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柱分型方法指导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对8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三柱分型方法进行分型,并以三柱分型方法指导手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的随访。与单、双、三柱骨折比较,单纯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骨折愈合时间最短,术后10个月HSS评分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单、双、三柱骨折的骨折愈合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均无骨折延迟愈合、神经损伤、内固定失败以及骨不连等严重并发症。14例三柱骨折患者中术后1例切口感染、2例关节僵硬; 23例双柱骨折患者中术后2例关节僵硬; 32例单柱骨折患者中术后1例关节僵硬; 11例单纯压缩性骨折患者中术后无切口感染及关节僵硬发生;并发症发生率各型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三柱分型方法指导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式及术后早期康复干预对患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对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中的2l例行Richard钉板内固定,15例行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后进行康复治疗,包括持续被动运动(CPM)、主动抗引力运动、关节屈伸运动及关节抗阻力运动。过渡性部分负重行走,直至完全负重行走。结果:36例患者随访6个月~5年,患髋关节屈伸范围为伸至180&;#176;,屈至60&;#176;,骨折全部愈合,5例行走轻度跛行,Richard钉板固定组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行早期康复干预,可减轻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有利于患肢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应用倒“Y”形血管吻合的游离穿支皮瓣与肌皮瓣移植在肢体创面修复与功能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手术技巧. 方法 2006年6月至2010年9月,采用倒“Y”形血管吻合的22个游离穿支皮瓣与肌皮瓣移植治疗18例患者,其中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四肢功能重建6例;肘关节周围5例,小腿及足踝部13例.对12例感染性创面,经彻底清创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1~2次临时覆盖创面,直至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根据受区创面修复及功能重建的需要,选择保留一个粗大分支构建的倒“Y”形血管蒂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或背阔肌皮瓣进行移植.在受区稍近端解剖并分离出一段主干血管并切断后,将游离皮瓣的倒“Y”形血管蒂嵌入桥接受区主干血管切断处,分别与受区切断的主干血管的近、远端行端端吻合,形成倒“Y”形血管吻合.在保证皮瓣血供的同时,不影响受区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如果受区的浅静脉可供吻合,则只需进行倒“Y”形动脉吻合,保留静脉的连续性不必切断.术后密切观察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情况,并对皮瓣的存活和愈合质量进行随访. 结果 术后18例患者移植的21个游离皮瓣全部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正常.随访6 ~ 36个月,平均16.2个月,皮瓣质地、外形良好,重建患肢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结论 倒“Y”形血管吻合游离皮瓣移植为肢体创面修复与功能重建提供了新的可行且有效的技术方法,特别适合于肘部及已有一条血管毁损的小腿创面的修复与功能重建,手术操作便捷,临床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4.
成人骨髓源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骨髓基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作为首选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尽管目前对于动物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已不断深入,但对于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大量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目的研究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及成骨能力,探讨简便易行的成人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为骨组织工程选择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设计采用完全随机实验对照单盲设计进行横断面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完成,对象为健康成年志愿者骨髓组织.干预抽取骨髓组织,在100 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置于37℃,50 mL/L CO2湿化空气孵箱中培养,传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光镜(HE染色)、扫描与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增殖分化情况,并测定培养细胞的生长曲线(MTT法)、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结节形成能力.主要观察指标形态学观察和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细胞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诱导培养2周后,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具有多个突起可互相联结,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核较为幼稚,细胞器丰富.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可分泌碱性磷酸酶,改良钙钴法染色阳性率可达74.2%,并可形成钙结节,具有与典型的成骨细胞相似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功能.结论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取材安全方便,易于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本实验方法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培养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5.
