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1例输入性疟疾病例进行鉴定。方法采集病例外周血制作滤纸血样和血涂片。血涂片染色后镜检,同时进行疟疾快速诊断试剂盒(RDT)检测,滤纸血样进行PCR,PCR扩增片段测序后在GenBank中进行Blast分析。结果 RDT检测提示非恶性疟的疟原虫阳性,血涂片镜检可见卵形疟原虫。PCR扩增出大小为880 bp的卵形疟特异条带,Blast分析显示与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的cox3部分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4%。结论依据RDT、镜检、PCR和序列分析等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其流行病学资料,该例输入性疟疾病例确诊为贵州省首次由境外输入的卵形疟病例,且感染的疟原虫虫种是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不明原因发热,尤其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疟疾流行病史患者,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合并疟原虫感染患者实验室指标,为两者的混合感染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2020年7—12月3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恶性疟患者的血常规、生化、淋巴细胞亚群等实验室项目进行检测,并结合病程变化进行阶段性分析。结果 3例新冠感染患者均有疟疾感染史,入院后第4~11天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疟原虫抗原检测和血涂片检测均发现疟原虫,3例患者在确诊新冠感染后均出现疟疾复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恶性疟复燃患者初期淋巴细胞减少,CRP、SAA均升高,经抗疟治疗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其余血常规结果(WBC、ESO)和肝功能结果(ALT、AST、GGT、TBIL、DBIL、CG)中仅1例患者疟原虫检出初期PLT降低,其他则在病程始末均未见异常。结论 新冠感染有可能促进疟疾复燃,所以对有疟疾感染史的新冠感染者应同时监测疟疾发病或复发情况,尤其是对新冠无症状感染者确诊后数天开始出现发热等症状患者,炎症指标可作为二者合并感染治疗有效的辅助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4例重症疟疾合并COVID-19确诊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及其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输入性重症疟疾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为重症疟疾合并COVID-19防控提供科学依据。4例重症疟疾患者均为同批非洲返国人员,男性,年龄40~54岁,均有非洲工作和生活史;4例均,急性起病,发热、腹泻和乏力纳差,3例畏寒、寒战和恶心呕吐,2例头痛头晕、意识不清、肌肉酸痛和咳嗽2例,1例咳痰、咽痛流涕和小便失禁。4例均行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确诊,外周血涂片镜检均找到恶性疟原虫且符合高疟原虫血症,同时均伴有肝功能异常及严重低蛋白血症,肾损害3例,血脂异常3例,高胆红素血症2例,3例降钙素原不同程度升高,乳酸酸中毒2例,低血糖1例;胸部CT提示病毒性肺炎改变1例。4例根据病情不同予个体化治疗方案,均好转出院,复查2019-nCOV核酸及血涂片镜检疟原虫阴性。输入性疟原虫与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respiratory syndrome cor...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巢式PCR鉴别卵形疟curtisi及变种wallikeri效果。方法 收集武汉市2008—2015年疟疾患者血样和流行病学资料。提取患者血样中的疟原虫DNA,进行巢式 PCR 检测。结果 采用巢式PCR检测疟疾患者282例,其中恶性疟原虫206例、间日疟原虫62例、三日疟原虫6例、卵形疟原虫19例。巢式PCR结果显示,卵形疟原虫经典型curtisi 和变种型wallikeri 分别扩增出800 bp和780 bp目的 条带。2012—2015年卵形疟占当年疟疾患者分别为4.1%(2/49)、12.2%(9/74)、8.2%(4/49)、11.4%(4/35),卵形疟总数占全部病例的6.74%,其中,经典型curtisi 14例,变种型wallikeri 3例,混合感染2例,变种型wallikeri检出率占卵形疟26.3%。19例卵形疟病例全部为男性,感染输入地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2例卵形疟混合感染分别来自安哥拉和尼日利亚。其中有2例卵形疟原虫curtisi型镜检 结果分别为间日疟和恶性疟,1例血片重新复核后为卵形疟,另1例巢式PCR检测为间日疟和卵形疟混合感染型。结论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减少卵形疟误诊的情况;加强卵形疟curtisi及变种wallikeri的巢式PCR 检测,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能够同时检测恶性疟(P.falciparum)、间日疟(P.vivax)、卵形疟(P.ovale)、三日疟(P.malarie)及其混合感染的多重巢式PCR方法,对疑似疟疾混合感染样本进行检测,评价其在疟原虫混合感染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疟疾流行病学调查、疟疾混合感染的确诊提供一种快速高效、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为传统的镜检法提供有效的补充。方法:根据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的18SSU rRNA基因序列设计5对引物(1对通用引物、4对特异性引物),以等比例混合的4种疟原虫核酸为模板,建立疟疾多重巢式PCR检测方法,并应用该法对28份疑似疟疾混合感染样本进行检测及测序验证,将其结果与镜检法比较。结果:28份疑似混合感染样本中混合感染样品数为6例,其中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感染样品5例,恶性疟和卵形疟混合感染样品1例。