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 :研究治喘贴对卵清蛋白所致的哮喘实验大鼠体内T细胞亚群增殖及白介素 - 2 (1L - 2 )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模型组、代温灸膏治疗组、治喘贴治疗组 ,后者经外贴治疗 18d。采集大鼠胸腺及心脏血 ,采用流式免疫荧光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分析其体内T细胞亚群增殖和血清中IL - 2的含量。结果 :治喘贴组和对照组大鼠胸腺细胞 (CD4 、CD8 )S期、G2 M期明显高于模型组 ,而细胞G0 /G1期低于模型组 (P均 <0 .0 5 ) ;治喘贴组大鼠血清中IL - 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模型组 (P均<0 .0 5 )。结论 :治喘贴能促进哮喘大鼠胸腺细胞 (CD4 、CD8 )增殖 ,提高IL - 2的含量 ,从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改善气道变态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滋水降火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阴虚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阴虚证的微观指标变化及探讨滋水降火饮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二肾一夹法复制原发性高血压阴虚证模型 ,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 (MDA)、羟脯氨酸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MDA和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增高 (P <0 .0 1) ,SOD活性降低 (P <0 .0 1) ,而滋水降火饮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MDA、羟脯氨酸、SOD较模型组都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阴虚证的模型动物MDA和羟脯氨酸含量上升、SOD含量下降 ,显示有衰老加快的现象 ;滋水降火饮通过改善模型动物的阴虚状况 ,从而达到降压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观察三七多糖对创伤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40只SD大鼠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A)、创伤对照组(B)、创伤后三七多糖 2 8 5mg·kg-1 d-1治疗组 (C ) ,5 7mg·kg-1·d-1治疗组 (D)和 114mg·kg-1·d-1治疗组(E)共 5组 ;除正常对照组外 ,其它组均行双侧股骨离断术 ;共给药 5d ,第 6天早晨取标本 ,使用流式细胞仪测CD+ 4 细胞和CD+ 8细胞 ,用ELISA法测血清IL -2水平 .结果 :创伤后 ,CD+ 4 细胞明显减少 (P <0 0 1) ,CD+ 8细胞无明显改变 ,但CD+ 4 /CD+ 8明显降低 (P <0 0 1) ,血清IL -2浓度和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不明显 (P>0 …  相似文献   

4.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 (简称RSV毛支 )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对 12例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患儿 (毛支组 )和 1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婴幼儿 (对照组 )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单核细胞 (PBMC)分泌的细胞因子IFN -γ和IL - 4进行检测。结果 毛支组CD8+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2 ,0 0 1) ,CD3+T、CD4 +T、CD4 +T/CD8+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毛支组IFN -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IL - 4,IL - 4/IFN -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0 0 1) ,且IFN -γ与IL - 4呈负相关 (r =- 0 81,P <0 0 5 ) ;毛支组中特应征 +患儿与特应征 -比较 ,前者IFN -γ明显降低 (P <0 0 1) ,IL - 4和IL - 4/IFN -γ明显增高 (P <0 0 1,0 0 5 )。结论 RSV毛支急性期存在Th1/Th2 平衡紊乱 ,表现Th2 优势应答 ,与遗传特应征与细胞因子分泌异常有一定关系 ,同时NK和CD8+T细胞在RSV毛支免疫发病机制中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了解该病患者机体免疫平衡状态。方法 :使用单克隆抗体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 (APAAP)检测 4 0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和 4 0例正常人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 ,并作对照分析。结果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组的 CD3+ 、CD4 + 细胞与细胞总数的比值较正常对照组低 (P <0 .0 5 ) ,CD8+细胞的比值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CD4 + / CD8+的比值比正常对照组低 (P <0 .0 1)。结论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存在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紊乱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中药结合疗维适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作用及对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0 0 2~ 2 0 0 3年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病人分成两组 ,5 8例为治疗组 (疗维适加中药 ) ,5 1例为对照组 (单用中药 )。结果 :近期疗效方面 ,治疗组有效率 (RR率 )为 18.96 % ,而对照组为 11.76 % ,(P <0 .0 5 )。在免疫功能方面 ,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 ,CD+ 3 、CD+ 4 、CD+ 4 /CD+ 8、NK细胞、IL -Ⅱ都升高 (P <0 .0 1)。CD+ 8下降 (P <0 .0 1)。而单纯中药组 (对照组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 ,CD+ 3 、CD+ 4 、CD+ 4 /CD+ 8、NK细胞、IL -Ⅱ ,CD+ 8无明显变化 (P <0 .0 1)。其他方面 ,有 4例病人用疗维适后出现低热 ,两组中只有病情进展病人中部分出现肝功能及血常规异常。结论 :疗维适与中药结合较单用中药抗癌效果好。疗维适有明显的增强病人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闭通络方对幼鼠阻塞性黄疸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将SD大鼠幼鼠分为3组,第1组为正常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灌胃,第2组为模型组,采用2%ANIT及生理盐水灌胃,第3组为治疗组,在造模同时予胆闭通络方灌胃,每日1次,连续7d。以分光光度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血清总胆红素(TB)含量;ELISA法测定肝组织CD3、CD4、CD8、IL-2、IL-12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血清TB、ALT、AST、AKP、r-GT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治疗组肝内CD3、CD4、CD8、IL2、IL12细胞因子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肝内CD3、CD4、CD8、IL2、IL12细胞因子降低(P0.05),更接近空白对照组。结论胆闭通络方通过调节T细胞系相关因子可以抑制肝内胆管炎症,减缓肝脏进行性损伤。  相似文献   

8.
