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3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自体静脉移植是临床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常用手段,明确其在移植前的基础病变,将为进一步研究移植静脉的保护,降低移植静脉的再狭窄奠定基础。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独立影响因素高脂血症对可用于移植静脉内皮功能和组织形态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4/10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全军心脏外科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选用成年雄性健康家兔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高脂血症模型组,每组25只。 方法:对照组予以普通饮食,每只每日喂饲基础饲料100~120g,饮水不限。高脂血症模型组予以高脂饮食,即除普通饮食外,每只每日加喂胆固醇1g。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在实验前和喂养2,4,8,12周末,采集血样本,获取颈内静脉标本,检测血脂水平;观察颈内静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一氧化氮生成量和组织形态变化。获取静脉标本前应用超声多普勒检测颈内静脉和颈动脉血流,并观察其管壁厚度、管腔内径以及有无脂质或粥样硬化斑块等。 结果:①高脂血症模型组家兔高脂喂养8周末血脂水平高于实验前及对照组(P〈0.01),并稳定于此较高水平,同时出现颈动脉脂质斑块。②高脂血症模型组家兔高脂喂养8,12周末颈内静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水平、一氧化氮生成量低于实验前及对照组(P〈0.05),可见内皮剥脱,弹力纤维明显减少甚至消失,未见泡沫细胞和粥样斑块。 结论:高脂血症可导致静脉内皮功能不全和组织形态学异常,但若将其作为桥血管材料移植到动脉系统,将会严重影响移植静脉的重塑,甚至导致移植静脉再狭窄。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心脏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1980年1月至2002年6月共收治老年心脏原发性肿瘤患者14例,均在低温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对象:14例患者中,男9例,女5例;年龄60~71岁,平均65.7岁。出现症状至确诊时间为2周至1年,确诊至手术时间为1~35d,平均10d。其中心慌、气急症状12例,下肢水肿、腹胀2例,体位改变可诱发症状或使之缓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量心包积液和心脏压塞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我科收治的36例心包积液致心脏压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5例,女性11例,均由彩色超声心动图证实有心包积液及心脏压塞,15例采用剑突下心包开窗、放置引流管,21例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的方法。如病因不明,引流液尚需作进一步检查。结果经引流15min~2h后患者心脏压塞症状立即改善,早期34例生存,2例死亡病例分别因低心排出量和急性肝、肾功能衰竭于引流术后第2、7d死亡。结论早期准确诊断、彩色超声心动图指导下及时引流解除心脏压塞,可减轻症状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外科治疗单支左冠前降支(LAD)狭窄的长期疗效和比较外科选择移植血管的策略,本文作者回顾分析了200例单支LAD搭桥术后随访18~20年的结果。 病人和方法 自1971年1月至1973年12月连续采用左内乳动脉(1MA)移植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SVG)行单支LAD搭桥术各  相似文献   
5.
心脏外科手术后纵隔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心脏手术后发生纵隔感染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65例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术后纵隔感染病人进行切口分泌物和动脉血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经静脉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后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6例感染出现较晚、感染局限者,仅行局部开放引流、冲洗;余59例均行纵隔清创、胸骨固定后行纵隔冲洗,其中5例行转移胸大肌瓣或腹直肌瓣修复.结果 63例于术后2周内发生纵隔感染,另2例分别发生于术后第18 d和22d,最短者发生于术后第3 d,平均(7.4±4.3)d.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3.1%.死亡12例(18.5%).随访1-12年,无远期死亡,感染复发3例.结论 胸骨正中切口行心脏手术后纵隔感染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早期清创、冲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巨大左心室(左心室舒张末内径≥7.0cm)患者心脏瓣膜手术期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153例巨大左心室患者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围术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结果:术前室性早搏或左前分支阻滞,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7.0cm、心功能(NYHA分级)IV级和手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是手术中或手术后发生频发,成对或多形室性早搏的独立高危因素;手术前室性早搏或左前分支阻滞,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200ml/m^2,LVESD≥7.0cm和围术期利多卡因用量<0.33mg/min是手术中或手术后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巨大左心室患者心及瓣膜手术围术期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主要与手术前存在室性早搏或左前分支阻滞。