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背景 甲硫氨酸能够促进DNA甲基化的发生,DNA甲基化参与疼痛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急性炎性痛是临床常见症状,控制不及时会转化成慢性炎性痛,外源性补充甲硫氨酸可能通过调节DNA甲基化参与调节急性炎性痛,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目的 本研究采用甲醛溶液诱导急性炎性痛模型大鼠,观察注射L-甲硫氨酸(L-MET)是否会减轻大鼠足底急性炎性痛并探讨其机制,以期为寻找新的疼痛生物标志物和开发理想的镇痛新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7月-2018年12月,将24只健康成年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0.9%氯化钠溶液+0.9%氯化钠溶液组)、B组(L-MET+0.9%氯化钠溶液组)、C组(0.9%氯化钠溶液+2 g/L甲醛溶液组)、D组(L-MET+2 g/L甲醛溶液组),每组6只。B组、D组腹腔注射L-MET,2次/d,总量不超过0.18 mg/kg,连续注射3 d;A组、C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C组、D组左后足足跖部皮下注射2 g/L甲醛溶液20 μl,制作甲醛溶液所致急性炎性痛模型,大鼠足部肿胀并会出现相应的抬足舔足行为视为模型制作成功;A组、B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全程记录给药后60 min大鼠行为学,并记录疼痛次数,每隔3 min为1个观察时段,共分20个观察时段。行为学检测结束后,将大鼠处死,取脊髓L4~L6之间脊髓组织,检测大鼠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及大鼠脊髓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1、DNMT2、DNMT3a、DNMT3b RNA水平。结果 A组、B组大鼠无明显不适异常反应;C组、D组大鼠出现躁动不安、注射足抬起不着地、舔咬或抖动注射足等反应,其疼痛行为反应呈典型的双相变化,从注射后即刻开始,持续3~5 min的急性疼痛时相(第一时相),5~10 min的静息期,随后出现可持续0~45 min的继发性疼痛时相(第二时相)。C组、D组大鼠各时间点疼痛次数均多于A组、B组(P<0.05);D组大鼠6~39 min疼痛次数少于C组(P<0.05)。B组、D组大鼠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高于A组(P<0.05);C组、D组大鼠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低于B组(P<0.05);D组大鼠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高于C组(P<0.05)。C组、D组大鼠脊髓DNMT3a、DNMT3b RNA水平高于A组、B组(P<0.05);D组大鼠脊髓DNMT3a RNA水平低于C组,DNMT3b RNA水平高于C组(P<0.05)。结论 L-MET对于甲醛溶液所致急性炎性痛模型大鼠具有明显镇痛作用,其机制与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以及DNMT水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CBZ)和托吡酯(TPM)单药治疗及联合治疗对癫痫患儿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42例癫痫患儿,年龄6~10岁,其中男22例,女20例,均为局灶性发作。其中15例予TMP单药治疗,14例予CBZ单药治疗,13例予CBZ及TPM联合治疗6个月。15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尿脱氧吡啶啉(DPD)的质量浓度。为去除尿浓缩稀释对尿DPD的影响,将尿DPD的质量浓度通过尿肌酐(Cr)的质量浓度校正,以尿DPD和尿Cr比值表示,即DPD/Cr。结果各组间DPD/CR水平相比较差别无显著性(TPM组(27.88±6.35)nmol/mmol,CBZ组(28.07±6.48)nmol/mmol,CBZ-plus-TPM组(29.69±5.74)nmol/mmol,对照组(25.23±6.32)nmol/mmol)。结论 CBZ、TPM单药治疗及联合治疗6个月对癫痫患儿DPD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经肘窝处或者上臂的主要浅静脉置入达中心静脉,其末端保持在上腔静脉下段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前后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老年腹部手术患者56例,其中伴腹腔感染28例为观察组,另28例为对照组,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手术前后静脉血TNF、IL-6和IL-8的变化。结果:术前观察组静脉血TNF、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d两组TNF、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7d观察组TNF、IL-6和IL-8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经相关性分析证明患者静脉血TNF、IL-6与IL-8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腹部感染患者静脉血中TNF、IL-6和IL-8水平明显增高,监测三者的变化可作为观察老年腹部感染患者病情转归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采集血标本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采集血标本对检验结果及导管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接受PICC的病人,随机分为采血组和非采血组各30例。比较2组病人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采血组分别经外周静脉和PICC采血检测血常规、血生化和凝血指标,比较2种采血方法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采血成功率。结果PICC与经外周静脉采血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采血组和非采血组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经外周静脉采血成功率为90%(P<0.05)。结论PICC采血对检验结果和导管正常使用无明显影响,具有无痛苦、成功率高、可反复采集等优点,可作为临床采集血样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磷是机体重要的无机物之一 ,参与生命物质的组成、代谢及酸碱平衡的调节。磷的失衡轻则影响疾病的转归 ,重则危及病人的生命。但在外科临床工作中 ,血清磷代谢失衡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有关腹部外科入院病人低磷血症的调查甚少 ,为此我们自 2 0 0 2年 1月起对因腹部外科疾病入院治疗的1 0 7例病人进行了血清磷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自 2 0 0 2年 1月起连续调查 1 0 7例腹部外科新入院患者 ,男 65例 ,女 42例 ;年龄 1 9~ 85岁 ,平均年龄 5 5 .1岁。包括胃癌 2 1例 ,胆石症 2 1例 ,胆管癌1 0例 ,胰腺癌 9例 ,肠梗阻 5例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对结肠癌患者生理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住院行择期手术结肠癌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手术前1日进行访视,手术日由访视护士接入手术室.观察和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和心理状况的变化.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采取常规处理.结果 实验组患者焦虑和恐惧水平、心率、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晚实验组患者睡眠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通过术前访视对结肠癌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效减轻手术引起应激反应,维持患者生理和心理状况的稳定,有利于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使患者安全渡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在肿瘤科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降低PICC带管期间并发症,提高PICC质量”为目标主题。以品管圈实施前226例PICC置管患者设为对照组,品管圈实施后215例PICC置管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PICC置管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带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人员PICC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变化。结果 品管圈实施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85.84%和96.74%,带管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42%和15.81%;护理人员PICC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均达优秀、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1.59%和97.21%,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品管圈可以有效提高肿瘤科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PICC带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肿瘤科PICC护理管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9.
对41例老年胆道疾病患者行再次胆道手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本组均取得满意治疗效果。表明完善的术前、术后护理,既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又是患者顺利恢复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子握力器联合握拳锻炼法在改善PICC肿瘤患者纤维蛋白鞘相关导管功能障碍中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6-12月在我院肿瘤科行PICC置管的80例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徒手握拳锻炼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子握力器联合握拳锻炼法。置管后第1天、第15天、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输液速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置管后第1天、第15天观察组与对照组输液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时,观察组输液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输液速度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堵管及机械活瓣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握力器联合握拳锻炼法能有效降低PICC肿瘤患者纤维蛋白鞘相关导管功能障碍的发生,延长PICC导管的使用寿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