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血糖、胰岛素分泌变化。方法:来自住院的52例心肌梗死患者和71例对照,进行葡萄糖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运用稳态模式法评价胰岛素敏感性与心肌梗死的关系。结果:心肌梗死组糖尿病患病率(46.2%)明显增多(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237.19±162.35比415.52±272.64)明显降低(P<0.05)。服糖后60min血糖[(12.55±4.58)mmol/L],120min血糖[(12.18±5.50)mmol/L],180min血糖[(9.13±4.65)mmol/L]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空腹胰岛素[(14.85±10.60)mU/L],服糖后30min胰岛素[(54.32±42.33)mU/L],60min胰岛素[(76.36±49.30)mU/L]分泌减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血糖、胰岛素分泌异常。  相似文献   

2.
刘团义 《中原医刊》2005,32(11):2-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苯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52例高血压患者服用苯那普利40~80mg,每日1次,疗程24周.治疗前后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并与正常对照组(30名)比较.结果治疗前高血压组PⅢP[(7.5±1.8)μg/L]、TGF-β1[(25.8±2.8)μg/L]及AngⅡ浓度[(69±10)n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4.6±1.2)μg/L、(10.5±2.2)μg/L、(43±8)ng/L],均为P<0.05;苯那普利治疗24周后PⅢP[(4.8±1.5)μg/L]、TGF-β1[(14.9±2.4)μg/L]浓度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均为P<0.05;AngⅡ[(71±11)ng/L]则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苯那普利能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血清中的胶原含量,降低TGF-β1浓度,因而有可能会减轻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与血脂、血糖、胰岛素水平、葡萄糖耐量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 84例无糖尿病史的高血压患者及 6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脂、血糖、胰岛素、葡萄糖耐量测定并比较。结果 :高血压组胰岛素 (2 2 .6± 6.0u/L)显著高于对照组 (9.8±4.7u/L) ,P <0 .0 0 1;葡萄糖的耐量减低 (P <0 .0 0 1) ;甘油三酯分别为 (2 .1± 0 .1)mmol/L及 (1.2± 0 .1)mmol/L ,P <0 .0 0 1;胆固醇分别为 (5 .0± 0 .4)mmol/L及 (4 .1± 0 .3 )mmol/L ,P <0 .0 0 1。结论 :高血压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 ,并同时存在肥胖、糖代谢及脂蛋白代谢异常 ,高胰岛素血症、糖代谢及脂蛋白代谢异常和肥胖可能是形成高血压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脂变化特点。方法 对 68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5 0例正常人血脂、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进行测定 ,观察 2型糖尿病患者上述指标变化特点。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较高的总胆固醇 [(5 68± 0 67)mmol/Lvs (4 10± 0 61)mmol/L ,P <0 0 1]、甘油三酯 [(1 75± 0 0 7)mmol/Lvs (1 40± 0 0 5 )mmol/L ,P <0 0 1]、LDL -C[(3 40± 0 5 5 )mmol/Lvs (2 3 1± 0 5 1)mmol/L ,P <0 0 1]及apoB[(1 96± 0 5 0 )g/Lvs(1 61± 0 14 )g/L ,P <0 0 5 ] ,较低的HDL -C[(1 2 1± 0 3 4 )mmol/Lvs(1 78± 0 3 6)mmol/L ,P <0 0 1]及apoA[(1 40±0 2 1)g/Lvs(1 84± 0 3 6)g/LP <0 0 1] ,且胰岛素敏感性 [(4 46± 0 45 )vs(3 86± 0 42 ) ]也是降低的。