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黄烧伤膏促进烫伤创面愈合及抑制瘢痕形成作用机制。方法取SD大鼠制作深Ⅱ度烫伤创面模型,随机分为双黄烧伤膏组及空白对照组,在伤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创面中TGF-β1、EGF,I、III胶原的表达情况,以CD34一抗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结果双黄烧伤软膏能影响TGF-β1,EGF表达,增加微血管生成,影响I、III胶原比例。结论双黄烧伤膏能促进烫伤创面愈合并抑制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2.
康美肤烧伤膏对烫伤创面IL-6、IL-8表达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康美肤烧伤膏对烫伤创面的疗效及IL-6、IL-8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在烫伤后第1、3、5、7、14天创面组织白细胞介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IL-6、IL-8在康美肤烧伤膏治疗组和对照组于伤后的表达均有高峰,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表达高峰时间均为伤后第3天,峰值低于对照组。结论:康美肤烧伤膏对创面具有一定疗效,与IL-6、IL-8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鼠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的表达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ILK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健康SD大鼠18只,随即选取15只建立深Ⅱ°烫伤模型,分别于烫伤后第1、5、10、15、20天分别随机选取3只大鼠,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动态观察烫伤创面中ILK的表达。另外3只取正常皮肤作为对照。7例人正常皮肤标本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选取第4-6代状态良好的细胞,TGF-β1组给与TGF-β1(5ng/ml)刺激,同一成纤维细胞作为对照,运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荧光标记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第24、48、72小时各组细胞中ILK的表达。结果 烫伤后第5、10、15天大鼠烫伤创面中ILK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正常皮肤和愈合后(第20天)(P<0.05)。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TGF-β1组细胞中ILK的表达逐渐增加,第48、72小时TGF-β1组ILK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LK在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表达明显增加,它们可能对创面的愈合起着重要作用。TGF-β1能时间依赖的诱导ILK的表达增加,TGF-β1对皮肤呈纤维细胞中ILK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血浆冷沉淀治疗家兔感染性创面修复的效果,阐述血浆冷沉淀促进家兔感染性创面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健康的新西兰成年家兔12 只,按照改良付小兵全层皮肤缺损法复制创伤感染性动物体表溃疡模型,分别予冷沉淀、康复新液、湿润烧伤膏和凡士林纱布换药,测定治疗后第3、7、12、17天创面微血管密度(MVD),创面愈合率和新生上皮覆盖率,创面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情况。结果 各组治疗第3 天MVD 均呈上升趋势,第3、7 天冷沉淀组MVD 与其他3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第12 天后新生血管逐渐减少;冷沉淀组创面愈合率、新生上皮覆盖率与康复新液组、凡士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冷沉淀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与其他3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11.169,P =0.011),冷沉淀组缩短;冷沉淀组治疗早期TGF-β1 表达与其他3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在整个修复过程中维持高表达。结论 冷沉淀可能通过上调创面TGF-β1 表达、加速创面MVD,达到提高创面新生上皮覆盖率,促进创面快速愈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外源性TGF-β1应用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烫伤组(对照组)、糖尿病烫伤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烫伤TGF-β1干预组(用药组),每组各6只。糖尿病组和用药组大鼠经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再制备深Ⅱ度烫伤模型,用药组大鼠建模成功后给予创面下局部皮内注射TGF-β1。烫伤后1、3、5、7、14、21 d记录创面未愈合面积并计算创面愈合率,组织学检查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创面组织TGF-β1表达。结果从烫伤后5 d起,对照组和用药组创面愈合率较糖尿病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用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创面局部TGF-β1含量较糖尿病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烫伤创面较正常大鼠烫伤创面愈合速度慢,与创面局部TGF-β1含量减少有关。创面局部应用TGF-β1有利于糖尿病大鼠烫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荷负电气溶胶(aerosol bioelectricity, ABE)对大鼠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和β1整合素表达的影响,探讨荷负电气溶胶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制作SD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将40只鼠随机分为治疗组(n1=20)和对照组(n2=20).治疗组应用荷负电气溶胶治疗,每次1.5 h,每天2次,直至创面愈合;对照组不作荷负电气溶胶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创面愈合过程中EGF和β1整合素表达水平.