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学者们通过应用影像学资料与(或)临床资料提出了多种用于规范成人脊柱畸形治疗策略的分型系统,旨在为更精确地比较不同类型成人脊柱畸形的治疗手段与临床疗效。本文通过回顾分析着重介绍几种成人脊柱侧凸分型系统,包括: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Faldni分型、SRS分型系统、Schwab分型、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chwab分型系统,以及退变性腰椎侧凸的冠状面失衡分型等。以探讨不同分型方法对手术策略的指导价值,以及对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全面概述。由于成人脊柱侧凸在影像学表现、临床症状表现、病理形态以及病理生理方面等关系较为复杂,因此制定出一种能够指导临床治疗的成人脊柱侧凸分型系统依然是脊柱外科领域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2.
颈椎椎前软组织的放射学测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颈椎椎前软组织的放射学测量戴力扬,贾连顺颈椎的X线检查对于颈椎和/或颈髓损伤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颈椎的X线平片不仅可为临床医师提供从受伤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中所无法得到的重要信息,而且有助于指导损伤的分型、治疗以及判定疗效和颈后。颈椎损伤的X线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和解读下颈椎损伤ABCD分类系统。方法 广泛查阅与下颈椎损伤分类系统相关的文献,对目前存在的脊柱损伤分类系统进行分析总结,并介绍新的ABCD分类系统。结果 下颈椎损伤ABCD分类系统分为三部分:第1部分是对损伤进行解剖学描述,提供是否有骨和/或韧带损伤的信息;第2部分是对神经功能、椎管狭窄及脊柱不稳程度进行分级;第3部分代表用来定义损伤类型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简单的字母提供了下颈椎损伤情况的最大信息量,并基于该分类系统提出了治疗原则。结论 下颈椎损伤ABCD分类系统简化了对下颈椎损伤的描述,但需进一步临床观察与实践以明确其可信度。  相似文献   

4.
<正>下颈椎损伤在脊柱损伤中的发生率仅次于胸腰椎骨折。其好发年龄呈双峰性,多见于15~24岁的年轻人和大于55岁的中老年人。下颈椎损伤导致的脊髓损伤对社会和家庭造成的影响较大,如何正确诊治下颈椎损伤是脊柱外科医生关注的焦点。1掌握骨折分类是制定正确治疗方案的基础骨下颈椎骨折有多种分类方法,但在临床应用上仍缺乏完美指导治疗的分类。既往最常用的Allen-  相似文献   

5.
创伤性上颈椎损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颈椎损伤的分型以及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16例创伤性上颈椎损伤患者,男11例,女5例;年龄24-75岁,平均44岁。其中齿状突骨折5例,寰椎骨折3例,Hangman骨折5例,寰枢椎脱位3例。颈椎MR检查:5例颈髓有不同程度受压和T2相高信号改变。根据其损伤机制、影像学表现、骨折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结果:非手术治疗7例,手术治疗9例,均获随访,时间7~34个月,平均10.5个月。骨折均愈合或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未发生神经根椎动脉或脊髓损伤。结论:X线片、CT扫描及MR检查是上颈椎损伤必要的诊断措施,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牢固固定上颈椎,同时又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的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6.
