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耳后皮瓣血管的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之间的血管联系,以确定带不同血管蒂的耳后皮瓣的血供范围和皮瓣设计。方法:8具新鲜成人尸体经双侧颈总动脉灌注氧化铅-明胶混合液。掀起全层头皮和面部皮肤,将其展平摄X光片。结果:血管造影显示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之间存在两种类型的血管吻合:一种是耳后区直接吻合,即在耳廓后面上方皮肤内可见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发出的耳支之间存在直接吻合;另一种是头皮区网状吻合,即在耳上方头皮内可见来自颞浅动脉顶支和耳后动脉终末支之间的网状吻合。结论:本文结果有助于外科医生了解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之间的血管联系,对耳后皮瓣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可靠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耳后肌肌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成人尸体38具(男29、女9)头颅的耳后肌形态及对其中10具(男9、女1)头部血管灌注良好者的耳后肌血供进行了观测。提出耳后动脉耳支的耳廓支是耳后肌肌皮瓣的良好血管蒂。画神经耳后肌支支配耳后肌。枕小神经分支和耳大神经分支分布耳后区。  相似文献   

3.
鼻成形术中额颞部血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目的:为解决临床上额部皮瓣修复鼻缺损时常出现的血运障碍,全鼻再造时的衬里缺损以及应用耳廓复合组织修复鼻翼缺损时面积受限等问题。方法:对29例(58例)尸体额、鼻和颞部血管进行解剖。结果:滑车上动脉由两侧向内上行走,滑车上动脉的分支、眶上动脉的浅支、颞浅动脉额支的额眶支相互吻合成网前额动脉吻合网。颞浅动脉主干及顶支发出2~3支耳支分布至耳轮。结论:额部皮瓣应设计在旁正中的滑车上动脉血管走行轴线上;可同时用两侧额部皮瓣行全鼻缺损的修复;亦可经前额动脉吻合网、颞浅动脉及其分支,设计出带蒂的大面积耳廓复合组织岛状瓣修复大面积鼻翼缺损或半鼻缺损  相似文献   

4.
耳廓掀翻入路的显微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耳外科新的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与临床应用。方法:在38侧标本上对外耳血供进行解剖观察,设计了耳廓向下掀翻入路,应用于121例耳部疾患。结果:外耳血供来自颈外动脉的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其外侧面为颞浅动脉上、中、下耳支及耳后动脉耳廓支的穿支供应,背面为耳后动脉上、中、下耳支供应。经耳廓掀翻中耳乳突手术入路,手术野大,暴露好,未发生耳廓缺血坏死或感觉障碍。结论:耳廓掀翻是现代耳外科理想的手术进路。  相似文献   

5.
观察了100例耳颞神经的分支并进行统计:1.耳颞神经分为二支或二支以上夹持脑膜中动脉而后汇成一干,共54侧,占54%;2.耳颞神经仅为一支,越经脑膜中动脉外侧的21侧,占21%,越经脑膜中动脉内侧的20侧占20%,共占41%;3.耳颞神经发三支越经脑膜中动脉外侧的1例,占1%,4.耳颞神经分为二支共同越经脑膜中动脉内侧的4侧,占4%。  相似文献   

