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了解广州市城区初一学生睡眠不足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学生睡眠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通过问卷对广州市城区26所中学5 550名初一学生睡眠时间等进行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学生睡眠不足影响因素.结果 初一学生睡眠不足报告率为77.93%.女生睡眠不足报告率(81.32%)高于男生(74.64%)(x2=35.99,P<0.01);住校生的报告率(86.34%)高于走读生(77.32%)(x2=17.98,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视屏时间≥2h可增加学生睡眠不足的风险(OR=1.45,95%CI=1.23~ 1.70),运动时间≥1h可降低该风险(OR=0.77,95%CI=0.66~0.91).相比视屏时间<2 h且运动时间≥1h的学生,视屏时间≥2 h且运动时间<1h的学生睡眠不足风险增加87%(OR=1.87,95%CI=1.49~ 2.36),但尚未观察到视屏时间与运动时间在统计学意义上的交互作用.结论 广州市城区初一学生睡眠不足现象普遍,女生和住校男生睡眠不足问题较为突出.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及运动时间对学生睡眠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青少年抑郁情绪发生情况及母亲妊娠期疾病对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影响,为青少年抑郁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在广州市11个区抽取808所中小学,调查96 756名10~20岁青少年的父母他评抑郁症状以及母亲妊娠期疾病情况。  结果  父母他评青少年存在轻微、中度、重度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分别为5.5%,3.5%和0.5%。单因素分析显示,青少年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与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胆汁淤积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病毒性肝炎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42~158.91,P值均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母亲患有妊娠期糖尿病(OR=1.41,95%CI=1.18~1.68)、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低(OR=1.61,95%CI=1.15~2.26)、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OR=1.40,95%CI=1.03~1.91)、妊娠期贫血(OR=1.46,95%CI=1.35~1.59)、妊娠期合并病毒性肝炎(OR=1.67,95%CI=1.38~2.02)与青少年父母他评抑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母亲妊娠期患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以及病毒性肝炎可能对青少年抑郁情绪及严重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广州市6~18岁儿童青少年腰围(WC)和腰围身高比(wH氓)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年级分层整班抽样方法对参加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广州市12所监测学校(广州市城乡各3所中学和3所小学)6~18岁学生进行腰围和身高检测,计算各个年龄组城乡男女生腰围和腰围身高比百分位数、腰围身高比的均值,比较腰围和腰围身高比年龄、城乡和性别差异。结果2010年调查5141名学生,城市男生1287名、城市女生1256名、农村男生1300名、农村女生1298名。广州市6-18岁学生随年龄增长腰围不断增加,女生在青春发育期腰围值接近男生,其他年龄组均是男生超过女生。同性别各年龄组的腰围城市大于乡村。城乡男女生6-18岁WHtR在0.40至0.45范围内波动,13岁前城乡男生WHtR高于女生,13岁后女生wHtR大于男生或与男生重叠。同性别各年龄组的WHtR均是城市大于乡村。结论广州市6~18岁城乡学生腰围和腰围身高比在年龄、性别、城乡表现出差异;该数据为制定全国儿童青少年腰围:腰围身高比的体质量超标、肥胖筛查标准提供广州地区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州市城区中小学生含糖饮料的摄入频次与其他饮食行为的关联,为制定控制含糖饮料消费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依托广州市中小学生常规体检工作,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小学二年级、初一和高一学生含糖饮料摄入情况以及其他饮食行为资料,运用潜在类别分析识别研究对象其他饮食行为的潜在类别,进而比较不同类别间含糖饮料摄入的差异。结果 11 124名调查对象中,30.92%的学生含糖饮料摄入≥3次/周。通过潜在类别分析将其他饮食行为分为4类:饮食行为健康组、饮食行为均不健康组、低蔬菜水果组和高甜食零食组,其潜在类别概率分别为0.6239,0.0430,0.1534和0.1797。4组学生的含糖饮料摄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31.16,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饮食行为均不健康组经常喝含糖饮料的率最高(61.92%),饮食行为健康组最低(24.22%),低蔬菜水果组和高甜食零食组介于两者之间(29.64%和47.87%)。结论 广州市中小学生经常喝含糖饮料的比例较高,且与其他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5.
