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了解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BA.5.1.3感染后的临床表现、体征、治疗及恢复情况,为后续新生儿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方法 选取三亚市1名4日龄社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BA.5.1.3的新生儿为对象,收集患儿患病以来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儿母亲分娩前1 h被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密切接触者,分娩后24 h内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产后母乳及羊水、胎盘、脐带均未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患儿出生后24 h内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转移至酒店隔离。转移前一直母婴同室并食用母乳且其母亲未佩戴口罩,出生第2天、第3天未行核酸检测,第4天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第5天核酸检测结果阴性,第6天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立即转至三亚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患儿无咳嗽,无发热,皮肤出现黄染,腹胀,吃奶一般,反应好。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电解质均正常,心肌酶及肝肾功能均正常,胆红素(449.3 μmol/L)明显升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胸部影像学结果正常。治疗措施主要是隔离、按需喂养、蓝光照射,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未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6 d后黄疸消退,腹胀缓解,治疗过程顺利无并发症。结论 新生儿是Omicron变异株BA.5.1.3的易感人群,该病例垂直传播依据不足,感染后临床症状较轻,未见有累及心肝肾脑等器官损伤,临床分型为轻型,对症治疗14 d后出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揭示2022年2月广西德保县本土新冠疫情中病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基因组特征及变异情况,为广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溯源及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广西德保县2月本土新冠疫情的确诊病例中选取30份病例的上呼吸道标本进行核酸提取、构建DNA测序文库、第二代测序仪上机测序、拼接测序数据,通过基因比对和构建进化树完成病毒基因变异位点和进化分析。结果 与武汉参考株相比,广西德保县2月本土聚集性新冠疫情病例的SARS-CoV-2核苷酸突变中位数为57个(56~58个),氨基酸突变的中位数为63个(62~65个),同源性非常高,均属于VOC/Omicron变异株BA.1进化分支。结论 SARS-CoV-2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对新冠疫情的溯源研判提供科学依据,对新冠疫情的防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吴俣  刘珏  刘民  梁万年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0):3721-3725
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Omicron仍是全球优势株,约占全球基因序列的99%。全球多个地区正在经历第7波疫情,主要由Omicron变异株亚型BA.4和BA.5引起,目前对于Omicron变异株亚型BA.4和BA.5的流行病学特征尚不明确,给各国家和/或地区的疫情防控带来很大挑战。本文就Omicron变异株亚型BA.4和BA.5的发现与流行现状、潜伏期、传播力、临床症状、病死率、疫苗对其保护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科学防控Omicron变异株亚型BA.4和BA.5所致疫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的核酸检测结果,了解该型病毒在儿童中传播的特点。方法 收集2022年1月28日至2022年3月3日杭州市西溪医院隔离病区收治的19例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实时逆转录PCR技术检测患儿上呼吸道及粪便标本中可读框1ab(ORF1ab)基因和核壳蛋白(N)基因,以循环阈值(Ct)来评估病毒载量。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和临床分型患儿鼻咽拭子、咽拭子、粪便标本ORF1ab基因和N基因Ct值的差异。结果 患儿鼻咽拭子、咽拭子、粪便标本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分别为(16.37±6.42)、(15.37±7.66)和(7.94±4.33)d。≤3岁组患儿鼻咽拭子、咽拭子标本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均长于>3岁组患儿(均P<0.05)。女童鼻咽拭子标本ORF1ab基因Ct值低于男童(P<0.05)。轻型患儿粪便标本ORF1ab基因Ct值低于普通型患儿(P<0.05)。结论新冠病毒在≤3岁儿童呼吸道中的排毒时间较>3岁儿童更长,女童上呼吸道的新冠病毒载量较男童更高,传播病毒的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5.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以来,随着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新冠病毒变异株的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给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也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峻挑战.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已在57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的亚型变异毒株BA.2,其具备较高的疫苗...  相似文献   

6.
