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SUR1基因多态性与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性家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对上海地区 2型糖尿病家系SUR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探讨SUR1基因对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方法 上海地区 2型糖尿病家系 5 5个 ,共 2 5 3人。选定SUR1基因 2个多态性位点 ,运用PCR -RFLP方法对每位入选者均进行基因型分析并经测序证实。测定空腹C肽及胰岛素判断胰岛 β细胞功能 ,并测定体重指数、血压等生理指标及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临床指标。结果  (1 )空腹C肽 :1 6号外显子c/t基因型、t/t基因型高于c/c基因型 ,差异存在显著性 ;31号外显子G/A A/A基因型低于G/G基因型 ,差异存在显著性 ;G/A A/A c/c组低于G/G c/c组 ,差异存在显著性。 (2 )空腹胰岛素 :1 6号外显子 - 3c→t多态性tt纯合子明显高于cc纯合子 ,而 31号外显子AGG→AGA多态性则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SUR1基因的多态性和突变对胰岛β细胞功能有一定影响。 1 6号外显子t等位基因携带者空腹C肽较cc纯合子升高。 31号外显子A等位基因携带者空腹C肽较非携带者低。 1 6号外显子tt纯合子空腹胰岛素明显高于cc纯合子。  相似文献   

2.
磺脲类药物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磺脲类药物疗效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中国糖尿病患者磺脲类药物受体基因16外显子-3t→c多态性与磺脲类药物失效的关系。方法:应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相互间无一级亲属关系的155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群132人中磺脲类药物受体基因第16外显子-3t→c多态性的相关性进行遗传学研究。结果:2型糖尿病组16外显子-3t→c为“C”的等位基因及“CC”纯合子基因型的  相似文献   

3.
磺脲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北京、沈阳两个地区汉族人群磺脲受体 (sulfonylureareceptor,SUR)基因第 2 4内含子 3t/c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配偶对作病例 对照研究。用聚合酶链反应 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磺脲受体基因第 2 4内含子 3t/c多态性。结果 :SUR2 4内含子 3t/c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 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所筛查的北京、沈阳两地区人群中SUR基因 2 4内含子 3t/c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磺脲类受体1(sulphonylurea receptor 1, SUR1)基因上的常见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16-3c/t和S1369A对格列齐特降糖作用的影响.方法:就诊于本院门诊的北方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115名,服用格列齐特治疗8周(初始剂量40 mg bid,根据第15天和第29天空腹血糖值调整剂量,每次增加40 mg,最大剂量为120 mg bi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血浆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基础胰岛素、肝肾功等指标,计算HOMA-B和HOMA-IR指数,治疗期间定期进行随诊.用荧光水解探针技术检测患者SUR1 基因16-3c/t及S1369A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格列齐特疗效的差异.结果:(1)共有101例患者完成全部试验,其中16-3c/t多态性中c等位基因频率为0.56,t等位基因频率为0.44;S1369A多态性中S等位基因频率0.58,A等位基因频率为0.42;(2)各基因型患者经过治疗FPG、HbA1c、HOMA-B指数均明显改善(P<0.05),HOMA-IR指数没有明显变化(P>0.05);(3)16-3t/t患者HbA1c及HOMA-B指数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16-c/c及16-3c/t患者(P<0.05),S1369A多态性的各基因型患者比较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UR1基因多态性会对格列齐特的降糖疗效起修饰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SNP的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β细胞素基因外显子1TGC19GGC、5′非翻译区A-226G两个位点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谢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96例健康对照者分别采用RFLP-PCR、SASP-PCR对两个位点进行基因多态性筛查。结果:①外显子1TGC19GGC研究中,2型糖尿病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在两种基因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健康对照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在两种基因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密度脂蛋白在两种基因型之间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在TG基因型中有降低的趋势。②5′非翻译区A-226G研究中,2型糖尿病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在两种基因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两种基因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甘油三酯在GG基因型中明显升高(P<0.05)。