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天性心脏病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41例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畸形矫正和赘生物清除,室间隔缺损(VSD)直接缝合16例,补片修补1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均采用直视缝合法,同期行肺动脉瓣成形术5例,三尖瓣置换术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2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术2例,结果:1例急诊VSD修补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并发脑栓塞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35例,随访时间3-102个月,无1例死亡和心内膜炎复发,结论: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和使用有效抗生素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应强调对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早期治疗,以防止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同种带瓣主动脉和肺动脉心外管道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应用深低温保存同种带瓣主动脉或肺动脉心外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31例 ,其中 ,右心室双出口 6例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2 1例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2例 ,三尖瓣闭锁 1例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例。应用同种主动脉 2 7例 ,同种肺动脉 4例。 结果 术后同种管道吻合口通畅 ,无压差、无扭曲和受压 ,同种瓣膜活动良好。 结论 同种带瓣主动脉和肺动脉心外管道具有生物活性和完整的瓣膜功能 ,可从解剖学和血流动力学上矫正心脏畸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诊断、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3例CHD合并IE患者行瓣膜手术的临床资料,对30例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另3例行Ross手术。在IE累及二尖瓣21例患者中,行二尖瓣成形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16例;10例主动脉瓣、二尖瓣IE行双瓣膜置换术;对6例肺动脉瓣IE患者行单瓣法做肺动脉瓣成形术2例,肺动脉瓣置换术4例,其中1例同期行主动脉弓置换;3例三尖瓣IE均行三尖瓣置换术。结果主动脉瓣感染33例(45.2%),二尖瓣感染21例(28.8%),肺动脉瓣感染6例(8.2%),双瓣膜感染10例(13.7%),三尖瓣感染3例(4.1%)。血培养及赘生物培养总阳性率为23.3%,其中链球菌8例(47.1%),葡萄球菌3例(17.6%)。本组无手术死亡,除1例二尖瓣置换术后1年再次发生IE,拒绝手术治疗外,其余72例患者随访1年均治愈。结论CHD应尽早行根治性手术,以避免远期并发IE,损坏心脏瓣膜。对CHD合并IE出现瓣膜关闭不全者应尽快手术,如IE累及二尖瓣、三尖瓣且无瓣膜结构的严重损毁者,施行瓣膜成形术是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选择及围术期处理。 方法 回顾分析 2 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病因为原发性心内膜炎 2 4例 ,人工心脏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 4例。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2 0例 ,同期施行右冠状窦破裂自体心包修补和经主肺动脉缝闭未闭动脉导管各 2例 ;二尖瓣置换术 7例 ,其中4例行再次二尖瓣置换术 ;肺动脉瓣置换术 1例。 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2例 ,随访 2 6例 ,随访时间 3个月至 12年 ,1例术前合并肺部感染 ,术后 6个月因心内膜炎复发死亡 ,1例再次二尖瓣置换术后 2年出现瓣周漏。其余患者疗效良好。 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诊断、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彻底清除病灶、合理矫正病变及良好的围术期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三尖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心血管外科手术治疗的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51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在体外循环下行赘生物清除、合并心脏畸形矫治及三尖瓣手术,术后抗生素使用2~4周。结果术后1例病人二次开胸止血,1例病人术后1年出现二尖瓣赘生物,1例病人术后3个月间断发热持续4年再次出现三尖瓣赘生物行二次手术,1例病人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肾损害、败血症转院,50例病人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13年,病人心力衰竭症状明显改善,2例复发。结论通过外科手术可有效治疗由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或做过心脏手术引起的三尖瓣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得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索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以提高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0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4例、女40例,平均年龄40.8岁,血培养阳性47例(45.2%)。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90例(86.5%)心脏瓣膜或流出道有赘生物,赘生物位于主动脉瓣36例,二尖瓣32例,三尖瓣11例,右心室流出道3例,多个瓣膜6例。据血培养结果行药物或外科手术治疗,术前及术后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全组33例行内科药物治疗,病死率为33.3%(11/33);72例行外科手术清除赘生物及进行心脏基础病变治疗,病死率为4.1%(3/72)。死亡原因1例为低心排血量,1例感染,1例脑梗塞。赘生物培养均为阴性。体外循环时间(117.5±63.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2.7±44.8)min。总的中位住院时间30.9d,术后住院时间13(6~41)d。术后有3例感染再发,2例因为瓣周漏引起感染再发,1例行瓣膜成形术后感染再发。结论基础心脏病仍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病因。早期、有效、规律的抗生素治疗仍是治疗基础,及时的外科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经验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方法。先天性心脏病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9例,右心室异物1例。术前超声检查赘生物形成14例,血培养阳性4例。全组病例中行心脏缺损矫正修补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4例。结果全组病例均无术中死亡,1例术后因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早期死亡,14例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4a,预后良好,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它降低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死率。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彻底清除感染病灶,恢复瓣膜功能以及围手术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是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自身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49例,男27例,女22例;年龄14~74岁,平均年龄44.2岁。基础疾病:先天性心脏病12例,包括室间隔缺损、右心室流出道狭窄、主动脉窦瘤和动脉导管未闭等;后天性心瓣膜病34例,包括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主动脉瓣病变和老年性心瓣膜退行性变等。不合并基础心脏疾病3例。