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爽  李宏伟  王海洲  王帅  付玉平 《骨科》2019,10(2):111-114
目的 应用数字技术对一种胸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 以53例中国成人胸椎三维CT为研究对象,在MIMICS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向各节胸椎中置入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统一选择上关节突外缘与横突上缘交点尾侧3 mm,进钉角度在矢状面垂直于上一椎体下关节突和本椎体下关节突连线,外展角度根据实际情况以棘突为参考确定。完成置钉后,观察各螺钉与周围骨质的关系以确定是否实现最佳位置置钉;以棘突为参考测量外展角,比较左右侧外展角度差异。结果 按所设计的方案可完成全部研究对象T1~12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共1 272枚螺钉,除T3、T4双侧螺钉的外展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节段螺钉双侧外展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统一进钉点和矢状面进钉角度的方法可完成胸椎椎弓根螺钉置钉,考虑到多数椎体双侧椎弓根螺钉角度存在差异,应在术前完善三维CT等检查以明确解剖情况,必要时进行数字化模拟手术以提高置钉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胸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胸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的解剖学可行性和技术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取20具胸椎标本,男12具,女8具,仔细解剖颈部的后侧和前侧方,以清楚地暴露胸椎椎板和椎弓根。以椎板下缘向上,外缘向内各7mm为进钉点,在T1,2,T5,6,T9,10直视下置入经关节螺钉,通过CT重建,测量经关节螺钉内固定进钉角度和钉道长度。结果:胸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均成功置入,螺钉固定方向在矢状面呈尾倾,冠状面呈外倾。经关节螺钉固定的平均角度在矢状面尾倾(52.6±5.9)°,在冠状面外倾(12.4±2.9)°。螺钉钉道长度(22.5±1.9)mm,各固定节段间角度略有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但上、中、下不同胸椎节段之间的钉道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具有解剖学可行性,可以作为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一种补充内固定方法,但置钉时要求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下颈椎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颈椎后路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和技术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取20具颈椎标本,仔细解剖颈部的后侧和前侧方,清楚显露颈椎侧块和椎弓根。以侧块外下象限的中心点为进钉点,从C3/4~C6/7直视下经关节突关节置入椎弓根螺钉,通过CT重建,测量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钉角度和钉道长度。结果: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均成功置入,螺钉固定方向在矢状面呈尾倾,冠状面呈内倾,理想角度为在矢状面尾倾50.3°±4.9°,在冠状面内倾42.8°±4.0°。螺钉钉道长度为(34.1±1.4)mm,各固定节段间略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颈椎后路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可行的,但置钉时要求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颈椎侧块螺钉和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一种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上胸椎椎板螺钉(translaminar screw.TLS)、椎板关节突螺钉(translaminar facet screw.TLFS)和椎弓根螺钉(transpedicle screw.TPS)固定的拔出强度。方法取 9具新鲜尸体上胸段(T1~T3)完整脊柱标本.双能 X线骨密度仪测量后.游离成 3个独立完整节段(T1、T2、T3).在椎体两侧随机进行 TPS、标准 TLS和 TLFS置入.螺钉直径均为 4.0 mm。分别进行旋入扭距和拔出试验.比较三种固定方式的最大轴向扭矩和拔出力。结果上胸椎 TPS的平均最大扭矩为(0.40±0.01) N.m.TLS的平均最大扭矩为(0.35±0.01) N.m.TLFS的平均最大扭矩为(0.43±0.01) N.m;TPS与 TL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P >0.05).TPS与 TLF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 P>0.05).TLFS与 TLS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6, P0.05). TPS与 TLF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4, P >0.05).TLFS与 T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07, P约 0.05)。