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索矿难后2个月急性重性创伤后应激障碍(PISD)的脑结构特点,研究神经环路在PTSD中的作用.方法 12例急性重性PTSD患者和15例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PTSD症状、个性、记忆以及焦虑抑郁症状的评估,最后行三维成像(3D)检查.影像数据通过统计参数图(SPM2)软件来处理.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矿难后2个月,脑形态学显示PTSD患者左侧额中回(Talairacn坐标:-30,27,34)灰质密度低于对照组.结论 PTSD急性期已存在脑结构改变,主要改变的脑区在前额叶.  相似文献   

2.
以前大多数创伤后应激障碍脑结构影像研究是针对长期的慢性病人。本研究探索急性重性PTSD(矿难后2个月)的脑结构特点。方法12名急性重性PTSD患者和15名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三维成像(3D)检查。影像数据通过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2)软件来处理。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oxel based morphometry,VBM) 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矿难后2个月,脑形态学显示PTSD患者左侧额中回灰质密度低于对照组。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PTSD急性期已存在脑结构改变,主要的脑区在前额叶。  相似文献   

3.
矿难后2个月和10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调查矿难后2个月及10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清单(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调查104名矿难幸存者PTSD的发生率.选取48名幸存者(包括24名重性PTSD患者及24名非PTSD对照)进行详细症状、心理评估.结果:矿难后2个月,PTSD的发生率为50%.重性PTSD患者和非PTSD对照在PTSD症状分析、焦虑抑郁、个性及记忆功能方面有显著差别.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状态焦虑、矿难后恢复上班情况、Beck抑郁问卷(BDI)总分、神经质、矿难发生时所在位置、井下工龄进入回归方程.矿难后10个月,符合PTSD诊断标准的占30.6%;与矿难后2个月相比,PTSD患者在PTSD症状、焦虑症状及短时记忆方面有明显改善,抑郁症状无显著差别;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状态焦虑改善、矿难后恢复上班情况、积极应对、情感平衡、井下工龄是PTSD症状减轻的因素.结论:矿难后PTSD的发病率高、症状严重,对幸存矿工的心理影响很大,需要及时干预与治疗.状态焦虑、矿难后恢复上班晚、抑郁、神经质、矿难发生时所在位置危险度高、井下工龄短是PTSD发生的危险因素.积极应时是PTSD恢复的积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 VBM)研究先天感音神经性耳聋(CSNHL)患儿脑灰质密度与人工电子耳蜗植入(CI)术后语言恢复的相关性,探讨CSNHL相关脑重塑性机制.方法 收集117例CSNHL患儿磁共振资料,CI术后6个月随访患儿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 SIR)评分,将患儿分成三组(高、中、低分组).运用数据处理助手DPARSFA 3. 2及统计参数图软件包SPM 12软件分析患者磁共振结构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One-way ANOVA)分析与组间多重比较分析患儿脑灰质密度资料,从而获得差异显著性的脑区,并运用SPSS 16. 0软件将部分脑区的脑灰质密度效应值与SIR分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脑灰质密度差异显著性的脑区主要有:左侧额上下回、左侧前扣带回、后扣带回、左侧枕下回、双侧梭状回、右侧颞上回( P<0. 005);上述脑区脑灰质密度效应值与SIR分数均具有相关性( P<0. 05).组间多重比较分析,高分组比低分组脑灰质密度增加的脑区有:左侧额下回、左侧中央后回、左侧缘上回、右侧 颞中回、后扣带回;高分组比中分组脑灰质密度增加的脑区有:双侧额上回、左侧中央前回、右侧中央后回、右侧颞上回、右侧距状沟皮层、左侧楔前叶、双侧梭状回、后扣带回、左侧枕下回、双侧壳核、右侧丘脑(P<0. 001).结论 CSNHL患儿术后语言恢复水平与术前视听觉皮层和默认网络等相关脑区灰质密度改变显著相关,这可能与相关脑区的神经重塑性有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方法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脑白质损害的特点.方法 对10例男性OSAS患者和10例年龄及文化程度相当的男性健康志愿者,分别行脑部T1WI、T2WI 、FLAIR和DTI扫描.