显著左心室扩大和心功能低下有关,对于这类高危患者,防治的重点除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及加强心肌保护外,必须加强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心脏临时起搏以及积极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显著肥大左心室的逆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显著肥大左心室的逆转和收缩功能的恢复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 1991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间 3 2例左心室显著肥大患者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资料。结果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心室形态呈进行性缩小、心肌肥厚显著减轻。影响显著肥大左心室术后完全逆转的主要术前因素是左心室的收缩末内径≥ 6 0cm、舒张末容积指数≥ 2 10ml/m2 和重量指数≥ 15 0g/m2 (P <0 0 1)。术前射血分数≥ 0 40者术后射血分数和短轴内径缩短率的恢复显著优于术前射血分数 <0 40者 (P <0 0 5~ 0 0 1)。术后射血分数≥ 0 5 0或短轴内径缩短率≥ 2 5 %与术后恢复时间呈正相关 ,与术前左心室收缩末内径≥ 6 0cm呈负相关 (R2 =0 5 5 ,P <0 0 1)。  结论 :在左心室的收缩末内径≥ 6 0cm或舒张末容积指数≥ 2 10ml/m2 、重量指数≥ 15 0 g/m2 和射血分数 <0 40前手术 ,有利于术后左心室逆转和左心室收缩功能恢复 ,术后 6个月~ 1年是恢复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左心瓣膜置换术后晚期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TR)的发生机制、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风心病左心瓣膜置换术后5~16年出现重度TR病人3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右心衰竭表现,左室射血分数(LVE)0.52±0.05,肺动脉收缩压(37.6±7.8)mm Hg.经右胸前外侧切口或正中切口再次手术行三尖瓣置换(TVR)25例,改良DeVega环缩术4例,带环成形术8例.结果 术后住院死亡4例,其中死于呼吸衰竭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各1例.随访2个月~10年,死于右心衰竭3例,严重心律失常1例;生存的25例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晚期重度TR与肺动脉高压持续存在、风湿性三尖瓣病变、初次未作三尖瓣环缩术或方法不确实等有密切关系.左心功能良好、右室收缩功能无严重损害,无严重肺动脉高压是再次手术的指征,并主张尽早行TR纠正术.保留全瓣结构行三尖瓣置换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影响术后长期疗效仍是右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9.
外科治疗二尖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的早期疗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析巨大左心房对二尖瓣瓣膜手术后早期心肺功能恢复的影响 ,以及左心房折叠术 (LAP)的早期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1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2月 92例收缩末期左心房内径(LAD)≥ 6 0cm或容积指数 (LAVI)≥ 30 0ml/m2 的二尖瓣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 ,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AP组 (63例 )和对照组 (2 9例 )。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高危因素分析。结果 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早期病死率分别为 2 2 83 %和 4 35 %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但呼吸衰竭发生率LAP组(6 35 % )显著低于对照组 (2 4 1 4 % ) (P <0 0 5) ,女性、术前LAVI≥ 60 0ml/m2 、严重肺动脉高压和肺功能下降是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独立高危因素 ;而LAP、术前EF≥ 0 50是独立的保护因素 (P <0 0 1 ) ;术后呼吸功能衰竭是早期死亡的独立高危因素 (P <0 0 1 )。术后早期LAD和LAVI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 <0 0 1 ) ,尤以LAP组减小显著 (P <0 0 1 )。结论 LAP有利于改善肺功能 ,提高术后早期疗效。对于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房者 ,尤其LAVI≥ 60 0ml/m2 的病人 ,应常规在瓣膜手术同期施行LAP。  相似文献   
10.
单纯二尖瓣置换术341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单纯二尖瓣置换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复习1978年12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施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手术3416例的病例和随访资料,统计分析术后近、远期病死率、死亡原因、并发症以及影响疗效的高危因素。结果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占91.80%,合并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或器质性病变达50.32%,合并慢性疾病者为8.92%。手术死亡率为3.25%,主要死因是心力衰竭;总随访时间24735.83病人·年,20年累计生存率为(86.36±0.74)%;晚期病死率为0.84%病人·年,心力衰竭仍是主要死因。血栓栓塞为0.18%病人·年,与抗凝有关出血为0.68%病人·年;手术前心功能IV级、肾功能衰竭、严重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显著影响手术死亡的高危因素。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时机、重视三尖瓣关闭不全和心律失常的处理、积极防治风湿病复发有助于改善二尖瓣病变的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