螺钉的旋入最大扭矩与螺钉的拔出力呈正相关性。结论上胸椎椎板螺钉、椎板关节突螺钉与椎弓根螺钉固定拔出强度差异并不明显。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的拔出强度明显大于椎板螺钉。椎板螺钉和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可以作为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一种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治疗下腰椎病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男 8例.女 22例;年龄 39~68岁.平均 53.7岁。腰椎间盘退变 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位复发 4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 5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 4例.腰椎退行性滑脱(I度) 6例。 L3.4 2例、L4.5 20例、L5S1 8例。采用单侧显露、减压、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同时在自行设计的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对侧进行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方法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通过影像学评价椎板关节突螺钉位置。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下腰痛评分系统(29分法)评价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 75~110 min.平均 89 min;术中出血量为 180~500 ml.平均 285 ml.均未输血。椎板关节突螺钉位置I型 24例. II 型 6例。术后 2例病例出现终板切割.融合器部分陷入终板及椎体内。随访时间 12~36个月.平均 22.5个月。除 1例不能明确外.其余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 96.7%。随访过程中椎弓根螺钉与椎板关节突螺钉未出现松动、移位、断裂.椎间融合器亦无移位现象。 JOA评分由术前的 10~16分(平均 13.0分)提高到 22~27分(平均 25.2分).改善率为 61.7%~90.5%.平均 72.5%。结论 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稳定性好、融合率高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部分下腰椎病变固定融合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胸椎椎弓根螺钉误置导致主动脉损伤的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50例青少年特发性胸椎右侧凸患者资料,男7例,女43例;年龄13~18岁,平均(15.3±2.6)岁;均于术前行MRI扫描(包含T5~T12椎体)。基于横断面MRI,测量左侧椎弓根-主动脉角和左侧椎弓根-主动脉距离,并以不同长度的椎弓根螺钉(30 mm、35 mm、40 mm)和外侧误置角度(10°、20°、30°)模拟置入左侧椎弓根螺钉,建立9种螺钉外侧误置模式。当模拟置入的螺钉与主动脉轮廓相交即定义为危险置钉。比较同一节段中不同误置模式的危险置钉比率及同一误置模式下不同节段的危险置钉比率,分析危险置钉比率与椎弓根螺钉的长度及误置角度的相关性。结果 左侧椎弓根-主动脉角从T5水平的34.3°±8.5°增加至T7水平的45.7°±4.1°,然后逐渐减小至T12水平的9.2°±5.6°;左侧椎弓根-主动脉距离在T5~T12水平从(28.2±7.3) mm增加至(37.7±6.5) mm。危险置钉比率与椎弓根螺钉的长度及误置角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在T11节段出现危险置钉的比率较高。结论 胸椎椎弓根螺钉偏长、外侧误置角度过大以及T11节段的外侧误置是导致主动脉损伤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设计一种新的L4/L5节段椎弓根螺钉进针点的定位方法,并评估其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采用椎间融合并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L4/L5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其中53例(观察组)采用新的进针点定位法(选择横突上缘下方4 mm与上关节突外缘交点处作为进针点),45例(对照组)采用人字嵴法进行进针点定位。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置钉准确率、置钉前切口显露时间、螺钉与椎弓根皮质关系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共置入螺钉212枚,对照组置入180枚。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置钉准确率、螺钉与椎弓根皮质关系、术后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钉前切口显露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4/L5节段置入椎弓根螺钉,以椎体横突上缘下方4 mm与上关节突外缘交点处作为进针点,可获得与人字嵴定位法相同的置钉准确率和安全性,并可减少置钉前切口显露时间。  相似文献   

8.
