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下肢血管成像(CTA)检查中,联合应用低管电压及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保证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间,因下肢血管疾病在长沙市第一医院进行下肢CTA的患者共90例,按照管电压不同将其分为120 kV组、100 kV组、80 kV组,每组30例,其余扫描条件及比较剂注射方案完全一致.对三组患者的图像进行重建、测量和图像质量评分,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120 kV组、100 kV组和8 kV组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分别为(8.2±0.9)mGy、(6.7±1.0)mGy和(5.9±1.1)mGy,有效剂量(ED)分别为(5.2±0.7)mSv、(3.9±0.8)mSv和(3.5±0.7)mSv,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120 kV组相比,100 kV组患者的ED下降25.0%,80 kV组与100 kV比较,ED下降10.3%.120 kV组图像评分1~4分的分别为0例、0例、9例、21例,100 kV组分别为0例、0例、11例、19例,80 kV组分别为0例、2例、15例、13例.120 kV组与100 kV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0 kV低管电压联合ATCM技术能在保证临床诊断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迭代重建技术应用于头颈部动脉CT中对血管成像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头颈部CTA检查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其中A组扫描参数120 kV、250 mAs,并采用滤波反投法进行重建,而B组扫描参数是100 kV、180 mAs,采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噪声值、对比噪声比、图像质量、噪声情况.结果 在图像质量对比中,A组患者3分2例,4分12例,5分共36例;B组患者中4分10例,5分共40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背景噪声评分中,A组患者1分2例,2分10例,3分38例,而B组患者2分8例,3分42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的噪声值其组织密度越高,则两者之间的差异也逐步缩小.而A组患者的DLP、CTDIvol分别为(1462.1±64.3)mGy·cm、(33.82±10.14)mGy,明显高于B组的(635.1±34.9)mGy·cm、(14.78±3.21)m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需要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可以采取迭代重建技术进行扫描,其不但可以获得较高的图像质量,同时也可以有效减低扫描过程中的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联合低浓度造影剂对头颈CT血管成像(CT angiog raphy,CTA)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行头颅CTA检查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颈CT血管造影检查,并根据管电压和造影剂浓度分为4组,A组:管电压120 kV,造影剂碘浓度350 mg/mL;B组:管电压120 kV,造影剂碘浓度320 mg/mL;C组:管电压100 kV,造影剂碘浓度350 mg/mL;D组:管电压100 kV,造影剂碘浓度320 mg/mL。比较4组图像质量评分、辐射剂量以及信噪比。结果4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D组信噪比高于B组和C组,B组和D组碘摄入剂量低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的降低管电压和造影剂浓度能在保证头颈CT血管造影成像质量的前提下减少辐射剂量,减轻影像噪音,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80 kVp行腹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扫描对辐射剂量、碘摄入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GE Revolution CT对49例(20≤BMI≤23)病人行全腹部CTA检查,按管电压分为2组,A组27例,采用80 kVp、50%ASIR-V、自动mA、NI采用设备推荐值、层厚1.25 mm、HD扫描模式、Stnd重建、探测器宽度80 mm、扫描时间0.5 s;B组22例,采用120 kVp、余参数同A组。对比剂注射方案:A、B 2组均采用碘海醇(350 mgI/mL)对比剂。A组为300 mgI/kg,流速4 mL/s,B组为500 mgI/kg,流速5 mL/s。采用自动跟踪触发,阈值为220 HU。分别测量A、B两组的腹主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同层面竖脊肌的CT值和SD值的均值;评价图像[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质量。计算腹主动脉的CNR、SNR;统计两组的CTDIvol、DLP及碘摄入量。