结果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治疗组为(7±1.15) d,对照组为(9±1.34) d,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提前(P<0.01).免疫组化显示,治疗组伤后第2天可见EGF、β1整合素开始表达于基底细胞和毛囊细胞,第5天表达显著,第6~9天持续高水平表达;对照组于第3天开始表达,第7天表达显著,第8~10天持续高水平表达.治疗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创面愈合后两组表达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过上调EGF和β1整合素的表达而促进细胞增殖可能是荷负电气溶胶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黄生肌愈创油膏(简称复黄膏)对糖尿病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创面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复黄膏治疗组。制备糖尿病合并皮肤创面模型,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纱布外敷,治疗组给予复黄膏外敷,1次/d。造模后分别于第3天和第11天分批处死动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不同时段创面中TGF-β1与smad3、smad7 mRNA含量变化。结果:在创面修复的第3天,治疗组TGF—β1、smad3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且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第11天,治疗组TGF-β1、smad3 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但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第3天时,smad7含量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第11天时,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虽然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药物干预组smad7 mRNA含量高于正常组。结论:复黄生肌愈创油膏在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过程中可能动态调节smad3、smad7及TGF—β1 mRNA的表达,从而起到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同时可一定程度上减少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外源性P物质(SP)对烫伤创面组织愈合及新生血管化的影响。方法 84只Wistar大鼠经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于背部制备直径2 cm的深Ⅱ度烫伤创面。根据创面不同处理方式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局部注射SP)和对照组(局部注射与实验组等量的磷酸缓冲液),每组42只。分别于创面形成后当日和第1、3、7、10、14、21 天,观察创面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组织中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CD31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 创面形成后第7天,实验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为(42.69±3.26)% vs(30.24±1.17)%(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自创面形成后第7天起,实验组创面组织中CD31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外源性SP具有促进糖尿病烫伤创面愈合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创面组织中CD31表达,使新生血管再生加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水飞蓟喷雾剂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宝湿润烧伤膏组(24 g/kg)、水飞蓟喷雾剂小剂量组(24 g/kg)、水飞蓟喷雾剂中剂量组(48 g/kg)、水飞蓟喷雾剂大剂量组(96 g/kg)和空白组,连续给药21 d。分别在造模后第3、7、14、21天计算烫伤创面愈合率,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烫伤创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ating growth factor betal, TGF-β)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烫伤后第3天,水飞蓟喷雾剂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创面愈合率提高,血清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烫伤后第7、14天,水飞蓟喷雾剂大剂量组血清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水飞蓟喷雾剂各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诱导受损组织内bFGF、EGF、TGF-β的表达。结论水飞蓟喷雾剂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有修复作用,可促进烫伤创面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增加b-FGF、EGF、TGF-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抗感染喷剂对SD大鼠软组织切线伤模型肉芽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探讨抗感染喷剂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湿润烫伤膏对照组(对照组)和抗感染喷剂治疗组(治疗组)。造模后空白组用生理盐水喷洒创面,对照组用湿润烫伤膏涂抹创面,治疗组用抗感染喷剂喷洒创面。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SD大鼠软组织切线伤模型肉芽组织中bFGF、TGF—β1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肉芽组织中bFGF、TGF—β1水平高于空白组(P〈0.01,P〈O.05)。