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荆防感冒颗粒的解热、镇痛与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干酵母致大鼠发热进行解热试验;用小鼠热板法、醋酸致扭体法进行镇痛试验;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法、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及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测定法观察抗炎作用。结果:荆防感冒颗粒对干酵母致大鼠体温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P<0.01),明显延长小鼠热板致痛反应的痛阈值(P<0.05,P<0.01),减少醋酸所致扭体次数(P<0.01),显著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P<0.05,P<0.01),并明显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P<0.05,P<0.01)。结论:荆防感冒颗粒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在角叉菜胶诱导的炎性痛晚期是否发挥镇痛作用。方法 在大鼠左后爪足底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以建立炎性痛动物模型,测量左后爪热痛阈值、机械痛阈值和爪体积。2 d后大鼠左后爪足底皮下注射AMPK抑制剂化合物C(150μg),测量左后爪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结果 足底注射角叉菜胶后,在炎症早期阶段(角叉菜胶注射后1 d之内),大鼠出现痛敏和足肿胀;在炎症晚期阶段(角叉菜胶注射1 d后),大鼠痛敏消失,但足肿胀继续存在,6 d后才消失。在注射角叉菜胶2 d后,足底注射化合物C,大鼠恢复出现痛敏。结论 在角叉菜胶炎症晚期,大鼠炎症部位AMPK可能上调以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验证三通骨痛膏的消肿活血、镇痛及抗炎功效。方法取昆明种小鼠、SD大鼠、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赋形剂组、阳性对照组及三通骨痛膏高、中、低剂量组(2,1,0.5 g/kg)。采用小鼠软组织撞击损伤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兔耳血斑吸收试验及小鼠热板、醋酸扭体试验观察三通骨痛膏的药效作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三通骨痛膏能明显改善小鼠软组织损伤,显著增加兔耳血斑吸收率,显著减少小鼠扭体次数,明显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明显降低大鼠棉球肉芽肿质量,明显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通骨痛膏具有消肿活血、抗炎镇痛的药效作用,为临床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外敷剂消痹膏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将ICR小鼠(或SD大鼠)随机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黄凡士林)、阳性对照组(扶他林乳胶剂)及消痹膏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于腹部脱毛处外敷相应药物。采用热板法、醋酸法致小鼠疼痛模型,外涂二甲苯致小鼠急性炎症模型,注射角叉菜胶致大鼠慢性炎症模型,考察各组的镇痛、抗炎作用。结果:镇痛实验显示,消痹膏高剂量组可明显提高热板法致小鼠疼痛痛阈值,且优于阳性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痹膏各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均可明显抑制醋酸法致小鼠疼痛反应(P0.01),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抗炎实验显示,消痹膏各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均可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度、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度(P0.01,P0.05)。结论:消痹膏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加味消肿止痛方对肛裂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手术制造切口加冰醋酸涂抹创面的方法建立肛裂大鼠模型,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组)、甲硝唑+马应龙对照组(B组)、加味消肿止痛方治疗组(C组)、加味消肿止痛方+马应龙治疗组(D组)4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及体质量变化情况,测定痛阈值及凝血时间,并取大鼠肛裂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形态.结果 与A组比较,B,C,D3组大鼠痛阈值均显著增加,凝血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其中以D组作用最为显著,明显优于B组、C组(P<0.05).结论 加味消肿止痛方能显著提高肛裂大鼠痛阈值,缩短凝血时间,改善大鼠一般状态,减少病变组织炎性细胞,促进溃疡愈合,且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维生素B_(12)糖皮质激素及当归注射液在大鼠急性非特异性炎症消肿方面的作用,将36只5D大鼠足躁致炎后随机分成3组,分别注射维生素B_(12)(A组)、曲安缩松(B组)和当归(C组),在注药1周和2周后测量各组炎症消肿情况。结果发现A、B两组注药前后自身对照肿胀明显消退(P<0.01),而C组注药前后肿胀消退不显著(P>0.05)。由此认为在炎症消肿作用方面,维生素B_(12)曲安缩松明显优于当归注射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算盘子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观察算盘子提取物对角叉菜所致炎性足肿胀程度和炎症局部组织中组胺含量的影响。采用热板法进行疼痛实验,测定各组小鼠对热刺激疼痛的痛阈值。结果算盘子提取物高、中两个剂量组能明显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致炎后2、4、6 h时的肿胀,低剂量组能明显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致炎后4、6 h时的肿胀,且与模型组相比,组胺含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算盘子提取物高、中两个剂量组能明显提高热刺激小鼠给药后30、60、90 min的痛阈值,低剂量组能明显提高热刺激小鼠给药后60、90 min的痛阈值。结论算盘子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其作用可能与降低炎症部位组胺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五黄膏抗炎镇痛效果。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足跖肿胀实验组、耳廓二甲苯致炎实验组、扭体实验组。各组再分别分为五黄膏组、模型组、太宁组,观察五黄膏抗炎镇痛效果。结果:大鼠足跖肿胀试验结果显示,五黄膏组及太宁组在15min、30min和2h均能显著抑制10%蛋清所致的足跖肿胀,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耳廓二甲苯致炎试验结果显示五黄膏组对二甲苯所致大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扭体实验结果显示五黄膏组、太宁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有较好镇痛作用。结论:五黄膏具有良好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贵州苗药黑骨藤总黄酮的抗炎镇痛作用,为苗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将受试动物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组,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2种动物模型,检测黑骨藤总黄酮的抗炎作用;以及通过小鼠热板法镇痛试验及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模型检测其镇痛效果。结果黑骨藤总黄酮可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与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趾肿胀(P<0.01),明显减少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减少(P<0.05),使热板镇痛试验中小鼠的痛阈明显提高(P<0.05)。结论黑骨藤总黄酮具有较好的抗炎消肿与镇痛作用,可作为黑骨藤药材的指标性成份。  相似文献   

10.