所有患者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和心瓣膜置换术;术中尽可能清除赘生物,对受侵犯的组织采用碘伏溶液多次擦洗,再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4~6周。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4.08%),1例因心力衰竭死亡,另1例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术后2例患者持续发热,继续给予抗生素治疗2周后,体温渐趋平稳。随访35例(71.43%),随访时间4个月至6年,失访12例。1例室间隔缺损、三尖瓣赘生物患者手术后1个月再次发热,再次入院接受抗生素治疗后治愈。3例发生抗凝治疗并发症,出现牙龈或结膜出血、皮肤瘀斑、血尿、消化道出血,暂停抗凝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未见感染性心内膜炎复发。结论早期诊断、正确把握手术时机,药物与手术相结合是成功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毒品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17例患者静脉注射毒品史2~10年,均有心脏瓣膜赘生物;其中三尖瓣赘生物并关闭不全16例,二尖瓣赘生物并关闭不全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术前血培养阳性8例.三尖瓣置换术8例,三尖瓣成形术8例,二尖瓣置换同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术后平均随访(44.7 ±19.1)月.结果 全部患者治愈出院,心功能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抗凝不当致大咯血1例,三尖瓣重度返流1例.结论 外科手术修复受累瓣膜或置换瓣膜是治疗静脉吸毒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介绍剖腹产术(CS)加同期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方法,并探讨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 1例27岁、妊娠38周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出现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三尖瓣和右心室流出道有赘生物、心力衰竭、先兆早产、胎儿窘迫患者,在局部麻醉+静脉麻醉下先行CS,再行CPB心脏手术,包括三尖瓣和右心室流出道赘生物摘除、室间隔缺损修补、房间隔缺损修补.结果 CS中顺利取出一健康成活女婴.CPB时间87 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59 min.手术后母婴平安、恢复顺利.随访11个月,患者心功能Ⅰ级,婴儿发育正常.结论 在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影响孕妇及胎儿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在施行CS后同期施行心内直视手术.但手术方法的选择应慎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外科诊疗的经验。方法32例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UCG),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畸形矫正和赘生物清除。其中18例单纯PDA采用直视缝合法,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6例、室缺修补术和房缺修补术各4例。结果UCG发现赘生物27例,阳性率84.4%,术后病检证实IE改变。1例急诊行PDA直视缝合术及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后因顽固低心排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4~152个月,无晚期死亡和IE复发。结论UCG在诊断中有重要作用,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三尖瓣瓣膜置换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13例三尖瓣置换术(TVR)的临床经验,探讨手术指征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3例三尖瓣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风湿性心脏病6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3例,右心室肿瘤1例,均行TVR。结果早期死亡2例,均为风湿性心瓣膜病再次手术患者,术前心功能均为Ⅳ级。随访11例,随访时间3个月-12年,晚期死亡2例,1例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复发,另1例为右心室肿瘤;1例Ebste-in畸形患者心功能恢复至Ⅲ级,8例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三尖瓣病变可继发于多种疾病,严格掌握TVR适应证,用机械瓣行TVR治疗三尖瓣病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患者 女,27岁.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1年多,发热4个月入院.查体:心前区可触及震颤,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4/6级收缩期增强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动脉导管未闭(管型、大血管水平连续性左向右分流), 肺动脉赘生物, 二尖瓣轻度反流,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 .临床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 动脉导管未闭(管型), 肺动脉赘生物 ,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对其围术期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22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男127例,女97例;年龄1~72(47.7±7.2)岁。均有心脏基础性病变,包括心脏瓣膜病171例(二尖瓣病变99例,主动脉瓣病变30例,双瓣膜病变42例);先天性心脏病40例(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4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5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室间隔缺损10例,法洛氏三联症l例,室间隔缺损合并瓦氏窦瘤脱垂3例,室间隔缺损术后主动脉窦脱垂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3例梅毒性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8例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SBE)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再发SBE;2例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分析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探讨SBE患者的高危因素及治疗方法。结果术中探查赘生物192例,全部送培养,阳性100例,检出率52.08%,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为多见。手术近期死亡10例,死亡率4.46%,主要并发症有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术后严重感染、出血、肝功能损害等。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内科难以控制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术前心功能低下、严重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心瓣膜置换术后再发感染及术前营养状况不良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主、肺动脉根部置换手术治疗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左室流出道梗阻(LVOTO)的大动脉错位(TGA).方法 4例伴LVOTO、VSD的TGA患者及1例伴LVOTO、VSD的右心室双流出口患者,被采用改良的Nikaidoh技术将主动脉和肺动脉根部完整互换移植、冠状动脉移植以及双心室流出道重建;其中2例房室异常连接患者被同期施行Senning手术.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平均随访5.40个月,生长发育好.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心室功能良好,主动脉瓣无反流;2例患者肺动脉瓣有少量反流.结论 保留半月瓣的主、肺动脉根部置换术治疗伴LVOTO的复杂型TGA患者,不仅可获得解剖根治,同时解决了右心室流出道的非生长性问题,改进的冠状动脉再植技术扩大了Nikaidoh手术的适应范围,并获得很好的近期疗效.但其远期疗效仍需更大组的手术例数及更长期的随访来验证.  相似文献   

16.
