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氯胺酮对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胺酮对内毒素(LPS)诱导大鼠肺损伤的影响和作用机理。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LPS组(5mg/kg),低剂量氯胺酮治疗组(5mg/kg),高剂量氯胺酮治疗组(10mg/kg),每组12只。建立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于注射LPS后4h处死大鼠,测肺湿/干重比,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蛋白浓度,测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NO水平。RT.PCR测肺组织中.NOSmRNA表达,Western-blot测肺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结果LPS组大鼠肺湿/干重比、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蛋白浓度均明显增加(P〈0.01),肺组织中TNF-α、IL-8、NO水平显著性升高(P〈0.01),同时肺组织中iNOSmRNA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均增加。而氯胺酮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均较LPS组减轻,大剂量组作用更明显。结论氯胺酮通过抑制NF-κB表达,减少炎症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对内毒素(LPS)诱导的大鼠肺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抑制炎症反应治疗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血液和肺组织中IL-6、IL-10、TNF-α、NF-κΒ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抑制炎症反应在治疗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气管内滴入内毒素(LPS)复制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将48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N组)、LPS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组(NAC组)、NAC联合地塞米松(Dex)治疗组(NAC+Dex组),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Β的含量,采用RT-PCR检测肺组织中IL-6、IL-10、TNF-α、NF-κΒmRNA的表达,并采用放免检测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IL-6、TNF-α的含量。结果LPS组大鼠肺病理可见明显的肺损伤表现,NAC组及NAC+Dex组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NAC组及NAC+Dex组肺NF-κB,肺IL-6、IL-10、TNF-α、NF-κΒ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和BALF中的IL-6、TNF-α含量明显高于N组(P〈0.01),而明显低于LPS组(P〈0.05)。结论NAC、Dex等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肺损伤的程度,达到防治急性肺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虫草素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的保护作用及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脂多糖诱导建立ALI大鼠模型,造模48只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虫草素低(5 mg/kg)、中(10 mg/kg)、高(20 mg/kg)剂量组,12只/组;另设12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虫草素各剂量组大鼠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虫草素,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周(1次/d)。检测大鼠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TLR4、NF-κB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水平,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并进行肺损伤评分。结果:对照组大鼠肺泡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肺泡组织受损,毛细血管扩张,红细胞渗漏和肺组织液分泌,可见炎症细胞浸润;虫草素干预后,肺泡组织趋于正常,肺泡壁变薄,红细胞、分泌液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aO2水平降低,PaCO2、肺损伤评分、肺组织TNF-α、IL-6、IL-1β、TLR4、NF-κB 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虫草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PaO2水平依次升高,PaCO2、肺损伤评分、肺组织TNF-α、IL-6、IL-1β、TLR4、NF-κB mRNA和蛋白水平依次降低(P<0.05)。结论:虫草素可改善ALI大鼠肺功能和肺损伤,降低肺部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虫草素抑制ALI大鼠肺组织TLR4、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进而抑制TLR4/NF-κB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一氧化氮(NO)与地塞米松(Dex)对内毒素所致大鼠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内毒素(LPS)组、Dex组、NO组、Dex NO组,每组6只。通过LPS静脉注射制备大鼠肺损伤模型,观察不同干预方式(Dex腹腔注射和/或NO吸入)对肺损伤的治疗作用。结果LPS组大鼠肺组织出现水肿、出血,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弥漫性肺泡塌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IL-8水平显著升高,肺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核阳性表达细胞增多,糖皮质激素受体(GR)核阳性细胞表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5)。予以Dex腹腔注射或/和NO吸入干预后,大鼠肺组织肺泡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及出血均不同程度减轻;BALF中TNF-α、IL-1β及IL-8水平较LPS组降低(P均<0.05);肺组织中NF-κB核阳性表达细胞减少,与LPS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肺组织GR核阳性细胞较LPS组明显增多(P<0.01),其中NO组肺组织GR阳性表达高于Dex组(P<0.05)。结论NO及Dex能有效减轻LPS所致的肺部炎症反应,NO还能提高肺损伤时肺组织内GR的表达,增强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十四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气道黏液高分泌过程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大鼠气道内注入脂多糖(LPS)建立气道黏液高分泌模型。分别给予罗红霉素(1—10mg/kg)、交沙霉素(10mg/kg)和阿莫西林(40mg/kg)管喂4d。