分析广州市中小学生奶及奶制品的摄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广州市促进学生奶及奶制品的摄入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于2019年4-12月对广州市3所小学和3所中学的7 948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信息及学生近1个月奶及奶制品(包括纯牛奶、酸奶、奶粉、奶酪和其他奶制品)的摄入频次和摄入量.采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调查对象的奶及奶制品摄入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6.12%的学生奶及奶制品摄入频次<7次/周,78.88%奶及奶制品摄入量不足(<300 g/d),奶及奶制品摄入者每天摄入量的中位数为178.57 g/d.多因素I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高中生奶及奶制品摄入量不足的风险更高[OR值(OR值95%CI)分别为1.42(1.26~1.60),1.86(1.51~2.28)];而父亲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0.75,95%CI=0.59~ 0.94)、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高中:OR=0.75,95%CI=0.61~0.93;大专及以上:OR=0.58,95%CI=0.46~ 0.72)和家庭年收入≥20万元(OR=0.77,95%CI=0.64~0.92)的学生更可能足量摄入奶及奶制品.结论 广州市中小学生奶及奶制品摄入率高,但摄入量明显不足.应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营养健康教育,重点关注女生和高年级学生,促进中小学生奶及奶制品的摄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广州市城区中学生视屏时间与饮食行为的关系,为实施中学生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以广州市城区12 357名初一、高一新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学生体质状况、生活作息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学生的视屏时间与饮食行为进行关联分析。结果中学生视屏时间过长的检出率为18.80%(2 323名),其中男生为18.52%(1 165/6 292),女生为19.09%(1 158/6 0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视屏时间过长与蔬菜(OR=0.50,95%CI=0.42~0.58)、水果(OR=0.64,95%CI=0.58~0.70)的摄入频率存在负关联;与油炸类食品(OR=1.90,95%CI=1.70~2.09)、西式快餐(OR=1.90,95%CI=1.65~2.19)、甜食(OR=1.36,95%CI=1.25~1.49)和含糖饮料(OR=1.70,95%CI=1.57~1.84)的摄入频率存在正关联(P值均<0.01)。结论广州市城区中学生视屏时间与饮食行为有关,需要科学管理视屏时间并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小学生低运动素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州市参加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12所监测点校中(城区和农村各3所中学和3所小学)抽取小学四年级至高三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检测、运动素质测试和采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学生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凡速度、爆发力、肌耐力、耐力跑和身体柔韧性均低于同性别、同年龄组均值的判定为低运动素质。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学生运动素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9~18岁学生3 846人,其中城市男生969人、城市女生947人、农村男生954人、农村女生976人。广州市四年级以上中小学生低运动素质总检出率为9.88%(380/3 846),其中男生检出率为11.65%(224/1 923),高于女生的8.11%(156/1 923);城市学生检出率为11.85%(227/1 916),高于农村学生的7.93%(153/1 9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农村、认真做课间操是相对于男生、城市、缺乏或偶尔做课间操的调查对象,其为低运动素质的可能性分别是后者的0.63、0.65、0.80倍。超重肥胖、每周上体育课节数≥3节、不喜欢上体育课、不愿意长跑相对于正常体重、每周上体育课节数3节、喜欢上体育课、愿意长跑的调查对象,其为低运动素质的可能性分别是后者的2.80、1.31、1.67、1.40倍。结论提高学生主动运动的意愿、保证适量的运动负荷、控制体重是改善学生运动素质、增强体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广州市城区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家庭在外就餐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 抽取广州市12所小学的二年级学生2 206名,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家庭在外就餐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 学生家庭在外就餐≥1次/周者占53.99%。多因素分析显示,独生子女家庭比非独生子女家庭有更高的可能性在外就餐(OR = 1.45,95% CI:1.18~1.78,P<0.001)。与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元的家庭相比,收入高的家庭在外就餐的可能性更高(家庭人均月收入为5 000~9 999元:OR = 1.60,95% CI:1.21~2.13,P = 0.001;≥10 000元:OR = 2.22,95% CI:1.68~2.94,P<0.001)。类似,与父母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的家庭相比,父母文化程度为大专或本科的家庭有更高的在外就餐可能性(OR = 1.87,95% CI:1.44~2.43,P<0.001)。而中等营养知识得分的家长较得分高的家长有减少带孩子外出就餐的倾向(OR = 0.75,95% CI:0.59~0.95,P = 0.016)。此外,家庭在外就餐与儿童超重肥胖风险增高存在统计学关联(OR = 1.31,95% CI:1.03~1.67,P = 0.032)。结论 广州市城区小学二年级学生家庭在外就餐现象较为普遍。独生子女家庭、家庭收入和父母文化程度和营养知识水平是家庭在外就餐的影响因素。家庭在外就餐可能会增加儿童超重肥胖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州市儿童青少年1991--2010年生长发育趋势和规律,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1、2000和2010年采用年级分层整班抽样方法对参加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广州市12所监测学校(广州市城乡各3所中学和3所小学)7~18岁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检测,分析和比较3次检测数据。结果1991、2000年各调查4800名学生,2年调查的城市男女生均分,51J为1200人、农村男女生均分别为1200人。2010年调查4771名学生,城市男生1187人、城市女生1156人、农村男生1200人、农村女生1198人。1991--2010年广州市7~18岁城、乡男生身高分别平均增长3.74、4.29cm,城、乡女生身高平均增长3.03、3.57cm;城市男、女生身高在2000年前10年的平均增速(分别为2.13、2.26cm/10年)高于后10年(分别为1.83、0.99cm/10年),乡村男、女生则是2000年后10年的平均增速(分剐为3.61、3.43cm/10年)高于前10年(分别为0.76、0.16cm/10年)。1991--2010年7—18岁城、乡男生体重平均增长6.76、4.91kg,城、乡女生体重平均增长4.34、2.11kg;除城市女生外,城市男生和乡村男、女生2000年后10年的体重增速(4.35、4.68和2.45kg/10年)均高于2000年前10年增速(3.08、0.45和一0.36kg/10年)。结论广州市儿童青少年保持着正向生长发育的长期趋势;近10年城市学生身高增速放缓的同时乡村学生生长发育出现迅猛增长;建议加强7岁前婴幼儿营养和保健水平;改善农村学生的营养和卫生状况;警惕城市男生超重和肥胖现象。  相似文献   
10.
探索饮食和活动行为对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的影响,为促进学生良好发育和健康成长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检测细则》要求,采用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学生调查问卷”对广州市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高中学生共3 861名进行调查.现场记录身高、体重等数据.结果 在所有学生中,71.95%体重正常,13.78%营养不良(含生长迟滞、消瘦),9.51%超重,4.77%肥胖;73.4%的学生睡眠不足,83.4%坚持每天吃早餐,24.1%每天坚持1h体育锻炼.男生超重肥胖率高于女生,城市学生超重肥胖率高于乡村学生,乡村学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城市学生(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营养过剩与学生的地区、性别、学段、是否喜欢上体育课、是否愿意参加长跑锻炼、每周上体育课次数是否达到国家课程标准、上体育课是否出汗有关;营养不良与学生的地区、是否每天喝牛奶、学校是否“挤占”体育课、睡眠时间是否足够有关.结论 充足的睡眠、规律的作息、科学的营养搭配、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落实每天1h的体育锻炼能有效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