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设计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系统, 从处方源头拦截超剂量医嘱, 保障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方法  制订88种抗肿瘤药物阈值拦截/警示策略, 建立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系统, 对超剂量抗肿瘤药物医嘱进行拦截/警示。调取2021年1—6月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系统中的拦截/警示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系统共拦截/警示医嘱665条, 其中触发拦截功能的医嘱共642条(96.54%), 触发警示功能的医嘱共23条(3.46%); 拦截/警示的药品以口服片剂为主(74.29%); 被拦截医嘱中, 频次错误占比最高(64.22%), 其次为途径错误(11.73%)和剂量错误(9.92%)。拦截超剂量医嘱564条, 涉及抗肿瘤药物28种; 拦截次数最多的抗肿瘤药物为甲氨蝶呤片, 平均超剂量7倍; 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平均超剂量倍数排名第1, 平均超剂量1000倍。拦截超途径医嘱78条, 涉及5种抗肿瘤药物。  结论  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系统从处方环节杜绝了医嘱超剂量用药错误, 切实保障了抗肿瘤药物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陈晨  韩晓红 《协和医学杂志》2022,13(6):1028-1035
  目的  基于我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 分析近10年我国罕见病药物临床试验现状及特点, 探讨我国罕见病药物研发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方法  登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http://www.chinadrugtrials.org.cn), 收集自2012年11月1日(开放注册)至2021年11月28日我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涵盖的121种罕见病药物临床试验信息, 从研究数量、主要研究者地域分布、研究领域、研究设计和受试者规模等多个角度分析罕见病药物临床试验现状和特点。  结果  共235项罕见病药物临床试验纳入分析, 其中Ⅰ期41项, Ⅱ期22项, Ⅲ期74项, Ⅳ期15项, 生物等效性试验77项, 其他6项。10年间, 我国罕见病药物临床试验数目整体呈逐年增长趋势, 年均增长率约为54%。早期(Ⅰ/Ⅱ期)临床试验共涉及16种罕见病, 主要集中于血友病、特发性肺纤维化、多发性硬化症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研究者主要集中于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 Ⅰ期临床试验以单中心(61%, 25/41)平行对照(46%, 19/41)研究为主, Ⅱ期临床试验以多中心(96%, 21/22)平行对照(65%, 13/22)研究为主, Ⅲ期临床试验以多中心(99%, 73/74)单臂试验(64%, 47/74)研究为主; 临床试验受试者规模随研究分期增加而增大, Ⅰ期试验主要集中于11~50例(83%, 34/41), 59%(13/22)的Ⅱ期临床试验大于50例, 53%(39/74)的Ⅲ期临床试验为51~500例。  结论  我国罕见病药物研发尚处于起步阶段, 涉及《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罕见病病种较少, 但呈迅速增长趋势。目前我国罕见病药物研发仍以传统临床试验设计为主, 未来需根据疾病及药物作用机制, 探索更多新的临床研究策略, 助力罕见病药物研发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s)与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cute generalized exanthematous pustulosis, AGEP)的关联性及特点。  方法  检索2004年1月至2020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s adverse events reporting system, FAERS)数据库中PPIs/AGEP相关报告,采用比例失衡测量法及贝叶斯法对不同PPIs导致的AGEP进行关联性分析,并比较其发病时间及预后。  结果  共检索到此期间PPIs导致的AGEP病例报告162例。应用的PPIs药物主要为奥美拉唑(33.95%,55/162),其次为埃索美拉唑(29.63%,48/162)、泮托拉唑(26.54%,43/162)。以泮托拉唑与AGEP的关联性最强,其次为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埃索美拉唑与AGEP的关联性较弱。PPIs导致AGEP发病时间的中位数为6(2,12)d,60.00%~83.33%的患者于用药后10 d内发病(除雷贝拉唑外)。3例(1.86%)AGEP患者死亡,128例(79.50%)需住院治疗。以埃索美拉唑导致的AGEP患者住院比率最高(91.49%,43/47),其次为泮托拉唑(88.37%,38/43)、兰索拉唑(85.71%,12/44),奥美拉唑(61.82%,34/55)最低。  结论  基于对FAERS数据库的药物警戒研究,揭示不同PPIs导致AGEP的风险及特点,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教学模式由线下转为线上的教学效果。  方法  依托“妇女保健技术提升工程北京行”教学项目,计划于2020年9月至2025年12月对北京市16个行政区的16家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临床医生同时开展线上与线下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期间(第1年教学计划)2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及考核成绩,比较教学效果。  