胸椎后路经关节肋骨螺钉固定技术的提出及其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柱后路经关节内同定技术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1-6].我们在国内外首次提出胸椎后路经关节肋骨螺钉固定(transarticular rib screw,TARS),并通过胸椎标本的实际置钉探索这项技术的解剖学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寰椎后弓螺钉交叉固定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寰椎后弓交叉螺钉固定的解剖学可行性, 以提供可供选择的寰椎固定方法 。 方法 对 10具寰椎标本进行实体测量和 CT测量。测量指标包括后结节高度、后弓的宽度、从理想入钉点到椎动脉沟内缘的距离、入钉点到后结节的距离及理想的钉道角度, 比较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统计 学差异。再对 100张寰椎三维 CT片进行测量, 测量指标有后结节(后弓中点矢状面垂直距离)高度、后弓的宽度(水平面后弓与椎动脉沟移行处内侧)、从理想入钉点到椎动脉沟内缘(螺钉完全位于髓腔内) 的距离、理想入钉点到后结节的距离及理想钉道的角度(理想钉道与水平线夹角), 分析寰椎的解剖学 特点。计算后结节高度跃7 mm, 后弓宽度跃3.5 mm及无法对侧置钉的比例。结果 寰椎标本的实体测量 和 CT测量的结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00张寰椎三维 CT经测量, 椎板后弓的宽度: 左侧为(4.7±0.9) mm, 右侧为(4.6±0.8) mm;93.5%(187/200)宽度跃3.5 mm。从理想的入钉点到椎动脉沟内侧缘的髓腔距 离(理想螺钉长度): 左侧为(15.9±3.0) mm, 右侧为(15.9±3.0) mm, 提示螺钉的长度可超过 15 mm。后结 节的高度值为(7.8±1.2) mm, 91%(91/100)高度跃7 mm。理想钉道的角度: 左侧为 26.8°±6.8°(8°~44°), 右 侧为 26.8°±6.3°(13°~44°),11%(22/200)无法交叉置钉。结论 解剖学和影像学研究提示寰椎后弓交叉 螺钉技术是安全有效的固定方法 , 为寰椎后路固定提供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颈椎经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和标准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拔出强度.方法 取10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C_3~T_1),游离成三个颈椎运动节段(C_(3,4),C_(5,6),C_7T_1).在椎体两侧随机进行经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或标准椎弓根螺钉固定,置入直径3.5 mm皮质骨螺钉.经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以上位椎骨侧块外下象限中点为进钉点,在直视椎弓根下,螺钉在冠状面内倾约45°、矢状面尾倾约50°.由上位椎骨下关节突经关节突关节、下位椎骨的椎弓根,进入下位椎骨的椎体内.标准椎弓根螺钉固定以侧块外上象限中点为进钉点,在直视椎弓根下,螺钉方向参考CT测量结果 ,尽量与椎弓根倾斜角度保持一致,在横断面上内倾约45°、矢状面上螺钉指向椎体的上1/3.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行拔出强度试验,比较两种螺钉固定的最大轴向拔出力.结果 颈椎经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平均最大轴向拨出力为(694±42)N,标准椎弓根螺钉固定为(670±36)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后路经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拔出强度大干标准椎弓根螺钉固定,从生物力学强度方面考虑经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以作为标准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一种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后路经寰枕关节螺钉固定钉道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后路寰枕关节经关节螺钉固定的技术参数;探讨枕颈部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30例含完整寰枕关节干燥骨性标本,直视下行后路寰枕关节经关节克氏针植入后行X线摄片,在X线片上测量寰枕关节经关节螺钉固定的钉道角度和长度。结果:寰枕关节经关节螺钉固定的钉道理想角度为:螺钉方向在矢状面的上倾角为(53.3±3.4)°,在冠状面的内倾角为(20.0±2.6)°。钉道长度为(29.28±2.46)mm。结论:寰枕关节后路经关节螺钉植入存在一定的方向性和钉道长度,结合后路C1-C2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后可视为能满足当前临床需要的一种相对理想的枕颈融合内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明确后路寰枕关节经关节螺钉固定的技术参数;探讨枕颈部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30例含完整寰枕关节干燥骨性标本,直视下行后路寰枕关节经关节克氏针植入后行X线摄片,在X线胶片上测量寰枕关节经关节螺钉固定的钉道角度和钉道长度。结果 寰枕关节经关节螺钉固定的钉道理想角度为:螺钉方向在矢状面的上倾角为 53. 3°±3. 4°,在冠状面的内倾角为 20. 0°±2. 6°。钉道长度为: (29. 28±2. 46)mm。结论 寰枕关节后路经关节螺钉植入存在一定的方向性和钉道长度问题,结合后路C1, 2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后可视为能满足当前临床需要的一种相对理想的枕颈融合内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13.