结论:①BTC基因外显子1TGC19GGC的研究中发现,在2型糖尿病组中该位点基因突变与血脂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在健康对照组中TG基因型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有一定的相关性。②BTC基因5′非翻译区A-226G的研究中发现,在2型糖尿病组中该位点基因突变与血脂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在健康对照组中GG基因型与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磺脲类药物受体1(SUR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随机提取正常人136例(正常组)及2型DM患者173例(T2DM组)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PCR扩增SUR1基因24号内含子多态性位点的区域,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其基因型,并用测序证实不同酶切图形基因型的准确性。结果:T2DM组和正常组SUR1基因第24号内含子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1基因可能是中国天津地区2型糖尿病发生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磺脲类受体1(SUR1)基因外显子16—3c/t、33T/G(S1369A)的多态性对格列齐特降糖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5年、近2个月降糖药治疗时间累计〈1周、最近1周无降糖药治疗史的天津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服用格列齐特8周后观察其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及服糖2h后静脉m糖(FPG、P2PG)、基础胰岛素等指标。用Taqman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基因多态性,根据不同基因型分组进行药效比较。结果:135例患者完成全部试验。格列齐特治疗后HbAIc、FPG、P2PG、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I30/△G30)、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均显著改善(P〈0.05)。外显子16—3c/t、33T/G(S1369A)各基因型间FPG、P2PG、HbAlc、HOMA—IR下降率及△I30/△G30。HOMA—B上升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格列齐特对所有基因型患者有效,但外显子16-3c/t、33T/G(S1369A)不同基因型与格列奇特降糖疗效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国湖北地区汉族人群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基因外显子18c 54G/ C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05例正常对照者和93例2型糖尿病患者SREBP-1c基因外显子18c 54G/C SNP进行检测,比较2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①正常对照组C等位基因频率为69.0%,2型糖尿病组为59.1%,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x2=4.22,P<0.05);2组的基因型频率未见显著性差异(x2=4.35,P>0.05)。②湖北地区汉族正常人群SREBP-1c基因54G/C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法国人和瑞士人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REBP-1c基因外显子18c 54G/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相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解偶联蛋白2(UCP2)基因外显子8一个45 bp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中国上海地区汉族人2型糖尿病及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对195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81例正常对照者解偶联蛋白2第8外显子的45 bp的I/D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45 bp I/D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将所有入选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分成BMI≤23 kg/m2组和BMI≥25 kg/m2组,在这两组中I/D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亦无显著性;而且纯合缺失(D/D)组与杂合缺失(I/D)+纯合插入(I/I)组间的BMI亦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UCP2基因的第8外显子45 bp的I/D多态性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2型糖尿病和肥胖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国甘肃东乡族钙蛋白酶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43)(G/A)位点多态性,探讨其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随机选取的东乡族2型糖尿病患者38例和同期体检的85名东乡族对照组钙蛋白酶10基因SNP43(G/A)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采用氧化酶法或放免法测定血糖、胰岛素及血脂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2型糖尿病组钙蛋白酶10基因SNP43的G/G型与G/A型及A/A型携带者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3种基因型携带者间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钙蛋白酶10 SNP43(G/A)在中国甘肃东乡族人群中存在基因多态性,该基因多态性与甘肃地区东乡族人群胰岛素抵抗相关。  相似文献   

11.