提取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ELLA、ELISA、免疫组化、RT-PCR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黏蛋白、Muc5ac和核因子-κB(NF-κB)等的表达水平。结果LPS刺激可以使大鼠气道上皮Muc5ac蛋白和mRNA表达增高,使BALF中性粒细胞增高、黏蛋白含量增多、炎性细胞因子(IL-1β、1L-8和TNF-α)表达增加。同时气道上皮细胞胞浆NF-κB表达和NF-κB入核率均增高。罗红霉素(5和10mg/kg)可以抑制由LPS导致的Muc5ac高表达和NF-κB的核内转移,抑制肺组织内中性粒细胞聚集和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以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NF-κB的入核率与细胞因子、Muc5acn mRNA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交沙霉素组和阿莫西林组未观察到类似结果。结论罗红霉素可以抑制LPS所致的肺组织炎症反应和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其机制可能是部分通过抑制NF-κB活化、中性粒细胞聚集和炎性细胞因子释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穗花杉双黄酮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均通过气道滴注3.00 mg/kg LPS 100μl,空白对照组气道滴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6 h后阳性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地塞米松(2.5 mg/kg),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穗花杉双黄酮(2.5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48 h后称重测定大鼠肺组织湿/干比;苏木精-伊红染色(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 )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结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RT-PCR检测miR-140-5p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肺组织中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活化B细胞κ轻链增强子(nuclear factor kappa-light-chain-enhancer of activated B cells,NF-κB)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肺组织中miR-140-5p的表达情况。利用LPS刺激肺上皮细胞A549,加入穗花杉双黄酮RT-PCR检测miR-140-5P的表达,利用LPS刺激肺上皮细胞A549,加入miR-140-5P抑制剂、mimic-NC干预,RT-PCR检测TLR4、NF-κB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肺组织湿/干比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肺组织结构相比于ALI模型组大鼠炎症细胞明显减少,肺泡间隔明显减轻;ELISA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肺组织中TNF-α、IL-6和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WB结果发现实验组大鼠肺组织中TLR4、NF-κB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肺组织和细胞中miR-140-5P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而miR-140-5P mimic能明显抑制TLR4、NF-κB的表达(P<0.05)。结论 穗花杉双黄酮能明显缓解LPS诱导的大鼠ALI,降低肺损伤病理进程中血清TNF-α、IL-6和IL-1β的含量,对ALI起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了miR-140-5P的表达,从而减低ALI炎症过程中关键炎症信号TLR4、NF-κB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TSG)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9,蒸馏水 10 mL/kg,灌胃)、模型组(LPS组,n=9,脂多糖5 mg/kg,尾静脉注射)、TSG低剂量组(n=9, TSG 50 mg/kg,灌胃)和TSG高剂量组(n=9, TSG 100 mg/kg,灌胃)6 h后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切片并行肺损伤评分,测定肺组织湿/干质量比(W/D),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浓度,同时检测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并运用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NF-κB p65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LPS组相比,TSG低、高剂量组肺病理损伤明显减轻(P<0.001),血清TNF-α和IL-6的浓度显著降低(P<0.001),肺组织W/D明显下降(P<0.001),SOD活性明显升高(P<0.001),MDA含量明显减少(P<0.001),NF-κB p65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TSG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之间比较并无差异(P 病理损伤评分=0.99,PTNF-α=0.99,PIL-6=0.86,PW/D=0.84, PSOD=0.76,PMDA=0.74,PNF-κB p65=0.17)。结论 TSG可减轻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提高抗氧化能力,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内源性配体6-甲酰基吲哚并[3,2-b]咔唑(6-formylindolo[3,2-b] carbazole,FICZ)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FICZ对照组、LPS模型组和FICZ治疗组,每组6只.通过气管滴注LPS(3 mg/kg)制备ARDS模型,并于建模后6h收集各组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及肺组织,通过肺湿/干质量比值、HE染色考察各组肺组织的损伤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BALF和肺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TNF-α)水平及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含量;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AhR和NF-κB p65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LPS模型组相比,FICZ可有效减轻LPS所致的肺水肿及组织病理学损伤,减少BALF和肺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释放及肺组织中MPO的含量.另外,FICZ在激活AhR的同时对LPS作用下肺组织胞核中NF-κB p65的升高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FICZ对LPS诱导的大鼠ARDS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AhR以减少NF-κB p65的入核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探究姜黄素(curcumin)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损伤的作用。 