枕寰枢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明确后路寰枕关节经关节螺钉固定的螺钉、进钉点植入角度、钉道角度和螺钉长度。探讨枕颈部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技术的手术指征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在 2 0例含有完整寰枕关节的干燥骨性标本上 ,直视下进行后路寰枕关节经关节克氏针植入 ,在头尾侧和侧位X线片上测量理想的钉道角度和钉道长度。 30例正常成年人的寰枕关节进行三维CT重建 ,同时测量后路寰椎关节经关节螺钉钉道角度的可调范围。 12例新鲜枕颈部标本进行后路枕颈部关节螺钉内固定 ,术后行正、侧位X线片和三维CT重建 ,以验证螺钉位置。结果干燥标本模拟X线片测量 ,寰枕关节螺钉的钉道在矢状面上呈上倾 ,在冠状面上呈内倾 ,钉道的理想角度为 :在矢状面上倾角为 5 3.3°± 3.4° ,在冠状面内倾角为 2 0 .0°± 2 .6°。螺钉钉道长度为 (2 9.2 8± 2 .4 6 )mm。依据三维CT重建后测量 ,钉道方向与矢状面上倾角存在一个可调范围 ,一般为 4 9.6°± 2 .0°,与冠状面的内倾角也存在一个可调范围 ,一般为 4 0 .4°± 3.4°。齿突与枕髁前方最高点间距为 9.80~ 17.7mm ,平均 (13.4 3± 1.93)mm。寰枕关节关节螺钉内固定 ,影像学检查显示 ,螺钉钉道均经过寰枕关节 ,未进入神经管。结论寰枕关节后路经关节螺钉植入存在一定的方向性 ,钉道长度和钉道角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下颈椎经颈后正中入路应用经关节螺钉联合侧块螺钉或椎弓根螺钉行内固定治疗的固定效果.方法 2003年2月至2007年10月,对22例患者通过后路应用经关节螺钉联合侧块螺钉或椎弓根螺钉行内固定治疗,男14例,女8例;年龄24~73岁,平均43岁.其中下颈椎创伤性骨折脱位13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4例,颈椎管狭窄伴Ⅱ型齿突骨折1例,颈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4例.结果 共置入经关节螺钉45枚,其中C4,5 2枚,C5,639枚,C6,74枚;共置入侧块螺钉12枚,C3、C4各6枚;共置入椎弓根螺钉41枚,其中C24枚,C32枚,C46枚,C721枚,T18枚.术中所有螺钉均成功置入,未出现椎动脉、神经根和脊髓损伤等置钉相关并发症.2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3年8个月,平均17个月.植骨融合时间3~5个月,平均3.5个月.术后发现1例患者的2枚经关节螺钉松动,部分脱出.经加强颈托制动,术后4个月获得融合.结论 通过后路固定下颈椎时,采用经关节螺钉联合侧块螺钉或椎弓根螺钉固定,均可取得较好的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解剖学研究,获得下颈椎经关节螺钉的安全置钉方法。方法取18具颈椎标本,仔细解剖颈部的后方和前侧方,以清楚地暴露颈椎侧块,保护好脊神经前、后支(C2~8)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确定安全进、出钉:以侧块背面中心点内侧1mm为进钉点;下位椎体上关节突的侧前方,横突与关节突相交处为出钉点。从C2/C3~C5/C6直视下通过以上2点置入克氏针,通过正侧位X线片测量克氏针在矢状面上的尾倾角、在冠状面上的外倾角及进钉深度,以确定经关节螺钉固定的进钉角度和螺钉长度,并测量经关节螺钉出钉点与脊神经前、后支和椎动脉的距离。结果实验中所有克氏针均成功置入。经关节螺钉的外倾角度为16.5°±5.1°,尾倾角度为36.6°±5.1°,钉道长度为19.0mm±1.2mm。经关节螺钉的外倾角度和尾倾角度在各节段间略有不同,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钉道长度在C2/C3与C3/C4/C5/C6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关节螺钉出钉点与脊神经前支距离为18.2mm±2.3mm,与后支距离为7.3mm±1.4mm,与椎动脉距离为5.8mm±1.5mm,在各节段间略有不同,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下颈椎经关节螺钉固定技术时建议以侧块背侧中心点内侧1mm为进钉点,在矢状面上尾倾35°~40°,在冠状面上外倾15°~20°,尽量将螺钉从下位椎体上关节突的侧前方、横突后嵴与关节突连接处出钉。  相似文献   

16.