由于新冠病毒的多种变异株不断出现,在过去两年中,持续的新冠疫情造成了严重的死亡率。在Alpha、Beta、Gamma和Delta变异株之后出现的新的值得关注的变异株(variant of concern, VOC)是Omicron(B.1.1.529),它是由于大量突变的积累而进化成的。Omicron变异株的传播率比Delta变异株高得多,很快取代Delta和其他变异株成为全球的主要变异株。Omicron变异株的出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预防和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并在全球引发了一系列恐慌。最近,我国多地出现了Omicron变异株感染病例,因此本文对Omicron变异株的流行病学和免疫逃逸机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我们还论述了一些针对Omicron变异株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包括快速诊断、对新出现的变异株进行基因组分析、加大疫苗接种力度、接种增强针、更新现有疫苗和生产能够产生混合免疫的多价疫苗等。此外,要想成功应对正在进行的COVID-19大流行,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医疗设施的升级和施行严格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F.7及BA.5.2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特点,并且对感染不同亚型病毒株新生儿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22年12月收治的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的新生儿,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及分型, 分析核酸阳性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转归,比较新生儿感染不同亚型病毒株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新生儿43例,其中无症状感染2例,轻型37例,重型4例。轻型病例均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其中3例伴有消化道症状;重型病例中3例表现为呼吸道症状,1例表现为消化道症状。症状性感染新生儿住院时间5.0(4.0,7.0)d,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大多数新生儿出院后随访无异常临床表现。对病毒载量较高的33例样本行全基因测序,显示14例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F.7亚型,19例为BA.5.2亚型。BA.5.2病例中,2例为重型,17例为轻型,4例存在消化道症状;而BF.7组中,2例为无症状, 12例为轻型,无病例表现为消化道症状。两组患儿在发病年龄,住院时间,发热、咳嗽、惊厥发生率,实验室检查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感染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后,临床以轻症、呼吸道症状为主,少数表现为消化道症状;感染BA.5.2亚型后,部分患儿出现消化道症状,少数患儿出现重型临床表现,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引起消化道症状、重症的发生率是否比BF.7更高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2022年春季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在上海爆发了大流行。合并各类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疫苗接种率较低,是本次流行的主要易感人群,且易进展为危重症。因此救治老年危重患者成为目前临床诊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难点之一。本报道是1例超高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病程由轻症进展为重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笔者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其病因和临床特征,分享基层医院诊疗高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的经验与得失,为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合并心血管并发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杭州市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及Omicron变异株的对比,探讨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的中医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6月11日至2022年2月5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确诊的35例Delta变异株和152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预后之间的差异,同时对40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入院时舌象情况分布,35例Delta变异株以及152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典型舌象情况进行观察,并附医案两则。[结果] 在一般资料方面,Delta变异株组感染者青中年占比更高(P<0.05),但Omicron变异株组感染者有低龄化趋势;Omicron变异株组感染者女性占比更大(P<0.05);Delta变异株组普通型占比较高,Omicron变异株组以轻型为主(P<0.05);初始起病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不发热占比更高(P<0.05)。在临床症状方面,咳嗽、咳痰、乏力、肌肉酸痛、鼻塞流涕、便溏、味嗅觉减退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咽痛咽痒、头晕头痛症状Omicron变异株组感染者更突出(P<0.05)。在实验室指标方面,Delta变异株组感染者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ALT)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在预后方面,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转阴时间更短,复阳人数更少。在舌象分布方面,Delta变异株感染者以淡红舌或红舌,薄黄或黄腻苔为主;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多见齿痕舌或淡红舌,薄白或薄腻苔。中西医结合治疗后,Delta变异株感染者舌苔多由黄腻苔逐渐转为薄少苔,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多由白腻苔逐渐转为薄白苔。