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 2组腹部CTA图像评分为(4.58±0.51)分、(4.32±0.58)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资值分别为0.915、0.946;A、B两组腹主动脉CT值分别为(584.09±63.54) HU、(407.89±60.78) HU,肝总动脉CT值为(503.22±58.72) HU、(368.57±45.31) HU,脾动脉CT值为(486.44±74.47) HU、(371.88±49.55) HU,肠系膜上动脉的CT值为(535.23±54.94) HU、(387.83±55.85) HU,2组所测动脉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腹主动脉SNR、CNR均高于B组(P<0.05);A、B 2组的CTDIvol分别为(3.34±0.22) mGy、(8.78±0.93) mGy,DLP分别为(172.77±13.75) mGy·cm、(438.30±58.23) mGy·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CTDIvol较B组降低61.96%、DLP降低60.58%;A、B组每例患者检查总碘摄入量分别为300 mgI/kg、500 mgI/kg,A组总碘摄入量较B组降低39.67%。结论:应用80 kVp低管电压(20 kg/m2≤BMI≤23 kg/m2)行腹部CTA扫描,辐射剂量、对比剂摄入量明显降低,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图像CNR和SNR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于头颈部血管检查的低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确诊有头颈部血管病变80例患者的CTA图像,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低BMI(<25kg/m 2)组40例和高(≥25 kg/m 2)组40例。每组随机分为2个亚组,即低BMI组亚组A组、B组,高BMI组亚组C组、D组,各组20例。对A组、C组不同管电流下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同时比较B组、D组低剂量和常规剂量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A组、C组不同病灶类型在不同管电流下均可清晰显示,但管电流A200及A100、B100图像质量有所下降。A组管电流A300、A400、A500时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70%、65%、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明显优于A100、A200的0%、10%(P<0.05)。C组管电流C200、C300、C400、C500时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65%、70%、75%、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明显优于C100的5.0%(P<0.05),B组低剂量、常规剂量扫描时的图像评分达5分的比例分别为90.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D组低剂量、常规剂量扫描时的图像质量评分达5分的比例分别为80%、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CTA应用于头颈部血管检查是可行的,降低管电流根据BMI进行调整,当患者BMI<25 kg/m 2时,管电流设置为300 mA;BMI≥25 kg/m 2时,管电流设置200 mA既能减少辐射损伤还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汤化民  苟杰  银文杰  杨帆  林伟  禚波  王虹 《西部医学》2020,32(11):1684-1689
【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CCTA)前瞻性单时相扫描联合低管电压、对比剂低流率及低用量方案(简称前瞻性“三低”方案)在冠心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招募2019年8~10月进行集中检查符合标准的86例自愿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传统性多时相扫描组(传统组,46例)及前瞻性单时相扫描组(前瞻组,40例)。传统组使用碘帕醇370对比剂,前瞻组使用典迈伦400对比剂。以BMI=25 kg/m2为界限,分别采用80kV(BMI>25 kg/m2,<28 kg/m2)及70kV(BMI<25 kg/m2)管电压,四种不同的固定对比剂用量及流速方案。通过CT值及对比噪声比比较客观图像质量;基于Likert分级评分法进行主观图像质量比较,配对分析两组最终诊断结果的人数构成比差异及有效辐射剂量。 结果 两组客观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低于传统组,且有1例扫描失败,但整体图像质量能达到诊断要求,两组诊断结果敏感性相似。前瞻组辐射剂量更低,对比剂用量更少,流率更慢(P<005)。结论 前瞻性“三低”方案存在扫描失败风险,但在保证设备可靠性、受检者心率<80 bpm及BMI<28 kg/m2的前提下, 辐射剂量可低至04 mSv左右,使CCTA检查范围可扩大至对高危、无症状冠心病人群的体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低管电压对体质指数(BMI)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6例BMI在正常范围内并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管电压采用常规扫描120kV;B组管电压采用100kV,均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对两组图像的血管强化程度、重建血管清晰度以及辐射剂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36例患者检查均成功,图像质量分级与kV剂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07,P=0.258),两组间平均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18,P=0.000),两组各分支冠脉管腔内CT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BMI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冠状动脉CTA采用100kV检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减少对患者的损伤,同时还有降低对比剂使用剂量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迭代算法在泌尿系结石CT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价值及最优方案探讨。