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巢式PCR检测方法能够同时用于恶性疟、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及其混合感染样本的检测,在疟疾混合感染的确诊与分型上较镜检法有明显的优势和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住院治疗的普通疟疾患者中合并血小板减少情况的处理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广西上林县外出非洲加纳等地务工返乡人员住院治疗的普通疟疾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县全年在外出非洲务工流动人口中发现疟疾病例共1052例,并以恶性疟为主,6月~7月两个月的疟疾病例占全年总病例数的72.43%(762/1052),在国内实属罕见。住院治疗488例,其中有175例疟疾病例合并血小板减少,占总住院病例数的35.86%(175/488),恶性疟、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病例中均有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出现,血小板值最低的病例为9×109/L(正常值100×109~300×109/L)。经有效抗疟药物治疗后患者血小板数在3 d~6 d恢复至正常值。结论对于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疟疾病例原则上应以采用高效、速效、低毒的青蒿琥酯药物尽快消除血内疟原虫为主,患者血小板数会逐渐恢复至正常值。  相似文献   

7.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经按蚊叮咬传播,临床特点为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反复发作者可伴贫血和脾大.近两年我科收治疟疾病例10余例,均有疟疾流行区居住或旅行史,经治疗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分类和流行病学 1.1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即: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恶性疟. 1.2传染源 病人和无症状的血中有配子体的人是疟疾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南通市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对2014—2021年国家传染病报告系统疟疾病例的实验室镜检复核结果,评价南通市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疟疾诊断能力。方法 收集南通市2014—2021年国家传染病报告系统的疟疾病例的血涂片和全血样本,南通市与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开展市、省两级实验室复核,以省级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镜检和核酸检测(PCR)复核结果一致为标准,比较分析南通市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复核结果。结果 2014—2021年,南通市与江苏省两级实验室复核297例病例血涂片和血样。省级镜检和PCR复核结果一致,复核结果定性为292例阳性,5例阴性。南通市镜检复核结果与省级复核结果定性符合率100%(297/297),无错判和漏判;阳性血片虫种符合率96.23%(281/292),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符合率分别为99.57%(234/235)、62.50%(5/8)、89.47%(34/38)、72.73%(8/11)。经一致性检验,市、省两级实验室虫种分型Kappa值为0.89;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分型Kappa值分别为0.98、0.58、0.87和0.79。结论 南通市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疟疾诊断能力总体良好,需提高对疟原虫分型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之前与新冠疫情期间南宁市输入性疟疾疫情的差异,对输入性疟疾疫情作出预判,为今后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1年南宁市疟疾病例数据并将数据分为两组,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数据划为新冠疫情前的常规时期组,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数据划分为新冠疫情期间的新冠时期组,采用统计软件对两组病例的基本情况、境外活动情况、感染虫种类别、诊疗情况等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病例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2, P<0.05);两组病例在境外居留地区类型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的虫种类别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冠时期组的卵形疟原虫占比高于常规时期组、恶性疟原虫占比低于常规时期组;两组病例的性别占比、现住址类别占比、因外出淘金患疟占比、轻中重病情程度占比、住院占比、规范治疗占比、全程服药占比、治愈占比、住院天数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南宁市输入性疟疾疫情在新冠疫情期间大幅下降,恶性疟原虫感染的比例下降,需警惕随着新冠疫情控制进展入境人员增加引起的输入性疟疾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荧光定量PCR法和显微镜镜检法在疟疾临床检测及虫种鉴定中的应用,了解不同型别儿童疟疾病例的临床特征,指导疟疾高发地区门诊对疟疾的早期识别、快速诊断和尽早治疗。方法收集在几内亚首都马拉博医院儿科就诊的150例疑似疟疾患儿的末梢血样,应用荧光定量PCR和镜检法对样品进行同步检测,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分析评价,并根据不同型别疟疾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型别疟疾病例的临床特征。