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8个边境市(县)所属的综合性医院不明原因肺炎、病原待查重症肺炎和流感样病例开展病原学监测,了解广西边境地区流感病毒优势株及其变化,探索广西边境地区流感流行规律,为科学防控边境地区流感和人禽流感提供依据。 方法 在边境地区医院设置监测点,开展相关病例监测,提取监测病例咽拭子标本病毒核酸,反转录合成cDNA,多重 PCR扩增目的基因,电泳检测扩增产物;采用细胞培养法分离鉴定流感病毒;采集从事饲养、销售和屠宰家禽的职业人群的静脉血34份,通过血凝抑制实验进行禽流感H5亚型抗体检测。 结果 2008年广西边境地区分离到6株流感病毒,其中B型5株,H1N1亚型1株;2009年分离到33株流感病毒,其中B型17株,H3N2亚型8株,H1N1亚型2株,甲型H1N1 6株;2010年分离到流感毒株130株,其中B型55株,H3N2亚型49株,H1N1亚型1株,甲型H1N1 25株;2008-2010年检测不明原因肺炎、病原待查的重症肺炎标本9份,人禽流感核酸和多重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采集从事饲养、销售和屠宰家禽的职业人群血样本34份,未检出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的标本。 结论 2008年和2009年广西边境地区的流感优势株为B型流感毒株,2010年为B型和H3N2亚型流感毒株;从有限的不明原因肺炎和病原待排查的重症肺炎病例标本中未检出禽流感病毒;禽流感H5亚型在职业暴露人群中未发现隐性感染。进一步加强对广西边境地区的流感和人禽流感病原学监测工作,对广西的流感和人禽流感的防控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肠道病毒71型CZ01株的全基因组分子特征.方法 应用覆盖病毒全基因组的15对特异性引物对毒株进行RT-PCR扩增,PCR产物直接测序,拼接后得到全基因序列,应用Clustal X(1.8)、DNASTAR、Mega 4.1等生物软件进行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分析和病毒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CZ01株病毒全基...  相似文献   
3.
1997年中国香港首次发生人禽流感(H5N1)疫情,引起全球关注.2005年11月广西首次报告一起人禽流感(H5N1)疫情,至2009年广西共累计报告3例人禽流感(H5N1)病例[1-2].为了解禽流感病毒在广西人群及高危环境中的感染分布情况,近年来全面加强了禽流感疫情监测,现将广西2009年农贸市场环境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病原学的监测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康宁  居昱  王静  陈敏  张超  陈敏玫 《中国热带医学》2021,21(10):927-931
目的 分析广西2010—2018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病原学监测结果,为广西制定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10—2018年广西报告的手足口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肠道病毒进行血清分型。结果 广西2010—2018年共报告手足口病例2 007 297例,年报告发病率范围为308.43/10万~709.87/10 万;发病存在春夏季和秋季流行高峰,报告的重症、死亡病例主要出现在初夏流行季节。2010—2018年共对76 882份标本开展RT-PCR血清分型,肠道病毒阳性 57 098份,阳性检出率为74.27%,其中EV-A71型17 066份(29.89%),CV-A16型13 673份(23.95%),非EV-A71/CV-A16其他肠道病毒26 359份(46.16%)。EV-A71是2010、2012、2014年的优势流行株,非EV-A71/CV-A16其他肠道病毒是2013、2015、2017年的主要流行血清型,CV-A16是2011、2018年流行优势血清型,2016年EV-A71、CV-A16与非EV-A71/CV-A16其他肠道病毒在报告患者中所占比例相近。EV-A71在重症、死亡的实验室确诊病例中构成比分别为56.37%、92.93%,但其构成比出现下降趋势;而非EV-A71/CV-A16其他肠道病毒构成比呈上升态势。 结论 广西手足口病流行有明显季节性。流行模式、病原谱正在发生改变,EV-A71流行强度下降,但仍是导致病例死亡的优势病原体;非EV-A71/CV-A16其他肠道病毒流行强度增加,是近年重症病例的主要血清型;要关注、加强对非EV-A71/CV-A16其他肠道的检测和分型。持续的病原学监测有助于掌握手足口病主要病原谱演化规律, 是手足口病精准防控政策制定和相关疫苗研发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西职业人群禽流感H5亚型的接触感染情况,为防治人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广西14个地市从事饲养、销售和屠宰家禽的职业人群的静脉血462份,通过血凝抑制实验进行禽流感H5亚型抗体检测。结果职业人群H5亚型抗体阳性数为0。结论禽流感H5亚型在职业人群中未发现隐性感染,加强家禽接触人群的监测对于禽流感的预警和防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h1和Th2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低免疫应答的关系。方法在广西两家医院招募已完成HepB全程免疫的8-9月龄汉族儿童,采用微粒子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乙肝表面抗体(HBsAb),抗体浓度≥10mIU/L且<100mIU/L为低应答,≥1000mIU/L为高应答。采用SNPscanTM多重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技术检测细胞因子,分析基因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与HepB免疫应答水平的关联性。