所附医案两则,一则对于Omicron变异株无症状感染者投以新冠扶正透邪方,另一则对于Omicron变异株感染轻型患者投以新冠宣肺解毒汤,均收效甚佳。 [结论] Omicron变异株肺炎感染者有低龄化趋势,隐匿性更强,以轻型为主,初期发热症状不明显,临床表现多见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咽痛咽痒、头晕头痛表现更为突出,炎症反应较轻,鼻、咽、痰、大便平均转阴天数更短,复阳人数更少,多见淡红舌、齿痕舌,白腻苔,多由风邪裹挟“疫疠之气”致病,病位以卫表为主,其次在肺,具有传播快、致病性低、病因兼杂、协同致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自2019年底首次暴发,在全球肆虐3年,对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造成极大影响。虽然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5月已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随着病毒的变异及人群免疫水平的变化,重复感染率持续上升,给疫情防控和疾病治疗带来极大挑战。明确新冠病毒重复感染风险,对于预防再感染至关重要。本文分析总结2020年1月1日-2023年9月1日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新冠病毒重复感染风险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新冠病毒重复感染提供参考。Omicron变异株导致的重复感染率最高,但重症及死亡率较低。重复感染的累积风险和疾病负担随着感染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年龄、病毒变异、免疫水平以及个人防护是影响重复感染的重要因素。建议动态监测重复感染的发生风险,识别重复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制定重复感染的预防策略,以有效控制疫情的发展和蔓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22例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抗体情况,方便临床预判和治疗。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22例接种灭活疫苗后的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血检结果、核酸及抗体、胸部影像学及治疗方法等,以了解接种灭活疫苗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抗体变化情况。结果 22例COVID-19患者中位年龄34.5岁,临床症状主要有咳嗽(8例)、咳痰(3例)、纳差(3例)、发热(1例)、胸闷(1例)、咽喉不适(1例)、鼻塞流涕(1例)等;胸部影像学有单侧肺炎(2例)及双侧肺炎(7例),表现为磨玻璃影(5例)或磨玻璃合并斑片影(4例)。入院时1例患者查新冠病毒抗体IgM(+)IgG(-),3例IgM(-)IgG(-),4例IgM(-)IgG(+),14例IgM(+)IgG(+)。结论 本次我院诊治的接种灭活新冠疫苗(Vero细胞)后COVID-19患者,以青中年男性居多,临床分型以普通型患者为主,临床症状主要有咳嗽、咳痰、发热、咽喉不适等,胸部影像学可出现单侧或双侧磨玻璃影或斑片影渗出病灶,经氧疗、中药等常规治疗后所有患者均预后良好。接种灭活新冠疫苗(Vero细胞)后再感染新冠病毒患者,可在短期内迅速产生大量IgG抗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文报道卵形疟原虫合并新型冠状病毒共感染病例1例,在早期诊断、及时进行抗病毒和抗疟疾治疗的策略下成功治愈出院,为卵形疟原虫合并新型冠状病毒共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该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该患者有疟疾、新冠疫区旅行史,入院后反复发热,伴头痛、疲乏、咽喉不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以及感染者年龄、性别、疫苗接种情况对病程的影响,为新冠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以回顾性分析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2022 年4月9日—5 月31日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并进一步队列分析作者所在方舱分院新冠感染者年龄、性别及疫苗接种情况对患者病程的影响。结果 方舱医院174 466例新冠感染者中,男性为主,占比59.38%;以18~59岁青中年为主(占83.50%),其次≥60岁老年组12.30%;平均住院时间7.40 d;发热患者占比27.79%;合并基础疾病者占15.37%(26 817/174 466),前三位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接种新冠疫苗者占比79.56%(13 799/17 956),其中三剂比例最高44.09%。方舱医院作者所在分院17 956例新冠感染者病程时间为10.18(7.34,13.05) d,老年组感染者病程时间最长,11.34(8.35,14.37)d,随后依次为学龄前组11.17(9.07,14.33) d、中年组10.37(8.14,13.34) d、学龄组10.07(7.37,12.37) d、青年组9.34(7.05,12.16) d,五组感染者病程时间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50.479,P<0.01)。男性感染者病程时间为10.27(7.34,12.57) d,女性感染者为10.10(7.25,13.09)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05,P>0.05)。接种疫苗者病程时间为10.24(7.35,13.05) d,未接种者病程时间为9.47(7.09,12.47) d,两组感染者病程时间差值有统计学意义(Z=-4.338,P<0.01)。结论 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男性比例高,以青中年为主,发热患者比例低于30%;病程时间明显低于武汉原始株,且随各年龄段呈现“V”分布;性别对病程无影响;接种新冠疫苗未对病程产生临床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成功诊治的3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为诊治危重型COVID-19患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20年1月底至2月初成功救治的3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2岁。2例为二代病例,1例为本土病例。平均住院天数16.67 d,发病初期均有发热,2例有咳嗽,进展期出现重症肺炎。2例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1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2例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3例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C-反应蛋白升高,恢复期淋巴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患者胸部影像学提示双肺渗出影、部分实变及磨玻璃影。