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索儿童青少年肌肉质量指数(muscle mass index, MMI)与心血管危险因素(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CVRFs)聚集的关系, 为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设计, 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银川市12~17岁1 622名儿童青少年, 运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体成分测定和实验室指标检测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未调整其他变量时, MMI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呈正相关(P值均 < 0.01), 调整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BMI)后, MMI与CVRFs≥1呈负相关(OR=0.74, 95%CI=0.62~0.89)。总人群中, 相比于MMI不足, MMI良好及充足与CVRFs≥1的发生风险呈负相关(OR=0.60, 95%CI=0.46~0.79;OR=0.56, 95%CI=0.37~0.85), 与CVRFs≥2的发生风险呈负相关(OR=0.54, 95%CI=0.37~0.79;OR=0.51, 95%CI=0.30~0.87), 男生中也有相似的结果(P值均 < 0.05)。  结论  相同BMI水平下, 肌肉质量指数是儿童青少年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保护因素。应重视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 保持最佳肌肉质量和体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河北省6~17岁儿童青少年在外就餐现状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指导儿童青少年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遏制肥胖流行趋势提供参考。  方法  调查数据来自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状况监测,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河北省12个监测点3 330名6~17岁儿童青少年最近1周的就餐情况、家庭基本情况和体检信息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的方法,对调查对象在外就餐情况,在外就餐影响因素及与超重肥胖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河北省6~17岁儿童青少年在外就餐率为16.19%,超重肥胖率为29.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初中生:OR=1.36,高中生OR=3.57,P值均<0.05)和家庭人均收入高的儿童青少年(1~<2万元:OR=1.48,≥2万元:OR=2.93,P值均<0.05)在外就餐的可能性更高;居住地为农村(OR=0.20)、非独生子女(OR=0.76)、走读生(OR=0.21)以及主要抚养人为老人的儿童青少年(OR=0.69)在外就餐的可能性更低(P值均<0.05)。在外就餐与超重肥胖风险增高存在统计学关联(OR=1.31,P<0.01)。  结论  河北省6~17岁儿童青少年在外就餐现象较为普遍。居住地、年龄段、人均年收入、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住校、主要抚养人是在外就餐的相关因素,在外就餐可能会增加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学生脊柱侧弯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脊柱侧弯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城郊共8所中学2 121名中学生开展脊柱侧弯筛查和问卷调查。  结果  广州市中学生脊柱侧弯检出率为8.20%,女生(9.50%)高于男生(7.00%),城区(10.45%)高于郊区(4.77%),高中生(10.08%)高于初中生(6.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40,21.76,9.54,P值均<0.05)。检出阳性的174名中学生中,胸段侧弯最多(65例),右凸略多于左凸,中度侧弯女生明显多于男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区(OR=2.56,95%CI=1.71~3.82)、每天使用移动电子设备时间≥3 h(OR=1.59,95%CI=1.12~2.27)、近距离用眼≥1 h休息一次(OR=1.40,95%CI=1.00~1.95)、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 h(OR=1.82,95%CI=1.24~2.67)的中学生脊柱侧弯检出率较高(P值均 < 0.05)。  结论  广州市中学生脊柱侧弯检出率较高,与地区、每天使用移动电子设备时间、近距离持续用眼时间、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有关,应加强脊柱健康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青少年抑郁情绪发生情况及母亲妊娠期疾病对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影响,为青少年抑郁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在广州市11个区抽取808所中小学,调查96 756名10~20岁青少年的父母他评抑郁症状以及母亲妊娠期疾病情况。  结果  父母他评青少年存在轻微、中度、重度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分别为5.5%,3.5%和0.5%。单因素分析显示,青少年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与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胆汁淤积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病毒性肝炎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42~158.91,P值均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母亲患有妊娠期糖尿病(OR=1.41,95%CI=1.18~1.68)、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低(OR=1.61,95%CI=1.15~2.26)、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OR=1.40,95%CI=1.03~1.91)、妊娠期贫血(OR=1.46,95%CI=1.35~1.59)、妊娠期合并病毒性肝炎(OR=1.67,95%CI=1.38~2.02)与青少年父母他评抑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母亲妊娠期患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以及病毒性肝炎可能对青少年抑郁情绪及严重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PM2.5短期暴露与儿童青少年血压的关联,为综合保护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参加2017—2018学年某市中小学生健康体检中人口学特征和血压等资料完整且无心脏等重要脏器疾病史的144 813名初一和高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各学校附近的空气质量和气象监测站获取PM2.5等污染物及气象要素数据,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PM2.5短期暴露与血压的关联。  