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进行强化治疗,对照组使用门冬胰岛素30R进行血糖控制,4周后观察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β2微球蛋白(β2MG)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β2微球蛋白(β2-MG)存在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却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胰岛素治疗能明显降低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但胰岛素泵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硫辛酸治疗组(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控制饮食、降糖、降压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辛酸注射液,治疗前后测定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UAER及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UAER及尿β2微球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能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及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崔静  申惠芸  申雪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6):3543-3544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β2-微球蛋白(β2-MG)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诊断意义。方法:测定96例糖尿病患者和88例健康体检者血尿素氮、肌酐、尿蛋白定性、尿微量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并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尿微量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的测定结果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定期进行尿微量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的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苗  梁蕴谊  舒毅  吴向梅 《当代医学》2011,17(8):106-107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对老年女性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女性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门冬胰岛素泵进行血糖控制,对照组使用普通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然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β2微球蛋白(β2-MG)存在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在血糖比较上,除凌晨3点,其余各时间段两组血糖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却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CSII)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105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胰岛素泵组(CSII组)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SII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血糖控制情况、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降低患者血糖,但达标时胰岛素总用量CSII组患者显著少于MSII组,血糖达标时间CSII组患者显著短于MSII组,低血糖发生率CSII组患者显著低于MSII组;两组患者HOMA-β较治疗前增高,HOMA-IR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SII组优于MS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优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疗效。  相似文献   

6.
孙佳 《海南医学》2012,23(5):46-47
目的 观察硫辛酸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50例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硫辛酸治疗组(治疗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5例.对照组予以控制饮食、降糖、降压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辛酸注射液,治疗前后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UAER及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UAER及尿β2微球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辛酸能显著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及尿β2微球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注射胰岛素(CSII)与常规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点及疗效。方法:将60例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SII组28例,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MSII组32例,常规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到目标血糖所需的天数、平均胰岛素总量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CSII组与MSII组相比,CSII组血糖达到目标血糖所需时间缩短,胰岛素使用总量减少,而且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CSII组与MSII组相比,在血糖控制达标所需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方面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优于常规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并可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有效地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N患者诊断中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31例DN患儿,并选取到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两组人群分别为实验组和参考组,观察两组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水平。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尿微量白蛋白和和β2-微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参考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尿病肾病患儿的尿微量白蛋白与β2-微球蛋白呈正相关性(r=0.601,P0.05)。结论:检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可有效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对诊断患者病情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7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22例行常规治疗,前列地尔组21例为前列地尔注射液加常规治疗,联合组24例为前列地尔与丹红注射液加常规治疗。疗程2周,并监测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血尿素氮、肌酐。结果前列地尔组及联合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在治疗后明显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与前列地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地尔联用丹红注射液可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防止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自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检测做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方法:分别测定:DN组5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NDN组42例见糖尿病肾病的糖尿病患者和对照组54例健康人血清胱抑素C、晨尿中的微量白蛋白(mAlb)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结果:DN组与NDN组及对照组比较,阻清胱抑索C、尿mAlb和尿β2-MG的含最均明显增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而NDN组及对照维比较,血清胱抑素C、尿mAlb和尿β2-MG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显著性统汁学意义.结论: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害与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和尿β2-微球蛋臼密切相关,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是反映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对于监测DN的发生和病情发展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诺和锐)与人胰岛素(优泌林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特点、安全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30例患者,A组用诺和锐、B组用优泌林R作为泵用胰岛素进行CSⅡ强化治疗.结果:经过治疗,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有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和B组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4.20土1.86)d和(6.28±1.89)d,门冬胰岛素组达标时间较短(P<0.05);控制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显著低于优泌林R组(P<0.05);诺和锐的用量较优泌林R的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较优泌林R组低.结论:门冬胰岛素是一种有效的抗糖尿病药物.  相似文献   

12.