6.
以颞浅血管为蒂的耳后乳突区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在17侧防腐尸体上于颞浅动脉内推注染料,观察其对耳后乳突区皮瓣的血供。耳后乳突区皮肤的血供除来自耳后动脉外.还有颞浅动脉顶支发出的耳后支直接分布。顶支与耳后动脉之间有一血管吻合区域.临床6例活体观察证实了上述结果。应用以颞浅血管为蒂的耳后乳突区皮瓣,进行颜面器官的修复再造14例,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腰椎后外侧部血供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腰椎后外侧入路摘除极外侧椎间盘突出手术中减少血管损伤的方法。方法:对30侧经动脉灌注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进行局部解剖研究,解剖观测椎间孔前缘以后的腰动脉各级分支的起源、走行、外径及与出口神经的关系。结果:腰动脉从椎间孔前缘向外后内发出分支。在椎间孔外区,后支主干及其分支与出口腰神经前支的关系密切,血管呈“树叉”状从外侧将神经包绕。结论:紧贴腰椎峡部外缘,将后支血管及其分支推向外侧,是显露腰神经前支与极外侧型突出椎间盘的最安全、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获得颞区解剖结构数据,分析颞区皮肤肿瘤活检和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方法:经10%甲醛液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5例10侧,行颞区层次解剖,观测耳前、后组血管神经的参数.结果:主要结构分布于颞浅筋膜层,耳前组由后向前为颞浅静脉、耳颞神经、颞浅动脉及面神经颞支,分别距耳屏(3.14±0.21)mm,(7.04±1.18) mm,(7.32±1.92) mm,(28.67±0.37) mm;面神经颞支最后侧在颧弓上缘处距耳屏(28.67±0.37)mm.耳后组由前向后依次为耳后动脉、枕小神经及耳后静脉,分别距耳廓后沟中部(6.55±0.23)mm,(40.41±1.37)mm,(41.18±1.57)mm.结论:颞区手术切口以耳尖为中心呈放射状,术后瘢痕最小;颞区活检或手术最易损伤面神经颞支,越近颧弓上缘越易损伤,其后果越严重;耳屏前28 mm范围内无面神经颞支,为手术相对安全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动脉灌注,研究了60侧不同年龄尸体的足底浅弓,此弓虽细小,在足底浅层中恒定存在,可分完整型和不完整型,完整型由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和足底外侧动脉组成,占70%,不完整型由足度内侧动脉浅支与第3或第4跖足底动脉的分支吻合而成,占30%,由足底内,外侧动脉发4地动静脉链伴行趾底总神经,分别与各跖足底动脉连接,对人类足底浅弓的残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以颈横动脉浅支为蒂肩胛冈骨瓣枕颈融合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为枕颈融合术提供带血管蒂骨瓣转位术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测颈横动脉浅支的走行、分支及分布;另在1侧标本上摹拟手术设计。结果:颈横动脉浅支主要分支有肩胛冈支和斜方肌支。肩胛冈支外径1.6±0.3mm,长度4.9±0.6cm;斜方肌支可分为升支和降支,其中升支水平横向正中线,在第7颈椎棘突附近与颈深动脉后支及邻近皮支相吻合,斜方肌支—升支长达6.7cm,起始外径1.5±0.3mm。结论:在颈横动脉肩胛冈支和斜方肌支分支前结扎动脉干,可以斜方肌支—肩胛冈支为蒂设计肩胛冈骨瓣转位行枕颈融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颞浅动脉额支、面神经额支的行程和颞下颌关节的位置,探讨三者的解剖学关系,为颧面部缩小手术中设计耳颞部辅助切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4例防腐成人尸体(28侧)和2例新鲜成人尸体(4侧)头部标本进行解剖,建立坐标系观察并测量颞浅动脉额支、面神经颞支的走向和颞下颌关节位置,并分析三者关系。结果:①在耳屏点X轴和眉外端B作X轴平行线之间,颞浅动脉额支总走行在面神经额支后上方,面神经额支走向角度与颞浅动脉额支基本一致。在耳屏点与眉外端上方30m m处(TE)连线的区域以下为面神经额支分布区域,在该连线的垂直方向上可获得面神经额支最上支与颞浅动脉之间最远距离为(22.32±9.16)m m,分布范围在耳上基点前(32.68±7.53)m m;②颞下颌关节盘前缘距关节结节止点距离为(3.40±0.75)m m,在耳屏点前(18.60±3.60)m m。结论:在TE连线后上方,无血管搏动的发际内作平行TE连线的切口,可有效避免神经血管损伤;在关节结节止点前至少5 m m的距离外(约耳屏前25 m m处)截骨,避免进入颞下颌关节腔内损伤关节盘。  相似文献   

12.
腓肠神经营养动脉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动脉的数量、发出位置、血管的直径,小隐静脉与腓肠神经的关系,为确定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红色明胶经股动脉灌注的尸体20具(40侧),在手术显微镜下对腓肠神经营养动脉和小隐静脉进行解剖观察测量。结果腓肠神经营养动脉2~4支,各营养动脉形成血管网相互吻合,其中三支发出较为恒定。腓肠神经的上、中、下三段营养分别由上述三支动脉提供。在小腿下1/3段,小隐静脉与腓肠神经之间距离为1~5mm。腓肠神经旁组织含有与神经伴行的营养血管,其分支与皮下血管网相吻合,供应相应区域的皮瓣。结论手术时带少量神经旁筋膜组织可保证蒂部神经营养血管不被破坏。此皮瓣不损害重要血管和神经,供区比较隐蔽,可用于修复下肢远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吻合血管的背阔肌瓣构建膝周侧支循环治疗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4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尸体标本上,分别对肩胛下动脉及胭动脉的起始、分支、及分布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肩胛下动脉与胭动脉分支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腓动脉起始外径分别为3.90、4.68、42.9、27.3mm,以肩胛下动脉为蒂的背阔肌瓣可以在膝周构建一支相当重要的侧支循环。血管闭塞的位置决定着切口的选择。结论:肩胛下动脉为蒂的背阔肌瓣血管化后对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手指神经血管束的巨微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30例成人尸体的手上,对手指神经血管束进行了应用解剖学研究。手指掌侧的神经血管束位置恒定,神经横径和血管外径在掌指关节平面和第一指间关节平面间均相差约0.3mm。食指、中指和环指指背第一指节远侧半至指尖大部由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分布。认为,手指神经和血管的主干横径变化不大,有利于修复。在手指部作手术切口时,应注意保护指固有神经背侧支。  相似文献   