结论  2型糖尿病不仅存在脂代谢紊乱 ,而且存在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轻度空腹高血糖人群饮食和/或运动的干预效果、及胰岛素抵抗对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初诊发现空腹血糖在6.1~7.8mmol/L之间的轻度空腹高血糖者129人,按不同干预方法随机分为单纯饮食组、饮食+运动组和对照组3组,在初访和随访1年后分别测量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比较不同干预方法降低空腹血糖的作用,以及胰岛素抵抗的程度对干预效果的影响。结果 干预1年后,饮食+运动组平均空腹血糖低于单纯饮食组[(5.91±1.0)mmol/L,(6.9±1.5)mmot/L,P=0.000],平均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显著提高(-3.7±0.5,-4.0±0.6,P=0.011);单纯饮食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无显著性[(6.9±1.5)mmol/L,(7.1±1.0)mmol/L,P=0.454],但平均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显著升高(-4.0±0.6,-4.4±0.7,P=0.003)。以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值-4.2146为截点做分层分析,与干预前比较,胰岛素抵抗较轻干预组平均空腹血糖明显下降[(6.7±0.6)mmol/L,(6.2±1.0)mmol/L,P=0.001],胰岛素抵抗较重干预组血糖维持原有水平[(6.7±0.5)mmol/L,(6.6±1.6)mmol/L,P=0.505)。干预1年后的血糖变化与胰岛素敏感性改变、运动量的增加和每日摄入热量的改变存在线性相关(P<0.05)。结论 饮食、运动干预能改善高血糖人群胰岛素敏感性,使血糖、血压水平明显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抗性。方法:对96例高血压患者,通过急性盐水负荷试验,确定盐名敏感(SS)性高血压和非盐敏感(NSS)性高血压后,分别测空腹及口服75g葡萄糖后1h的血糖及血胰岛素水平。结果:SS性高血压患者空腹血糖与血胰岛素水平比NSS性高血压患者显著增高[空腹血糖为(5.34±2.04)mmol/L对(4.65±0.57)mmol/L(P<0.05),空腹血胰岛素为(27.2±21.7)μIU/ml(P<0.01)];SS性高血压患者糖负荷后血糖水平及血胰岛素水平比NSS性高血压显著增高,胰岛素敏感指标显著降低[血糖为(9.00±3.26)mmol/L对(7.86±1.83)mmol/L(P<0.01),血胰岛素为(87.1±35.6)μIU/ml对(33.2±20.5)μIU/ml(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为0.0091±0.0014对0.0056±0.0034(P<0.01)];且以上变化在肥胖和非肥胖的SS性高血压患者中均能观察到。结论: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抗性比盐不敏感性高血压患者严重,无论肥胖与这种变化均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利用格列美脲联用阿卡波糖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利用甘精胰岛素联用阿卡波糖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空腹C肽、餐后2h血糖和餐后2 hC肽、糖化血红蛋白和低血糖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FPG(5.61±0.57) mmol/L、2hPG(8.26±0.83) mmol/L、FCP(2.45±0.41)μg/L、2hCP(3.96 ±0.49) μ.g/L、HbAlc(6.32±0.26)%,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可以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值得临床广泛实施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原因引起糖尿病空腹高血糖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测定经降糖治疗后空腹血糖高于 8mmol/L的 2型糖尿病患者 2 2∶0 0、3∶0 0、7∶0 0血糖、胰岛素和C肽。结果  4 9例中降糖药剂量不足、黎明现象和苏木杰效应分别为 14例、8例和 9例 ,前两者午夜血糖 (11.3± 1.0 3、6 .4± 0 .4 1mmol/L)、胰岛素 (10 .3± 2 .0 4、13.2± 2 .81mu/L)、C肽 (2 .0 4± 0 .15、2 .2 1± 0 .18μg/L)与后者午夜血糖 (2 .3±0 .13mmol/L)、胰岛素 (17.6± 3.4 2mu/L)、C肽 (2 .4 8± 0 .2 1μg/L)比较有显著差别 (P <0 .0 5或P <0 .0 1) ,黎明现象合并降糖药剂量不足 11例、合并苏木杰效应 7例 ,两者分别与单纯降糖药剂量不足、苏木杰效应各时相血糖、胰岛素和C肽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糖、胰岛素、C肽监测对鉴别糖尿病空腹高血糖的原因十分必要 ,疑有两种原因重叠者 ,应谨慎增减药物剂量 ,或行诊断性药物试验。  相似文献   

9.