结果  线上教学完成了3期共30次线上直播课程,参与学习25 000人次,其中包括16家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临床医生4757人;线下教学共举办82次现场教学活动,16家妇幼保健院参与学习的妇产科临床医生共1771人。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考核成绩分别为(90.88±4.88)分和(88.65±4.35)分。  结论  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考核成绩相当,但线上教学具有便捷、高效、经济等诸多优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胸导管结扎术(thoracic duct ligation, TDL)治疗原发性乳糜胸失败病例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为2007年5月至2021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淋巴外科收治的经外院TDL治疗失败的原发性乳糜胸患者。对其入院后临床表现及直接淋巴管造影(结合淋巴管造影后CT影像学资料)结果进行总结。  结果  共入选38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原发性乳糜胸患者。TDL治疗后, 50.0%(19/38)的患者胸腔积液引流量增加, 36.8%(14/38)的患者出现了新症状。直接淋巴管造影结果显示, 所有患者的胸导管结扎均较彻底, 但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淋巴回流障碍, 表现为淋巴管扩张(94.7%, 36/38)和不同形式的淋巴管反流(92.1%, 35/38)。  结论  TDL治疗失败的原发性乳糜胸患者的渗漏点应位于乳糜池及其属支淋巴管与结扎点之间, 治疗失败的原因可能与胸导管结扎加重了原本存在的淋巴回流障碍有关。建议原发性乳糜胸患者于TDL术前均行淋巴管造影检查, 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发布17种国家医保谈判抗癌药相关政策前后,北京协和医院相关药品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以期为医院药品目录优化与调整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并分析2017年12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为2018年度,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为2019年度)北京协和医院17种抗癌药的全部门诊及住院处方数据。对患者基本信息、用药数量、用药金额、用药频度、限定日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9年度共6881例患者使用此17种抗癌药。其中,门诊患者4713例(68.5%),住院患者2168例(31.5%)。17种抗癌药用药金额占本院全部抗癌药用药金额、全部药品用药金额的比率分别为16.3%和3.8%;用药金额排名前3位的病种分别为胸部肿瘤、血液肿瘤和泌尿系统肿瘤; 用药金额排名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奥希替尼、奥曲肽微球、克唑替尼,且用药金额与用药频度同步性好; 限定日费用排名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维莫非尼、西妥昔单抗和伊布替尼。政策实施前已入院的6种抗癌药中,2019年度用药金额和处方量分别同比增加78.2%、89.8%;用药金额占本院全部抗癌药用药金额、全部药品用药金额的比率分别同比增加54.4%、78.6%;与2018年度相比,2019年度奥希替尼用量与用药金额均大幅增加,西妥昔单抗、阿昔替尼、舒尼替尼及奥曲肽微球用量增加而用药金额下降,培门冬酶用量和用药金额均显著下降。  结论  国家医保谈判政策促进了17种抗癌药在临床的使用,提高了用药可及性,亦导致药品费用有较大幅度增加。应加强对相关药品的临床应用监测和动态评估,在保障患者用药需求的同时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通过联络会诊住院治疗模式在综合医院实现住院患者精神障碍住院式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以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北京协和医院躯体疾病科室所有接受心理医学科联络会诊住院式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 以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所有接受心理医学科会诊-联络精神医学(consultation-liaison psychiatry, CLP)会诊的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基于CLP理念, 开展联络会诊与应邀会诊; 研究组在CLP理念的基础上, 整合了三级查房和随访制度, 通过会诊、随诊的方式促进住院患者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根据会诊记录提取诊断结果和干预方式, 并计算会诊率、随诊率。  结果  共纳入研究组患者1196例(会诊1647例次), 对照组患者1269例(会诊1558例次), 两种会诊模式涉及的会诊科室均包括全院所有躯体疾病科室。相较于对照组, 研究组全院总会诊率[1.21%(1196/98 496)比1.10%(1269/114 917)]、总随诊率[23.08%(276/1196)比17.65%(224/1269)]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联络会诊住院式治疗对患者的诊断结果涉及几乎所有精神障碍, 其中以焦虑障碍(18.76%, 309/1647)、抑郁障碍(17.12%, 282/1647)、脑器质性精神障碍(16.45%, 271/1647)的占比较高; 对于干预方式, 单纯采用心理咨询/治疗者占比30.66%(505/1647), 且几乎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非药物治疗干预。  