 BMI已接近或超过2 4 ,且均显著高于男性 ,4 5岁以上更加明显 ;本社区的平均 BMI及超重肥胖的发生率高于全国水平 ;汉族男性超重肥胖率显著高于少数民族 ;随文化程度的低下 ,超重肥胖率显著增高 ;随体质指数增大 ,高血压发病率显著增高。结论防治超重肥胖已经成为预防高血压刻不容缓且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肥胖在自然人群中的流行特点及其与糖尿病和高血压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江苏常州市城乡社区3222名对象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该市20岁以上居民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27.93%、3.40%,标化率为24.26%、2.72%。肥胖和超重的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女性肥胖有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城镇人群的患病率高于乡村。女性肥胖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较男性更为密切,无论男性和女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均随BMI的升高而显著增高。结论:肥胖已成为常州城乡人群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预防肥胖的发生应成为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宁波市城区成年人超重及肥胖的流行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宁波市城区成年人超重及肥胖的流行现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2001年“中国人群肥胖与疾病研讨会”制订的肥胖标准,分析1009名宁波市城区成年人肥胖流行特点。结果:总超重现患率为28.20%,男性高于女性:总肥胖现患率为5.40%,男女间差别无显著性,男性肥胖现患率45岁以后趋于稳定。女性以55-岁组为最高,超重及肥胖相关因素众多:如:不良婚姻(OR=0.41),慢性病(OR=2.30),饮食因素,吸烟(OR=1.41),饮酒(OR=2.25),饮茶,女性月经不规律(OR=1.94)等。结论:重视中老年人的肥胖问题,普及全民营养及健康知识,开展肥胖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明中国肥胖的流行状况,为国家卫生决策和肥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WHO诊断标准,对中国11省(市)居住5年及5年以上者的社区人群进行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点分析。研究对象包括20-74岁居民共42751人。结果11省(市)总的超重现患率为21.51%,肥胖现患率为2.92%,经1990年全国人口标标化,11省(市)超重的现患率为18.28%,肥胖的现患率为2.48%;经1992年世界人口标化,超重现患率为18.61%,肥胖现患率为2.49%;女性的超重现患率和肥胖现患率(21.71%和3.73%)显著高于男性(21.25%和2.11%);男性和女性的肥胖现患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在11省(市)中,超重和肥胖的现患率男性是北京最高,女性是山东最高;肥胖的现患率呈现出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的流行特点。结论:中国的超重和肥胖患病形势严峻,超重和肥胖患者病开始低龄化,男性肥胖患病的增长速度有可能超过女性。因此,中国应该尽早开展肥胖的防治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15~69岁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上海市15~69岁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点,为制定超重及肥胖防治的相关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7年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数据,对17 144名(男性8 057人,女性9 087人)15~69岁人群的身高、体重值进行描述性分析。超重及肥胖判断标准采用卫生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结果上海市15~69岁人群超重、肥胖粗率分别为31.0%和8.9%,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5.8%和6.9%。男性超重粗率(33.9%)高于女性(28.4%),非中心城区与中心城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心城区肥胖粗率(9.4%)高于非中心城区(8.4%),女性(10.1%)高于男性(7.6%)。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吸烟、饮酒与身体锻炼(P0.05)。结论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上海市居民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采取平衡膳食、增加体力活动与健康教育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丹东市≥15岁居民超重和肥胖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卫生部门制定相关措施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丹东市10 713名≥15岁居民。采用卫生部《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判断超重和肥胖,运用统计学描述方法、χ2检验及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描述分析数据。结果 丹东市≥15岁居民的超重率、肥胖率分别是30.076%、11.677%,标化率为27.355%、11.241%。城市地区超重粗率(32.781%)高于农村地区(28.052%);农村地区的肥胖粗率(12.875%)高于城市地区(10.076%),女性(12.691%)高于男性(10.639%)。Logistic回归分析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是较高年龄段、无配偶、低文化程度、活动量小的职业类型。结论 丹东市≥15岁居民超重和肥胖率较高,中年居民超重现象严重,青年男性、中老年女性肥胖现象严重,城市地区肥胖人群老龄化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福建地区65岁以上老年肥胖流行现状及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福建地区户籍中各检测区选择人口集中,医疗卫生条件及经济发展水平较有代表性的居民区、村落等11203名65岁以上老年自然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水平。结果9市11203名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男性5224例,女性5979例;65~70岁4545例,70~75岁3239例,75~80岁2200例,>80岁1219例;低体重者309例(2.76%),正常体重者4971例(44.37%),超重者4362例(38.94%),肥胖者1561例(13.93%)。女性肥胖率显著高于男性,男性身高、超重率高于女性(P<0.05);不同年龄组间超重率、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5~70岁老年人超重率及肥胖率最高,分别为31.41%、45.17%;肥胖组患者SBP、DBP水平、正常血压、Ⅰ期高血压及高血压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余BMI分段组(P<0.05);各年龄组中,>80岁组正常血压、高血压前期均低于其余年龄段组,且高血压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余年龄段组(P<0.05)。结论福建地区65岁以上老年中以超重多见,BMI指数越低,高血压患病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市公务员的超重、肥胖及生活方式状况,为相关干预措施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调查采取普查的方式,对49家北京市机关在编的全体公务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公务员中,超重率为37.3%,肥胖率为9.1%。超重肥胖者的总吸烟率是55.3%,其中男性吸烟率66.8%,女性吸烟率5.2%,51~60岁人群吸烟率最高;超重和肥胖者中几乎每天都饮酒的占9.6%,男性饮酒的频率高于女性,年龄较大者高于年龄较小者。在体育锻炼方面,超重和肥胖的调查者中仅有23.0%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年长者进行规律锻炼的比例明显高于年轻者;公务员中超重肥胖者每天静坐6小时以上者占42.2%,女性、年龄较小者静坐时间长;其平均睡眠时间为6.8小时;25.2%的被调查者最近两周有不能排解的心理压力,年龄越小者报告最近两周有不能排解的心理压力的比例越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高频率饮酒和高频率油炸食品的摄入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而常进行体育锻炼、新鲜水果的摄入则是保护因素。