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7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福岭  胡军  谢鑫  常祺  祝岩  张仁福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5):120-122,F003
目的:观察在体外混合培养条件下,抗原能否诱导外周淋巴细胞反应抑制.建立体外淋巴细胞反应抑制模型。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4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脏外科研究所实验室进行。取健康自愿者新鲜血液用于分离外周淋巴细胞。在体外条件下,以同种异体外周淋巴细胞分作供体和受体进行混合培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电镜、姬姆萨一瑞氏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D组:首次混合培养淋巴细胞(PMLC),即受体淋巴细胞(R)+用丝裂霉素处理过的供体淋巴细胞(DBm)混合培养72h所得],A组(PMLC+DBm)、B组(PMLC+白细胞介素2中和单抗)、C组(PMLC+DBm+白细胞介素2中和单抗)等4组淋巴细胞的活性变化、活性变化的原因及其数量的变化。结果:①4组混合培养淋巴细胞在电镜、显微镜下变化:均可见细胞质染色浓集、核固缩裂解,凋亡小体形成。②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4组细胞活性即刺激指数:B组和C组比A、D组明显减弱(3.152&;#177;0.322,1.802&;#177;0.115,4.293&;#177;0.269.3.709&;#177;0.278,P&;lt;0.05):C组细胞活性比B组也明显减弱(P&;lt;0.05)。③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凋亡率: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后的T淋巴细胞的凋亡率Br组和Cr组高于Dr对照组和Ar组[(11.25&;#177;0.78)%,(31.65&;#177;1.33)%。(5.95&;#177;0.24)%,(2.15&;#177;0.04)%,P&;lt;0.01];Cr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Bf组(P&;lt;0.01)。结论:在体外混合培养条件下,实现抗原诱导外周淋巴细胞凋亡,从而构建体外淋巴细胞反应抑制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大龄房间隔缺损患者心内直视术后心律失常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 (房缺 )大龄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年龄≥ 35岁的房缺术后患者 2 6 0例 ,观察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 ,分析其与年龄、心胸比值 (C/T)、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方式及房缺直径的关系。结果本组 2 6 0例中 ,心律失常发生率为 4 1.6 % ,年龄≥ 5 0岁、C/T≥ 0 .6、房缺直径≥ 3cm、合并肺动脉高压补片修复为高危因素 (P <0 .0 1)。结论大龄房缺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 ,与年龄、C/T、房缺直径、合并肺动脉高压及手术方式相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的临床心脏移植有了长足的进展,移植术后近、中期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许多危重心脏病患者因此而重获新生。但随着心脏移植的广泛开展,供体心脏的来源必将成为影响心脏移植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供体来源有多种方式,如有心跳死亡(脑死亡)器官捐献、无心跳死亡器官捐献、活体器官捐献等,但对心脏移植来说,只有脑死亡器官捐献才能达到要求。目前我国官方已公开承认从死刑者身上获取移植器官这一事实,这种落后的器官来源模式与目前大规模的移植医疗活动极不相称,这种状态必须尽快改变,以实现我国器官移植公开化、正规化、合法化的目标。我们很高兴看到陈良万等同志在国内率先利用脑死亡无器官捐献的供体心脏进行心脏移植,尝试我国心脏移植史上新的供体心脏来源,  相似文献   
4.
双腔右心室(double chambered right ventricle,DCRV)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心内畸形,发病率约占先心病的1.5%,但适当的干预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本研究总结手术治疗双腔右心室的体会,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判定改良Fontan手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探讨手术适应证,将151例改良Fontan手术的19个围手术期指标与手术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术后早期死亡37例,死亡率24.5%。分析结果表明,术前Mc-Goon比值≤1.8、术前房室瓣存在返流、手术方式、术后右房压≥20cmH2O、术后心律失常、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是手术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结论:术前严格选择心室功能和肺动脉发育好、无明显房室瓣返流的病例,采用全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术式,术后加强监护是预防和降低术后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改进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动物模型的手术方法和探讨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采用Y型人造血管分别与上、下腔静脉及主肺动脉行端侧吻合,结扎腔静脉吻合口近心端。术后予翔乙基淀粉维持肺动脉压在20mmHg,通过心导管测量血流动力指标,电磁流量计测量双肺血流比值。结果表明,所有实验犬均耐受手术,平均存活时间为14h,最长达5天,术后可获得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腔静脉与肺动脉之间无压力阶差,心排血量、平均主动脉压、右/左肺动脉血流量比值均与肺血管阻力成非常显负相关。结论:本实验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进行,且不缝闭三尖瓣和肺动脉瓣,避免心内操作,方法简便,术后存活时间长,有助于对TCPC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心脏移植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67年首例人类心脏移植成功以来,心脏移植从试验阶段过渡到临床应用阶段,目前心脏移植技术日益成熟,全世界每年大约有3500人接受心脏移植手术,截至1999年4月为止,全球已经有304个医疗中心完成心脏移植手术48841例,心脏移植后总的1年、3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9.4%、71.9%、65.2%和45.8%[1].  相似文献   
8.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血管畸形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6年1月至1997年3月我们外科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心血管畸形7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全组78例中男26例,女52例。年龄2~15岁。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53例、房间隔缺损8例、法乐四联症11例、肺动脉口狭窄3例、部分房室隔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同种带瓣主动脉和肺动脉心外管道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应用深低温保存同种带瓣主动脉或肺动脉心外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31例 ,其中 ,右心室双出口 6例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2 1例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2例 ,三尖瓣闭锁 1例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例。应用同种主动脉 2 7例 ,同种肺动脉 4例。 结果 术后同种管道吻合口通畅 ,无压差、无扭曲和受压 ,同种瓣膜活动良好。 结论 同种带瓣主动脉和肺动脉心外管道具有生物活性和完整的瓣膜功能 ,可从解剖学和血流动力学上矫正心脏畸形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