结论  综合医院基于CLP理念, 结合三级查房和随访制度, 实现住院患者精神障碍住院式治疗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2019年期刊公开发表的中国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意见的证据引用现状,为合理利用研究证据支撑指南推荐意见提供参考。  方法  系统检索并筛选2019年期刊公开发表的中国临床实践指南,纳入有明确推荐意见、证据质量分级和相应分级说明的指南,提取指南推荐意见的引文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指南31篇(中文29篇,英文2篇),包含568条推荐意见(平均每篇指南包含18条推荐意见)和3126篇引文,其中2541条引文作为证据在指南推荐意见说明中呈现(此类引文,下文简称“证据”)。平均每篇指南引用82篇证据,平均每条推荐意见引用4篇证据。证据来源位居前3位的国家依次为中国(28.8%)、美国(25.9%)和英国(7.0%)。发表于近5年的证据仅占比39.2%(995/2541)。证据文献类型主要为随机对照试验(26.9%),系统评价仅占比12.0%。  结论  2019年期刊公开发表的中国指南,存在未明确列出推荐意见及对支撑推荐意见的证据引用不全面、实效性差等问题。指南制订者应合理利用当前可得的研究证据,进一步提高我国临床实践指南的制订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调查不同年级医学生对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的认知情况及接受程度,为该治疗手段的临床应用及未来发展提供启发。  方法  以电子问卷形式对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八年制2014—2021级医学生群体展开调查。按照学生所在年级分为临床组(2014—2016级)、过渡组(2017—2018级)和基础组(2019—2021级),通过数据分析及组间比较,探讨不同组别医学生对FMT认知及接受情况。  结果  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205份,有效回收率97.6%。不同年级医学生对FMT认知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0.001)。35.6%(73/205)的医学生对FMT完全不了解,其中以基础组比例最高,与临床组和过渡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59.7%比10.3%,P<0.001;59.7%比32.0%,P=0.001)。77.1%(158/205)的医学生同意将FMT用于患者疾病治疗,其中临床组(82.8%)和过渡组(82.7%)较基础组(66.7%)的比例更高,不同意将FMT用于患者疾病治疗的主要顾虑为“循证医学证据尚不足”“担心会感染其他未知疾病”等。78.0%(160/205)的医学生同意将FMT用于自身疾病治疗,临床组、过渡组、基础组的比例分别为77.6%、81.3%、75.0%。此外,83.7%(169/202)的医学生愿意捐赠自己的粪菌以供患者使用。  结论  医学生对FMT的整体认知不足,但随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其认知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多数医学生愿意接受FMT作为患者及自身疾病治疗的一种探索性尝试且粪菌捐赠意愿积极,这将有助于推动FMT相关临床研究在国内的开展。未来应重视FMT相关研究在医学生群体中的推广工作,为相应新技术的发展与改进带来更多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非法组织卖血罪案件的特征进行总结,为医院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20年11月18日于中国裁判文书官方网站以“北京”和“非法组织卖血罪”为关键词,检索2013—2019年北京地区非法组织卖血罪的裁判文书。对裁判文书涉及的案件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包括罪犯个人信息与判决结果、犯罪时间、犯罪区域与地点等。  结果  共检索非法组织卖血罪的裁判文书58份,涉及案件58起、罪犯115名、卖血人员638人、非法卖血13 600 mL。115名罪犯中,男性99人(86.1%),女性16人(13.9%);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33岁)。判拘役、缓刑并处罚金10人,有期徒刑、缓刑并处罚金8人,有期徒刑并处罚金97人。2013—2019年北京地区非法组织卖血犯罪案件频次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中2015年出现较大反弹,案件发生频次最高(34.5%, 20/58),2018年案件发生频次最低(0)。对案件发生时间所处的月份进行统计,发现1月发生的案件频次最高(32.8%,19/58),其次为6月(15.5%,9/58),而4、5月均无非法组织卖血犯罪案件发生。58起非法组织卖血罪案件发生区域涉及北京8个城区,其中海淀区占比最高(62.1%,36/58),其次为房山区(22.4%,13/58)。犯罪地点为医院的案件占比55.2%(32/58),为血液中心(包括采血站)的案件占比44.8%(26/58)。  结论  2013—2019年北京地区非法组织卖血罪案件整体呈下降趋势,对非法组织卖血罪案件特征进行总结有助于对其实施精准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2021年12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  结果   总体上,预计12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可能将较11月上升。 我国境内发生新型冠状病毒境外输入及续发本地传播风险持续存在,仍在可控范围内。 人感染禽流感可能继续发现散发病例。 季节性流感活动会进一步增强,暴发疫情也将继续上升。 预计12月随着冬季气温降低,居民取暖需求增加,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较11月会有明显上升。  