结果本研究纳入HepB低应答儿童88名、高应答儿童132名;共筛选出Th1和Th2细胞因子12个基因52个位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8基因rs3882891位点T/T基因型、IL12A基因rs583911位点A等位基因、IFN-γ基因rs2069728位点C等位基因的低应答比例高[OR(95%CI):2.72(1.33-5.57);1.81(1.15-2.85);2.01(1.07-3.79)],IL1B基因rs16944位点A等位基因的低应答比例低[OR(95%CI):0.64(0.43-0.95)]。结论IL18基因rs3882891位点T/T基因型、IL12A基因rs583911位点A等位基因、IFN-γ基因rs2069728位点C等位基因可能与汉族儿童HepB初次免疫低应答有关,而IL1B基因rs16944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基因多态性与广西汉族儿童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疫苗初次免疫应答水平的关联。  方法  收集2014-2016年到广西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就诊的8~9月龄汉族儿童513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血标本,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两对半",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乙肝病毒DNA,应用SNPscanTM多重SNP分型技术检测TLR基因10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TLR等位基因、基因型与儿童乙肝疫苗免疫后应答的关联。  结果  TLR3基因rs13126816的基因多态性与广西汉族儿童初次乙肝疫苗免疫后应答情况有关(OR=1.79,95% CI:1.11~2.89,P=0.018);A/A基因型[238.04(519.75) mIU/L]和G/A基因型[347.96(619.68) mIU/L]儿童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抗-HBs)水平明显低于G/G基因型[489.08(854.76) mIU/L]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携带等位基因A[317.20(608.72) mIU/L]儿童的抗-HBs水平也明显低于携带等位基因G[457.01(852.66) mIU/L]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55,P < 0.05)。TLR基因其余位点均与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无关(均有P>0.05)。  结论  TLR3基因rs13126816位点等位基因A可能是汉族儿童产生初次乙肝疫苗免疫低应答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广西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0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64 197例,重症病例2592例,死亡160例,报告发病率为338.13/10万,病死率为0.097%。报告病例中3岁儿童占82.04%,病原学监测中EV71阳性率达37.39%,重症及死亡病例中EV71核酸阳性比例分别为82.37%和91.72%。 结论 2010年广西手足口病整体高发,呈点多、面广、局部有暴发流行的特征,发病高峰为4-5月,主要危及3岁儿童,病原以EV71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19年广西本地感染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E基因特性,探索可能的输入来源。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 - qPCR)方法对广西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急性期血清样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并分型,扩增登革病毒 E基因后测序,测序结果与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参考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53份登革热病例血清标本经RT - qPCR分型,结果42份(79.2%,42/53)登革病毒核酸阳性,其中南宁9份、梧州10份、玉林17份、崇左6份,均为DENV - 1型,其余11份为登革病毒核酸阴性,42份DENV - 1型阳性核酸样本经过E基因扩增共得到7份,其中南宁市1份、梧州市1份、玉林市2份、崇左市3份,进化分析结果显示7份样本均为DENV - 1型Genotype Ⅰ基因型,其中DENV1/GXNN/007/2019、DENV1/GXWZ/009/2019、DENV1/GXYL/011/2019、DENV1/GXYL/012/2019与2019年广东株(序列号:MN921500)同源性99.94%~100.00%,DENV1/GXCZ/015/2019、DENV1/GXCZ/016/2019、DENV1/GXCZ/017/2019与 2015年印度尼西亚株(序列号:MG894852)同源性达99.60%,与1945年夏威夷参考株(序列号:AF425619)比较存在12处氨基酸位点变异。结论 2019年广西登革病毒是Genotype Ⅰ基因型,推测病毒从广东和东南亚国家输入导致的本地流行,应加强登革热跨省、跨境传播的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