结论:抗感染喷剂能明显提高bFGF、TGF—β1水平,有促进创伤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活血生肌外用中药对大鼠失神经支配创面角蛋白19(k19)阳性表达的影响。方法168只SD大鼠随机分成龙血膏组、生肌膏组、失神经组和正常组,每组42只。对前三组大鼠制造背部失神经支配的深创面模型,之后各组创面分别以龙血生肌膏、生肌愈皮膏、凡士林外用治疗;正常组大鼠背部制造深创面模型,以凡士林治疗。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k19阳性表达率。结果各时间点正常组两中药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失神经组(P〈0.05,P〈0.01)。龙血膏组、生肌膏组k19阳性表达于第11天达峰值,失神经组和正常组第15天达峰值。第4、7、11、15天时龙血膏组、生肌膏组k1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失神经组和正常组(P〈0.05,P〈0.01),失神经组低于正常组(P〈0.05,P〈0.01)。结论活血生肌外用中药对失神经支配创面的愈合有促进作用,可能与外用中药增强了失神经支配创面的表皮干细胞增殖与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黄生肌愈创油膏(简称复黄膏)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复黄膏治疗组。复制Wister大鼠糖尿病创面模型,药物干预后分第3天和第11天两个观察时段,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不同时段创面中TGF—β1、smad3、smad7含量变化。结果:第3天时,复黄膏治疗组TGF—β1含量、smad3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但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smad7含量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第11天时,复黄膏治疗组TGF—β1含量、smad3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但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复黄膏治疗组smad7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和模型组(P〈0.05)。结论:TGF—β1、smad3在复黄膏治疗组创面愈合早期表达上调,表明复黄生肌愈创油膏通过促进创面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信号转导,从而起到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而在创面愈合晚期,TGF—β1、smad3在复黄膏治疗组表达下调,smad7作为细胞内Smad信号的抑制剂表达上调,可能为复黄生肌愈创油膏促进了创面愈合的负反馈机制,及时中止成纤维细胞过度生长,防止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长皮膏治疗四肢伤创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方法,将71例四肢伤创面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中药长皮膏油膏纱布外敷,对照组36例采用西药凡士林油膏纱布外敷,疗程均为15d。结果:治疗组第5、10、15天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第15天愈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最短为9d,最长为26d,平均为(18.34±4.35)d;对照组最短为11d,最长为40d,平均为(21.97±6.84)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长皮膏治疗四肢伤创面的疗效优于凡士林油膏,且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德莫林对大白鼠烫伤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德莫林对大白鼠烫伤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自身同体对照的试验方法,Wistar雄性大白鼠,体重(250±50)g,在鼠背部制成对称深Ⅱ度烧伤创面,面积约10%TBSA。治疗组创面用1g/100cm2德莫林治疗,对照组创面常规涂抹磺胺嘧啶银霜。观察治疗5、7、10、14、18d时创面皮肤的愈合情况及愈合率。结果治疗组创面肉芽组织增生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创面,治疗组创面伤后5、7、10、14、18d时的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创面(P〈0.05)。结论德莫林对烧伤创面的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星  马朝群 《中医学报》2016,(4):558-562
目的:观察烫伤药水喷雾剂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减少瘢痕生成的影响。方法:将60只深Ⅱ度烫伤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即实验组(烫伤药水喷雾剂),阳性对照组(磺胺嘧啶银软膏组),阴性对照组(基质软膏组),每组各20只。随机从每组中选取10只大鼠,于第2天、第7天、第14天用佳能70D数字相机拍摄,图片实用Image J软件计算烫伤创面面积,并予以保存,然后以公式计算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率=(原始创面面积-未愈合创面面积)/原始创面面积×100%。随机选取每组大鼠的10只,于实验的第3天、第7天、第14天麻醉下分别取皮,送至病理科。分别测试:1组织内Ⅰ型、Ⅲ型胶原检测,2凋亡细胞计数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结果:烫伤药水在创面愈合率的检测中,第3天、第7天、第14天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天、第2天、第3天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烫伤药水喷雾剂可显著促进创面愈合。在预防瘢痕的实验检测中,治疗组的Ⅰ型胶原纤维排列较为稀疏,低密度,Ⅲ型胶原表达较弱。而阳性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的Ⅰ型胶原纤维粗,排列的密度较为高,显示为深黄色,过度增生的Ⅰ型胶原纤维呈漩涡状。Ⅲ型胶原纤维较细小,为网格状。显示烫伤药水处理后组织基质中Ⅰ型、Ⅲ型胶原比例部分恢复,其中Ⅰ型胶原实验组相对于阴性对照组,在第3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第7天、第14天,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Ⅲ型胶原实验组相对于阴性对照组,在第7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第3天、第14天,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TGF-β1的检测中,烫伤药水对TGF-β1表达,实验组表达随时间逐渐减少,阳性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随时间渐渐增加,第14天无明显下降。