苏栀消肿膏对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苏栀消肿膏活血祛瘀的作用机理.方法 健康SD大白鼠,造成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随机等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正红花油药物对照组和苏栀消肿膏药物治疗组,药物组用药2次/d,连续治疗4 d.第5 d处死动物,快速心脏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苏栀消肿膏、正红花油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均有明显治疗作用,但在降低血浆粘度及全血粘度方面苏栀消肿膏优于正红花油.结论 苏栀消肿膏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大鼠血液的高浓、粘、聚、凝状态,达到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评价改良冰消散联合活血祛瘀消肿方治疗踝关节骨折后软组织肿胀、疼痛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7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常规消肿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冰消散联合活血祛瘀消肿方进行治疗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软组织肿胀、疼痛改善情况及术前消肿天数。结果 两组患者伤后5d肿胀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消肿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后5d肿胀程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后5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冰消散联合活血祛瘀消肿方治疗,可有效缓解踝关节骨折术前疼痛、消除软组织肿胀、缩短术前时间,该方法操作简单,治疗依从性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麦粒灸通过调控ROS-NLRP3炎性通路从而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发挥抗炎镇痛效应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47只雄性SD大鼠通过SPSS软件随机程序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艾灸组、ROS过表达组、ROS过表达艾灸组。其中空白组7只,其余4组每组10只。对空白组大鼠从右后足垫进行皮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其余通过右后足垫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 FCA)诱导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 AA)大鼠模型。FCA造模后,ROS过表达组和ROS过表达艾灸组于造模后第2天皮下注射鱼藤酮油溶液(1.5 mg·kg-1)制备ROS过表达模型。模型艾灸组和ROS过表达艾灸组造模后7 d取大鼠足三里穴、肾俞穴进行麦粒灸治疗,各穴5壮,两侧交替。艾灸治疗6天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 d,共治疗3个疗程。空白组、模型组及ROS过表达组按同法固定,不予艾灸治疗。造模、治疗前后观察大鼠足跖肿胀度、热痛阈及屈腿嘶鸣评分变化;治疗结束后取材,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经典的疼痛模型、非特异性炎症模型及免疫性炎症模型,观察风湿宁胶囊(以下简称"FSN")的镇痛及抗炎作用。方法通过小鼠醋酸扭体实验观察FSN的镇痛作用;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考察FSN的抗炎作用;制备II型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CIA)模型,观察FSN对大鼠足肿胀度及关节炎症积分的影响,评价其对关节炎的治疗作用。结果 FSN低、中、高剂量组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P〈0.05);FSN高剂量组能够明显降低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及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P〈0.05),减轻CIA大鼠原发足肿胀度(P〈0.05);FSN各治疗组均能够明显降低关节炎症积分(P〈0.05)。结论 FSN具有良好的抗炎及镇痛作用,并对II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胍丁胺鞘内注射对骨癌痛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趋化因子CXC配体13(CXCL13)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雌性SD大鼠60只,体质量20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骨癌痛组(B组)、骨癌痛+胍丁胺组(C组),各20只。B、C组采用大鼠胫骨上端骨髓腔内注入Walker 256癌细胞的方法建立骨癌痛模型,A组胫骨髓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B、C两组鞘内置管。造模成功后,C组鞘内注射胍丁胺160 mg/kg,连续6天;B组鞘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6天;A组不作处理。于造模后第12天用von Frey丝测定3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痛阈测定结束后,麻醉处死大鼠,取脊髓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XCL13在神经元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CXCL13蛋白表达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CXCLl3 mRNA的表达。