结果  PM2.5的6 d平均质量体积浓度(lag05)每增加10 μg/m3,收缩压增加0.177(95%CI=0.148~0.207)mm Hg(1 mm Hg=0.133 kPa),收缩压偏高检出率增加4.4%(OR=1.044, 95%CI=1.030~1.058),舒张压降低-0.021(95%CI=-0.040~-0.002)mm Hg,与舒张压偏高检出率关联无统计学意义;总体上PM2.5每增加10 μg/m3,可使血压偏高检出率增加3.3%(OR=1.03, 95%CI=1.02~1.05)。在体检当日至体检前第3~5天(lag3~lag5)时,男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  结论  PM2.5短期暴露与儿童青少年收缩压升高以及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增加有关。应重视PM2.5短期暴露的防护,保护儿童青少年的血压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描述大学生手机依赖和焦虑抑郁共病症状的流行现况及关联,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9年4—5月在安徽省合肥市和江西省上饶市2所高校中随机整群抽样1 13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基线调查,2019年11月对抽样人群进行随访调查,与基线调查匹配后有效人数为1 110人。使用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评估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使用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评估抑郁、焦虑、焦虑抑郁共病症状,使用自编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及心理健康问卷报告睡眠时长。  结果  基线与随访调查中大学生手机依赖检出率分别为24.5%和27.7%,基线调查中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焦虑抑郁共病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28.7%,21.3%和18.4%。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手机依赖与大学生基线(OR=5.79,95%CI=4.06~8.24)和随访调查(OR=2.62,95%CI=1.86~3.69)焦虑抑郁共病症状风险均呈正关联(P值均<0.01)。调节效应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长在手机依赖与焦虑抑郁共病症状关联间起调节作用,交互项具有统计学意义(β基线=0.08,β随访=0.04,P值均<0.01)。  结论  大学生手机依赖可增加抑郁焦虑共病症状的发生风险,睡眠时长可缓解手机依赖对大学生抑郁焦虑共病症状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儿童恒磨牙早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体质量指数(BMI)的关联,为促进儿童口腔健康提供参考。  方法  整群选取蚌埠市2所小学861名9~12岁儿童,开展父母问卷采集社会人口统计学信息,检查并记录第二恒磨牙萌出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边际效应命令分别探讨体重状态及BMI与第二恒磨牙早萌风险的关联。  结果  第二恒磨牙早萌检出率为26.5%(228名),其中男童检出率为27.5%,女童为2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P=0.39)。肥胖组儿童第二恒磨牙早萌检出率(39.0%)高于正常体重组(21.5%)(χ2=21.85,P < 0.01)。肥胖与第二恒磨牙早萌风险呈正相关(OR=3.55,95%CI=2.14~5.87,P < 0.01);超重与第二恒磨牙早萌风险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OR=1.64,95%CI=0.95~2.81,P=0.07)。女童较同年龄男童第二恒磨牙早萌发生风险更高(OR=2.19,95%CI=1.42~3.39,P < 0.01)。  结论  肥胖儿童恒磨牙早萌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同年龄女童第二恒磨牙早萌较男童常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家长参与和儿童良好用眼行为形成的相关性,为更精准的近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4—5月,选择温州市鹿城区3所学校2 726名小学生及其家长。通过眼部测量和问卷调查收集儿童眼部参数、儿童用眼行为、家长特征和家长参与情况。  结果  家庭经济水平、家长学历程度、家长是否近视与家长参与行为有关(P值均 < 0.05)。儿童近视风险较低与家长总是/经常参与睡眠和户外活动行为管理有关(P值均 < 0.01)。家长总是/经常参与儿童用眼行为管理对儿童平均每天视屏时间<2 h(OR=1.95,95%CI=1.31~2.90)、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 h(OR=0.78,95%CI=0.65~0.93)、每天睡眠时间>8 h(OR=0.52,95%CI=0.40~0.68)、每天持续读写时间<1 h(OR=1.33,95%CI=1.30~1.56)、读写时距离桌面距离>30 cm(OR=0.57,95%CI=0.34~0.95)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家长参与性高可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并降低近视患病率。自身患有近视的家长参与度更高,且家长参与度与家庭总收入和家长文化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叶盛  杨月  刘辉  刘黎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7):1015-1018