方法 搜集7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首次检查均应用常规剂量扫描(120kV/400mAs),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薄层重建,保守治疗后结石未排出,复查CT应用低剂量扫描(120kV/200mAs),行6级迭代算法薄层重建。由两位放射医师采用双盲法读片并对图像质量做主观评分,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测量图像的客观噪声值,计算信噪比,测量结石CT值及最大长径,记录结石检出数。结果 常规组CTDIvol为22.42±1.03mGy,DLP为870.46±450.69mGy·cm,ED为17.52±2.85mSv,低剂量组CTDIvol为11.26±0.53mGy,DLP为435.83±225.32mGy·cm,ED为8.77±1.43mSv;低剂量组联合迭代算法重建的iDose1~6图像结石检出数、结石CT值及直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迭代算法重建的iDose4图像噪声、信噪比及iDose4-6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联合迭代算法重建的iDose1~3和iDose5~6图像噪声、信噪比及iDose1~3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算法诊断泌尿系结石有可行性,可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明显降低了辐射剂量。迭代算法重建中iDose4在泌尿系结石的CT低剂量扫描中为最优临界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结合iDose4迭代算法在冠状动脉低剂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拟诊或疑诊冠心病患者200例,分为两组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CTA)检查:A组为常规剂量组100例;B组为低剂量组100例,其中根据数据后处理算法不同将B组分为B1组( iDose4算法)、B2组[滤波反投影法( FBP)]。CTA检查:管电压120 kV,A组管电流800 mAs,碘对比剂非离子型370 mgI/100 mL;B组管电流200~500 mAs,根据BMI选择,<18 kg/m2,200 mAs;18~20 kg/m2,300 mAs;21~22 kg/m2,400 mAs;≥23 kg/m2,500 mAs,碘对比剂非离子型300 mgI/100 mL。采取主观和客观两种评价方法分析图像。结果有效辐射剂量( ED)组间比较:A组8.37~14.46 mSv,B组4.28~10.23 mSv,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比较A组,B1组ED平均降低40.09%;图像噪声A、B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噪声较低。图像质量评分,A组与B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1、B2组间比较,图像噪声及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B2组, B1组噪声平均下降12.9(29.93%),图像质量评分平均上升0.37(13.26%)。结论冠状动脉的多层螺旋CTA检查,应用iDose4算法,根据BMI调整管电流,能有效地减少图像噪声、提高图像的质量,可以在保障诊断准确的前提下,达到个性化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低浓度造影剂螺旋CT在肺动脉CTA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肺动脉CTA扫描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扫描组和"双低"扫描组,每组各28例.采用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进行扫描,常规扫描组管电压120KV,造影剂欧乃派克350mg/mL,"双低"扫描组管电压100KV,造影剂威视派克270mg/mL.图像分析由同机Vitrea FX工作站完成,比较两组患者肺动脉各段CT值,噪声值(SD),图像信噪比(SNR),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评分,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以及碘摄入量.结果:两组患者肺动脉主干、肺动脉叶、肺段动脉,以及肺亚段动脉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扫描组和"双低"扫描组的SD[(7.7±2.1)vs(8.3±2.4)]、SNR[(23.9±7.3)vs(25.1±7.8)]、CNR[(24.9±6.6)vs(27.1±7.2)]和图像质量评分[(4.1±0.8)vs(3.8±0.8)],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低"扫描组的CTDIvol[(6.1±0.4)vs(8.4±0.6)mGy]、DLP[(293.4±21.7)vs(391.5±33.2)mGy.cm]、ED[(4.3±0.4)vs(5.7±0.6)mSv/mGy.cm],以及碘摄入量[(6.2±0.9)vs(8.3±1.1)g],均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低辐射剂量低浓度造影剂扫描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而且与常规扫描比较,能显著降低辐射量和碘摄入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CTA扫描时通过降低管电压以达到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需行颈动脉CTA检查的患者依据管电压不同而分为A(120 kV)、B(80 kV)两组,每组20例。