赵娟  魏琳琳  高文  徐斌 《医学研究杂志》2022,51(7):113-115,99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 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8年11月~2021年7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共5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代偿期肝硬化组(n=16)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n=36),在糖尿病饮食基础上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在基线及强化治疗1周后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h末梢血糖、肝功能、凝血功能和血常规等指标评估。结果 代偿期肝硬化组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1周后,与基线比较,lnALT、空腹血糖及餐后2h末梢血糖均明显下降(3.45±0.58IU/L vs 3.71±0.99IU/L,7.32±1.55mmol/L vs 12.29±1.93mmol/L,9.89±1.84mmol/L vs 28.30±1.45mmol/L;P均<0.05)。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1周后,与基线比较,lnALT、空腹血糖及餐后2h末梢血糖均明显下降(3.04±0.89IU/L vs 3.36±1.00IU/L,8.63±2.95mmol/L vs 13.76±3.04mmol/L,12.87±1.77mmol/L vs 27.98±2.14mmol/L; P均<0.05),白蛋白明显上升(32.61±4.49g/L vs 29.39±5.66g/L;P<0.05),但餐后2h末梢血糖仍高于代偿期肝硬化组(P<0.05)。两组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比较,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仍需更长时间的监测及调整才能使血糖达标。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标以及心脑血管并发症及微量白蛋白尿发病情况,分析糖尿病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及其危害性?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752例,分为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组324例,血压正常组428例?分别观察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尿酸?心脑血管并发症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并加以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占43.1%;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体质指数[(24.9±3.7) kg/m2]?总胆固醇[(4.9±1.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1.2) mmol/L]?甘油三酯[(2.5±3.0) mmol/L]?血尿酸[(325.2±122.9) μmol/L]水平高于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15.1%)?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47.7±91.4) mg/g]及阳性率(24.3%)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患者(P < 0.01及P < 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伴原发性高血压者较非高血压人群具有更高的体质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尿酸水平,发生心脑血管病变和肾脏损害的几率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需控制体重,纠正高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和高尿酸血症,高度重视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使代谢性指标和血压全面达标,从而更为有效地预防糖尿病心脑血管及肾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抑郁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及常见合并症与抑郁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内科住院的年龄大于65岁的高血压患者,抑郁症和非抑郁症各46例,对2组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抑郁症组患者的心率较快[(77.74±5.62)次/minvs(71.23±8.36)次/min,P=0.041],血清纤维蛋白原含量较高[(3.55±0.59)g/Lvs(2.95±0.67)g/L,P=0.028],心脏舒张末期内径较大[(56.31±2.31)mmvs(53.26±2.83)mm,P=0.012],而高密度脂蛋白较低[(1.11±0.17)mmol/Lvs(1.36±0.35)mmol/L,P=0.025],心输出量较低[(5.90±0.96)L/minvs(7.42±1.64)L/min,P=0.038];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和脑梗死与抑郁症发生明显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10.63和3.79,P<0.01。结论患抑郁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心功能降低,且有形成血栓的倾向;合并糖尿病和脑梗死是抑郁症的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Mibefradil在体外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作用.方法 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棕榈酸盐(Palmitate,PA)诱导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组、药物溶剂(DMSO)组、低剂量(0.025 μmol/L) Mibefradil组、高剂量(0.05 μmol/L)Mibefradil组,通过检测各组糖原合成及葡萄糖消耗,观察Mibefradil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改善作用.用q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FoxO1,糖异生、糖原分解限速酶,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激酶(PEPCK)、葡萄糖-6-磷酸激酶(G6Pase)的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明确转录因子FoxO1及其靶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组的糖原合成量[(3.28 ±0.74) μg/μL vs(9.14 ±0.33) μg/μL,P<0.01]及葡萄糖消耗量[(1.31±0.49)nmol/μg vs(5.87±2.26)nmol/μg,P<0.01]明显下降;经Mibefradil干预后,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糖原合成及葡萄糖消耗得到明显改善,且高剂量组的糖原合成[(7.09 ±0.60) μg/μL vs(5.73 ±0.16) μg/μL,P<0.01)]及葡萄糖消耗[(6.45 ±0.02) nmol/μgvs(5.61 ±0.29) nmol/μg,P<0.01]显著高于低剂量组,表明Mibefradil可改善HepG2细胞的胰岛素抵抗.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FoxO1、PEPCK、G6Pase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1);经Mibefradil干预后,其表达量呈剂量依赖性下降(P<0.05).结论 Mibefradil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具有改善作用,此作用可能与下调FoxO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先证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正常糖耐量妇女的血糖波动变化特点?方法: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GDM妇女在产后1年内进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选择61例正常糖耐量妇女(空腹血糖<5.6 mmol/L,糖负荷2 h<7.8 mmol/L)纳入研究组(PGDM组)?同时选择61例年龄匹配的无GDM病史的正常糖耐量妇女为对照组(NC组)?所有对象均进行连续72 h动态血糖监测,并计算血糖波动参数,包括血糖标准差?平均血糖?平均血糖绝对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餐后血糖面积?结果: PGDM组血糖波动指标血糖标准差[(1.1 ± 0.3)mmol/L vs. (0.9 ± 0.2)mmol/L,P < 0.05]?平均血糖[(6.4 ± 0.9)mmol/L vs. (5.8 ± 1.0)mmol/L,P < 0.05]?平均血糖绝对差[(1.3 ± 0.4)mmol/L vs. (1.1 ± 0.4)mmol/L,P < 0.05]?平均血糖波动幅度[(2.5 ± 0.4)mmol/L vs. (1.9 ± 0.5)mmol/L,P < 0.05]?餐后血糖波动面积[(22.5 ± 3.2)mmol/(L·h) vs. (19.8 ± 3.5)mmol/(L·h),P < 0.05]均明显高于NC组?结论: 先证GDM病史的正常糖耐量妇女血糖波动指标明显高于无GDM病史的正常糖耐量妇女?  相似文献   

14.