  目的  了解南京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现况,探讨视屏时间、睡眠时间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预防青少年抑郁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选取南京市城区5所中学、郊县3所中学共2 010名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中学生视屏时间和睡眠时间,应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评价抑郁症状。  结果  27.71%(557名)的中学生存在抑郁症状(CES-D≥16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视屏时间>2 h/d(OR=1.90,95%CI=1.53~2.37)、睡眠时间 < 7 h/d(OR=2.54,95%CI=1.88~3.42)与抑郁症状发生风险增加有关。按视屏时间分层分析发现,睡眠时间 < 7 h/d与抑郁症状的关联在视屏时间>2 h/d组(OR=2.46,95%CI=1.64~3.71)高于视屏时间≤2 h/d组(OR=2.35,95%CI=1.51~3.65)。  结论  南京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视屏时间长、睡眠时间少与抑郁症状风险增加相关。应重点关注视屏行为和睡眠不足联合暴露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留守儿童行为生活方式因素与焦虑症状的关联强度,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运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对江西省上饶市B县1 188名13~18岁儿童(非留守617名,留守571名)进行评估,同时问卷调查留守儿童的体力活动、看电视时间、使用电脑时间、膳食行为、睡眠情况等行为生活方式因素。  结果  留守儿童焦虑检出率(66.0%)高于非留守儿童(60.5%),其中轻、中、重度焦虑检出率分别为26.3%,15.4%和24.3%。在控制年龄、性别条件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守儿童焦虑症状与使用电脑时间>3 h/d(轻度焦虑,OR=3.00,95%CI=1.27~4.16;中度焦虑,OR=4.09,95%CI=1.55~10.78;重度焦虑,OR=3.44,95%CI=1.46~8.11)、手机使用时间>3 h/d(轻度焦虑,OR=4.93,95%CI=2.71~8.94;中度焦虑,OR=5.93,95%CI=2.98~11.79;重度焦虑,OR=7.11,95%CI=3.85~13.15)、不吃早餐行为(中度焦虑,经常不吃,OR=6.09,95%CI=1.59~23.36;重度焦虑,经常不吃,OR=5.49,95%CI=1.68~7.97、有时吃,OR=2.68,95%CI=1.10~6.53)呈正相关;与适当的睡眠时间(中度焦虑,OR=0.28,95%CI=0.13~0.60)呈负相关。  结论  留守儿童视屏时间长、不吃早餐、睡眠时间长可能为焦虑症状潜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长三角地区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 2021年9—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长三角地区的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对8 246名中学生进行脊柱弯曲检查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长三角地区中学生脊柱弯曲检出率为8.46%。女生(9.82%)高于男生(7.20%);城市(10.77%)高于郊区(4.94%);初中生(6.65%)低于高中生(1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25,86.75,36.26,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市(OR=2.58,95%CI=1.72~3.86)、电子设备使用时长≥3 h/d(OR=1.61,95%CI=1.14~2.29)、近距离用眼时的休息间隔≥1 h(OR=1.42,95%CI=1.01~1.97)、户外活动时长<2 h/d(OR=1.84,95%CI=1.26~2.69)与中学生脊柱弯曲的发生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长三角地区中学生脊柱弯曲检出率较高,与视屏时间、近距离用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的手机使用和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更有效预防干预儿童青少年手机使用和成瘾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1 213名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进行调查。  结果  孩子自我报告和父母报告中国儿童青少年的每日手机使用时间中位数均为120.00 min。孩子年龄越大、具有更强的享乐和社交动机的儿童,使用手机的时间更长(β值分别为0.12,0.11,0.09,P值均 < 0.01);父母更多地与孩子沟通手机使用并知晓孩子手机使用情况,以及孩子具有更强的工具性和自我表现手机使用动机可以降低儿童青少年的手机使用时长(β值分别为-0.06,-0.03,-0.04,-0.16,P值均 < 0.05)。年龄更大的孩子手机成瘾水平更低(β=-0.04,P < 0.05);父母经常与孩子沟通并知晓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能够有效降低孩子的手机成瘾程度(β值分别为-0.09,-0.14,P值均 < 0.01);有更强的工具性手机使用动机的孩子手机成瘾程度更低(β=-0.22,P < 0.01);与手机相关的父母监控、自我表现和享乐手机使用动机与儿童青少年手机成瘾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07,0.03,0.29,P值均 < 0.05)。  结论  中国儿童青少年的手机使用时间和手机成瘾受到手机使用动机、父母教养方式等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未来的学校教育应帮助孩子养成科学的手机使用动机;家庭教育应帮助父母培养沟通、知晓等积极教养行为,以减少不当手机使用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济南市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的静态行为现状,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行为干预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济南市7所特殊教育学校的285名6~18岁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进行《儿童休闲活动调查问卷》调查。  结果  济南市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1周静态行为时间为394.46 min/d,其中学习日(周一至周五)静态行为时间为378.00 min/d,休息日(周六与周日)静态行为时间为388.80 min/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P<0.05)。80.4%(229名)的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每日静态行为时间超过2 h。