选择双侧额叶白质、前部扣带回、前部扣带、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内囊后肢、半卵圆中心、视放射、前角周围白质、后角周围白质、尾状核头部、丘脑、海马旁回、外囊以及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干、胼胝体压部作为兴趣区(ROI),分别测量部分各向异性分数值(FA)、平均扩散系数(AD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OSAS组右侧额叶白质、胼胝体压部、左侧前部扣带回、右侧前部扣带回、左侧前部扣带、右侧前部扣带、左侧半卵圆中心、左侧前角周围白质、左侧后角周围白质、右侧后角周围白质、左侧海马旁回、右侧海马旁回、左侧外囊、右侧外囊的FA值分别为:0.444±0.025,0.776±0.028,0.154±0.021,0.152±0.017,0.372±0.022,0.351±0.029,0.501±0.029,0.242±0.031,0.338±0.029,0.360±0.022,0.167±0.027,0.177±0.023,0.441±0.034,0.449±0.036,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而左侧额叶白质、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内囊后肢、视放射、右侧半卵圆中心、右侧前角周围白质、尾状核头部、丘脑、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干的FA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右侧额叶白质、胼胝体干、胼胝体压部、左侧前部扣带回、右侧前部扣带回、右侧前部扣带、左侧半卵圆中心、左侧前角周围白质的ADC值分别为:8.589±0.264,8.197±0.253,8.218±0.194,12.151±0.454,12.113±0.524,8.954±0.177,7.333±0.220,9.186±0.46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而左侧额叶白质、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内囊后肢、左侧前部扣带、右侧半卵圆中心、视放射、右侧前角周围白质、后角周围白质、尾状核头部、丘脑、海马旁回、外囊、胼胝体膝部的ADC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OSAS患者联络纤维、联合纤维和投射纤维等3种白质纤维同时受损;双侧前部扣带回、海马旁回等皮质也受累;DTI可作为早期发现OSAS白质损害、评估预后及治疗效果的一种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未治疗惊恐障碍患者的脑结构和脑功能特点.方法:分别对24例惊恐障碍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依次完成情绪计数Stroop任务的功能磁共振和三维结构磁共振扫描,应用优化的基于体素形态学( voxel-based morphology,VBM)方法分析脑灰质体积.结果:将加工惊恐词汇与中性词汇相比较,惊恐障碍患者组在左侧丘脑、左侧额叶内侧回、左侧前扣带回、左侧额下回、左侧岛叶较健康对照组激活不足;而在右侧脑干、右侧枕叶/舌回过度激活.惊恐障碍患者组左侧颞上回、右侧额叶内侧回、左侧枕中回、左侧丘脑背内侧核、右侧前扣带回比健康对照组的灰质体积降低.结论:惊恐障碍患者前扣带回功能出现抑制和弱化,选择性注意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索抑郁症患者脑白质微结构完整性情况。方法对21例抑郁症患者和17例健康对照者行常规 MRI 和 DTI 扫描,采用基于体素分析的方法比较两组间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抑郁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右侧楔回、右侧距状回、左侧额上回内侧、左侧前扣带回、左侧边缘叶、右侧前额叶、右侧舌回、右侧后扣带和左侧中央前回的 FA 值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脑内多脑区 FA 值减少,局部白质微结构受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方法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脑白质损害的特点.并分析其与记忆相关性.方法 对10例男性OSAS患者和10名年龄及文化程度相当的男性健康志愿者,测试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得分,分别行脑部DTI扫描.选择双侧额叶白质、前部扣带回、前部扣带、半卵圆中心、前角周围白质、后角周围白质、尾状核头部、丘脑、海马旁回以及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干、胼胝体压部作为兴趣区(ROI),分别测量部分各向异性分数值(FA)、平均扩散系数(AD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WMS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OSAS组右侧额叶白质、胼胝体压部、左侧前部扣带回、右侧前部扣带回、左侧前部扣带、右侧前部扣带、左侧半卵圆中心、左侧前角周围白质、左侧后角用围白质、右侧后角周围白质、左侧海马旁同、右侧海马旁回的FA值分别为:0.444±0.025、0.776±0.028、0.154±0.021、0.152±0.017、0.372±0.022、0.351±0.029、0.501±0.029、0.434±0.045、0.338±0.029、0.360±0.022、0.167±0.027、0.177±0.023,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其中右侧额叶白质与联想、理解分值、左侧半卵圆中心与再生分值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679、0.642、0.671,P<0.05),而左侧额叶白质、右侧半卵圆中心、右侧前角周围白质、尾状核头部、丘脑、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干的FA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右侧额叶白质、胼胝体干、胼胝体压部、左侧前部扣带回、右侧前部扣带回、右侧前部扣带、左侧半卵圆中心、左侧前角周围白质的ADC值分别为:8.589±0.264、8.197±0.253、8.218±0.194、12.151±0.454、12.113±0.524、8.954±0.177、7.333±0.220、9.186±0.465×e-10mm2/s.