结论   需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予以特别关注,对人感染禽流感,季节性流感,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5 — 2019年山东省泰安市输入性疟疾病例疫情特征,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中国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统计学方法对2015 — 2019年泰安市输入性疟疾病例监测和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5 — 2019年泰安市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122例,其中恶性疟85例(69.67%)、间日疟12例(9.84%),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性,病例以40~49岁年龄组最多(45.08%,55/122),患者发病当天确诊率达35.25%(43/122)。 病例居住地主要集中在3个区(县)(90.16%,110/112)。 输入来源地主要集中于非洲和亚洲的巴基斯坦等国家。  结论  泰安市输入疟疾病例在病例地区分布和输入来源地及病例类型上均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点,应继续加强重点国家输入性疟疾的监测和管理,巩固疟疾消除成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17—2020年江西省境外输入性恶性疟原虫的抗药性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收集2017—2020年江西省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的血液样本,采用巢式PCR方法,对样本抗药性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序。结果 共收集到输入性恶性疟病例血液样本85份,均为非洲输入。测序分析得出,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转运蛋白基因和多药抗性基因1突变比例较低,为16.67%(14/84)和1.18%(1/85),而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比例很高,为96.39%(80/83),未发现Kelch螺旋体蛋白基因的突变。结论 近几年江西省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均来自非洲,且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抗药性较低,可以结合临床实验,考虑用氯喹联合其他药物治疗非洲输入恶性疟病例的可能方案;对乙胺嘧啶抗药性较高,未发现青蒿素抗性株,但因为近2年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影响,样本量少,不能排除江西省无青蒿素抗性株,需继续监测。  相似文献   

14.
杨栋  陈秋兰  王哲  陈宁  朱曼桐 《疾病监测》2021,36(6):561-565
  目的  了解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东盟国家输入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我国调整针对东盟国家入境人员COVID-19疫情防控策略提供基础信息。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获取输入我国病例数据,从世界卫生组织网站获取全球各国报告的COVID-19病例数据。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东盟输入我国COVID-19病例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临床分型、三间分布及诊断及时性。  结果  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东盟国家输入我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COVID-19病例1 585例,占全球输入我国病例的18.51%。 病例男、女性别比为3.95∶1,年龄为(35.21±11.09)岁;职业分布以工人(21.26%)、家政家务(13.56%)、商业服务(12.93%)为主。 输入病例以无症状感染为主(921例,58.11%),其次为普通型(407例,25.68%)和轻型(256例,16.15%)。 输入病例发病高峰为2020年8 — 10月(940例,59.46%)。 病例感染来源国主要为菲律宾(775例,48.90%)、印度尼西亚(301例,18.99%)和新加坡(279例,17.60%),入境后目的地分布在24个省份,主要为广东省(420例,26.50%)、福建省(255例,16.09%)和上海市(137例,8.64%)。 83.85%的输入病例能在发病后3 d内得到诊断。  结论  东盟国家输入COVID-19病例以男性青壮年无症状感染者为主。 鉴于东盟国家近期仍对我国构成较大的输入风险,各入境点仍应严格落实我国现有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2021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输入风险。  方法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开发布的每日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牛津大学发布的政策严格性指数,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通过总体概述、世界卫生组织(WHO)各区及重点国家疫情趋势综合评估和周边十四国疫情与防控政策综合分析,对全球COVID-19疫情风险进行综合、全面与及时的评估。 对于各国评估结果,用“全球重点关注国家”、“各WHO分区一般关注国家”和“周边特别关注国家”予以表示。  