方法 收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riarydisease,COPD)患者(n=30)和健康人(n=30)血液样本, 分离血清,ELISA 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的含量;培养人支气管上皮细 胞 BEAS-2B,并将细胞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LPS处理组(10μg/mL)、LPS+Curcumin(5μmol/L)处理组,ELISA 检测 细胞上清中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和 TGF-β的含量,CCK-8法和 EdU 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实时定量 PCR(qRT-PCR)和 Westernblot分别检测各组细胞lncRNANNT-AS1和 NF-κ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 NF-κBp65、IκBα的 表达。结果 COPD患者血清中IL-1β、IL-6、TNF-α和 TGF-β含量显著升高(均P<0.01);LPS处理显著增强BEAS-2B 细胞增殖能力(P<0.01);LPS处理组细胞上清中的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和 TGF-β含量显著升高(均 P< 0.01);同时,LPS组细胞中lncRNA NNT-AS1和 NF-κBp65的表达显著升高(均 P<0.01),IκBα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P<0.01);而上述的这些变化在姜黄素处理后均得到显著缓解。结论 姜黄素能够通过调节lncRNA NNT-AS1/NFκB信号通路缓解 LPS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增殖和炎症因子的合成释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GQL)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MAPK/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及肺组织保护作用。方法 75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GQL低、中、高剂量组,15只/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法建立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GQL低、中、高剂量组按照2.5 mL/kg的剂量灌胃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葛根芩连汤,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给予大鼠等量生理盐水,1次/d,共给药8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β(IL-1β)水平、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PMN)计数、肺湿干重比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肺组织丙二醛(MDA)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进行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实时定量PCR检测大鼠肺组织NF-κB/P65及P38/MAPK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肺组织p-NF-κB/P65、NF-κB/P65、P38/MAPK、p-P38/MAPK蛋白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GQL各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肺泡灌洗液PMN计数、肺组织湿干重比值及MDA水平、肺组织NF-κB/P65及P38/MAPK mRNA水平、p- NF-κB/P65、NF-κB/P65、P38/MAPK、p-P38/MAPK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肺组织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善。结论 葛根芩连汤能够显著降低急性肺损伤大鼠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肺组织氧化应激损伤及病理学变化,其机制可能与调节MAPK/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许建新  康明强 《医学综述》2008,14(11):1614-1616
核因子κB(NF-κB)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功能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它广泛参与机体内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调节百余种靶基因的表达。NF-κB的活化在缺血/再灌注肺损伤中起到关键作用,多种途径抑制NF-κB的活化有助于减轻缺血/再灌注肺损伤。  相似文献   

12.
肺表面活性蛋白A、B在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时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肺表面活性蛋白A和B(SP—A,SP—B)表达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用内毒素脂多糖(LPS)制备Wistar大鼠ALI模型,分加采用ELISA、免疫组化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动态观察LPS致伤后不同时间点肺组织TNF-α,SP—A和SP—B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肺组织TNF—α蛋白含量和髓过氯化物酶(MPO)活性分别于LPS致大鼠ALI后0.5h和1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h时达高峰;肺内SP—B阳性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数量减少,染色变浅,SP—B蛋白表达逐渐减弱,其灰度值于LPS致伤后2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肺组织SP—A和SP—BmRNA的表达不同程度减弱,2h时明显弱于对照组(P<0.05),分别于8h和4h时达最低水平。结论:LPS致大鼠ALI时沸组织SP—A和SP—BmRNA的表达减弱,SP—B蛋白含量减少,这可能与多形核粒细胞在肺内的聚集和TNF—α水平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核因子-κB(NF-κB)DNA结合活性的变化,探讨VILI炎症反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应用大潮气量(VT)机械通气建立兔VILI模型.4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VT组、损伤1 h组、2 h组及4 h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TNF-α含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mRNA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法(EMSA)测定NF-κB的活性.同时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肺湿质量/干质量比值(W/D)及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 损伤4 h组PaO2较常规VT组显著降低(P<0.05),损伤4 h组W/D较对照组和常规VT组显著升高(P均<0.01).2) 损伤2 h组和损伤4 h组肺组织匀浆中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常规VT组(P均<0.01).