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8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5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完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TLDG)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行TLDG 70例与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LADG)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均由同一组术者实施。应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首次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止痛剂使用量采用t检验;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TLDG组与LADG组相比,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开腹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DG组与LADG组比较:术后首次通气时间(2.4±1.3)d比(3.5±1.6)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7±2.5)d比(12.5±2.3)d,术后止痛剂使用量(1.8±0.9)支比(3.5±0.6)支,TLDG组均少于LAD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38、4.398、13.017,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1%比5.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随访时间1~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8.7个月),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相较于LADG组,TLDG在达到胃癌D2根治临床效果的同时,还使患者术后通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缩短,术后疼痛轻,可作为胃癌患者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腺瘤合并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4例甲状旁腺腺瘤合并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诊治经验。结果甲状旁腺腺瘤单侧单发多见(3l/34),单侧甲状旁腺腺瘤合并同侧甲状腺结节多见(25/31)。甲状腺结节病变性质主要为结节性甲状腺肿(27/34)。34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早期有8例患者出现短时的低钙血症,余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26例,全部患者甲状旁腺腺瘤均无明显复发迹象,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有2例术后复查再次发现甲状腺结节,均予以动态观察,未行进一步手术切除,其余病例甲状腺结节均无复发。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甲状旁腺腺瘤合并甲状腺结节的最有效的方法,最常用手术方式为单侧颈部探查术,术前定性及定位诊断结合术中诊断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中心疫区的一所综合性医院,其普通外科需承担腹部外伤、恶性肿瘤及急腹症的治疗任务。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指南及医院相关管理规定,普通外科制定了科室防控COVID-19的措施及预案。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至2020年2月29日期间,科室共救治46例病人,其中先后有2例病人疑似、1例病人确诊COVID-19,均得到了及时甄别和妥善处理,未引起工作人员、其他病人及陪护之间的交叉感染。其防控措施及预案有效地防止了COVID-19在普通外科的扩散,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 HICH)患者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FVEP)无创颅内压( ICP)监测,评价其在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并对其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用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对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于第1、第3、第7、第14天行颅内压监测,同时检测肾功能,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甘露醇用量。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第1、第3、第7、第14天颅内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颅内压监测组甘露醇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监测组肾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颅内压监测可以准确测定颅内压值,给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双心室同步起搏可治疗晚期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左心室起搏部位直接影响双心室同步起搏的效果。因而寻找左心室导线的导入途径、起搏部位和操作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采用可剥离 (peel away)导引导管 ,将特殊的冠状静脉窦电极导线植入左心室静脉 ,成功地进行了双心室同步起搏。  资料和方法  7例男性患者 ,平均年龄 (5 8± 14)岁。均为窦性心率、心功能≥Ⅲ级、 (NYHA分级 )、左心室直径>6 0mm、心电图呈左束支阻滞 ,冠状静脉窦造影 6例采用逆行法 ,穿刺左锁骨下静脉 ,导引冠状静脉窦导引导管(AttainTM ,…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氯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起效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方法:通过5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身前后对照的开放性临床试验,在停用原降压药1周后即给予氯沙坦50mg和氢氯噻嗪12.5mg联合治疗,连续治疗4,观察血压,心率,血钾,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两药联合应用可以比较迅速而有效的降低血压,第1周有效率可达63.2%,到第4周总有效率达92.8%。患者的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小,结论:两药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是值得临床推荐的用药方式。  相似文献   
7.
背景:肛裂是常见肛肠科疾病之一,约10%陈旧性肛裂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如何通过技术改良减轻手术痛苦和预防功能损伤是肛肠外科医师关注的热点。目的:评价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和安全性。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案,纳入2009年1月~2010年4月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和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肛肠科住院的陈旧性肛裂患者120例,采用各分中心随机分层,随机分为试验组(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和对照组(肛裂切除术)各60例。两组均采取手术治疗,术后观察期为2周,短期随访6周。主要结局指标:以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和临床症状为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肛管张力变化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3例患者(试验组1例,对照组2例)因术后1周内提早出院而退出试验。术后第6周,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7.22±4.41)d,对照组为(21.24±7.4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第14天和第6周时试验组肛门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和第14天,试验组肛门出血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周试验组与对照组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术后两组肛管张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内两组患者并发症(排尿障碍、创缘水肿、术后发热、术后感染、肛门失禁、肛门变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随访6周,所有随访患者未见术后并发症,未见复发。结论:陈旧性肛裂患者采用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能提高手术疗效,缩短疗程,改善患者术后痛苦,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观察30例冠心病、20例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含量、载脂蛋白C及血浆脂蛋白脂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高脂血症患者血浆脂蛋白CⅡ水平比正常人高45.72%,(P〈0.001),且与血甘油三酯值呈明显正相关(r=0.599,P〈0.001);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蛋白酶性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提示:高脂血症患者血浆载脂蛋白CⅡ水升高可能是甘油三酯升高的重要原因,冠心病患者的血浆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可能  相似文献   
9.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对内源性纤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EH)的同时对内源性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发色底物分解显色法测定 6 4例EH患者 (EH组 )和 35例正常对照者 (对照组 )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t 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 (PAI 1)的活性 ,然后EH组口服缬沙坦 80mg ,每日 1次 ,共 8周 ,比较治疗前后的t PA和PAI 1活性变化。结果 :EH组治疗前t PA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AI 1活性明显升高 (P <0 .0 5 )。经缬沙坦治疗 8周后 ,t PA活性较治疗前显著上升 ,PAI 1活性降低 (P <0 .0 5 )。结论 :缬沙坦在降低血压的同时 ,有改善内源性纤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佳  金炜  姚震  陆波  金敏  陈旭东  胡晓波 《检验医学》2020,35(4):393-394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恶性血液疾病,以浆细胞异常增殖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为主要特征[1]。MM患者主要表现为骨痛、肾功能损伤、贫血等。由于缺乏特异性,致使患者常被漏诊、误诊,未能得到及时治疗[2]。因此,准确诊断成为MM患者治疗的关键,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延长其生存期。近期,本研究发现1例首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M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