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静脉营养治疗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周围静脉营养能否纠正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同时进一步探讨妊娠期应用肠外营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妇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能量合剂,观察组患者常规输注普通能量合剂后再缓慢输注适当量的营养液,以“全合一”方式经外周静脉维持10-12h,应用10d。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宫高和双顶径的增加显著大于对照组孕者;观察组胎儿NST反应型的比率显著大于对照组;观察组低体重出生儿和Apgar小于7分的患儿的比率显著小于对照组。结论周围静脉营养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治疗中不仅有效,而且对孕妇和胎儿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山东省庆云县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15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15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发生率及不同程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影响,并统计不同体重新生儿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迟缓儿的发生率为59.33%,对照组仅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3.16,P0.05);且随着血压程度的增高,出现发育迟缓比率显著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6.46,P0.05)。随访观察组对象至出生,体重2000 g的新生儿中出现发育迟缓比率为73.91%,体重2000~2500 g的新生儿中出现发育迟缓比率为55.93%,体重2500 g的新生儿中出现比率为48.89%,随着新生儿体重的增加,出现发育迟缓的比率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37,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的病症情况和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之间的关系密切,呈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3.
廖文君 《海南医学》2014,(19):2845-2848
目的探讨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126例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记录胎龄(超声或出生时成熟度分析数据)、出生时体重、身长、头围、性别、是否低于胎龄儿、是否存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最大生理性体重减少率、恢复出生体重的天数、起始肠内喂养时间、完全肠内喂养时间(每天奶量〉100 ml/kg·d),37~42周时测定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以体重、身长和头围计,分析EUGR发生率、其危险因素以及适于胎龄儿(AGA)和低于胎龄儿(SGA)EUGR发生率。结果 EUGR组胎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均低于非EUGR组(均P〈0.01),而体重下降率(%)、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起始肠内喂养时间以及完全肠内喂养时间均大于非EUGR组(均P〈0.01),SGA比例明显大于非EUGR组(均P〈0.05)。以体重、身长、头围计,所有新生儿EUGR发生率分别为47.6%、39.7%和4.8%。总体上SGA宫外发育迟缓率明显高于AGA(均P〈0.01)。胎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完全肠内喂养时间与EUGR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胎龄、宫内发育迟缓、营养摄入差及呼吸窘迫综合症仍是胎龄≤32周早产儿EUGR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在宫外生长过程中发生发育迟缓的比率和影响因素。方法:从极低出生体重儿中选出181例胎龄<32周的早产儿,记录其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头围、性别、恢复出生体重时间、首次肠内营养供给时间、首次完全肠内营养供给时间。同时在其生长到37~42周时测量患儿的体重、身长、头围,研究宫外发育迟缓几率和各类危险因素,并同时研究适于胎龄儿和小于胎龄儿宫外发育迟缓发生几率。结果:发育迟缓的患儿胎龄、出生时的体重、身长以及头围均明显低于发育正常新生儿,同时其恢复出生体重时间、首次肠内营养供给时间、首次完全肠内营养供给时间均大于正常发育新生儿,且小于胎龄儿发育迟缓发生几率明显高于适于胎龄儿。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包括胎龄、营养摄入时间等。  相似文献   

5.
孙继青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9):1001-1002
目的:探讨IGF-Ⅰ水平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7例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IGF-Ⅰ水平,根据不同出生体重分为小于胎龄儿(SGA)组(n=20),适于胎龄儿(AGA)组(n=26)及大于胎龄儿(LGA)组(n=21),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母血IGF-Ⅰ水平与脐血IGF-Ⅰ水平及胎儿体重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脐血IGF-Ⅰ水平与胎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P〈0.01);三组新生儿脐血IGF-Ⅰ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GA组高于AGA、SGA组(P均〈0.01),AGA组高于SGA组(P〈0.01);男女婴的脐血、母血IGF-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脐血IGF-Ⅰ水平与胎儿体重呈正相关,提示其与胎儿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而母血IGF-Ⅰ水平与胎儿体重无相关,故不能作为监控胎儿宫内发育的指标;母血脐血IGF-Ⅰ水平与胎儿性别无关,提示男女婴IGF-Ⅰ水平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由黄芪,当归,川芎等补肾活血药组成的中药健胎液防治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作用机理,本研究有杉被动吸烟法建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动物模型,运用蛋白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正常对照组,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组(IUGR组),IUGR加健胎液组(用药组)孕鼠红细胞膜-骨架成份变化,并以胎鼠平均出生体重变化作疗效评价,结果与IUGR组相比,用药组胎鼠平均出生体重增加(P〈0.01),孕鼠红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妊娠期补充钙剂的效果及对妊娠的影响。方法:将236例20~32周的孕妇随机分为用药组(118例,服用乐力氨基酸螯合钙2g/d)和对照组(118例),分别于服药前检测血钙、尿蛋白,并于观察期间每4周复查1次;每周监测血压、体重、宫高、腹围及双下肢水肿情况;观察缺钙症状发生情况。结果:用药组血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缺钙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妊高征、胎儿宫内迟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妊娠期补充钙剂有利于减少缺钙症状的发生,降低妊高征、胎儿宫内迟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王文 《当代医学》2014,(13):66-67
目的:观察必需脂肪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产科门诊诊断为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孕妇72例,分为常规治疗组36例和口服脂肪酸组36例,分别给予单纯常规治疗、常规治疗配合口服人体必需氨基酸治疗。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应用超声定期检查胎儿生长各径线生长速度。结果口服脂肪酸组在胎儿头围、腹围等生长指标增长速度快于常规治疗组胎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配合口服人体必需脂肪酸方法在改善胎盘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治疗胎儿生长受限中优于常规治疗治疗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EN)在胎儿生长受限(FGR)孕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孕32~ 34周诊断FGR初产单胎无其他合并症住院孕妇63例按入院时间进行编号,单号为观察组(n=32),双号为对照组(n=31).在治疗FGR过程中两组热量、各营养素相同情况下加餐饮食应用肠内营养为观察组,加餐饮食应用普通食物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孕妇的宫高、腹围、体重及胎儿双顶径(BPD)、头围(5HC)、腹围(AC)、股骨长(FL),然后统计其增长值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孕妇的宫高、腹围、体重及胎儿的BPD、HC、AC、FL增长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FGR孕妇中的应用EN有利于胎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硫酸镁治疗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硫酸镁治疗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将43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孕妇随机分为硫酸镁组(23例)和丹参组(20例).丹参组用能量合剂、复方丹参加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氨基酸静脉滴注,硫酸镁组除上述治疗外,再每天加用25%硫酸镁20mL静脉滴注,10d一个疗程,治疗后测量宫高、腹围、体重、及行B超检查了解胎儿的双顶径、头围、腹围、S/D、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胎盘重量。结果:硫酸镁组孕妇的测量指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胎盘体重明显高于丹参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硫酸镁能有效治疗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11.