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1周静态行为时间与其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呈负相关(r=-0.16,P<0.05)。  结论  济南市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静态行为现况不容乐观,静态行为时间较长,应基于其静态行为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健康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成分数据分析法探讨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行为与肥胖指标间的关联并探究活动行为间等时替代后指标产生的定量变化,为儿童青少年预防肥胖提供具体的活动行为建议。方法 2021年6月在山西省太原市1所小学和1所中学按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8个班级中选取231名学生。采用ActiGraph GT3X+加速度计测试学生24 h活动行为,采用Inbody J20身体成分分析仪,通过生物电阻抗法(BIA)测试身体成分。使用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各成分与肥胖指标间的关系,采用某一行为的30 min替代另一行为,预测替代后对结局变量产生的变化。结果 调整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等协变量后,相对于久坐行为(SB)、睡眠(SLP)、低强度身体活动(LPA)所花费时间,学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所花费时间与去脂体重指数(FFMI)呈正相关(β=0.40)、与腰围(WC)(β=-2.50)和腰臀比(WHR)(β=-0.04)呈负相关;相对于SB、SLP、MVPA所花费时间,LPA所花费时间与WHR(β=0.06)呈正相关(P值均<0.05)。30 min/d的MVPA分别替代SLP、SB、LP...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内蒙古6~17岁儿童青少年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的患病情况和高三酰甘油腰围(hypotriglyceridemic-waist, HTW) 表型的检出情况,并探讨两者的关系,为内蒙古儿童青少年高尿酸血症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内蒙古8个旗县(区)的小学、初中和高中2 17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HTW表型和HUA的相关性。  结果  研究对象HTW表型检出率为2.1%,男生检出率(2.5%)高于女生(1.6%)(χ2=14.50,P < 0.05)。血尿酸(serum uric acid, SUA)平均水平为308.00(259.00,371.00)mmol/L,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87,P < 0.05),HUA患病率为21.1%。HTW表型的HUA患病率(44.4%)高于其他表型,其次为高腰围(enlarged waist, EW)表型(36.2%)。校正其他因素后,EW表型(OR=1.76,95%CI=1.26~2.47)和HTW表型(OR=2.25,95%CI=1.12~4.52)与HUA发病均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内蒙古6~17岁儿童青少年的HUA患病率较高,HTW表型与高尿酸血症呈正相关。在高尿酸血症的预防中,应加强对具有HTW表型儿童青少年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儿童体形认知准确性的改善效果, 为建立儿童正确的体形认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按行政区进行分层, 对北京、长治、乌鲁木齐24所小学四年级1 287名儿童进行综合干预(2018年9月—2019年6月), 干预组12所学校648名学生, 对照组12所学校639名学生。通过"Ma体形图"测量体形认知准确性, 采用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综合干预对儿童体形认知准确性的作用。  结果  基线时, 干预组和对照组儿童的体形认知准确率分别为56.6%和51.5%, 体形低估率分别为42.0%和47.7%, 体形高估率分别为1.4%和0.8%。干预后, 与对照组相比, 干预组儿童体形认知不准确率(OR=0.50, 95%CI=0.37~0.68, P < 0.01)和体形低估率下降(OR=0.37, 95%CI=0.26~0.54, P < 0.01), 体形高估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分层分析结果显示, 干预对不同性别、营养状况、地区、独生/非独生子女儿童的体形认知准确性均有改善作用(交互项P值均>0.05)。  结论  儿童的体形认知不准确率较高, 以体形低估为主。综合干预可以有效减少体形低估, 改善儿童体形认知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肥胖综合干预对自我效能、体重认知和行为改变阶段的作用,为儿童肥胖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研究设计为整群随机对照人群试验.2013年9月在北京市东城区选取12所小学的1889名儿童(7~11岁),开展肥胖综合干预.6所学校(930名)被随机分配至干预组,6所学校(959名)被随机分配至对照组,干预时长为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系统评价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对超重肥胖女大学生体重、身体成分的干预效果,以期为超重肥胖大学生选择HIIT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CNKI、CBM、VIP、WanFang Data数据库中有关HIIT对超重肥胖女大学生体重、身体成分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期年限从各数据库收录起始年限至2020年12月14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Meta分析及发表偏倚检验。  结果  共纳入20个随机对照试验,中等质量研究14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HIIT能显著减轻超重肥胖女大学生体重(MD=-4.22,95%CI=-7.20~-1.25,P<0.01);改善体脂率(MD=-5.31,95%CI=-6.88~-3.73,P<0.01)、体质量指数(BMI)(MD=-2.11,95%CI=-2.65~-1.56,P<0.01)、全身脂肪量(MD=-3.66,95%CI=-4.89~-2.43,P<0.01)、腹部脂肪量(MD=-0.31,95%CI=-0.47~-0.15,P<0.01)、躯干脂肪量(MD=-2.15,95%CI=-2.86~-1.44,P<0.01),对瘦体重(MD=0.42,95%CI=-0.94~1.78,P=0.55)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HIIT能显著减轻超重和肥胖女大学生的体重,改善其身体成分,可为超重和肥胖女大学生进行长期的HIIT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