1999年 5月 ,我们对 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病病人进行了四瓣膜置换手术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病人 男 ,48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 ,但无症状。 1999年 1月后出现低热 ,活动后胸闷、心慌、气短 ,双下肢水肿 ,夜间不能平卧。在外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感染性心内膜炎、多瓣膜病变、心衰” ,对症处理后转入我院。体温 38 5℃ ,经检查诊断为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 (室缺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均有赘生物形成 ,并出现中至重度反流。心功能IV级。肝、肾功能减退 ,严重贫血。入院后血培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静脉注射毒品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5例静脉注射毒品患者,均有心脏瓣膜赘生物,其中三尖瓣赘生物并关闭不全14例,二尖瓣赘生物并关闭不全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术前血培养阳性8例。行三尖瓣置换术6例,三尖瓣成形术8例,二尖瓣置换同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结果均手术治愈,心功能明显改善,2例有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术后均获随访,平均时间(46.8±22.3)月。随访期间抗凝不当致大咯血1例,予维生素K1治疗后痊愈,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1例,予强心利尿等内科处理维持。结论外科手术修复受累瓣膜或置换瓣膜是治疗静脉注射毒品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临床特点及外科疗效,讨论对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9月至2007年9月43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2例,女性11例;年龄11~50岁,平均年龄(29.0±11.5)岁.破口源于右冠状动脉窦34例,无冠状动脉窦9例.破入有心室30例,右心房8例,右心室及右心房3例,破人室间隔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26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8例,三尖瓣反流6例,房间隔缺损4例,二尖瓣反流2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肺动脉赘牛物1例.全部患者于心肺转流下行窦瘤修补及合并畸形矫治术.结果 无围手术期死亡.并发症5例,包括急性左心功能衰竭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随访6~120个月,平均(68.0±17.7)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第6、8年行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进展为Ⅱ级主动脉瓣父闭小全.结论 主动脉窦瘤破裂外科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对合并主动脉瓣关闭小全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应早期手术,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并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9.
1996年 1月以来 ,我们治疗真菌性心内膜炎 4例 ,现总结诊疗体会如下。临床资料  4例中男 3例 ,女 1例。年龄分别为 5、6 0、47和 5 1岁。术前诊断分别为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狭窄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及二尖瓣狭窄伴左房血栓。 3例男病人均有高热、白细胞增高 ,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有赘生物生长 ,其中 2例血培养有真菌生长。 1例女病人无中毒症状 ,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有左房血栓。分别行更换补片再次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再次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置换术及二尖瓣置换加…  相似文献   

20.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肺动脉瓣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法洛四联症 (TOF)术后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时机和方法。 方法  5例 TOF患者行根治术后发生严重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选用液氮保存的同种带瓣肺动脉行肺动脉瓣置换术 (PVR) ,并同期分别行三尖瓣成形术 (TVP)、右心室流出道 (RVOT)成形术、VSD残余漏修补术或 RVOT疏通。 结果  1例术后早期因进行性右心功能衰竭死亡 ;余 4例均恢复良好 ,无严重心律失常 ;分别随访 3个月~ 4年 ,心功能为 ~ 级。 结论 早期 PVR能明显改善右心功能 ;采用同种带瓣肺动脉手术简便 ,早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