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钠与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对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分别采用唑来膦酸钠与阿仑膦酸钠治疗,对比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BALP、β-CTX、TRACP-5 b指标数值显著小于治疗前与治疗后对照组(P<0.05),研究组hCT指标指数显著高于治疗前与治疗后对照组(P>0.05);两组骨密度值与治疗前对比改善显著(P<0.05),但研究组患者治疗3年后骨密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唑来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在经过治疗后骨密度有显著提升,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研究帕金森病日间嗜睡患者低频振幅(ALFF)及功能连接(FC)的变化。方法纳入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帕金森病(PD)伴日间嗜睡患者13例(EDS+组),PD不伴日间嗜睡患者13例(EDS-组),同时纳入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HCs组)17例。比较三组间ALFF及FC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差异脑区的功能连接强度值(Z值)与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HCs组比较,EDS+组左侧额内侧回的ALFF值下降,双侧颞中回、右侧角回、左侧颞上回与双侧前扣带回的功能连接减弱。与EDS-组相比,EDS+组双侧额上回ALFF值升高,右侧颞中回、右侧角回、右侧顶叶、双侧楔前叶与双侧前扣带回的功能连接增强。EDS+组右侧颞中回、右侧顶叶及左侧楔前叶与双侧前扣带回连接的Z值与ESS评分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额叶神经元自发性活动异常,颞叶、角回、顶叶及楔前叶与双侧前扣带回的功能连接改变,可能是PD伴日间嗜睡潜在的神经网络机制。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208例发病时间在48 h内的ACI患者,随机分为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治疗组和未使用的对照组各104例。对照组接受ACI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予以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2周。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NIHSS评分和mRS评分,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在发病后7~10 d对两组有LDVT高危风险因素的患者行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检查。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及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m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及mR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2.31%vs.82.69%,P<0.05),且治疗组L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vs.42.55%,P<0.05)。结论早期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以改善ACI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致残率,同时能减少LDVT的发生,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并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复方桐叶烧伤油的镇痛作用.方法:测定由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和小鼠的热板痛阈值来鉴定其镇痛效果.结果:复方桐叶烧伤油能明显抑制小鼠扭体反应,提高小鼠的热板痛阈值.结论:复方桐叶烧伤油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