胸导管阻断对食管癌切除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食管癌手术中预防性结扎胸导管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10 8例0~Ⅲ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胸导管结扎组 (74例 )和未结扎组 (34例 ) ,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 (APAAP)法动态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及CD16+56+细胞 ,并与 2 0例健康献血员进行对比。结果 食管癌患者术前CD3+、CD4 +T淋巴细胞、CD4 +/CD8+及CD16+56+细胞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术后前 3dCD3+、CD4 +、CD8+T淋巴细胞及CD16+56+细胞均降低明显(P <0 .0 5 ) ;上述各项指标术后第 5d开始恢复 ,以后各期除CD8+T淋巴细胞外 ,与术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胸导管结扎组与未结扎组相比 ,术后各期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前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术后降低更为显著 ,但可逐渐恢复。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后 ,免疫功能紊乱得到纠正。胸导管结扎对食管癌患者细胞免疫近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银屑病病人外周血及皮损组织T细胞亚群及IL—2R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观察银屑病病人外周血与皮损组织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 2受体 (IL 2R)的变化 ,以探讨其与银屑病皮损形成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 (APAAP)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 ,检测了 5 7例银屑病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可溶性IL 2R(sIL 2R)的变化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 ,检测37例银屑病病人皮损组织和非皮损组织及 2 0例正常皮肤组织的T细胞亚群CD+ 4,CD+ 8,CD+ 2 5的原位表达。③结果 银屑病病人外周血CD+ 4,CD+ 4/CD+ 8水平明显下降 ,sIL 2R ,CD+ 8水平上升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 =7.92~ 2 2 .16 ,P <0 .0 1) ;进行期CD+ 4,CD+ 4/CD+ 8,sIL 2R较静止期变化更明显 (t =5 .476 .95 ,P <0 .0 1)。银屑病皮损组织表皮及真皮CD+ 4,CD+ 8,CD+ 2 5细胞原位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及非皮损组织 (t =7.1117.36 ,P <0 .0 1) ;且进行期各指标表达较静止期明显 (t=2 .2 2 4.5 1,P <0 .0 5 )。④结论 银屑病皮损的形成可能与局部T淋巴细胞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雷公藤对致敏小鼠T细胞活化及其IL-5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致敏小鼠T淋巴细胞活化与IL 5mRNA表达间的关系及雷公藤内酯醇 (TP)的影响。方法 采用卵蛋白(OVA )致敏的方法建立模型 ;运用免疫细胞化学与原位杂交双染法 (ICC ISH)观察活化的T淋巴细胞 (CD2 5 )与IL 5mRNA表达的相关性及TP、地塞米松 (DM)的影响 ;同时就TP的作用与DM相比较。结果 致敏小鼠T淋巴细胞CD2 5与IL 5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CD2 5 IL 5mRNA双染结果显示 :CD2 5 + IL 5mRNA+ T淋巴细胞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CD2 5 - IL 5mRNA- T淋巴细胞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CD2 5 + IL 5mRNA- 及CD2 5 - IL 5mRNA+ T淋巴细胞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 >0 0 5 )。经TP、DM处理后 ,致敏小鼠T淋巴细胞CD2 5与IL 5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致敏组 (P <0 0 1)。CD2 5 IL 5mRNA双染结果显示 :CD2 5 + IL 5mRNA+ T淋巴细胞显著低于致敏组 (P <0 0 1) ,CD2 5 - IL 5mRNA- T淋巴细胞显著高于致敏组 (P <0 0 1) ,而CD2 5 + IL 5mRNA- 及CD2 5 - IL 5mRNA+ T淋巴细胞与致敏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TP组与DM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IL 5mRNA表达与T淋巴细胞活化关系密切。TP、DM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可能是其抑制IL 5产生的机制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及血液T细胞亚群水平。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及荧光免疫法测定 3 0例急性白血病 (AL)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及血液T细胞亚群水平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L患者血清IL 2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T细胞亚群中CD+ 3 、CD+ 4均低于对照组水平 (P <0 .0 1) ,CD+ 8高于对照组水平 (P >0 .0 5 ) ,经治疗缓解患者IL 2 ,CD+ 3 、CD+ 4、CD+ 8达正常水平。结论 :IL 2和T细胞亚群可作为AL辅助诊断指标 ,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苏铭  麦土兴  杨志刚 《河北医学》2004,10(7):582-585