姚建华  陈德 《吉林医学》2011,32(12):319-320
目的:探讨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浓度与冠心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冠心病(CHD)患者的LDL-C、hs-CRP、BNP水平,并与40例健康体检对照者相比较,分析LDL-C、hs-CRP及BNP的临床意义。结果:心肌梗死(AMI)组[(2.6±0.7)mmol/L]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6±0.6)mmol/L]LDL-C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组[(2.2±0.7)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2.6±0.7)mmol/L]和UA[(2.6±0.6)mmol/L]组间及对照组[(2.1±0.6)mmol/L]和SA组[(2.6±0.7)mmol/L]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2.1±1.4)mg/L],且AMI组[(13.1±9.4)mg/L]、UA组[(9.2±5.2)mg/L]高于SA组[(5.2±2.1)mg/L],AMI组明显高于U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457.0±449.3)pg/ml]和UA组[(170.0±99.9)pg/ml]BNP高于对照组[(22.4±19.6)pg/ml]和SA组[(42.8±40.1)pg/ml],AMI组[(457.0±449.3)pg/ml]高于UA组[(170.0±99.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2.4±19.6)pg/ml]和SA组[(42.8±40.1)pg/ml]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LDL-C、hs-CRP和BNP的水平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标准。方法 将骨科163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A组术前空腹血糖(FPG)≤6.9 mmol/L,B组FPG≥7.0 mmol/L。观察手术中血糖、手术后FPG、餐后2h血糖、尿酮体、低血糖反应、使用抗生素的天数,伤口愈合天数等。结果 A组患者术前FPG(5.9±0.7)mmol/L、术中血糖(7.5±1.7)mmol/L,低于B组[(8.1±2.1)mmol/L和(13.4±3.7)mmoL/L],P<0.05。A组患者术后FPG也低于B组[(6.6±2.0)与(9.3±2.5)mmol/L],P<0.01。A组患者胰岛素用量多于B组[(36.6±3.4)与(30.1±5.2)U/d],P<0.01。而且术前准备时间明显长于B组[(22.5±10.2)d与(16.9±11.4)d],P<0.05。术后低血糖反应,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术后发生糖尿病酮症,A组仅有2例(2.30%),B组则有8例(10.53%),与A组比较,P<0.05。术后A组抗感染时间明显短于B组[(6.5±1.8)d与(9.1±2.5)d],P<0.01。但伤口愈合时间,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手术前,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内,有利于术后血糖的控制,并可减少酮症酸中毒、伤口感染及伤口不愈合的危险性。同时密切监测血糖可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flash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FGM)结合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CSII)或每天多次胰岛素注射(multiple daily injections, MDI)不同治疗方式对1型糖尿病患儿青春期血糖控制的疗效。方法:2014年5月—2019年1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内分泌专科门诊随访的1型糖尿病患儿46例,其中采用FGM+CSII治疗20例,采用FGM+MDI治疗26例,疗程均>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动态血糖监测指标及对青春期血糖控制疗效。结果:FGM+CSII和FGM+MDI两组患儿糖化血红蛋白[(7.39±0.66)% vs (7.87±0.69)%, P=0.02]、平均血糖值[(7.32±0.80) mmol/L vs (7.84±0.85) mmol/L, P=0.04]、低血糖持续时间[(2.51±0.49) h vs (3.02±0.42) h, P<0.001]、平均血糖波动幅度[(5.39±0.93) mmol/L vs (6.62±1.10) mmol/L, P<0.001]、血糖目标范围时间[(16.41±1.41) h vs (15.12±1.66) h, P=0.00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GM是发现血糖异常波动的有效工具,该技术结合CSII技术更易使青春期1型糖尿病患儿血糖达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肥胖患者 33例 ,均诊为初发型高血压病、冠心病或脑梗死。对其分别予以常规治疗的同时 ,加服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 ,治疗期间未服用其他影响血糖和血脂的药物。坚持治疗 30例 ,检测其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水平。