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7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13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68篇
综合类   236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肺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AECOPD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肺康复锻炼。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R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6MWD明显高于对照组,IPAQ等级明显优于对照组,CAT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AD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EV1、MVV、DLCO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出现心率、异常,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AECOPD患者进行早期肺康复效果确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67岁,因"心脏术后半年,腹胀伴双下肢间断水肿2个月"于2019年5月27日入院.2018年11月6日患者曾因胸部隐痛2个月来我院就诊,诊断为主动脉瓣二叶畸形、主动脉瓣狭窄、升主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型糖尿病、陈旧性结核性胸膜炎,完善检查及术前准备后于2018年11月13日行主动脉瓣置换(23 mm生物瓣)+升主动脉成形术,术后恢复良好并于2018年11月20日顺利出院.2019年3月9日因心房扑动入院行床旁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后于2019年3月15日出院.同年4月患者自觉腹胀明显并伴有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再次就诊我院,胃镜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自行服用利尿剂后症状有所改善.2019年5月患者腹胀和双下肢水肿明显加重,于5月27日再次入住我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主动脉瓣置换术在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二尖瓣狭窄患者。共纳入29例患者,男22例、女7例,年龄14~76(56.3±12.9)岁。将患者手术前后临床及心脏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评价手术效果,并根据患者LVEF恢复情况,分析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心脏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其余28例患者术后主动脉瓣跨瓣压差由(97.6±25.1)mmHg降至(25.0±9.7)mmHg,LVEF由41%±6%增加至56%±11%,左心室舒张/收缩期末直径/容积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01)。结论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是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左心室超声指标显著改善。术前左心室扩大程度较低可能更利于术后LVEF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介导的瓣膜间质细胞(valve interstitial cells,VICs)氧化应激模型,为心脏瓣膜病始发机制的研究以及未来抗氧化治疗药物筛选提供细胞学模型.方法 将分离培养的原代人主动脉瓣VICs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分别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和普通培养液+不同浓度梯度(0、50、100、300、500、800、1 000 μmol/L)的H2O2进行培养.采用H-E染色、MTT比色法、Annexin Ⅴ/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生存能力和凋亡的发生.结果 处理24 h后,MTT结果显示各组VICs细胞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2O2浓度在50、100μmol/L时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升高(P<0.05),随后细胞存活率随H2O2浓度升高开始下降,在800 μmol/L时出现快速降低的拐点,此时细胞存活率为(69.8±8.3)%,1 000 μmol/L时细胞存活率降为(14.3±11.0)%.H-E染色显示在800μmol/L时VICs形态皱缩,胞核固缩.流式细胞检测则进一步证实800 μmol/L时VICs出现明显凋亡,此时多为中晚期凋亡.结论 H2O2最佳作用浓度为800 μmol/L,作用时间为24 h,在该条件下可成功建立氧化应激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出现腹胀的原因,比较不同减压方法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中重度腹胀患者中的疗效。方法:①选取2015年01月至2017年01月期间在我科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多因素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腹胀的危险因素。②上述研究对象中术后出现中重度腹胀并需要胃肠减压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选用不同的减压方法:A组经鼻置入小肠减压管,B组经鼻置入普通胃管。比较2组患者腹胀缓解有效率以及缓解时间。结果:①498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出现腹胀132例,发生率为26.5%。多因素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显示术后持续镇静/肌松时间≥72h是腹胀的独立危险因素。② A组52例患者腹胀缓解41例,缓解有效率为78.8%,缓解时间为46.9±18.6h;B组51例患者腹胀缓解30例,缓解有效率为58.8%,缓解时间为55.2±21.4h。A组腹胀缓解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且缓解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持续镇静/肌松时间≥72h是腹胀的独立危险因素。小肠减压管在胃肠减压方面较普通胃管疗效更为显著,心脏术后患者出现腹胀需要胃肠减压时,可优先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6.
1986年1月,在日本排球联赛的一场普通比赛中,享有“世界第一重炮手”美誉的美国排坛名将弗洛-海曼猝然倒下,并随之永别赛场,年仅51岁。事后的尸检证实,她的死因是马凡综合征(一种遗传病,易并发动脉夹层或动脉瘤)并发主动脉夹层破裂。那么,主动脉夹层多发于哪些人?应如何判断?面对如此凶险的对手,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应对呢?  相似文献   
7.