结果  与2020年12月相比,2021年1月全球新增确诊病例降低了3.39%,全球新增死亡病例增长了15.80%,欧洲区新增确诊和死亡病例均最多,非洲区死亡病例增长123.30%,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 全球每新增1000万确诊病例用时整体呈现快速缩短趋势,每新增50万死亡病例用时呈缩短趋势。 欧洲区、美洲(北)区每日新增及死亡病例仍占主导地位。 俄罗斯是我国陆地接壤十四国中特别关注国家。  结论  全球COVID-19疫情发展态势严峻,对于全球重点关注国家要进行持续监测,实时调整入境管控政策,并同相关机构建立沟通机制,互通有无,及时预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2021年11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  结果   预计11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将较10月上升。 我国境内发生新冠病毒境外输入及续发本地传播风险持续存在,但在可控范围内。 11月进入冬季采暖季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将进入高发时期。  结论   需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予以特别关注,对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我国近年来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报告病例流行特征,加强对该病流行现状的理解。方法 从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得2004—2021年HFRS病例信息,描述分析其分布动态变化特征以及病例诊断情况。结果 2004—2021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病例报告,HFRS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累计报告病例224 396例,死亡2 068例,年均发病率约为0.93/10万,病死率0.92%。病例呈高度分散又相对集中的分布特征,发病数前10位的省份报告发病185 207例,占全国总报告病例数的82.54%。发病呈春夏季峰(4—7月)、秋冬季峰(10月至次年1月)季两个发病高峰,春夏季以5月或6月为高峰,11月或12月是秋冬季发病高峰,春夏季峰占32.20%,秋冬季峰占47.85%,秋冬季峰明显高于春夏季峰。男女性病例性别比为2.93∶1,5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30~45岁人群发病率明显下降,14岁以下儿童病例占比出现上升趋势。职业分布仍以农民为主(占67.74%),待业和居家人群病例占比出现明显上升。结论 2004—2021年,中国HFRS报告病例数逐步下降到...  相似文献   

18.
周升  李琳  陈秋兰  秦颖  李中杰 《疾病监测》2021,36(6):528-533
  目的  了解东盟国家输入中国的疟疾病例变化特征,为我国消除疟疾后开展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10 — 2019年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东盟国家输入中国的疟疾病例进行分析。 采用线性趋势性分析病例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ArcGIS 10.7软件分析不同来源输入性疟疾的空间分布。  结果  2010 — 2019年自东盟国家输入中国的中国籍疟疾病例共5 041例,其在每年全国输入病例中的占比持续下降(χ2=1 627.63,P<0.05)。 居前3位的输入来源国家分别是缅甸(4 227例)、印度尼西亚(354例)、柬埔寨(245例)。 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的比例持续上升,恶性疟的比例不断下降。 全国28个省份报告有自东盟国家输入的中国籍疟疾病例。 89.00%的全国病例分布于云南(3 492例,69.27%)、湖南(358例,7.08%)、四川(287例,5.69%)、广西壮族自治区(158例,3.11%)和广东(93例,1.81%)5省份。 境外输入的东盟国家外籍病例545例,以缅甸籍病例为主(513例)。 全国10个省份报告有自东盟国家输入外籍疟疾病例,其中云南省报告528例,占96.88%。 10年间,每月均有来自东盟国家的输入疟疾病例报告,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 — 8月。 中国籍病例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外籍病例以<34岁人群为主(76.33%)。  结论  来自东盟国家的输入疟疾病例持续下降,但较多间日疟输入病例对我国存在传疟媒介分布地区导致继发传播的风险持续存在,云南省等局部地区的风险很高,防止输入病例继发传播的任务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2021年2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  结果  预计2021年2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较2021年1月有所下降,可能比2020年2月明显下降。 境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呈现下降趋势,但仍将呈现高水平流行态势,我国继续面临本土传播疫情在境内扩散以及境外输入疫情导致本土传播的双重风险。 在各地保持良好的监测和反应能力,按照国家前期部署做好春节前后疫情防控工作,我国疫情发生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极低。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2月仍处于该事件的高发季节,但报告事件数和中毒人数较1月可能会出现回落。  结论  需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予以特别关注,一般关注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