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2019年12月底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报告了一组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关的病因不明的肺炎病例,现已经证实该疾病是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引起的。疫情迅速蔓延,波及全国各地及23个国家,截至2020年2月8日,已造成34 955例感染,725例死亡。本文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及SARS和MERS的流行病学研究,就2019-nCoV感染的流行特点作一综述,并对疫情发展趋势和防控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确诊人数的增加,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oavirus,2019-nCoV)感染的表现呈现多样性,出现了继发或首发为心血管系统损害表现的临床症状。本文将结合近日来公布的2019-nCoV感染患者病例资料和最新的研究,对此次2019-nCoV感染疾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心血管系统损害表现、可能机制及治疗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在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确诊中遇到的"假阴性"和"假阳性"问题。方法根据2019-nCoV核酸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条件,从检测样本采集、运输、保存的方式,试剂盒的质量,以及临床实验室的管理等多方面,分析2019-nCoV核酸检测报告"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原因。结果研究结果论述了造成当前2019-nCoV核酸检测"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可能原因。优化样本采集的操作和方法,加强质控管理,开发应用新技术,加强对疑似病例和出院患者的诊断和管理,是避免2019-nCoV核酸检测报告出现"假阴性"的应对策略,并对保证核酸检测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可供相关部门在制定防治策略和开展工作时参考。结论核酸检测阳性结果被视为2019-nCoV感染诊断的金标准,而阴性结果不能作为排除2019-nCoV感染的金标准,更不能作为排除COVID-19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实验室核酸检测的原理方法,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在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中的价值与实验室注意事项。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020年1月23日-2020年2月2日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发热门诊的患者以及筛查的湖北旅居者的咽拭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开放读码框1ab(ORF1ab)、核壳蛋白(N)基因。结果共检测的3 824例标本中,阳性病例35例,阳性率0.91%。结论疫情期间对发热门诊患者及湖北旅居者进行2019-nCoV核酸筛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检测2019-nCoV科学可靠的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待检标本中的2019-nCoV核酸,对监测和控制疫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1.医护人员在治疗和护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疑似或确诊患者时,是否需要穿防护靴、医用围裙或连体防护服等常规个人防护设备?不需要。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对2019-nCoV急性呼吸道疾病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医护人员的指导意见是,除了所有医护人员对所有患者应始终采取标准防护措施之外,还建议采用接触预防和飞沫预防措施。关于个人防护装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的预防措施包括,在进入收治2019-nCoV急性呼吸道疾病疑似或确诊患者病房之前,应佩戴一次性手套保护双手,穿戴清洁、非无菌的长袖袍服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感染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疾病情况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回顾2020年2月9日之前发病且经咽拭子核酸检测2019-nCoV感染的同济医院在职医务人员,选取2020年1月15日-2020年2月8日发病的医务人员为感染组,以年龄和工作科室危险性作为配对因素、选取相同数量未感染的同济医院在职医务人员为未感染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查询和电话访问的形式回顾两组人群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及药物服用情况,进而行数据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同济医院在职医务人员158例,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各79例,其中男62例,女96例。高危科室医务人员感染率约为6.26%,而非高危科室医务人员感染率约为0.98%,两组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中26例(32.91%)预防性口服了抗病毒药物,未感染组中46例(5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口服抗病毒药物对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者中重症肺炎4例,患者平均年龄51.8岁, 75例非重症患者平均年龄38.2岁,年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科室医务人员相对于非高危科室更易感染2019-nCoV,建议强化预防措施;预防性口服抗病毒药物是医务人员感染2019-nCoV的保护性因素,为高危人群预防用药的选择提供了依据;高龄患者具有重症肺炎易患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制定基于标准预防和基于传播途径预防的措施和流程并督促落实,以防止发生医务人员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和患者交叉感染。方法结合医院感染的各类规范指南和既往经验制定措施,督导落实。结果针对传染病防控的关键环节,从患者管理、布局流程、空气和环境表面消毒、医疗废物处理、个人防护、保护医务人员等方面详细制定感染防控措施。结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是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防控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收治患者、保护医务人员的重要保障。要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要求下,将感染防控工作和培训做在平时,提高对医务人员感染防控知识和个人防护技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武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3月17日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重症监护室(ICU)隔离病区住院的16例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COVID-19组)和38例核酸检测阴性(对照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并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产妇分娩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6例确诊为2019-nCoV感染的产妇中,轻症1例(6.25%),普通型15例(93.75%)。