结果荧光定量PCR法检出阳性率为84.00%,镜检法检出率为7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CR法在疟原虫密度大于(l~5)×102copy/m L时,可对感染的疟原虫虫种做准确的鉴定,鉴别出恶性疟、三日疟、卵形疟、间日疟的例数分别为93、19、12、2,与镜检法的82、17、11、2例比较,在恶性疟虫种鉴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其他虫种鉴别中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该地区儿童疟疾病例以恶性疟原虫感染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贫血、咳嗽、呕吐、腹泻、抽搐等,死亡10例,其中恶性疟9例。结论在疟疾感染检测和疟原虫型别鉴定中,荧光定量PCR法较传统的镜检法在灵敏度及特异性方面更具优势,对马拉博地区疟疾病例的快速诊断及早期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江苏省11例输入性重症疟疾病例进行分析,总结重症疟疾的成因、评价诊治效果,为制定切实可行的重症疟疾救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江苏省11例重症疟疾病例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的个案信息、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以及住院病历,对重症疟疾病例的发病时间、临床表现、诊断过程、治疗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11例重症疟疾病例中恶性疟10例、卵形疟1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在境外生活时间最短22 d,最长1 070 d,在国外期间有4例曾患过疟疾。10例恶性疟重症病例均在回国后一个月内发病,其中有 3例在回国当天就发病。1例卵形疟重症病例在回国后134 d才开始发病。11例重症疟疾病例发病至就诊平均时间为2.5 d,就诊至确诊平均时间为1.81 d。重症表现为昏迷或休克3例、重度贫血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1例卵形疟由于出现自发性脾破裂引起重度贫血。除1例卵形疟病例给予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加服伯氨喹片治疗外,其余10例恶性疟重症病例均采用青蒿琥酯注射抗疟治疗, 接受抗疟治疗后均痊愈出院。11例重症病例,住院天数最短9 d,最长40 d,平均22.64 d;住院费用最少9 270元,最多177 174元,平均81 520.76元。结论 应加强多部门合作,提高患者及时就诊意识;加强医务人员疟疾专业知识和业务的培训,尽早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例并及时治疗,防止因延误诊断造成的重症疟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核酸复阳合并肺隐球菌患者被误诊为肺恶性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肺隐球菌的治疗过程及转归,为该类患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海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核酸复阳合并肺隐球菌感染患者,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在恢复期时肺部影像学病灶较前吸收,随访出现核酸复阳时无明显临床症状,合并肺部新发结节病灶,误诊为肺恶性肿瘤,行肺癌根治术,病理证实为肺隐球菌感染,经给予氟康唑抗真菌治疗后痊愈,院外随访未遗留后遗症。结论 复阳患者可无临床症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合并肺结节患者应理性对待,肺隐球菌患者临床表现隐匿,容易出现误诊,对疑诊侵袭性肺隐球菌感染患者应及时行支气管镜检查、真菌培养、真菌血清学及组织活检,有助于及早诊断、精准治疗、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输入性疟疾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策略,为疟疾防控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 收集2012年7月至2019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9例输入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8.79±9.74) 岁。其中,恶性疟20例,间日疟3例,恶性疟混合间日疟2例,卵形疟1 例,三日疟1例,分型不详12例。所有患者均有发热症状,乏力(占74.36%)、头痛(占33.33%)、脾大(占30.77%)、恶心呕吐(占28.21%)等为常见临床症状,17例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患者经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99.94±23.06)g/L]较治疗前[(116.97±28.30)g/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61,P<0.05),血小板[(209.24±100.31)×109/L]较治疗前[(102.12±86.98)×109/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01,P<0.001)。38例患者选用以青蒿琥酯为基础的治疗,除1例恶性疟重症患者死亡外,其余患者治愈出院。结论 输入性疟疾感染虫种主要是恶性疟原虫,常合并多种并发症,尽早识别及诊断疟疾是治疗的关键。其治疗后出现血小板升高和血红蛋白降低具有显著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姚利  盛健  朱琦  王冰  刘奇斌  戴希勇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12):1223-1226