15.
耳后皮瓣蒂血管和神经的选择依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30侧标本上解剖观察了耳后乳突区皮瓣的血供及神经支配。该皮瓣的蒂血管有颞浅动脉 珀动脉,感觉神经有耳颞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临床应用要点,为改进耳后乳突区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解剖一男性尸体标本盆会阴部时 ,见髂内动脉发阴茎动脉及其他分支变异 (附图 ) ,报道如下 :1 阴茎动脉变异变异的阴茎动脉起于髂内动脉前干 ,其起始处管径为 1.6mm ,发出后于盆腔侧壁与直肠下段和前列腺之间行向前下方 ,沿途依次发支至直肠和前列腺 ,发支后的动脉主干管径为 1.2mm ,此于在耻骨联合的后下方 ,经盆膈裂孔进入尿生殖区 ,分出尿道球动脉后再进一步分为阴茎深动脉 (管径 1.18mm)、阴茎背深动脉 (管径 1.4 6mm)两终支。阴茎深动脉经阴茎脚后端进入阴茎海绵体 ,阴茎背深动脉行于深阴茎筋膜和阴茎白膜之间。本例的阴部内…  相似文献   

17.
带血管蒂肱骨中段骨膜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为带血管蒂肱骨中段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上对肱骨中段前内侧面和部分前外侧面骨膜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进行观测 ,并在 4侧标本上摹拟手术实验。结果 :旋肱前动脉主干行经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深面 ,绕肱骨外科颈外进至结节间沟外侧缘处分出升支和降支 ,升支上行分布于肱骨头及小结节部 ,降支有 2条分别沿胸大肌止腱内、外侧紧贴骨膜下行 ,为内侧降支和外侧降支。肱动脉肌间隙支自肱动脉发出后向外上走行至三角肌止端内侧发一升支即直接骨膜支上行连接旋肱前动脉的内侧降支。结论 :以旋肱前动脉内侧降支和肱动脉肌间隙支为蒂的肱骨中段骨膜瓣移位可用于修复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和肱骨上、中段骨不连、骨缺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耳后发际入路内镜辅助下颌下腺切除术提供解剖学依据,并评价其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新鲜尸体15具(30侧),观测耳后发际区和颌下区的解剖层次及重要结构。新鲜尸体5具(10侧),模拟内镜手术,术后解剖标本,观察有无神经、血管损伤。 结果 耳后发际区的分离层面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与颈深筋膜浅层之间。胸锁乳突肌上部浅面,由后上至前下依次为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外静脉。颌下区的分离层面在颈阔肌深面与下颌下腺鞘膜之间。下颌缘支出腮腺后:①66.7%行于下颌骨下缘之上(7.21±0.50)mm;②23.3%平行下颌骨下缘;③10%行于下颌骨下缘以下(9.43±0.32)mm。在咬肌前下角处,面神经下颌缘支均与面动脉和面静脉交叉,交叉点至下颌角距离分别为(29.86±2.77)mm和(25.71±3.32)mm。舌下神经经茎突舌骨肌和二腹肌后腹深面进入颌下区。舌骨舌肌浅面,自上而下分别是舌神经、下颌下腺导管、舌下神经。10侧模拟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无重要结构损伤,无需中转切口。 结论 熟悉耳后发际区和颌下区的解剖层次、标志及参数,耳后发际入路内镜辅助下颌下腺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观察了25具成人专供研究用的尸体,对50侧第9、10、11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的血供进行了研究,对该四对神经的营养动脉数目、外径、长度、入神经干部位和来源动脉进行观察测量。发现营养动脉外径较细,长度亦较短,不宜作为肋间神经的血管蒂进行吻合,而肋间神经营养动脉的来源动脉——肋间后动脉,其外径较粗,并有足够长度,作为血管蒂进行吻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0.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为临床应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红色明胶液经股动脉灌注的尸体下肢40侧,对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营养动脉进行解剖观测。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设计皮瓣治疗16例下肢远端皮肤缺损的病例,其中9例将小隐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结果:腓肠神经营养动脉有2~6支,有三支发出较为恒定,第一支由腘窝中间皮动脉降支发出,外径0.52±0.12mm,距外踝12.30±3.40cm;第二支由腓动脉肌间隔支形成,外径0.62±0.17mm,距外踝6.3±1.6cm;第三支为腓动脉终支,外径0.56±0.13mm,距外踝1.40±0.80cm。吻合静脉组皮瓣均成活,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不吻合静脉组。结论:腓肠神经的营养血管分支与皮下血管网相吻合,供应相应区域的皮瓣。吻合浅静脉可明显改善该皮瓣的静脉回流,有利于皮瓣成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