目的 :探讨转移因子 (TF)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RGH)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 5 2例RGH患者在治疗前后行T细胞亚群检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2 6例 ,治疗组接受了TF注射液临床治疗。结果 :①治疗前RGH患者血CD4+ T细胞百分数及CD4+ /CD8+ 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1) ,CD8+ T细胞百分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②治疗后治疗组CD4+ T细胞数及CD4+ /CD8+ 比值均明显升高 ,CD8+ T细胞数明显下降 ,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均 <0 .0 5 )。③治疗后治疗组的RGH复发频率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RGH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调 ,TF对其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通过盆腔腹膜外淋巴间隙进行肿瘤生物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 4 1例 ,随机分为 IL- 2组 (n=10 )、IL- 2 +5 - Fu组 (n=11)、5 - Fu组 (n=10 )及对照组 (n=10 ) ;通过经盆腔腹膜外淋巴间隙留置管 ,分别予以 IL- 2、IL- 2 +5 - Fu、5 - Fu治疗后 ,手术中摘取肿瘤组织 ,分离浸润淋巴细胞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T细胞表面标记、CD2 5活化标记变化及 NK细胞数量。结果 治疗后各治疗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CD3+、CD4 +、CD8+ 、CD2 5 + 、NK细胞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值均 <0 .0 5 ) ;IL - 2 +5 - Fu组 CD3+ 、CD4 + 、CD8+ 、CD2 5 + T细胞含量及 NK细胞数量明显高于 5 - Fu组 ,IL - 2组 CD2 5 + T细胞含量及 NK细胞数量明显高于 5 - Fu组 (P<0 .0 5 )。结论 经盆腔腹膜外淋巴间隙进行生物治疗能有效激活机体 T细胞反应 ,促进 T细胞增殖、活化和浸润 ,增强患者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有效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芝类提取物(GLE)对Walker-256腹水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根据不同处理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GLE组、中剂量GLE组、高剂量GLE组和顺铂组,每组10只.采用Walker-256大鼠腹水癌细胞接种法造模后,高、中、低剂量GLE组大鼠分别给予GLE 0.84、1.68、3.36 g/(kg·d)灌胃,每天2次,每次2mL,连续14 d;顺铂组大鼠给予0.004 g/(kg·d)顺铂(溶于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周1次.对照组(未造模大鼠)和模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每天2次,每次2mL,连续14 d.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测定腹水质量,称量计算大鼠脾、胸腺和肾脏器指数,检测肾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胸腺和骨髓的细胞周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和自然杀伤(NK)细胞数;血清免疫因子蛋白芯片检测对照组、模型组和中剂量GLE组大鼠血清免疫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GLE可有效减少大鼠腹水质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顺铂组均出现胸腺、脾和肾损伤,给予中、高剂量GLE干预后大鼠胸腺指数、肾指数提高,血肌酐和尿素氮值降低(P<0.05);模型组和顺铂组大鼠胸腺和骨髓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给予GLE干预后G0/G1期阻滞减少、G2/M和S期细胞比例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予GLE干预使大鼠外周血中CD4+细胞比例、CD4+/CD8+细胞比值和NK细胞比例均增加,CD8+细胞比例降低(P<0.05).中剂量GLE组大鼠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IL)-1α、IL-1β、IL-2、IL-4、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均升高(P<0.05).结论 GLE可有效减少Walker-256腹水大鼠腹水生成,改善大鼠免疫功能,且与顺铂相比无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15.