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与WMS分值无相关关系;而左侧额叶白质、左侧前部扣带、右侧半卵圆中心、右侧前角周围白质、双侧后角周围白质、尾状核头部、丘脑、海马旁回、胼胝体膝部的ADC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1)OSAS病人同时存在白质和灰质损害;(2)OSAS病人记忆障碍可能是皮质、白质共同受损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探讨重度抑郁症(MDD)患者脑区自发性活动特征,评价其与抑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24例MDD患者和26例相匹配的康对照组(HC)进行rs-fMRI扫描,分析两组ReHo值,将差异显著的脑区内平均ReHo值与HAMD-17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DD患者较HC组左侧直回、左侧海马、右侧楔前叶、右侧顶上回、左侧顶下缘角回、右侧楔叶ReHo值显著升高;右背外侧前额叶、右侧后扣带回、左侧枕下回、双侧颞下回、右侧颞上回ReHo值降低(P<0.05,Alphasim矫正).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两组差异脑区左侧海马ReHo值与HAMD-17评分呈正相关(r=0.593,P=0.002),右侧后扣带回ReHo值与HAMD-17评分呈负相关(r=-0.431,P=0.035).结论 MDD患者静息态下脑功能损害主要集中于边缘系统及默认网络等多个脑区,且左侧海马与右侧后扣带回局部脑区自发活动的时间同步性与抑郁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ReHo分析可作为抑郁症严重程度评价的潜在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白质纤维及皮质结构的异常改变.方法 对36例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1名健康对照进行全脑弥散张量成像(DTI)及脑结构成像.通过基于纤维束的空间体积分析(TBSS)比较两组间白质纤维FA值的差异.使用基于表面的分析方法(FreeSurfer)进行两组间皮质结构的比较.结果 TBSS分析显示患者组中双侧上纵束、双侧后扣带束以及左侧皮质脊髓束的FA值减低.FreeSurfer分析显示,患者组皮质厚度减低的区域有:左侧额上回、额中回、眶回、中央前回、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中央后回、楔前叶、侧枕叶、楔叶、扣带回及右侧额上回、颞中回、颞下回、岛叶、缘上回、中央后回、扣带回;表面积减小的区域有左侧额上回、额中回、眶回、中央前回、颞下回、颞中回、颞上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缘上回、中央后回、岛叶、楔前叶、扣带回及右侧额中回、顶上小叶、颞中回、岛叶、中央前回、额上回.结论 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白质纤维束及皮质结构的多区域异常,且两者在解剖关系上具有相关性;灰质结构异常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认知功能相关脑区弥散参数的定量大小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为MCI的弥散张量成像(DTI)影像诊断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采用DTI检测纳入研究的21例MCI患者双侧海马、双侧海马旁回、双侧后扣带回、双侧额中回及双侧颞中回认知功能相关脑区弥散各向异性参数(FA)、平均弥散量(MD)的均值、标准差。计算脑区内FA、MD均值与MoCA、MMSE认知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定量确定了认知相关脑区内的FA、MD值及变化范围。MCI患者右侧后扣带回的FA值均值与MoCA、MMSE评分呈正相关;左侧海马、右侧额中回、左侧颞中回的FA值均值与MMSE呈负相关;左侧海马、左侧海马旁回、右侧颞中回的MD值均值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左侧海马旁回的MD值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上述相关性分析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DTI各参数指标定量范围的确定可以为MCI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量化诊断依据;左侧海马、左侧海马旁回、右侧后扣带回、右侧额中回及双侧颞中回可能是MCI影像诊断重点关注的脑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探讨慢性腰背痛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脑内功能连接情况。方法 对15例慢性腰背痛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进行MR扫描,选择双侧前扣带回后部(posterior anterior cingulated cortex,p ACC)作为种子点,分析其脑内功能连接情况,采用两样本t检验方法与年龄分布相同的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腰背痛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多个脑区与p ACC的功能连接存在异常:双侧距状回及邻近后扣带回、前额叶中内侧及邻近前扣带回、左侧中央前回及邻近中央后回、右侧扣带回中后部的功能连接减弱;右侧岛叶后部、左侧额下回(眶部、三角部)及邻近左侧岛叶前部、左侧颞上回的功能连接增强。