小儿C1、2骨折脱位是一种常见的上颈椎损伤疾病.小儿尚处于发育阶段,寰枢椎关节囊、韧带较松弛,容易在外力作用下脱位或因病理原因导致自发性脱位.因此儿童上颈椎损伤和成人损伤有明显的解剖学和生物学上的区别,故其治疗上会与成人不同.治疗上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又分为寰枢椎后路固定融合技术、枕颈固定融合技术和齿状突螺钉固定术,但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根本治疗目的在于重建关节稳定性.而治疗选择的关键在于掌握各种方法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成人臂丛根性损伤临床分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成人臂丛根性损伤的临床分型. 方法 回顾性研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5年来收治并手术探查证实、资料完整的成人臂丛根性损伤病例,分析、归纳出成人臂丛根性损伤临床分型. 结果 总结155例臂丛根性损伤病例,结合术前临床诊断与影像学诊断、术中探查与电生理学检测、术后随访研证,初步归纳出成人臂丛根性损伤临床分型,在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述膝关节脱位(knee dislocation,KD)后内侧结构及后外侧角损伤分期分型及诊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KD后内侧结构及后外侧角的分期分型及诊断、治疗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目前临床KD分型标准主要有根据受伤能量大小分型、Kennedy分型、改良Schenck分型,但均不完善;未对KD中的多发韧带损伤进行分期、分型,也未针对不同损伤分型提出规范治疗方案。而KD多发韧带损伤华西分期分型(Hua Xi Knee Dislocation and Multiple Ligament Injury,HX-KDMLI)诊断及规范化治疗体系对后内侧结构及后外侧角损伤进行分期、分型,并提出针对性治疗方案。结论目前关于KD后内侧结构、后外侧角损伤的分期分型诊断与治疗仍无统一意见,HX-KDMLI体系对以上两方面进行了系统描述,对KD的诊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文亮  蒋欣浩  黄威  黄平 《骨科》2015,6(1):53-56
齿状突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颈椎损伤之一,由于齿状突在寰枢复合体中的解剖结构特殊,骨折后导致寰枢椎不稳定,容易引起脊髓神经、椎动脉的损伤,治疗上存在一定难度。目前临床上对于齿状突骨折的治疗方式不断发展变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各有发展,手术方式的改进和创新在疗效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针对齿状突骨折的分型和诊治研究进展进行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是由屈曲牵张及旋转暴力造成的一种急性脊柱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临床多需手术治疗。目前,下颈椎关节交锁的手术复位方式主要有前路切开复位、后路切开复位和前后路联合复位,其中前路切开复位具有手术创伤小、神经损伤风险低、并发症少及颈椎矢状位平衡保持好等优点,被更多地运用于临床,然而前路切开复位也存在术中复位困难、术后易融合失败等问题,一直被临床医师所关注。近年来,随着前路复位及固定方法的不断改进,该问题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但缺少较高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系统总结。为此,本研究对近期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为前路切开复位在下颈椎关节交锁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成人锁骨骨折在临床中非常常见,尤其是锁骨中段骨折。对于成年人不同类型锁骨中段骨折,是否需手术治疗,保守或手术应采用何种方式,一直存在争议。深入了解锁骨中段骨折的解剖学及流行病学特点、损伤分型及各种治疗方法优缺点及可能的并发症等,有利于临床医生更有效的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本文就此做一综述。1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锁骨是上肢与躯干之间唯一的连接骨骼,呈"S"形。锁骨  相似文献   

12.
经口咽入路治疗上颈椎损伤手术风险很高,病情复杂多变,围手术期需要严密的观察与护理。2006年7月~2008年12月,我科对经口咽入路治疗的上颈椎损伤12例患者实施了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指导,有效地防止了各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颈椎融合综合征或先天性短颈综合征,即Klippel-Feil综合征(Klippel-Feil syndrome,KFS),1912年由法国神经学家Maurice Klippel和André Feil首次发现并描述。其典型特征是先天性的两个及以上颈椎节段异常融合或分隔不全,这种先天性的颈椎融合发生在妊娠第3~8周,由胚胎异常发育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新生儿发病率据估计为1/40000~1/42000(女性病例占60%)。Klippel-Feil 综合征的典型临床“三联征”包括短颈、颈后发际线低以及颈部活动受限,但仅不足50%的KFS患者同时表现出上述“三联征”;而且KFS患者除两个及以上颈椎节段异常融合外,同时可伴有多种其他相关畸形。尽管KFS临床表现和相关畸形的范围很多,从无症状的单节段下颈椎融合患者到多节段颈椎融合、严重的先天性脊柱侧凸和多器官异常患者均可能出现,但是很大一部分患者直到外伤需要颈椎的影像学检查时才发现患有KFS。因此,了解Klippel-Feil综合征影像学分型的发生发展及其与临床症状之间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Klippel-Feil综合征的手术指征是基于临床症状的。