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 of the cervical spin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in recent years. Dissatisfaction with lateral mass fixation, especially at the cervico-thoracic junction, has led spine surgeons to use pedicle screws. The improved biomechanical stability of pedicle screws and transarticular C1/2 screws allows for shorter instrumentations and improves the repositioning possibilities. Nevertheless, there are potential risks of iatrogenic damage to the spinal cord, nerve roots or the vertebral artery with both techniques. Therefor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whether C1/2 transarticular screws and transpedicular screws can be applied safely and with high accuracy in the cervical spine and the cervico-thoracic junction using a computer-assisted surgery system (CAS system). 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Brainlab VectorVision System (BrainLAB , Heimstetten, Germany) in 19 patients. Surface matching was used for registration. We placed 22 transarticular screws C1/2, 31 cervical pedicle screws, 10 high thoracic pedicle screws and one lateral mass screw C1. The screw position was evaluated postoperatively using CT with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in the screw axis of each screw. None of the transarticular screws or pedicle screws was significantly (>2 mm) misplaced and no screw-related injury to vascular, neurogenic or bony structures was observed. No screw revision was necessary. The mean operation time was 144 min (90–240 min) and the mean blood loss was 234 ml (50–800 ml). C1/2 transarticular screws, as well as transpedicular screws in the cervical spine and the cervico-thoracic junction, can be applied safely and with high accuracy using a CAS system. Computer-assisted instrumentation is recommended especially for pedicle screws at C3–C6.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经S_1椎弓根水平骶髂关节拉力螺钉固定术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7月收集50个成人骨盆的螺旋CT扫描数据,重建骨盆三维模型,模拟经皮托力螺钉固定.测量S_1椎弓根的宽和高、骶髂关节拉力螺钉的进针点和进针方向、进针点至S_1椎体对侧前皮质和髂后上棘的距离.结果 S_1椎弓根的宽和高分别为(20.43±1.63)mm和(20.26±0.99)mm;2枚螺钉的进针点均在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的连线上方,至髂后上棘的距离分别为(49.87±6.80)mm和(51.11±7.15)mm.螺钉平行进入S_1椎弓根,与髂骨翼后外侧面垂直,与冠状面和欠状面的夹角分别为18.35°±5.20°和77.62°±3.98°.进针点到S1椎体对侧前皮质的距离分别为(76.08±4.32)mm和(77.62±3.98)mm.骶髂关节拉力螺钉的长度、S_1椎弓根的高度和宽度、进针点到髂后上棘的距离、进针点与冠状面的夹角在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成人在S_1椎弓根水平均町置入2枚直径为6.5 mm的拉力螺钉,钉道参数的解剖学测量为骶髂关节拉力螺钉固定手术导航模板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应用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效果,探讨寰枢椎不稳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对15例寰枢椎不稳的患者进行了固定术,同时行自体髂骨融合。分别应用Vertex 7例,Axis 3例,和cervifix 5例,齿状突陈旧性骨折5例,新鲜Ⅱc型齿状突骨折6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4例。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18mm~20mm,与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钉道方向在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螺钉头端向头侧倾斜约5°.枢椎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与矢状面夹角约15°,横断面夹角约30°。螺钉直径3.5mm,寰椎侧块螺钉长度28mm~32mm,枢椎椎弓根螺钉长度为22mm~26mm。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脊髓损伤和椎动脉损伤。随访10~25个月,平均14个月。术前JOA评分5.1~10.9分,平均7.6分。术后JOA评分13.2~16.8分,平均14.8分,改善率87.5%。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后路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稳定性良好,具有三维固定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