结论 静息状态下慢性腰背痛患者多个脑区与p ACC的功能连接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血压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高血压和正常血压AD患者各20例,均行常规MRI、3DT1WI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扫描,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低频振幅(ALFF)和局部一致性(ReHo)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正常血压组患者比较,高血压组灰质体积(GM V)显著减少的脑区位于双侧背外侧前额叶、后扣带回/楔前叶、顶下小叶和眶回(P<0.05);高血压组ALFF显著减低的脑区位于双侧背外侧前额叶、后扣带回/楔前叶、顶下小叶和右侧颞上回、岛叶,增高的脑区位于右侧海马、海马旁回、岛叶和双侧前扣带回(P<0.05);高血压组ReHo显著减低的脑区位于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内侧前额叶、顶下小叶、双侧后扣带回/楔前叶和右侧岛叶,增高的脑区位于左侧颞上回、右侧海马、双侧海马旁回和前扣带回(P<0.05).结论 高血压对 AD脑结构和功能影响主要表现在背外侧前额叶、后扣带回/楔前叶和顶下小叶脑质萎缩和自发神经元活动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方法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脑白质损害的特点。 方法 对10例男性OSAS患者和10名年龄及文化程度相当的男性健康志愿者,分别行脑部T1WI、T2WI 、FLAIR和DTI 扫描。选择双侧额叶白质、前部扣带回、前部扣带、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内囊后肢、半卵圆中心、视放射、前角周围白质、后角周围白质、尾状核头部、丘脑、海马旁回、外囊以及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干、胼胝体压部作为兴趣区(ROI), 分别测量部分各向异性分数值( FA)、平均扩散系数(AD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OSAS组右侧额叶白质、胼胝体压部、左侧前部扣带回、右侧前部扣带回、左侧前部扣带、右侧前部扣带、左侧半卵圆中心、左侧前角周围白质、左侧后角周围白质、右侧后角周围白质、左侧海马旁回、右侧海马旁回、左侧外囊、右侧外囊的FA值分别为:0.444±0.025、0.776±0.028、0.154±0.021、0.152±0.017、0.372±0.022、0.351±0.029、0.501±0.029、0.242±0.031、0.338±0.029、0.360±0.022、0.167±0.027、0.177±0.023、0.441±0.034、0.449±0.036,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而左侧额叶白质、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内囊后肢、视放射、右侧半卵圆中心、右侧前角周围白质、尾状核头部、丘脑、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干的FA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右侧额叶白质、胼胝体干、胼胝体压部、左侧前部扣带回、右侧前部扣带回、右侧前部扣带、左侧半卵圆中心、左侧前角周围白质的ADC值分别为:8.589±0.264、8.197±0.253、8.218±0.194、12.151±0.454、12.113±0.524、8.954±0.177、7.333±0.220、9.186±0.46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而左侧额叶白质、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内囊后肢、左侧前部扣带、右侧半卵圆中心、视放射、右侧前角周围白质、后角周围白质、尾状核头 部、丘脑、海马旁回、外囊、胼胝体膝部的ADC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OSAS病人联络纤维、联合纤维和投射纤维等三种白质纤维同时受损;双侧前部扣带回、海马旁回等皮质也受累;DTI可作为早期发现OSAS白质损害、评估预后及治疗效果的一种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轻度认知障碍(MCI)病人情景记忆(EM)编码、提取与其脑静息态功能连接网络变化的关系。方法 MCI组24例,正常对照(NC)组24例,采用GE 3.0T MRI采集静息态脑血氧水平依赖信号,然后行EM编码、提取测试。EM编码和提取成绩与相应功能连接网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NC组比较,MCI组与后扣带回连接明显减弱脑区:胼胝体、左侧舌回、左侧额叶亚区、右侧颞中回、右侧颞上回、右侧舌回及左侧颞中回(t=-4.84~-3.73,P<0.05);连接增强脑区:小脑后叶、右侧颞下回、右侧额中回、左侧枕中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颞上回、右侧中央前回(t=3.49~4.72,P<0.05)。MCI组EM编码、提取成绩均明显低于N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t=4.60、3.53,P<0.05)。MCI组与EM编码呈显著正相关脑区为右侧颞上回(r=0.66,P<0.05);NC组无相关脑区。MCI组与EM提取呈显著正相关的脑区为右侧楔前叶(r=0.71,P<0.05),NC组为左侧眶部额中额下回(r=0.68,P<0.05)。结论 MCI病人双侧颞中回、右侧颞上回、双侧舌回与后扣带回功能连接显著减弱;小脑后叶、左侧颞上回、右侧颞下回、左侧枕中回、双侧中央前回、右侧额中回与PCC的功能连接增强。MCI病人EM编码、提取功能存在明显障碍,其中编码功能障碍与其右侧颞上回功能网络连接减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技术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全脑灰质体积的改变情况。方法纳入初诊放疗前(G0组)、放疗后0-6月(G1组)、6-12月(G2组)的鼻咽癌患者各15例,采用3.0T MR扫描仪,进行高分辨力T1WI扫描,采用基于SPM8软件的VBM8工具箱分别分析治疗组(G1组、G2组)与对照组(G0组)脑灰质体积变化的差异。