NF-κB在早期心肌缺血-再灌流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18只山羊随机分为单纯体外循环(CPB)组、缺血-再灌流(IR)组、缺血-再灌流加特异性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组.建立山羊CPB模型,心脏行缺血60 min,恢复血流-再灌流90 min,PDTC组在心肌缺血前应用PDTC(100 mg/kg).于心肌再灌流后,测量血流动力学数据及测定局部心功能,并应用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数量,同时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法检测心肌组织中NF-κB的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流能引起典型心肌缺血损伤的组织学改变,IR组NF-κB在缺血心肌组织中大量激活,心肌组织中NF-κB的活性水平显著高于CPB组(P>0.05);而PDTC组再灌流60、90 min后,NF-κB的核转录活性明显减弱,显著低于IR组(P<0.05);原位末端标记表明,IR和PDTC组中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1.2±0.4)%和(6.4±0.2)%,心肌损伤显著减轻(P<0.05).结论核转录因子-κB在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中起重要作用,PDTC通过抑制NF-κB的核转录活性,从而减轻了心肌缺血-再灌流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6例,男1例,女5例;年龄8~41(24.8±11.8)岁。动脉导管未闭(PDA)4例,PDA合并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1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三尖瓣反流1例。3例行PDA结扎+肺动脉内赘生物清除术,1例行PDA结扎+肺动脉瓣赘生物切除术,1例行PDA结扎+肺动脉瓣赘生物切除术+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置换19 mm CarboMetics环上机械主动脉瓣),1例肺动脉瓣膜破坏严重,行VSD修补+右心室流出道赘生物清除+右心室流出道拓宽+三尖瓣成形术+肺动脉生物瓣置换术(置换27 mm HancockⅡ型生物瓣)。结果 6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围术期死亡和心内膜炎复发。所有患者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未见赘生物、残余漏、瓣周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3年中,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均无明显不适。术后心功能恢复至Ⅰ级5例,Ⅱ级1例。结论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正确把握手术时机,积极行外科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自体静脉移植是临床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常用手段,明确其在移植前的基础病变,将为进一步研究移植静脉的保护,降低移植静脉的再狭窄奠定基础。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独立影响因素高脂血症对可用于移植静脉内皮功能和组织形态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4/10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全军心脏外科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选用成年雄性健康家兔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高脂血症模型组,每组25只。 方法:对照组予以普通饮食,每只每日喂饲基础饲料100~120g,饮水不限。高脂血症模型组予以高脂饮食,即除普通饮食外,每只每日加喂胆固醇1g。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在实验前和喂养2,4,8,12周末,采集血样本,获取颈内静脉标本,检测血脂水平;观察颈内静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一氧化氮生成量和组织形态变化。获取静脉标本前应用超声多普勒检测颈内静脉和颈动脉血流,并观察其管壁厚度、管腔内径以及有无脂质或粥样硬化斑块等。 结果:①高脂血症模型组家兔高脂喂养8周末血脂水平高于实验前及对照组(P〈0.01),并稳定于此较高水平,同时出现颈动脉脂质斑块。②高脂血症模型组家兔高脂喂养8,12周末颈内静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水平、一氧化氮生成量低于实验前及对照组(P〈0.05),可见内皮剥脱,弹力纤维明显减少甚至消失,未见泡沫细胞和粥样斑块。 结论:高脂血症可导致静脉内皮功能不全和组织形态学异常,但若将其作为桥血管材料移植到动脉系统,将会严重影响移植静脉的重塑,甚至导致移植静脉再狭窄。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20岁.体检发现心脏占位.无特殊不适主诉,查体无明显异常.家族史:母亲青年时曾因足部"血管瘤"行手术切除,无复发.心电图Ⅰ、Ⅱ、Ⅲ、aVF、V3-6导联T波倒置,aVR导联T波直立;逆时针转位.X线胸片示左心缘锐利不规则(图1).心脏超声示左心室侧壁近二尖瓣后瓣至心尖部中等回声光团,内部回声不均匀,形态不规则,各瓣膜及房、室腔大小正常(图2).胸部CT示近心尖部占位,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图3),三维成像可见回旋支供血(图4).全身PET-CT见左心室侧壁近心尖部1,6-二磷酸果糖(FDP)代谢异常增高(SUV最大值12.96)(图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