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3篇
  免费   364篇
  国内免费   260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40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95篇
口腔科学   46篇
临床医学   650篇
内科学   419篇
皮肤病学   44篇
神经病学   156篇
特种医学   271篇
外科学   681篇
综合类   1389篇
预防医学   463篇
眼科学   135篇
药学   637篇
  13篇
中国医学   555篇
肿瘤学   21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339篇
  2013年   392篇
  2012年   401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418篇
  2009年   370篇
  2008年   289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背景 结核性脑膜炎(TM)是临床常见的中枢性感染的一种,其起病较慢,症状不典型,病原学诊断困难,误诊率高。目前有效的TM诊断工具较少。利用常见的临床症状、检查指标等建立诊断评分系体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 目的 建立TM临床诊断评分体系(TMCDS),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初步评价。 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21年9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住院并诊断为脑膜炎的患者18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将患者随机分成建模组(147例)和验模组(40例)。根据是否为TM将建模组分为非TM亚组(76例)和TM亚组(71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发热、头痛、意识障碍、颈抵抗),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CD4+ T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颅内压、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糖、氯、蛋白、细胞数)。建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M的影响因素;根据每个因素的β值所占比重设立相应分值,建立TMCD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MCDS诊断TM的价值。 结果 两亚组头痛、HIV感染、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C反应蛋白升高、颅内压>200 mm H2O(1 mm H2O=0.009 8 kPa)、脑脊液糖降低、脑脊液氯降低、脑脊液蛋白升高、脑脊液单核细胞升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头痛、CD4+ T淋巴细胞<200/μl、C反应蛋白升高、脑脊液糖降低、脑脊液蛋白升高均是TM的影响因素(P<0.05)。将以上5个影响因素同时结合临床经验纳入脑脊液氯、脑脊液细胞数再次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头痛、CD4+ T淋巴细胞<200/μl、C反应蛋白升高、脑脊液糖降低、脑脊液蛋白升高均是TM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上述7个因素β值建立评分系统,将脑脊液氯降低β值设定为1分,其他因素β值与其的倍数即为该因素所对应的分值,因2个影响因素评分为负值,为方便临床,每个因素对应分值增加2.5分,最终建立TMCDS。TMCDS诊断建模组T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7〔95%CI(0.735,0.879),标准误=0.037,P<0.001〕,最佳诊断界值为21.50分。TMCDS诊断验模组TM的AUC为0.766〔95%CI(0.610,0.921),标准误=0.079,P=0.004〕,灵敏度为0.789,特异度为0.667。 结论 通过7个变量建立的TMCDS简单易行,对于早期TM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鹏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8):1407-1409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吡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则加用灯盏花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相关功能评分及血清VEGF、MMP-9、NT-proBNP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NIHSS评分、MMP-9、NT-proBN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MoCA评分、VEGF水平、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拉西坦联合灯盏花素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改善病人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研究三维可视化(3DV)、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FIGFI)、虚拟现实(VR)技术等多模影像技术在解剖性肝切除手术导航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外科64例肝脏肿瘤病人临床资料。采用MI-3DVS对薄层CT图像数据进行个体化的肝脏、肝内脉管和肿瘤三维重建,并将三维重建模型导入VR开发引擎中转化为VR模型,指导术前规划和决策;术中使用荧光成像仪对肝脏、肿瘤进行侦测,并联合3DV和VR技术导航肝切除手术。结果 MI-3DVS三维重建的64例病人肝脏、肿瘤及肝内脉管等结构清晰;通过头戴式显示器及安装了捕捉手和手指运动的传感器的操纵手柄融入一个 3D-VR环境,更立体直观地显示前期3DV模型的沉浸感、空间感和立体感;FIGFI可进行肿瘤边界界定、肝切缘的界定、微小肝癌和肝切缘残留病灶的侦测。64例病人中,肝左外叶切除4例,肝左叶切除16例,肝右前叶切除5例,肝右后叶切除5例,肝右叶切除17例,肝中叶切除术5例,肝段切除11例(5段3例、6段6例、7段1例、8段1例),尾状叶切除1例。实际手术过程与术前手术规划一致。术后均未出现腹腔出血、胆漏、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结论 多模影像技术在术前精确影像评估和术中导航解剖性、功能性、根治性肝切除手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合评价耳穴刺激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NKI、CBM有关耳穴刺激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影响的文献。检索年限截至日期为2018年9月。由2位评价人员独立进行相关筛选、数据提取、评估后,通过RevMan5.3软件对最终入选研究的文献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研究,共计1174例受试患者。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规镇痛手段比较,试验组VAS疼痛评分较低[MD=-0.35,95%CI(-0.37,-0.33),P0.000 01]。髋关节功能恢复Harris评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MD=3.43,95%CI(2.36,4.51),P0.000 01]。两组不良率相差明显[OR=0.12,95%CI(0.06,0.26),P0.000 01],试验组明显偏低。结论耳穴贴压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有效,可促进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率低。但因样本量限制,仍需扩增样本以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虫类药因其药性的猛烈,药物功效对症,成为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常用药。相较于其他中药,虫类药对各类恶性肿瘤有较好的疗效,但在运用的同时还需注意,虫类药的毒性以及其对脏腑,尤其是肝脏的损伤,需动态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药用时间不宜过长,应严格遵守药物禁忌、配伍等规则,并要求临床医师辨证准确,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同时,虫类药的更多药物作用机制、临床方案的优化等,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非那雄胺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慢性CSC患者31例40眼,采用单臂试验对患者进行非那雄胺治疗。使用非那雄胺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retinal neuroepithelial layer,RNL)下积液状况,ETDRS视力以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进行检查。结果非那雄胺治疗后1个月,有10眼(25.0%)RNL下积液完全消退。持续治疗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分别有7眼(17.5%)、6眼(15.0%)、7眼(17.5%)、3眼(7.5%)及3眼(7.5%)RNL下积液消退,仅有4眼(10.0%)在治疗后6个月RNL下积液仍存在。患眼EDTRS视力非那雄胺治疗后1个月为(50.00±16.11)个字母,与治疗前(46.16±16.67)个字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13);治疗后2个月(53.39±14.67)个字母,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03);治疗后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分别为(57.39±12.76)个字母、(58.52±12.39)个字母、(59.13±10.76)个字母及(60.42±10.96)个字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1)。而患眼CFT自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分别为(274.10±22.74)μm、(273.00±17.22)μm、(263.50±12.81)μm、(263.90±10.62)μm、(259.70±12.48)μm及(252.60±11.00)μm,与治疗前(296.60±35.41)μ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患者均无服药后身体不适或并发症发生。结论非那雄胺对于慢性CSC的治疗安全且有效,有望成为慢性CSC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