Li J  Cheng LF  Li Z  Cong YW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4):233-235
目的 研究肝硬化大鼠模型肠上皮内T淋巴细胞的表达,了解肝硬化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的改变.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诱导肝硬化模型,分离大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分别标记小鼠抗大鼠CD3、CD4、CD8单克隆抗体,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肝硬化模型组分离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分别为(2.3±0.5)×105 /cm、(3.4±1.1)×105 /cm,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 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80±6)%、(76±8)%,模型组有下降趋势,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CD4+ CD8+亚群细胞分别是(3.7±1.8)%、(6.9±3.3)%,模型组比例多于对照组(P<0.05);CD4+ CD8-亚群细胞分别是(6.9±3.0)%、(4.4±1.4)%,模型组比例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硬化大鼠模型肠上皮内T淋巴细胞表达的变化反映了肝硬化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MDS病人血浆IL-10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病人血浆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 用酶联免疫夹心 (ELISA)法 ,检测 2 5例MDS病人及 2 4例正常人血浆中IL 10水平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③结果 MDS难治性贫血 (RA)组病人及MDS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 (RAEB)组病人血浆IL 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F =10 .94 1,q =2 .36 ,4 .2 6 ,P <0 .0 5 ) ;RAEB病人血浆IL 10水平高于RA组 ,差异有显著性 (q =2 .4 6 ,P <0 .0 5 )。MDS病人IL 10水平与CD+ 3 ,CD+ 8细胞百分率呈正相关 (r =0 .2 5 ,0 .5 6 ,P <0 .0 5 ) ,与CD+ 4 细胞百分率呈负相关 (r =- 0 .4 8,P <0 .0 1)。④结论 检测IL 10有助于指导MDS分型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大鼠血浆细胞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2 4h组、SAP对照组、传统肠外营养组 (TPN组 )、增强型肠外营养组 (S TPN组 )、传统肠内营养组 (EN组 )和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 (S EN组 ) ,胰胆管逆行注射2 5 %牛磺胆酸钠建立SAP模型。检测各时点血浆TNF α、IL 10水平及T细胞分类情况。结果 建模第 4天 ,与EN组比较 ,S EN组TNF α、IL 10水平高 ,IL 10 /TNF α比值低 (P均 <0 0 5 ) ;第 7天 ,S EN组上述指标较其它各组均低 (P均 <0 0 5 )。S EN组外周血CD3 、CD4 计数及CD4 /CD8 比值在各时点均高于EN组及肠外营养组 ,CD8 变化不大。结论 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在调节SAP大鼠促抗炎平衡及机体免疫功能方面明显优于肠外和传统肠内营养 ,但过早应用可能不利于炎症控制。  相似文献   

18.
电针足三里对大鼠ir-SP及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电针 (EA)刺激大鼠足三里穴对免疫活性 P物质 (ir- SP)及细胞免疫的影响 .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足三里组、免疫抑制模型组、非经非穴组、足三里+免疫抑制组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脑垂体和外周血 ir- SP含量的变化 ;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 ,通过微量全血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外周血 T细胞亚群以反映细胞免疫功能 ;应用红细胞 C3b受体 -酵母菌花环试验和红细胞 - IC花环试验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 .结果 免疫抑制模型组大鼠脑垂体和外周血中 ir- SP含量、外周血的 CD4+ (P<0 .0 1) ,RBC- C3b RR(P<0 .0 5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CD8+ 无显著变化 (P>0 .0 5 ) ,足三里组 +免疫抑制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 .0 5 ) .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后正常大鼠脑垂体和外周血中 ir- SP含量、外周血的 CD4+、RBC- C3b RR、RBC- ICR均明显升高 (P<0 .0 1) ,CD8+无显著变化 (P>0 .0 5 ) ,且脑垂体和外周血中 ir- SP含量与 CD4+ 、CD4+ 和 RBC- C3b RR呈显著正相关 (r=0 .744 ,P<0 .0 5 ;r=0 .738,P<0 .0 5 ;r=0 .719,P<0 .0 5 ) .非经非穴组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 .0 5 ) .结论 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可提高正常大鼠及免疫抑制模型大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和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 ,  相似文献   

19.
AIDS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IL-6、IL-8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8(IL 8)水平的变化。②方法 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 (APAAP)法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4例AIDS病人和 2 0例健康人T淋巴细胞亚群和IL 6、IL 8水平的变化。③结果 AIDS病人CD2、CD4、CD4 /CD8明显降低 ,而CD8和IL 6、IL 8则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t或t′=4 .37~ 17.19,P <0 .0 0 1)。④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和IL 6、IL 8的检测可作为观察AIDS病人病情及监测治疗反应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20.
IL-6和T细胞亚群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体内细胞因子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规律与肝脏免疫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和抗体致敏花环试验检测了 76例CHB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T细胞亚群 ,其中 42例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IL -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CD+ 4 细胞、CD+ 4 /CD+ 8明显降低 ,与血清IL-6呈负相关 ,CD+ 8细胞明显升高 ,与血清IL -6呈正相关 (P <0 .0 1) ,且与肝组织损害程度呈正比 (P <0 .0 1)。结论 :IL -6和T细胞亚群共同参与病毒性肝炎免疫病理损害 ,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及免疫调节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