分析比较两组图像的CT值、对比噪声比(CNR)、信号噪声比(SNR)及辐射剂量,并对重建图像质量、血管边缘形态进行评估分析。结果:B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较A组分别降低63.97%、63.83%及63.79%,图像质量评价结果:B组颈动脉平均CT值较A组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CNR、SNR值组间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A、B两组颈动脉重建图像质量、血管边缘形态整体满意,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80 kV低管电压颈动脉CTA扫描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最大能够降低约64%的辐射剂量。因此,颈动脉CTA检查通过降低管电压的低剂量扫描是可行的,可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低管电压及低对比剂用量对头颈部CTA血管造影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方法 收集经太湖县人民医院行头颈部CTA扫描患者共75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人数及用药剂量为:A组20人,管电压100 kV,碘剂:1.0 ml/kg,0.9%生理盐水:1.2~1.0 ml/kg;B组19人,管电压100 kV,碘剂:0.8 ml/kg,0.9%生理盐水:1.2~0.8 ml/kg;C组18人,管电压80 kV,碘剂:1.0 ml/kg,0.9%生理盐水:1.2~1.0 ml/kg;D组18人,管电压80 kV,碘剂:0.8 ml/kg,0.9%生理盐水:1.2~0.8 ml/kg。分别记录各组的图像质量评分,辐射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辐射剂量,颈总动脉CT值,胸锁乳突肌CT值及对比剂用量等。 结果 4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均达到诊断要求。C、D组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A、B组;B、D组的对比剂用量低于A、C组,C组颈总动脉CT值明显高于A、B组,4组的胸锁乳突肌CT值无明显差异。 结论 低管电压及低对比剂用量扫描可以用于头颈部CTA血管造影,并且可以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大大减少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80kVp低管电压扫描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IMR)冠状动脉CTA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扫描BMI为20~25 kg/m2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行80kVp扫描采用IMR重建(A组),30例患者行100kVp扫描采用iDose4算法重建(B组)。采用定量及定性方法分别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对两组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定量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冠脉主要分支近、中、远段CT值、图像噪声及对比噪声比(CNR);定性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包括血管边缘锐利度、条纹伪影及总体图像质量,采用5分法。结果 80kVp扫描较100kVp有效辐射剂量降低45.3%。A组冠脉各节段CT值及CNR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冠脉各节段图像噪声均低于B组。A组各定性图像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对于BMI为20~25 kg/m2的患者,80kVp低管电压冠状动脉CTA扫描联合IMR可实现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碘浓度对比剂结合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Z-dom)及第四代高级迭代重建(iDose4)技术在颈部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以降低对比剂及电离辐射伤害。方法:收集2018 年10月至2019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颈部CTA检查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常规组50例,行常规扫描,即120 kV、250 mAs、碘海醇(350 mgI/mL)及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低剂量组50例,120 kV、Z-dom自动管电流、碘克沙醇(270 mgI/mL)及iDose4迭代重建。比较2组碘注射量及辐射剂量,在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起始层面进行客观评价,并对图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碘注射量低剂量组[(16.61±2.87)g]比常规组[(22.82±3.81)g]低(P <0.01);管电流低剂量组[(149.22±70.49)mAs]比常规组(250 mAs)低(P <0.01);低剂量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均较常规组低(均P <0.01)。