其中实验组相对于阴性对照组,在第7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第14天,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烫伤药水喷雾剂能促进创面的愈合,预防瘢痕生成。结论:烫伤药水喷雾剂具有抗炎、抗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瘢痕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观察地榆膏对深II度烫伤大鼠模型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宝湿润烧伤膏组、莫匹罗星组、地榆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制备深II度烫伤模型,造模成功后观察各组大鼠创面基本情况、创面愈合率、组织病理学变化、CD31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结果 烫伤后7、14、21 d,地榆膏组大鼠创面基本情况和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良好,美宝湿润烫伤膏组次之,莫匹罗星组和模型组欠佳。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IL-6、TNF-α及组织中CD3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各药物处理组创面愈合率及CD31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血清中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烫伤后14、21 d,地榆膏组创面愈合率和CD31表达量明显高于莫匹罗星组(P<0.05),但与美宝湿润烫伤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地榆膏能抑制炎性因子IL-6和TNF-α释放、促进创面微血管生成,进而起到促进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表达,进一步探讨VEGF 对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36只 Wistar 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烫伤组(30只)及对照组(6只),烫伤组制作深Ⅱ度烫伤模型,于伤后第1、3、7、14、21天各处死6只大鼠,取创面全层组织,通过 RT -qPCR 和 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创面组织中 VEGF 的 mRNA 含量和蛋白表达水平。对照组不予烫伤,直接处死,取正常皮肤组织检测VEGF 的 mRNA 含量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烫伤组大鼠创面组织中 VEGF 的 mRNA 含量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于伤后显著增加,1 d 即达峰值,3 d 逐渐减少,14 d 为最低值,21 d 又再次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VEGF 参与调节烫伤创面的修复过程;VEGF 在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与创面血管形成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中药及其拆方(益气方和化瘀方)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的分子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益气化瘀组、益气组、化瘀组、贝复济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和外科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模型,给予不同中药煎剂口服及贝复济外用对照,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和Western blotting的技术手段分别检测各组治疗后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溃疡模型组TGF-β1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治疗组TGF-β1表达水平高于糖尿病溃疡模型组(P<0.01);益气化瘀组TGF-β1表达水平高于拆方组和贝复济组(P<0.05)。结论:TGF-β1表达水平下降可能是糖尿病创面难以愈合的机制之一,益气化瘀中药可能是通过提高创面TGF-β1的表达水平,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抗感染喷剂对SD大鼠软组织切线伤模型肉芽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探讨抗感染喷剂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湿润烫伤膏对照组(对照组)和抗感染喷剂治疗组(治疗组).造模后空白组用生理盐水喷洒创面,对照组用湿润烫伤膏涂抹创面,治疗组用抗感染喷剂喷洒创面.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SD大鼠软组织切线伤模型肉芽组织中bFGF、TGF-β1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肉芽组织中bFGF、TGF-β1水平高于空白组(P<0.01,P<0.05).结论:抗感染喷剂能明显提高bFGF、TGF-β1水平,有促进创伤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祛瘀生肌法对SD大鼠愈创模型肉芽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动态影响。方法:采用生肌化瘀方干预SD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分别于不同干预时段(3d、7d、11d)取材,EnVision二步法免疫组化测定,并图像扫描定量分析TGF-β1、TGF-β3、水平变化。结果:第3、第7天生肌化瘀方组TGF-β1水平均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第11天生肌化瘀方组TGF-β1水平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第3天生肌化瘀方组TGF—β3水平低于生理盐水组,而第7、第11天TGF-β3水平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生肌化瘀方有调节创面TGF—β1、TGF—β3分泌的作用,以益于加速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