曹丽  冉域辰  王红   《四川医学》2018,39(4):427-431
目的探讨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早期营养支持的方式,对其生长发育及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NICU于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符合入院标准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0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未实施早期营养支持的50例为对照组,实施早期营养支持的5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延迟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并发症的发生及神经系统发育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日增长体重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日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宫外生长迟滞的发生率(以出院体重为参考),观察组为25例(48.1%),对照组为38例(73.10%),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常见并发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低血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等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纠正胎龄40周时,两组患儿的体质量及身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0项神经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分值高(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能够有效解决极低出生体重儿存在的营养和生长发育问题,提高胎儿宫外发育的速度,有效增加患儿的体质量,缩短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减少宫外生长迟滞的发生,减少常见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早产儿常见的脑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夏先萍 《中外医疗》2013,(36):14-15
目的 探讨分析胃代食管术后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行胃代食管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予以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予以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结果 观察组的体重降低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蛋白变化低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较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胃代食管术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更好地促进胃肠功能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混合肠内营养(EN)支持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9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传统推注普通匀浆膳+持续输注能全力肠内营养混悬液,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注普通匀浆膳。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各项营养指标的变化并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营养支持后第7、14d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G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传统推注匀浆膳加持续输注肠内营养混悬液的混合肠内营养支持方式,能增加老年脑卒中患者摄入量,提高血清蛋白水平,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术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术后早期通过使用静脉置管输入营养液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待患者状况改善后改为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全程使用鼻置管输入营养液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治疗后体重等各项生理指标水平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经过营养支持,观察组体重、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升。观察组肠道蠕动和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后早期对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力,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5.
龙晓静  曾英  莫霄云  江涛  李金燕 《安徽医学》2015,36(9):1071-107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营养不良老年心衰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心力衰竭合并营养不良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进行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进行常规饮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变化情况,及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体内炎症细胞因子变化及发生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均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B型脑钠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发生低钠血症、高钠血症、高血糖以及二重感染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衰合并营养不良的老年患者实施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在保证机体能量补充的同时,更好的维持电解质平衡,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从而改善免疫功能,起到了综合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姚雄 《中外医疗》2016,(4):29-31
目的:研究分析肠内外序贯营养支持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肠内外序贯营养支持,比较分析两组营养支持前后谷氨酰胺、白蛋白水平、甘露醇/乳果糖(L/M﹚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营养支持10 d后谷氨酰胺和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营养支持10 d后L/M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给予肠内外序贯营养支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机体营养,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鼻肠管在使用机械通气的高龄病人行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例使用机械通气的高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置管后1个月内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行肠内营养支持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机械通气病人应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优于常规应用鼻胃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一步研究在ICU中成分肠内营养制剂支持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ICU病房内64例通过胃管鼻饲营养进行营养支持的重症危急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制作的肉汤、牛奶等的方式进行营养治疗;治疗组患者通过科学的营养摄入量计算,采用成分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人体测量指标、白蛋白指标明显升高,营养情况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治疗中,进行定量的成分肠内营养制剂支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营养状况,缩短ICU住院时间,对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分析2种营养支持疗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采取肠内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营养指标的变化以及生活质量的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清蛋白、血清前蛋白以及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清蛋白、血清前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精神状态、日常社交、情绪状况和精力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状态、日常社交、情绪状况和精力改变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营养支持疗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显著,且肠内营养效果更明显,能提高患者营养各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在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8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营养支持,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集束化干预,留置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内容如下:构建肠内营养管理小组,加强对小组成员肠内营养输注集束化策略的培训并考核,完善肠内营养干预措施,实施持续质量管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合并症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7.32% vs 26.83%,(21.04±5.23)d vs(25.22±6.56)d,P<0.05]。实施肠内营养20 d后,观察组白蛋白高于对照组[(38.69±2.46)g/L vs(33.16±3.07)g/L,P<0.05]。结论 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降低肠内营养相关性合并症的发生,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