两组产妇的年龄、孕次、分娩孕周,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发热和咳嗽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17~0.386、χ^2=0.012~2.048,均P>0.05)。两组产妇的羊水量、剖宫产术中出血量、胎盘重量,以及剖宫产、早产、胎儿窘迫、瘢痕子宫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55~1.015、χ^2=0.021~0.316,均P>0.05)。新生儿COVID-19核酸检测未发现阳性者。结论非重症感染2019-nCoV产妇与未感染产妇的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COVID-19产妇分娩的新生儿未发现感染2019-nCoV。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novel coronavirus 2019,2019-nCoV)感染者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标本中病毒核酸和抗体的检测情况,为完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诊疗和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0年2月26—27日采集娄底市7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25例无症状感染者的粪便、血液和咽拭子,应用RT-PCR方法开展2019-nCoV核酸检测,采用胶体金方法开展2019-nCoV抗体检测,分析检测结果。 结果 共采集96份粪便,95份咽拭子,83份血液标本,粪便2019-nCoV核酸检出率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症状感染者阳性率(47.06%)高于确诊病例(12.70%),<40岁患者的阳性率(37.5%)高于≥40岁患者的阳性率(8.33%);咽拭子的阳性率无症状感染者(12.5%)和确诊病例(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液标本2019-nCoV 抗体检出率为94.0%。 结论 出院患者咽拭子、粪便标本均不同程度检出2019-nCoV核酸,无症状感染者粪便标本核酸检出率高于确诊病例,提示应重点关注无症状感染者在疫情传播中的作用,需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出院患者的持续追踪和管理,综合多个指标进一步评估传染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以来医院感染的特点、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为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20年1月-2月发生的医院感染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医院感染的特点规律及危险因素,根据相关法规及实践经验提出COVID-19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策略及措施。结果 COVID-19医院感染以医务人员为主,感染因素包括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传染性强、人群无免疫力、飞沫传播、防护措施不到位、初期感染病例没有得到很好控制、检测手段不完善等。就COVID-19坚持依法防治,合理规范的防护与消毒要求,及时有效应对医院感染事件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策略与措施。结论 COVID-19医院感染已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多控制难度大。COVID-19医院感染防控要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发热门诊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时了解发热门诊患者的发热原因及临床表现,为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大型综合医院2020年1月17日-2月2日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包括一般资料、流行病学史、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共有1 770例患者,男性888例,女性882例,其中21~40岁患者占61.24%。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15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患者,主要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为主,分别占100.00%、40.00%。857份胸部CT普通扫描检查报告中,阳性822份,阳性率为95.92%。结论 发热门诊的设立有利于对发热患者进行快速、有效的筛检,就诊患者中以病毒感染最为常见,以中青年为主,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患者行胸部CT检查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有效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暴发流行是政府、公众及每位卫生专业人员面临的严峻挑战。在新型冠状病毒暴发时期,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暴发时社区、家庭和医疗卫生机构照护中医用口罩的使用指南》,对从事公共卫生、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的卫生专业人员、卫生管理人员、卫生保健和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医用口罩的使用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本文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了解在社区、家庭和医疗卫生机构照护中医用口罩 佩戴和管理的建议,旨在为口罩的正确佩戴,合理使用,避免资源浪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本文就新型冠状病毒特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以及感染防控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医疗机构新型冠状肺炎防控须加强预检分诊,早期识别患者,及时管理传染源:切实落实标准预防措施:接触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时,采取补充预防措施,预防医务人员感染:培训、监测与督查:采用环境与工程控制措施和加强感染、感控学科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粪便样本作为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筛查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Real Time RT-PCR技术,对15 例COVID-19患者治疗后痰、粪便标本中新型冠状病毒的ORF1ab、N基因以及人体细胞管家基因核糖核酸酶P(ribonuclease P,RNase P)进行检测,比较痰、粪便标本检测阳性情况。结果 15例患者痰、粪便标本,人体细胞管家基因 RNase P均呈现典型的明显的扩增信号曲线。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2例患者痰、粪便标本同时为阳性,4例患者痰、粪便标本分别为阳性;6例患者痰阳性标本中有2例同时扩增出ORF 1ab基因与N基因,6例患者粪便阳性标本中有4例同时扩增出ORF 1ab基因与N基因。结论 以呼吸道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作为排除COVID-19及治愈标准在实施过程中需谨慎,可以尝试将粪便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也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及血常规结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11-23日某定点隔离酒店内738例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且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医学观察人员,采集其鼻咽拭子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采集血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并观察至隔离期结束。