当KFS患者出现持续的神经根病或脊髓病表现、需要畸形矫正、或存在明确的脊柱不稳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与临床症状之间关系密切,而KFS的影像学分型能否指导手术治疗暂无人讨论过相关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就Klippel-Feil综合征影像学分型的发生发展及其与临床症状之间的联系,以及影像学分型在手术治疗中的指导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放射影像学检查无异常的颈椎脊髓损伤(SCI)是指X线片或CT未见骨折、脱位,但合并颈椎SCI症状的一种特殊类型的SCI[1],国外最早报道见于儿童,占儿童SCI的3%~66%[1-3] ;国内主要见于成人,并命名为无骨折脱位型颈椎SCI,占颈椎SCI的20%[4]。放射影像学检查无异常的颈椎SCI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瘫痪等严重后果,主要有完全横断性损伤、中央管综合征、脊髓半切综合征、不完全性SCI 4种类型[1,3-6],临床症状为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减退或异常、肌力下降以及膀胱功能障碍,部分可合并颈神经根损伤;成人以中央管损伤综合征最为常见[4,7],损伤可表现为非连续性、延迟性,在3~7 d达到高峰,此时的MRI表现较入院时与最终愈后具有明显相关性[8-9]。儿童和成人放射影像学检查无异常的颈椎SCI各具特点,两者在临床发病、MRI表现及治疗上存在明显差异,本文查阅国内外文献,就当前的临床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肢体动脉编码和损伤分型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血管编码和损伤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借鉴AO骨折编码和分型的方法 来研究全身主要血管的编码和血管损伤的分型,结合动脉主要分支发出的位置分为近、中、远三段.在此基础上加入动脉损伤严重程度分级,用以指导临床血管损伤的治疗.结果 将全身的主要动脉和血管损伤的严重程度用数字和字母进行了编码和分型.结论 此血管编码分型系统能够比较明确地表示血管损伤部位及类型,方便科学统计和流行病学调查,便于掌握,有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在三维平板透视系统引导下应用上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技术治疗上颈椎骨折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6-2013-10我科收治的11例上颈椎骨折脱位病例,均在术中三维平板透视系统引导下采用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技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的颈椎稳定性均得到即刻恢复,44枚螺钉均在位良好,未发生脊髓及椎动脉损伤等任何与置钉相关的并发症,无螺钉断裂、松动。结论 在三维平板透视系统引导下经上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技术治疗上颈椎骨折脱位,螺钉置入准确性高,有效防止置钉并发症,力学稳定性好,植骨融合率高,是上颈椎骨折后路固定术中理想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小儿颈椎尚处于发育阶段,其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点随着发育进程呈现动态变化。因此,小儿颈椎在遭受外伤时无论损伤机制、临床表现及外科治疗策略均与成人有所不同,甚至不同年龄组的小儿之间也有所差别,这为小儿颈椎外伤后的诊治带来了挑战。本文从小儿颈椎解剖、影像学、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四个方面进行了文献回顾。  相似文献   

18.
颈椎过伸性损伤是常见颈椎外伤性疾病之一,研究颈椎过伸性损伤预后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本文就颈椎过伸性损伤常见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上颈椎损伤合并不连续的下颈椎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2004年5月至2007年8月,对上颈椎损伤合并不连续的下颈椎损伤9例患者进行一期手术治疗.术前神经功能按Frankel评级:A级2例,C级3例,E级4例.其中上颈椎损伤均采用后路手术,经椎弓根寰枢固定融合8例,枕颈固定1例;下颈椎损伤采用后路手术6例,其中以不连续经椎弓根短节段钉棒固定融合4例,2例采用联合上颈椎经椎弓根连续固定;余3例同期行前路减压钛板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6~48个月(平均13.7个月)随访.术中无一例椎动脉损伤.术后无气管切开或拔管延迟情况,无严重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复位及融合满意,1例2枚下颈椎椎弓根断钉.神经功能:除2例Frankel A级的患并无恢复外,余均为E级.结论 上颈椎损伤合并不连续下颈椎损伤导致颈椎极度不稳定,伴有的神经损伤常源于下颈段.一期手术治疗,包括上颈椎后路经椎弓根固定及下颈椎后路经椎弓根或前路减压固定,相对安全且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正>急性下颈椎损伤合并关节突绞锁的患者在临床中较常见,多伴颈髓损伤,病情较重。对于这类患者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复位及植骨融合固定、牵引复位和手法复位,但临床上对于此类疾病是否需要手术以及选择何种术式尚存在一定的争议~([1])。脊柱的大部分功能由前柱承担,而颈椎骨折脱位则以前中柱结构损伤为主,因此对于合并关节突绞锁的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选择前路手术具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