结果  8周后餐后 2h血糖由(11.82± 2 .72 )mmol/L降到 (7.74± 1.19)mmol/L ,糖化血红蛋白由 (8.2 7± 2 .5 8) %降到 (6 .36± 1.32 ) % ;空腹胰岛素由 (2 7.93± 9.32 )U/L降到 (15 .4 5± 3.5 6 )U/L ;餐后 2h胰岛素由 (172 .2 4± 5 2 .95 )U/L降到 (10 1.80± 38.83)U/L ,血清胆固醇由 (6 .5 2± 1.82 )mmol/L降到 (5 .0 2± 1.6 4 )mmol/L ,血清甘油三酯由 (3.12± 1.2 0 )mmol/L降到(2 .19± 0 .81)mmol/L ,低密度脂蛋白由 (4.2 8± 0 .4 0 )mmol/L降到 (2 .95± 0 .5 1)mmol/L ,脂蛋白 (a)由 (0 .39±0 .12 )g/L降到 (0 .2 8± 0 .2 0 )g/L ,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对多种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78例)与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性健康教育方式,干预组进行2年持续性个体化自我护理教育。将2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与预后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年后干预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13.961,P<0.01);血压[收缩压(138.32±11.03)mm Hg,舒张压(85.94±8.24)mm Hg]、血糖[(5.41±0.91)mmol/L]、血脂[总胆固醇(5.04±1.14)mmol/L]等与对照组相应指标[分别为(147.73±11.19)mm Hg、(91.74±7.65)mm Hg、(6.86±1.78)mmol/L、(5.3l±0.74)mmol/L]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心绞痛和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其他各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妊娠期糖尿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住院的7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入选,随机分为对照组(皮下胰岛素治疗)和观察组(胰岛素泵治疗),每3个月动态血糖监测1次,每次72h。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血糖漂移情况和妊娠结局,平均随访期限5.2个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餐后2h血糖[(6.3±2.1)mmol/L vs (9.8±2.8)mmol/L]、HbA1c[(6.1±0.8)%vs (7.1±1.1)%]、血糖最高值[(9.7±3.2)mmol/L vs(10.9±3.6)mmol/L]、平均血糖漂移幅度[(1.98±0.13)mmol/L vs(2.67±0.35)mmol/L]以及低血糖发生率(12.5% vs 2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症(0例 vs 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0例 vs 0例)和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1例 vs 1例)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剖宫产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治疗妊娠期糖尿病临床效果肯定,安全可靠,并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症)孕妇骨代谢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妇产科建档的62例妊高症孕妇(妊高症组,n=62)和62例正常妊娠孕妇(正常妊娠组,n=62)临床资料.对比两组孕妇骨代谢指标[血清钙(Ca)、磷(P)、降钙素(CT)、骨钙素(BGP)]、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差异.结果:正常妊娠组孕妇血清Ca[(2.41±0.23)mmol/L]、CT[(62.34±15.34)ng/L]、BGP[(5.23±0.78)μg/L]等骨代谢指标检测结果及PLT[(172.96±33.63)×109/L]水平均显著高于妊高症组孕妇[(2.19±0.25)mmol/L、(43.52±12.55)ng/L、(3.63±0.91)μg/L和(147.92±26.35)×109/L],MPV[(9.23±1.20)fl]、PDW[(19.25±1.02)%]等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全血粘度[(8.82±1.29)η/mPa·s、(5.20±0.51)η/mPa·s、(4.23±0.59)η/mPa·s]、血浆粘度[(1.62±0.28)η/mPa·s]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及血清P[(1.21±0.08)mmol/L]水平则显著低于妊高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高症孕妇相较于正常孕妇存在骨代谢、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状态异常情况,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