结果 738例医学观察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70例(9.49%),阴性664例(89.97%),可疑4例(0.54%),其中首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52例,可疑28例,阴性658例;对28例结果可疑者隔日重新采样检测,18例阳性,6例阴性,4例仍可疑(二次采样后观察期结束转至指定隔离观察点)。所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及可疑医学观察人员,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均正常,仅2例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在第一个14 d观察期内,738例医学观察人员40例(5.42%)发病,其中70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42.86%(30例)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临床症状;664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者,1.51%(10例)出现症状。所有确诊病例转至定点医院继续治疗;第一个观察期结束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未转阴者、结果仍可疑者送至指定隔离点继续观察。继续观察期中4.54%(2/44)出现症状被确诊,随即转至定点医院治疗;余下观察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全部转阴。整个集中隔离期发病率为5.69%(42/738)。结论 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中,潜伏期感染者所占比例较高,亦存在一定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应尽早识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口罩可以降低感染风险和传播概率,但因医用口罩产能有限,各地政府鼓励企业生产非医用口罩,以满足公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本文介绍我国非医用口罩相关标准,对比分析其细菌过滤效率、颗粒物过滤效率等防护性能要求,提出非医用口罩防护新型冠状病毒的重要指标。同时,分析2020年1月27日-2月25日我国各省公示的102份非医用口罩企业标准,提出疫情防控非医用口罩标准化的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生产企业及普通人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排除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建议。方法 将某院留观的COVID-19疑似患者,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的患者列为确诊病例组(确诊组),2019-nCov核酸检测至少二次阴性,经上海市静安区专家组会诊后予以排除的患者列为排除病例组(排除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资料方面的差异。结果 确诊组14例 患者中,男女性别比1.33∶1,年龄中位数为 51.5(38.3,63.0)岁,有明确流行病学史的10例(71.43%);排除组 84例患者中,男女性别比0.95∶1,年龄中位数37(29.0,59.75)岁,有明确流行病学史的14例(16.67%);两组在年龄分布、流行病学史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性别、居住地分布以及临床表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确诊组白细胞正常或降低的患者数占比高于排除组(92.86% VS 7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淋巴细胞百分比减少的患者数占比低于排除组(P=0.001)。两组胸部CT结果比较,确诊组患者磨玻璃样渗出影、斑片渗出影等改变所占的比例高于排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组患者由散在或多发肺炎进展为 磨玻璃样肺炎的中位时间为3(2,5)d。结论 患者年龄、明确的流行病学史、白细胞计数、淋巴 细胞百分比,肺部磨玻璃样等CT表现是 COVID-19的特征因素,临床医生在诊疗时应加以甄别,进一步提高 COVID-19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生了多起新型冠状病毒(nCoV)感染的肺炎。nCoV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加之春运特殊时期,短期内nCoV肺炎患者确诊病例、重症病例、疑似病例均急剧上升。疫情引发医务人员及公众对口罩的大量需求,市面上的口罩种类繁多,不同口罩适用范围各不相同,不同类型的口罩遵循不同的标准。作者调研各国口罩应用范围及相关标准,对口罩的发展历史、分类、标准、评价指标等进行梳理,以期为医务人员及公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李春辉  黄勋  蔡虻  陈萍  陈文森  陈修文  邓子德  董宏亮  付强  高武强  高晓东  龚瑞娥  巩玉秀  侯铁英  胡国庆  胡必杰  李洁  李卫光  林玲  刘丁  刘聚源  刘卫平  刘运喜  陆群  马红秋  茅一萍  孟秀娟  逄崇杰  乔甫  任南  单淑娟  孙树梅  汤灵玲  童德军  王辉  王力红  王庆红  文建国  吴红曼  吴红梅  吴静  吴秀颖  鲜于舒铭  向天新  熊薇  徐艳  阎颖  杨怀  杨亚红  姚希  袁晓宁  岳丽青  曾翠  曾烂漫  张浩军  张静萍  张乐  张卫红  张永栋  周鹏程  宗志勇  左双燕  李六亿  吴安华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发布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19(3):199-213
 

为更好地防控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医院感染,保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安全,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感染控制 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包括赴武汉抗疫一线的部分专家)共同制定本共识。本共识主要适用于同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和普通患者的医疗机构;指导疫情期间医疗机构一线医务人员合理有效利用防护用品,同时也覆盖了几乎所有非一线医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防护用品使用。本共识通过评估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新冠肺炎暴露的风险,根据暴露风险来确定不同区域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标准。本共识主要内容还包括:个人防护用品介绍及适用范围,三级防护穿脱流程,个人防护用品异常的防范与应急处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职业暴露处置流程。同时,本共识特别强调,要合理进行新冠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区域划分,以及重点分诊岗位安排有经验的感染科或呼吸科医生参与分诊,这些是风险评估的前提要求;在选择个人防护用品时,既要防止防护不足,又要避免 滥用与过度使用,以保障工作人员安全为前提,预防新冠肺炎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某区域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救治医院隔离病区手触式速干手消毒剂(以下简称手消)按钮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状况,为指导隔离病区消毒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对该隔离区内5个区域(确诊病房、病区内走廊、第一缓冲间、第二缓冲间、清洁区)手触式手消按钮进行采样,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标本中新型冠状病毒污染情况。结果 共采集76份手消按钮标本,隔离区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率为10.53%,其中确诊病房内污染率14.29%,病区内走廊污染率12.50%;第一缓冲、第二缓冲区、清洁区污染率均为0。结论 该隔离病区病房内手消按钮新型冠状病毒污染严重,需要加强清洁消毒,并建议隔离病区使用手背按压,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宜使用感应式手消出液器或洗手感应监测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