结果与G0组比较,G1组双侧额叶(右侧中央前回、双侧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左侧后扣带回、左侧岛叶灰质体积减少。而对比G0组,G2组双侧颞叶(左侧颞叶钩回、右侧梭状回)、左侧额叶(左侧额下回、左侧额中回)灰质体积减少;右侧扣带回及左侧顶下小叶出现灰质容积的增加。结论鼻咽癌放疗后不同时期与放疗前存在脑灰质体积的异常,而VBM技术可以敏感地检测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探究阿尔茨海默病(AD)的ALFF值差异相关脑区的FA值,为AD的早期诊断提供功能与分子影像学依据。方法采用西门子Trio 3.0T磁共振对17例AD病人及17例对照组被试进行静息态fmri、DTI检查。对静息态、DTI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ALFF图和FA图,并进行组间独立双样本t检验,得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脑区,做成mask用于FA图的统计,然后进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AD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AD组患者ALFF值在右侧后扣带回、双侧中央前回及左侧额中回等脑区降低,在左侧丘脑、右侧海马旁回及右侧颞上回等脑区增高,同时这些脑区的FA值均增高。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LFF值异常的脑区,如右侧后扣带回、左侧额中回、右侧颞下回等默认网络脑区,FA值也同时存在异常,说明AD患者功能存在异常的脑区的微观结构也同时存在异常,这为早期客观有效地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研究帕金森病日间嗜睡患者低频振幅(ALFF)及功能连接(FC)的变化。方法纳入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帕金森病(PD)伴日间嗜睡患者13例(EDS+组),PD不伴日间嗜睡患者13例(EDS-组),同时纳入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HCs组)17例。比较三组间ALFF及FC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差异脑区的功能连接强度值(Z值)与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HCs组比较,EDS+组左侧额内侧回的ALFF值下降,双侧颞中回、右侧角回、左侧颞上回与双侧前扣带回的功能连接减弱。与EDS-组相比,EDS+组双侧额上回ALFF值升高,右侧颞中回、右侧角回、右侧顶叶、双侧楔前叶与双侧前扣带回的功能连接增强。EDS+组右侧颞中回、右侧顶叶及左侧楔前叶与双侧前扣带回连接的Z值与ESS评分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额叶神经元自发性活动异常,颞叶、角回、顶叶及楔前叶与双侧前扣带回的功能连接改变,可能是PD伴日间嗜睡潜在的神经网络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扣带回区域神经纤维、执行功能损害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5例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及24例对照,均经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及威斯康星测试(WCST),对2组各向异性值(FA)及WCST因子分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性抑郁组在左额中回(-29 24 32,16像素)、左颞上回(-36 -34 16,11像素)、左颞叶下回(-45 1 -15/-47-6 -9;16/10像素)及右扣带回(18 -2 29,22像素)的FA值较对照组降低;女性抑郁组主要在额下回(-42 23 4/45 24 6;15/21像素)、左中央前回(39 -44 -15,17像素)、右额中层(6 16 -18;10像素)、左颞上回(-55 -31 15;89像素)、左颞叶下回(-38 -12 -19;12像素)及右扣带前回(71 26 -9;15像素)(P<0.001,像素集合>10);扣带回感兴趣区分析结果仅在女性抑郁组发现右扣带前回的FA相对值降低(0.26±0.05/0.33±0.08;P=0.03).患者组右扣带前回与持续错误数(r=-0.49,P=0.03),右扣带中回与持续错误数(r=-0.56,P=0.01)线性相关存在,正常组间扣带回FA值与WCST执行改变未发现线性相关.结论 抑郁症患者扣带回区域存在神经纤维的完整性降低,可能是影响患者执行功能的病理生理基础这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浅针山根穴治疗原发性失眠(PI)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对10例PI患者(治疗组)在浅针治疗前后及1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fMRI)扫描,比较2组之间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脑区功能连接差异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主要有双侧额中回、右侧中央前回、双侧中央后回、左侧楔前叶、右侧顶上小叶;功能连接减低的脑区主要有左侧脑岛、左侧前扣带回、右豆状核、左侧尾状核。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主要有双侧脑岛、双侧脑干、左侧尾状核、双侧扣带回;功能连接减低的脑区主要有双侧额中回、右侧楔前叶。结论 PI患者存在情绪回路功能的异常;浅针刺激山根穴能改善情绪回路的功能,可能是浅针治疗PI的中枢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