结论北京市公务员中超重、肥胖患病率较高,普遍存在着行为、饮食方面的不良习惯,应该尽快采取综合措施,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成年居民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山东省成年居民超重肥胖流行现状。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山东省18岁以上成年居民体格测量资料,用SPSS统计软件对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现状进行分析。结果山东省成年居民总体超重率为35.9%,肥胖率为17.5%,向心性肥胖率为49.5%。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结论山东省成年居民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应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普及科学合理膳食知识,帮助人们树立自我保健意识,以保持良好健康的身体状况。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2002年成人超重、肥胖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广东省成年人超重肥胖的流行特征,确定预防控制的重点人群和地区。方法 运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大城市、中小城市、2类农村各3个区(县)、1类农村4个县,每个县(区)抽取2个街道(乡)、6个居委,共540户,用面对面询问调查获得≥18岁居民个人基本情况,体检获取体重、身高数据。结果 共调查≥18岁成年人15 130人,体重指数均值为22.03±3.38,男性(22.06±3.37)与女性(21.98±3.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市(23.06±3.53)与农村(21 08±2.9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重、肥胖的粗患病率分别为16 8%和1.8%,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5.0%和1 7%。超重粗患病率城市(24 8%)高于农村(9.4%),男性(17 5%)高于女性(16 2%);肥胖粗患病率城市(3.1%)明显高于农村(0 7%),男性(1 8%)与女性(1.7%)之间差异无统汁学意义。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主要为体力活动、家庭收入、性别、年龄、吸烟与城乡。结论 广东省超过六分之一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采取平衡膳食、增加体力活动与健康教育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河北省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通过问卷、体格测量的方法,调查分析河北20个区(县)4 192名成人超重肥胖现状及相关因素。结果总体超重率为35.23%,肥胖率为16.34%,向心性肥胖率52.67%,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年男性、中老年女性是超重肥胖防治的重点人群。超重率、肥胖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尤其是女性;无论男性女性,超重、肥胖和向心性肥胖组人群每周参加锻炼率均高于正常组,并且男性组高于女性组,男性组为27.79%,女性组为24.22%(P<0.01);参加中轻度和剧烈运动人群中的男性,超重率和向心性肥胖率都随锻炼次数增加而上升,而女性只是在参加中轻度运动人群中呈现此规律;在超重、向心性肥胖人群中,超重率与向心性肥胖率随着每天静坐时间的增加而上升;在超重人群中,选择骑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的人群超重率最低,而基本在家的人超重率最高。结论河北省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处于全国较高水平,而主动参加锻炼的人为数不多。在运动方式上,骑自行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锻炼身体好方式,能减轻体重,增进健康,适合大多数人采用。应加强对成年人群的健康教育,普及体育减肥健身知识,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静态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There is a little published data on prevalence and determinants of underweight,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mong adults in Nepal. This study analysed the cross-sectional Nepal Demographic and Health Survey (NDHS) 2016 to obtain these using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and Asian-specific cutoffs of body mass index (BMI).MethodsThe 2016 NDHS used a multistage cluster-sampling design to obtain data on major health indicators in Nepal. The BMI cutoffs for underweight was <18.5 kg/m2. The BMI cutoffs for overweight/obesity as per the Asian and WHO classifications were ≥23, and ≥25 kg/m2, respectively. After reporting the prevalence according to sex and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multilevel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conducted to estimate odds ratios.SubjectsThis analysis included 12,652 adults (5283 males and 7369 females) with a median age of 40 years (interquartile range [IQR]: 28–54).ResultsThe overall median BMI was 21.5 kg/m2 (IQR:19.3–24.3). The overall prevalence of underweight was 16.7% (15.1% among males and 17.1% among females). The Asian-specific BMI cutoffs found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s 26.4% (27.4% among males and 25.6% among females) and 11.0% (7.7% among males and 13.3% among females), respectively. The WHO-recommended BMI cutoffs found 18.2% people overweight (16.7% among males and 19.3% among females) and 4.3% (2.5% among males and 5.6% among females) people obese. The prevalence and odds of extreme body weight categories (i.e., underweight, overweight and obesity) varied according to age, sex, education level, household wealth status, place, ecological zone and provinces of residence as per both recommended cutoffs. Overall, higher education level and wealth status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overweight/obesity and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underweight as per both cutoffs.ConclusionA large proportion Nepalese adults have either underweight, overweight or obesity, and could be at a greater risk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due to these extreme body weight categories. It is essential to address the factors or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higher prevalence and likelihood of these extreme body weight categories to reduce the overall burden of underweight and overweight/obesity in Nep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