入院后经积极抗病毒、抗感染、免疫调节、营养支持、CRRT、机械通气结合中医调理,全部康复出院。结论 危重型COVID-19患者病情进展快,病程中合并多种并发症,早期诊断并及时综合支持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自拟协定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效果,分析从"湿热疫毒"诊治及防治病情进展的思路与方法。方法 选取2020年2月3日至18日在北京市回民医院连续住院的2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全程服用自拟协定方治疗。疗程6~14 d。通过体温、症状、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和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LY)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的改变评价疗效。结果 研究显示该病传染性强、以发热、咽干、咽痛、咳嗽、乏力及肌肉酸痛、纳差、腹泻、舌红、黄腻苔为主要临床表现,属湿热疫毒、侵袭肺胃。24例患者中,15例发热患者平均热程(从开始发热到体温正常的时间)(6.23±3.67)d。呼吸消化道及神经系统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23例患者治疗前后复测血常规,入院时降低的WBC、NE及LY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50岁以上患者入院时NLR>3.13的5例患者CT显示炎性反应明显吸收,3例经过治疗后,NLR降至2.90以下。22例入院胸部CT检查符合肺炎改变者,治疗后21例复测胸部CT。结果显示,6例患者CT显示炎性反应明显吸收,11例患者CT显示炎性反应部分吸收,3例患者CT无明显变化,CT好转率80.95%。2例CT有加重者均为60岁以上,NLR>3.13,出现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下降,1例转院,1例及时应用祛湿排痈化瘀药物显著好转,NLR下降至2.90,SpO2上升至95%以上,胸部CT显示大部分病灶范围缩小。由普通转重型1例占4.2%。结论 依据"湿热疫毒"拟中药协定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效果显著。对素有络脉瘀阻或存在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群,建议重视早期化瘀通络,有湿热蕴毒、闭肺趋势者,建议清利排痰消壅、解毒逐瘀通络防治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后咽拭子、粪便、尿液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阴转情况,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人的出院标准。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COVID-19病例,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后咽拭子、粪便、尿液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进行描述。结果 3例COVID-19病例治疗后咽拭子核酸转阴性,粪便核酸检测仍呈阳性,合并尿液核酸阳性1例,1例患者病程3周后出现SARS-CoV-2抗体lgM、lgG均阳性(滴度分别为4.416和18.485)。结论 建议严格把握出院标准,推荐增加粪便、尿液核酸检测,出院后仍需集中医学观察14 d以最大限度降低消化道传播风险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者的胸部CT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对56例老年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者行胸部CT扫描,回顾性分析所选病例的影像、临床资料。结果56例老年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者入院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31例(55.4%),咳痰20例(35.7%),发热15例(26.8%),肌肉酸痛及疲乏6例(10.7%),无症状12例(21.4%);实验室检查外周血C反应蛋白升高32例(57.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48例(85.7%),降低7例(12.5%),淋巴细胞计数正常27例(48.2%),降低29例(51.8%);入院后临床分型为普通型41例(73.2%),重型、危重型15例(26.8%)。CT表现以磨玻璃密度影为主,共52例(92.9%),双肺受累50例(89.3%),单肺受累6例(10.7%);累及上叶44例(78.6%),中叶27例(48.2%),下叶46例(82.1%),其中3个肺叶受累12例(21.4%),4个肺叶受累8例(14.3%),5个肺叶受累24例(42.9%)。结论老年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的重症患者比例较高。老年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者的CT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以双肺上叶、下叶胸膜下分布为主,且累及多个肺叶;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及发热,部分确诊患者可表现无症状。  相似文献   

18.
姚利  盛健  朱琦  王冰  刘奇斌  戴希勇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12):1223-1226
探讨继发性肺结核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回顾性分析武汉市肺科医院收治的1例继发性肺结核合并COVID-19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经过。患者有明确的COVID-19的接触史,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及气喘,胸部CT可见双肺散在多发的斑片、结节、斑点、条索及空洞影。通过呼吸道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尽早确诊了COVID-19,通过合理的抗结核联合抗病毒治疗后,呼吸道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及痰标本结核细菌涂片转阴,症状缓解出院。在COVID-19流行时期,需注意鉴别继发性肺结核合并COVID-19情况,以及治疗两种疾病药物方案的制定,避免使用肝药酶诱导剂利福平,其会使克力芝(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比多尔等药效减弱贻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