病案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韦丽群 《中国病案》2007,8(9):14-16
目的探索病案信息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将病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病案信息管理在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法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病案信息管理发生显著的变化,向数字化、高智能化的电子病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存在一些未详细说明的问题,如什么是有效身份证明,什么年份的病案可以复印等?这不仅影响医院为患者提供病历复印工作,更影响和谐医患关系,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因此,一方面要完善《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另一方面,医院应利用出院记录等医疗文件进行详尽的告知义务,同时,应将住院检验、影像报告单一式两份,一份贴于病案中,一份直接给病人,这样能极大的方便患者,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病案信息利用的范围及病案信息利用的管理两大方面阐述了病案在信息时代所处的地位及其利用价值,同时就拓展病案利用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朱章志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创新性的提出以"神、形、纳、眠、便"判断疗效,即以患者的精神状态、形体、饮食、睡眠及二便等症状作为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人体的"神、形、纳、眠、便"是在人体正气的推动下才能够正常,"神、形、纳、眠、便"出现异常,实际上是反应了人体正气的虚弱,因而可以用来评价人体的正气是否正常,这一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此作为指导,取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保证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性.方法通过了解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的要求(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分析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常见问题对医院统计指标的影响;提出对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存在问题的对策.结果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性.结论只有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才能保证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治疗效果,以及妊娠期长时间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妇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相应胎龄所需热量的饮食,观察组除给予对照组的饮食外再加适量的肠内营养制剂,应用30天。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宫高和双顶径的增加显着大于对照组孕者;观察组胎儿无应激试验(NST)阳性的比率显着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低体重出生儿(小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及和Apgar小于7分的患儿比率显着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治疗中不仅有效,而且对孕妇和胎儿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住院病案缺陷的常见原因,提出解决方法。方法对2007年上半年出院病案进行质量检查。结果抽查病历924份,病历缺陷924份,共2540项次。结论加强医师的法制观念,加强责任感,强化基本功讪练,实行病案质量四级监控,杜绝缺陷病案归档上架,确保病案质量。  相似文献   

18.
经验法则是利用事物发展常态而形成的规律,而适用于证据司法场域的特殊法官心证过程.借助现代司法的自由心证技术,以及盖然强度的适用效能评估,可以促进经验法则更加符合民众实质正义观感,促进基于证据事实裁量的纠纷解决结果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学习环境中的气味,单独或同时出现于编码与提取过程中,其对短时记忆储存的影响。方法设计两个试验:试验一,将被试随机分为气味组、想象组、控制组,在有桂花香气味、想象气味、没有也不想象气味的学习环境中分别测验被试的整体回忆成绩和相关词汇的回忆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试验二,气味为愉快气味和不愉快气味2种,试验是3个被试间设计(学习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回忆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试验分两次进行,间隔24h,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试验一,气味组的整体回忆成绩(12.500±3.117)个高于想象组(9.571±2.387)个和控制组(7.625±5.225)个,变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想象组成绩低于气味组,但高于控制组。试验二,在学习中呈现气味和回忆中呈现气味之间有着显著的相互作用(P<0.05);但对气味呈现于测验(回忆)中则无显著影响(P>0.05)。均数逐对检验亦发现A1B1、A2B1、A2B3三个组的均数与其余各组(除A2B2组外)都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A2B2组只与A3B1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学习和回忆时,如果呈现同一种愉快气味,那么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愉快气味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提取线索;2.学习时,如果呈现一种不愉快气味,那么回忆时不管有否气味,都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学习环境中的气味,单独或同时出现于编码与提取过程中,其对短时记忆储存的影响.方法 设计两个试验:试验一,将被试随机分为气味组、想象组、控制组,在有桂花香气味、想象气味、没有也不想象气味的学习环境中分别测验被试的整体回忆成绩和相关词汇的回忆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试验二,气味为愉快气味和不愉快气味2种,试验是3个被试间设计(学习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回忆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试验分两次进行,间隔24 h,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试验一,气味组的整体回忆成绩[(12.500±3.117)个]高于想象组[(9.571±2.387)个]和控制组[(7.625±5.225)个],变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想象组成绩低于气味组,但高于控制组.试验二,在学习中呈现气味和回忆中呈现气味之间有着显著的相互作用(P<0.05);但对气味呈现于测验(回忆)中则无显著影响(P>0.05).均数逐对检验亦发现A1B1、A2B1、A2B3三个组的均数与其余各组(除A2B2组外)都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A2B2组只与A3B1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1.学习和回忆时,如果呈现同一种愉快气味,那么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愉快气味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提取线索;2.学习时,如果呈现一种不愉快气味,那么回忆时不管有否气味,都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