探讨继发性肺结核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回顾性分析武汉市肺科医院收治的1例继发性肺结核合并COVID-19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经过。患者有明确的COVID-19的接触史,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及气喘,胸部CT可见双肺散在多发的斑片、结节、斑点、条索及空洞影。通过呼吸道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尽早确诊了COVID-19,通过合理的抗结核联合抗病毒治疗后,呼吸道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及痰标本结核细菌涂片转阴,症状缓解出院。在COVID-19流行时期,需注意鉴别继发性肺结核合并COVID-19情况,以及治疗两种疾病药物方案的制定,避免使用肝药酶诱导剂利福平,其会使克力芝(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比多尔等药效减弱贻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病初期临床表现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2日—2月16日到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特殊发热门诊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为COVID-19患者组和阴性为非COVID-19患者组,分析两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就诊前用药、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OVID-19患者组17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8例,有基础疾病9例,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15例、CT影像学异常16例(占94.12%),就诊前使用过抗感染、退烧药10例(占58.83%);两组WBC、NEUT#和LY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从两组实验室检查的不同水平分布比较,两组WBC和影像学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流行病学史、就诊前用药情况、外周血WBC、NEUT#、LYM#以及影像学特点有利于为临床医师早期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参考依据,做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实验室检查的价值,为临床诊治和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2月22日延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确诊COVID-19患者,采用RT-PCR检测不同部位采集的核酸标本及其它实验室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入院时5例患者外周血检查均有不同程度异常,其中3例淋巴细胞计数减少,3例CRP升高,3例有ESR加快;总共采集107份标本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其中咽拭子25份,阳性率44.0%(11/25),鼻拭子35份,阳性率25.7%(9/35),粪便(肛拭子)31份,阳性率77.4%(25/31),16份血标本核酸检测均阴性,5例患者符合出院标准时粪便核酸检测均阳性,截至2月27日对3例患者出院后追踪发现,出院2周或更长时间粪便SARS-CoV-2核酸仍阳性。结论 监测新冠肺炎外周血细胞计数变化有助于病情的及时判断,新冠肺炎的确诊鼻咽肛拭子组合送检是较好的策略,病毒有持续经粪便排泄现象,需对出院患者进行有效隔离和追踪随访,以避免粪-口及接触传播的风险和复发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成功诊治的3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为诊治危重型COVID-19患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20年1月底至2月初成功救治的3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2岁。2例为二代病例,1例为本土病例。平均住院天数16.67 d,发病初期均有发热,2例有咳嗽,进展期出现重症肺炎。2例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1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2例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3例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C-反应蛋白升高,恢复期淋巴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患者胸部影像学提示双肺渗出影、部分实变及磨玻璃影。入院后经积极抗病毒、抗感染、免疫调节、营养支持、CRRT、机械通气结合中医调理,全部康复出院。结论 危重型COVID-19患者病情进展快,病程中合并多种并发症,早期诊断并及时综合支持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分析本地区COVID-19患者,探讨其临床特征、疗效及转归。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北院区(安庆市传染性医院)2020年1月22日至2月23日收治的COVID-19确诊患者83例,其中轻型5例、普通型77例、重型1例。按流行病学分为有武汉暴露史组和无武汉暴露史组,两组病例均按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进行诊治,将相关实验室检测、胸部CT、治疗方案及预后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3例患者中,47例有武汉暴露史,36例无武汉暴露史。通过及时有效的综合诊疗,全部患者临床治愈出院。两组患者大多以发热、干咳、乏力等为首发症状,白细胞、淋巴细胞正常或轻度下降。胸部CT大多为特征性斑片、磨玻璃影改变,经治疗后均吸收好转。从首发症状出现到口咽拭子核酸检测连续2次(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 h)阴转的中位时间是17天。两组病例经治疗后病灶均明显吸收好转。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胸部CT、临床治疗及预后等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COVID-19普通型有特征性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首发症状到核酸转阴的中位时间对抗病毒疗程和解除隔离时机有借鉴意义,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能够达到临床治愈。初步表明SARS-CoV-2在人群传播过程中病毒致病性未见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