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9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和影响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总结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的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9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分析入院时肝肾功能、血脂、肌酶、电解质、B型脑利钠肽前体(BNP)、肌钙蛋白、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和胸部CT结果,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9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轻型12例(12.96%),普通型74例(76.85%),重型11例(10.19%);有武汉旅游居住史或者接触过武汉人35例(36.08%)、发病前2周与确诊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触62例(63.91%);发热71例(73.20%)、咳嗽57例(53.3%)、咳痰22(22.68%)、乏力22例(22.68%);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15例(15.46%)、单侧肺炎20例(20.62%)、双侧肺炎62(63.92%);年龄、白蛋白(Albumin, ALB)、TG、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SSA)、血钠和胸部CT表现在临床分型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TG、胸部CT与诊断分型成正相关;ALB与诊断分型成负相关。结论:本文收集病例以疫区输入型为主,临床分型以普通型为主;以发热、咳嗽、咳痰、乏力、TG升高、血钠降低、SSA升高、ALB降低、胸部CT呈现磨玻璃影改变为该病的主要临床特点;年龄、TG、胸部CT与诊断分型成正相关性;ALB与诊断分型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3.
宫内新生儿HBV感染主要与孕妇血清内HBV DNA的高载量有关.近年来临床上采用替比夫定进行HBV母婴阻断取得良好的疗效[1].本研究主要观察替比夫定阻断母婴垂直传播分娩后停药时间对母亲安全性的影响,以寻求临床最佳停药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乙肝肝衰竭患者的病情转归及与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慢加急(亚急性)早期肝衰竭患者60例,按知情同意分为2组,糖皮质激素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的变化,观察2组的病情转归。结果 2组治疗前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CD4+/CD8+比例、CD3-CD16+CD56+细胞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治疗组CD3+CD4+T细胞绝对计数、对照组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绝对计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救治成功率比较,治疗组75.00%,对照组6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16,P=0.366)。但10 d病情稳定率治疗组71.88%,高于对照组4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29,P=0.044)。救治成功患者住院天数比较,治疗组35.00 d(29.00,51.00),低于对照组50.50 d(38.25,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41,P=0.025)。结论 在早期乙肝肝衰竭患者中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较快稳定病情,减少住院时间;治疗后CD3+CD4+T淋巴细胞增高,CD3+CD8+水平稳定,CD4+/CD8+比例升高,CD3-CD16+CD56+细胞增高可能预示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巨细胞病毒感染在AIDS患者中常见,可引起相应的终末器官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性和致死性。而国内对于AIDS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血症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阳性时是否需要治疗尚未明确。本文报道杭州市西溪医院于2016年3月24日收治的1例HIV阳性合并巨细胞病毒播散感染患者,1个月后进展为巨细胞病毒病,临床表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肛周皮损,经抗巨细胞病毒、抑制免疫反应、升血小板治疗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速度快的方法检测解脲支原体.方法 基于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根据解脲支原体序列特征设计3对引物进行解脲支原体DNA切口酶核酸恒温扩增,扩增过程在一对引物中标记生物素,随着扩增的进行生物素直接引入扩增片段中,扩增结束后产物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免疫试纸条显色反应,根据显色卡的颜色判定结果的阴阳性.结果 该技术检测解脲支原体较实时荧光PCR技术灵敏度要高10倍以上,其它病原体检测均阴性该方法特异性与实时荧光PCR技术相当.结论 恒温扩增联合试纸条技术检测解脲支原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速度快,适合各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PCR检测慢性肝病和肝癌患者血液中纳米细菌(NB)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5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66例肝硬化(CL)、23例肝癌(HC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染色、透射电镜扫描和PCR技术,检测血液中的纳米细菌,并与40例健康人结果比较.结果 PCR检测纳米细菌阳性率分别为27.69%、50.00%、61.29%、52.38%和5.00%,慢性肝病和肝癌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人(P<0.005).慢性乙型肝炎阳性率低于其他肝病(P<0.005).PCR测定结果与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两法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PCR灵敏度为46.51%,特异性为73.95%,总有效率66.67%.结论 PCR对纳米细菌的检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慢性肝病和肝癌患者血液中纳米细菌感染率高于健康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妊娠期急性重症脂肪肝的临床特征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7例重症妊娠期急性重症脂肪肝的临床特征、治疗及母婴预后.结果 平均孕周35周,分娩21例新生儿(4例双胎),胎儿窘迫8例,死胎2例,新生儿死亡1例.17例患者分娩后均出现并发症,产后出血发生率最高12/17(70.6%),肝肾衰竭9/17(52.9%)行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结论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病情重,应早期识别和诊断,积极有效的治疗并发症和及时合理的产科处理,可明显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大黄联合谷氨酰胺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功能及肠道屏障功能的防治作用。方法: 1、分组: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肝衰竭模型组20只,对照组20只,大黄联合谷氨酰胺(Gln)组(用药防治组)20只。2、造模:采用腹腔注射法,用D-氨基半乳糖(GalN)对肝衰竭模型组、用药防治组大鼠进行急性肝衰竭(Acute Hepatic Failure,AHF)造模。3、给药:造模前两天,分别给肝衰竭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予生理盐水灌胃,用药防治组大鼠予大黄煎液和Gln溶液灌胃。4、标本处理及检测:首先,造模后连续4天监测大鼠肝功能,并于96h后对大鼠进行处死,同时对大鼠肝脏炎症的病理变化进行评分;最后,观察大鼠血清中和肠组织中的二胺氧化酶(DAO)水平。结果:用药防治组及对照组大鼠24h、48h、72h的肝功能水平明显优于肝衰竭模型组(P<0.05)。用药防治组及对照组大鼠中肝脏炎症的评分明显低于肝衰竭模型组(p<0.01)。用药防治组及对照组大鼠中的血清DAO水平明显低于肝衰竭模型组(p<0.01);用药防治组及对照组大鼠中的肠组织DAO水平明显高于肝衰竭模型组(p<0.01)。结论: 大黄能护肝降酶退黄,改善肠道微循环;Gln具有保护肝脏、维持肠道屏障功能等作用。大黄联合Gln能降低AHF大鼠死亡率,对AHF大鼠肠道功能紊乱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制造苯巴比妥鈉的方法,目前,一般采用苯巴比妥与氢氧化钠溶液,或氫氧化鈉的醇溶液作用生成,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