成人骨髓源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背景:骨髓基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作为首选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尽管目前对于动物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已不断深入,但对于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大量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目的:研究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及成骨能力,探讨简便易行的成人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为骨组织工程选择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设计:采用完全随机实验对照单盲设计进行横断面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完成,对象为健康成年志愿者骨髓组织。干预:抽取骨髓组织,在100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置于37℃,50mL/L CO2湿化空气孵箱中培养,传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光镜(HE染色)、扫描与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增殖分化情况,并测定培养细胞的生长曲线(MTT法)、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结节形成能力。主要观察指标:形态学观察和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细胞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诱导培养2周后,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具有多个突起可互相联结,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核较为幼稚,细胞器丰富。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可分泌碱性磷酸酶,改良钙钴法染色阳性率可达74.2%,并可形成钙结节,具有与典型的成骨细胞相似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功能。结论: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取材安全方便,易于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本实验方法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培养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6.
微创骨科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创理念的确立与微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临床骨科技术的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其在骨科领域中日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医生操作技术的不断成熟,关节镜及其配套设备的不断完善,内镜、腔镜设备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技术、计算机技术、虚拟技术应用的不断拓展,组织工程技术、基因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对健康和美容提出的更高要求,促进和加速了以人为本的微创骨科的快速发展。微创理念、微创切口、微创显露、微创复位与固定、微创术中与术后处理使得当代骨科的面貌焕然一新,已成为21世纪骨科新的生长点和新技术的孵化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1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难治性骨折的治疗研究随访表"进行随访,从骨折类型、手术时机、骨折复位质量、置入物类型、卧床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估. 结果 41例患者获得10~52个月随访,平均30.5个月.37例(90.2%)患者在伤后2~5d内行手术治疗,平均3.6 d,Garden Ⅱ、Ⅲ型骨折采用闭合复位钛合金空心钉内固定术,Garden Ⅳ型及陈旧性骨折、病理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钛合金空心钉内固定加髂骨瓣植骨术.术中复位评价平均4.83分,术后平均卧床时间3.5个月.髋关节功能按照Harris评分标准:优21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7.8%.Garden Ⅳ型骨折优良率较Ⅱ、Ⅲ型骨折优良率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P=0.25). 结论早期手术、解剖复位、多枚钛合金空心钉坚强内固定是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关键,Garden Ⅳ型骨折髂骨瓣植骨、合理的早活动和晚负重是预防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有力保证.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制定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和合理的术后康复策略,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组合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手术技巧. 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组合皮瓣移植治疗36例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采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组合携带健侧胫后血管的单桥式皮瓣修复14例,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组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11例,游离背阔肌皮瓣组合带健侧胫后血管的单桥式皮瓣修复6例,游离胸脐皮瓣组合局部转移腓肠肌皮瓣修复3例,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组合游离胸脐皮瓣修复1例,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游离胸脐皮瓣分别组合携带顺、逆行健侧胫后血管的双桥式皮瓣修复1例. 结果 本组有3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并进行了血管探查,解除动脉危象后1例游离皮瓣成活,1例游离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另1例静脉栓塞探查术后游离皮瓣部分坏死.其余33例患者移植组织令部成活,创面一期修复,总成功率为97.2%(35/36).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16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良好,患肢足踝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 采用不同形式的组合皮瓣移植,为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个可行且有效的技术方法 ,手术虽有一定风险,但可有效降低伤残率,恢复肢体功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9.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建议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创伤,发病率占各个关节内骨折的首位.其致伤原因一部分源于直接暴力,而更常见的原因来自于扭转等间接暴力[1-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支持的课题共在全国5家大学附属医院收集到完整随访资料的骨折患者2338例,其中踝关节骨折235例,占10.1%.  相似文献   
10.
股骨远端骨折 一、流行病学概述 股骨远端骨折通常指股骨远侧15 cm内的骨折,包括干骺端及关节面骨折,约占股骨骨折的4%~6%[1-2].骨折在不同人群中呈双峰状分布,15~50岁的年轻患者中,以高能量创伤(交通伤、坠落伤和体育运动损伤等)多见,男性为主;而50岁以上的患者,多为低能量创伤(跌倒摔伤等)所致,常合并严重的骨质疏松症,以女性为主[2],股骨远端骨折中年龄50岁以上者占85%以上[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