各损伤组TNF-α mRN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常规VT组(P均<0.01),损伤4 h组高于损伤1 h组(P<0.01)和损伤2 h组(P<0.05).3) 各损伤组NF-κB的DNA结合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常规VT组(P均<0.01),2 h活性达峰值,4 h仍维持在高水平.结论 TNF-α升高参与了VILI的炎症反应过程,其升高可能与其mRNA表达增高有关.NF-κB的DNA结合活性增高可能参与了VILI时TNF-α的基因转录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NF-κB在博莱霉素(BLM)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病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反义寡核苷酸对肺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5组,于0d经小鼠尾静脉分别注射150mg/kg或300mg/kgBLM,在注射前6h和注射后第5d,150组和300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NS);anti150组和anti300组分别注射p65的硫甙反义寡核苷酸(900μg/只);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分别在3个时间点(注射前6h、0d、第5d),经尾静脉注射NS,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死亡情况和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1)150组和anti150组死亡率分别为53%和0%(P<0.05);而300组和anti300组死亡率分别为100%和60%(P<0.05)。p65反义寡核苷酸抑制了BLM所致小鼠死亡;(2)150组和anti150组小鼠的最低体质量分别减轻至原来的(65.5±7.8)%和(82.1±3.4)%(P<0.01)。p65反义寡核苷酸改善了BLM所致小鼠体质量减轻;(3)肺组织HE染色显示,BLM致死的150组小鼠,可见肺组织血管结构丧失,出血性水肿,肺泡腔内大量炎性渗出;非BLM致死小鼠注射BLM后14d,可见肺组织大片实变,肺泡结构丧失。而anti150组14d明显减轻了BLM导致的肺组织损伤。结论NF-κB可能在BLM致小鼠急性肺损伤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NF-κB反义寡核苷酸对BLM所致小鼠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巨噬细胞的激活和核因子kappaB(NF-κB)活性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DHCA幼猪模型的建立,采用免疫组化和ELISA方法,检测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段肺组织巨噬细胞的激活、NF-κB的表达以及炎性因子含量的变化来检验巨噬细胞激活和NF-κB活性在DHCA肺损伤中的作用。结果NF-κB表达和炎性因子含量的变化与DHCA缺血-再灌注呈时间依赖性,且在DHCA缺血-再灌注1.5h时NF-κB的表达达到高峰,此时肺组织的炎性细胞以巨噬细胞为主。结论早期巨噬细胞的激活和NF-κB活性可能加重DHCA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五味子乙素对二氧化硅致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 B,Sch-B)对二氧化硅致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染矽尘组、Sch-B干预组.非暴露气管法建立大鼠二氧化硅矽肺模型,灌胃给予Sch-B 80 mg/kg/d.药后3、7、14和21 d,对照组、染矽尘组和Sch-B干预组分别随机安乐死4、6和6只大鼠,取其肺组织,测定肺系数;光镜观测其病理8切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大鼠肺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含量变化.结果 Sch-B对矽肺病理形态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以降低染矽大鼠的肺系数,降低肺组织匀浆中HYP和MDA含量,提高GSH含量,与染矽尘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 Sch-B可以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对二氧化硅致大鼠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慧  吴金明 《医学综述》2008,14(21):3296-3300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等;若炎症迁延不愈,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目前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损伤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机体抗HBV的免疫反应(特别是细胞免疫反应)起着关键的作用,直接决定着感染的结局。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非抗原特异性炎性细胞的肝细胞损伤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除此之外,病毒自身因素(包括过度表达的病毒蛋白、HBxAg、HBSP)、细胞因子、TRAIL介导的肝细胞凋亡以及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人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血小板等因素也可能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损伤的发生机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吴华伟  陈兵 《医学综述》2008,14(5):644-646
核因子κB(NF-κB)是介导许多免疫和炎性反应的中心物质,对脑损伤后继发性炎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文章首先综述NF-κB家族成员构成情况及其在细胞中的激活与调控过程,以及NF-κB激活过程中存在的正反馈现象;继而综述NF-κB在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NF-κB的激活剂、NF-κB与神经系统的关系;最后着重综述NF-κB在脑损伤中的双重作用及目前针对NF-κB信号转导的阻断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鼠深低温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水通道蛋白5(AQP5)的变化及核因子kappa B(NF-κB)信号通路对大鼠肺组织AQP5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深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PDTC干预组(I/R+PDTC组)。I/R组大鼠体表降温至深低温后阻断左下肺门30min后开放、复温;sham组只开胸但不降温阻断左下肺门;PDTC组于实验前2d腹腔注射PDTC,其余操作同I/R组;各组于再灌注复温后1h或相应时间段取肺组织行病理学观察、测肺湿/干重(W/D)比值,实时PCR及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中AQP5及NF-κB p65的表达。结果:I/R组与Sham组比较肺组织NF-κB p65表达增多(P<0.01),AQP5表达减少(P<0.01)、W/D比值增高(P<0.01),肺组织形态及结构明显受损;PDTC干预组与I/R组比较肺组织NF-κB p65表达减少(P<0.01),AQP5表达增加(P<0.01)、W/D比值减低(P<0.01),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轻于I/R组,与Sham组比较NF-κB p65表达增多(P<0.01),AQP5表达减少,W/D比值增高(P<0.01)。结论:NF-κB p65表达增加和AQP-5表达下降可能与深低温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急性肺损伤有关,NF-κB信号通路可能负向调控AQP-5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