结果 建模后12天,与A组比较,B、C组大鼠MWT明显低于A组,与B组比较,C组MWT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后12天,与A组比较,B、C组大鼠CXCL13在脊髓背角神经元中表达增加,CXCL13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B组比较,C组大鼠CXCL13在脊髓背角神经元中表达降低,CXCL13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鞘内注射胍丁胺可有效改善大鼠骨癌痛痛觉过敏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脊髓CXCL1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评价改良冰消散联合活血祛瘀消肿方治疗踝关节骨折后软组织肿胀、疼痛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7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常规消肿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冰消散联合活血祛瘀消肿方进行治疗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软组织肿胀、疼痛改善情况及术前消肿天数。结果 两组患者伤后5d肿胀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消肿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后5d肿胀程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后5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冰消散联合活血祛瘀消肿方治疗,可有效缓解踝关节骨折术前疼痛、消除软组织肿胀、缩短术前时间,该方法操作简单,治疗依从性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生肌玉红膏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外用中药制剂生肌玉红膏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美宝湿润烧伤膏组、生肌玉红膏组,采用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生肌玉红膏的镇痛作用,采用耳廓肿胀法观察生肌玉红膏的抗炎作用,并测定炎症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 生肌玉红膏可显著提高小鼠的热板痛阈提高百分率,延长小鼠的疼痛潜伏期(P<0....  相似文献   

17.
背景 甲硫氨酸能够促进DNA甲基化的发生,DNA甲基化参与疼痛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急性炎性痛是临床常见症状,控制不及时会转化成慢性炎性痛,外源性补充甲硫氨酸可能通过调节DNA甲基化参与调节急性炎性痛,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目的 本研究采用甲醛溶液诱导急性炎性痛模型大鼠,观察注射L-甲硫氨酸(L-MET)是否会减轻大鼠足底急性炎性痛并探讨其机制,以期为寻找新的疼痛生物标志物和开发理想的镇痛新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7月-2018年12月,将24只健康成年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0.9%氯化钠溶液+0.9%氯化钠溶液组)、B组(L-MET+0.9%氯化钠溶液组)、C组(0.9%氯化钠溶液+2 g/L甲醛溶液组)、D组(L-MET+2 g/L甲醛溶液组),每组6只。B组、D组腹腔注射L-MET,2次/d,总量不超过0.18 mg/kg,连续注射3 d;A组、C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C组、D组左后足足跖部皮下注射2 g/L甲醛溶液20 μl,制作甲醛溶液所致急性炎性痛模型,大鼠足部肿胀并会出现相应的抬足舔足行为视为模型制作成功;A组、B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全程记录给药后60 min大鼠行为学,并记录疼痛次数,每隔3 min为1个观察时段,共分20个观察时段。行为学检测结束后,将大鼠处死,取脊髓L4~L6之间脊髓组织,检测大鼠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及大鼠脊髓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1、DNMT2、DNMT3a、DNMT3b RNA水平。结果 A组、B组大鼠无明显不适异常反应;C组、D组大鼠出现躁动不安、注射足抬起不着地、舔咬或抖动注射足等反应,其疼痛行为反应呈典型的双相变化,从注射后即刻开始,持续3~5 min的急性疼痛时相(第一时相),5~10 min的静息期,随后出现可持续0~45 min的继发性疼痛时相(第二时相)。C组、D组大鼠各时间点疼痛次数均多于A组、B组(P<0.05);D组大鼠6~39 min疼痛次数少于C组(P<0.05)。B组、D组大鼠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高于A组(P<0.05);C组、D组大鼠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低于B组(P<0.05);D组大鼠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高于C组(P<0.05)。C组、D组大鼠脊髓DNMT3a、DNMT3b RNA水平高于A组、B组(P<0.05);D组大鼠脊髓DNMT3a RNA水平低于C组,DNMT3b RNA水平高于C组(P<0.05)。结论 L-MET对于甲醛溶液所致急性炎性痛模型大鼠具有明显镇痛作用,其机制与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以及DNMT水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夹板外固定联合消肿止痛药水外敷治疗外伤性闭合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台州市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00例外伤性闭合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夹板外固定组与药水外敷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对患肢进行夹板外固定,外敷药水组在夹板固定的基础上给予消肿止痛药水外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患侧肢体肿胀程度变化、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后药水外敷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夹板固定组(P<0.05);药水外敷组疼痛、肿胀、瘀斑、压痛、舌象等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夹板固定组(P<0.05);药水外敷组视觉模拟评分法与肿胀程度明显低于夹板固定组(P<0.05)。结论 消肿止痛药水可促进外伤性闭合性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减轻患肢肿胀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