2组图像客观评价:低剂量组两层面血管CT值和背景噪声均低于常规组,颈总动脉起始层面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均高于常规组(均P <0.001);主观评价:2名医师主观评分Kappa值为0.765,一致性良好,常规组评分为(3.44±0.48)分,低剂量组为(3.60±0.47)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6,P =0.097),2组图像均可满足诊断需要。结论:低碘浓度对比剂结合Z-dom及iDose4 技术在颈部CTA检查中,其图像质量优于常规组,能够满足诊断需要,同时可降低患者碘注射量及电离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第三代双源CT+flash模式扫描联合胸围指数降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临床怀疑冠心病需要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160例患者,均采用trube-flash大螺距扫描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开启管电流自动调节技术care Dose 4D完成检查,60例作为对照组,管电压为120 kV,其余100例为低剂量组,根据胸围参数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B、C 3组,其中A组胸围≤85 cm,管电压为70 kV;B组胸围85~95 cm,管电压为80 kV;C组胸围≥95 cm,管电压为90 kV。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4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胸围、管电压、管电流、右冠状动脉CT值、SD值、SNR、CTD、DLP、辐射剂量进行比较;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常规组、低剂量组(A组、B组、C组)患者冠脉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26±0.23、3.18±0.19、3.23±0.31和3.21±0.25,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符合临床诊断要求。4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心率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右冠脉CT值分别为(425.94±69.59)Hu、 (505.23±41.41)Hu、 (463.83±59.68)Hu和(444.70±70.36)Hu,低剂量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辐射剂量分别为(1.03±0.15)mSv、 (0.36±0.09)mSv、 (0.57±0.05)mSv和(0.80±0.10)mSv(P>0.05);低剂量组的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均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采用第三代双源CT+flash模式扫描联合胸围指数调节管电压,同时采用低碘浓度对比剂,调整对比剂速率及总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256层i CT个性化胸部低剂量扫描方案。方法选取150名受检者,基于BMI指数(kg/m2)分为三组:A组(BMI18.5,n=50)、B组(18.5≤BMI≤25,n=50)和C组(BMI25,n=50),分别采用30m As、45m As及60m As进行胸部CT扫描,三组扫描数据均采用FBP及i Dose4对图像进行重建。比较各组间辐射剂量、CT图像噪声(SD)以及主观图像质量。结果三组采用i Dose4迭代重建的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A组、B组和C组的有效剂量(ED)均值分别为(0.33±0.06)m Sv、(0.52±0.12)m Sv和(0.91±0.24)m Sv。结论应用i Dose4迭代重建技术,基于受检者的BMI,可获得满意的个性化、低剂量胸部CT扫描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源CT冠脉成像中胸廓前后径及左右径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以获得最优化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能性。 方法 收集我院双源CT冠脉成像检查的患者118例,分为A[25 kg/m2 ≤体质量指数(BMI)值<30]、B(BMI值<25 kg/m2)两组。A组患者58例,平均年龄59.9岁;B组患者60例,平均年龄60.1岁。扫描参数:准直64×0.6 mm,重建层厚0.75 mm,重建间隔0.7 mm,FOV 150~180 mm,根据心率自动调整螺距。A组:管电压100 kV,管电流330 mAs;B组:管电压100 kV,管电流220 mAs。采集图像后,测量胸廓前后径(AP)、左右径(RL),及所在层面(共5个层面)冠脉、背脊肌的CT值和噪声(SD),并计算冠脉相对于背脊肌的对比噪声比(CNRa)、信噪比(SNRa)。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CNRa、SNRa与胸廓AP、RL、BMI的相关性检验。 结果 A、B两组RL的5个层面与CNRa具有相关性(P<0.05),A、B两组中除A组第iii、iv层外,均与CNRa具有相关性(P<0.05),除A组第ii、iv层、B组第v层外,BMI均与CNRa具有相关性(P<0.05)。A组CNRa与RL的相关系数除第ii层面外,都大于其与AP的相关系数,B组CNRa、SNRa与RL的相关系数均大于其与AP的相关系数。A组除第iii层面外,CNRa、SNRa与AP的相关系数大于其与BMI的相关系数;B组除第ii层面外,CNRa与AP的相关系数大于其与BMI的相关系数。 结论 在双源CT冠脉成像检查中,图像质量与胸廓径线(左右径、前后径)的相关性大于与BMI的相关性。采用胸廓径线作为降低射线剂量的参考标准更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