Parenteral route of insulin administration has been the mode of treatment for all Type 1 diabetics and Type 2 diabetics with complications. Patient compliance has really been a major concern for this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Several alternative routes of administration are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effective glycemic control, including oral, inhaled, buccal, nasal, and patch routes. One of the approaches involving inhaled insulin has now reached the market. Several other candidates may reach the market in the near future, the promising one being oral insulin.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泵换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胰岛素泵(CSⅡ)强化治疗后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OAD)时胰岛素用量之间关系,总结甘精胰岛素临床应用经验。方法:129例2型糖尿病患者开始应用CSⅡ治疗2周后,改为甘精胰岛素联合OAD,比较其疗效及甘精胰岛素与CSⅡ所用胰岛素剂量,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OAD与应用CSⅡ时血糖无明显变化,两者均能有效控制血糖,应用CSⅡ时每天胰岛素总量的39.0%,为基础量的87.6%,与两者呈正相关系。结论:甘精胰岛素与CSⅡ均能有效控制血糖,其治疗剂量为应用CSⅡ时每天胰岛素总量的39.0%、基础量的87.6%,与两者呈正相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免疫反应性胰岛素(IRI)、真胰岛素(TI)在不同的人群中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在江苏省邳州市农村共调查1196名35-59岁的常住居民,其中男性533名,女性663名。Spearman相关分析被用来比较在全人群,“正常人群”、高空腹血糖、高血压、超重,高胆固醇血症人群中群中两种胰岛素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全人群中,两种胰岛素浓度与各变量的关系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外基本相同,分层分析显示结果不尽相国,超重患者的舒张压与IRI呈正相关,而与TI的相关未达显著性水平,女性超重患者,男性高血糖患者,女性高血压患者,男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胆固醇水平与IRI正相关,而与TI无此相关关系,女性高血压患者的空腹血糖与IRI的相关未达显著性水平,而与TI呈正相关。高胆因醇患者,男性高血压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TI呈负相关关系,而与IRI的相关关系未达显著性水平。结论:传统方法所检测的IRI并不能够代表TI的水平,以特异的TI的检测来代替IRI的检测,已经成为胰岛素抵抗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大鼠颅脑外伤后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不同伤情与伤后不同时间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结合率的变化规律。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轻、中、重型颅脑伤及对照组4组,液压致伤。分别在伤后6,24,72h处死动物,测定血液中胰岛素和红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变化。结果:轻型和中型脑伤组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结合率均升高,但在重型颅脑伤大鼠,胰岛素受体结合率反而显著下降。全部颅脑伤大鼠的血液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结合率,在伤后6和24h均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不同浓度胰岛素对血管内皮细胞 (vascularendothelialcell ,VEC)增殖过程中胰岛素受体 (insulinre ceptor ,InsR)和FK5 0 6结合蛋白 12 (FK5 0 6bindingprotein 12 ,FKBP12 )及其基因表达等的影响 ,初步探讨VEC的胰岛素抵抗。方法 在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endothelialcellgrowthfactor ,ECGF)作用下 ,培养大鼠VEC并传代。检测VEC在增殖过程中不同浓度胰岛素对VEC的InsR和FKBP12及其基因表达、生长曲线和细胞上清液一氧化氮 (nitrogenmonoxide ,NO)含量等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1U/ml胰岛素组VEC的InsR和FKBP12mRNA表达降低 ;生长曲线向右下偏移且对数生长期延迟 ;细胞上清液NO含量下降。结论 VEC是胰岛素敏感细胞 ;当培养液中胰岛素浓度为 1U/ml时 ,经 16h的培养后 ,可使VEC对生理浓度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 ,该胰岛素抵抗状态至少维持 2 4h。FKBP12可能是与VEC胰岛素抵抗相关的重要信息分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的脱敏疗法在胰岛素过敏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2例对胰岛素过敏且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CSII脱敏疗法进行治疗,脱敏后调整为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结果 2例患者在CSII脱敏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注射部位均未出现过敏反应,改为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后亦无不良反应,血糖亦得到了良好控制.结论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可用于对胰岛素过敏患者的脱敏治疗.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伴原发性高血压(T2DM EH)患者的胰岛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方法应用BA-ELISA法测定96例正常糖耐量(NGT)、132例T2DM和148例T2DM EM三个实验组的血清真胰岛素(TI)水平,并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lIR)和β细胞功能指数(HBCI).结果IAI分别为-2.44±0.83,-3.46±0.99和-3.98±0.68;HBCI分别为4.23±0.18,2.39±0.11和2.41±0.14;HomalIR分别为-0.67±0.83,0.35±0.99和0.86±0.68.T2DM及T2DM EH组IAI、HBCI均低于NGT组,经协方差分析,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HomalIR明显高于NGT组,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T2DM EH组IAI低于T2DM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omalIR高于T2DM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T2DM、T2DM EH二组间HBCI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伴原发性高血压较单纯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加重,胰岛素敏感性减低,而胰岛素β细胞分泌功能损害并无加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甘精胰岛素和胰岛素泵均能为糖尿病(DM)患者提供基础胰岛素,探讨这两种治疗方法之间的剂量关系,总结甘精胰岛素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DM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周,血糖控制理想后,再改为甘精胰岛素及其他降糖药,血糖平稳后,比较甘精胰岛素与胰岛素泵所用胰岛素剂量,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甘精胰岛素剂量约为胰岛素泵总量的35%及基础量的55%,并与之呈直线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7和0.74,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甘精胰岛素的起始剂量约为胰岛素泵所用胰岛素总量的35%及基础量的50%,均与甘精胰岛素的起始剂量呈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释放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GK大鼠22只,随机分为糖尿病高血糖组、糖尿病血糖波动组,Wistar大鼠11只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IPGTT)及在体胰岛分离后体外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释放实验(GSIS),并检测胰岛素相关基因的表达,以了解β细胞的胰岛素释放功能,进行胰岛素耐量试验以检测胰岛素敏感性的情况.结果:实验6周后血糖波动组和持续高血糖组体重无统计学差异.血糖波动组空腹血糖,糖负荷后15、30、60、120 min血糖,糖曲线下面积(AUCG)均高于持续高血糖组(P均<0.05).在体胰岛分离后体外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释放指数明显低于持续高血糖组(P均<0.05).血糖波动组胰岛素基因ins-1、ins-2和pdx-1表达及胰岛素敏感性较持续高血糖组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血糖波动使GK大鼠胰岛素释放功能降低并且胰岛素相关基因表达减少可能是胰岛素释放减少的原因之一,血糖波动使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