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4篇
外科学   342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正>急性胰腺炎(AP)的治疗经历了近百年艰苦的探索,围绕手术与非手术的纷争,先驱们进行了不懈的尝试,但始终未能实质性改善其死亡率极高的局面。直到近20多年,由于对AP病理生理机制的进一步认识,逐步形成了有关重症监护、容量复苏、脏器支持、感染防治、营养治疗及手术时机和方式等诸多方面的科学治疗体系,才显著改善了病情表现危重的AP患者的疗效。每一次学术界讨论的内容集中地反映在AP认识和治疗方案与技术的进步上,这也正是重症急  相似文献   
2.
目前,围绕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早期手术还是后期手术、微创干预还是开放手术等问题,仍在探索中不断取得进步并逐步形成共识。进一步探索清除胰腺坏死组织最佳手术时机及手术技术、实施微创与开放相结合的外科干预策略、提高针对胰腺坏死组织延期一次性手术清除的成功率,是降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期病死率的关键。近20年来,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病理转归多样性认识的深化,划时代改变了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期的治疗模式。从20世纪末的早期开腹手术引流减压到计划性多次手术清创,再到延期一次性手术,以及近年来探索实施的创伤递进式手术策略,随着治疗理念的变革,逐步实现了疗效的突破。相较于坏死组织的清除技术,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成功更具重要意义。根据现有针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循证医学研究结果,鉴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情的复杂性、个体间的差异性、以及有限的多中心研究结果,目前尚不能确定外科技术对改善预后的优势;而手术时机的正确把握,对提高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手术治疗效果的地位不容置疑。笔者回顾性分析其团队收治的1000余例外科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针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期局部并发症外科干预时机及技术对改善预后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不合并消化道梗阻的晚期胰头癌的临床资料,探讨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41例不伴消化道梗阻的晚期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胆囊-空肠Roux-en-Y吻合术(A组)101例,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B组)133例,胆囊-空肠Roux-en-Y吻合+胃-空肠吻合术(C组)83例,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胃-空肠吻合术(D组)124例.术后A、C两组分别有7.9%及6.0%的患者再发胆道梗阻,A、B两组分别有8.9%及8.3%的患者出现消化道梗阻,四组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33,P=0.123).结论 对不合并消化道梗阻的晚期胰头癌患者,胆总管空肠吻合术能有效预防术后再次胆道梗阻;预防性胃空肠吻合术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消化道梗阻发生率,而胆囊-空肠吻合术仅可在患者一般情况较差或胆管吻合条件不具备时谨慎选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I/R)后肝、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Toll样受体2/4(TLR2/4)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BALB/c小鼠复制肝脏部分I/R损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和NAC干预组(NAC组),每组10只。于再灌注后1h和3h取门静脉血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取眼动脉血测定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同时取受损肝、肺组织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观察TLR2/4表达的变化。结果I/R后受损肝叶和肺组织内出现TLR2/4 mRNA和蛋白的高表达,NAC干预可抑制其表达水平(P〈0.05或P〈0.01)。I/R损伤后血中TNF-α和ALT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NAC干预后各时间点TNF-α和ALT均较I/R组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 小鼠肝部分I/R后,TLR2/4不仅在受损肝组织内有表达,在远隔器官肺内也有表达。NAC可通过调整氧化还原状态,抑制再灌注后TLR2/4的活化和细胞因子TNF-α的表达,从而减轻肝、肺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胃原发性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院1965年~1987年经手术探查,病理检查证实为胃恶性淋巴瘤的1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由于本病缺乏典型病史和症状,X线检查表现多样,内镜检查活检深度有限,术前常易误诊,本组误诊率72%,对如何提高诊断率进行了讨论。本病治疗应争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影响术后效果的因素包括病变分期,肿瘤的恶性程度及是否进行化疗及放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SAP患者SIRS期胃内pH值变化的临床意义及质子泵抑制剂(PPI)对其的影响.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1月间,发病时间≤48h的108例SAP患者,采用试纸法检测胃液pH值变化,观测SAP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72h平均胃内pH值>4、>6的时点数变化,并与APACHEⅡ评分及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比较.将入院时pH值≤4的74例患者分为PPI持续(A组)和间断(B组)静脉输注两组,观察其胃内pH值的变化及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结果 108例患者入院时平均胃内pH值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433,P<0.05).pH值≤4与>4的患者分别占68.52%与31.48%,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分别有12例与1例,差异显著(X2=3.8774,P=0.0489).应用PPI后0~24 h,A、B组平均胃内pH值分别为5.24±0.83与4.79±0.89,24~48 h时分别为6.21±1.45与5.56±1.22,差异显著(t=2.2067、2.0888,P=0.0305、0.0403),而48~72 h时分别为6.42±1.18、5.98±1.05, 差异无意义(t=1.6884、P=0.0957).72h内,A、B组胃内pH值>4的时点数分别为29.22±2.38、27.97±2.92,无显著差异(t=1.9590,P=0.0540),而>6的时点数分别为25.66±4.98、20.32±3.72,差异显著(t=5.2828,P=0.0000).两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分别为1例与11例(X2=5.7220,P=0.0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AP患者早期胃内pH值的高低与病情严重度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危险性高度相关,静脉持续输注PPI能更迅速地提高胃内pH值,并能有效维持高pH值状态,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胰腺癌(PC)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jlity group box 1,HMGB1)蛋白表达,并探讨其与癌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浸润、淋巴及血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73例胰腺癌组织、10例癌旁组织、6例正常胰腺组织HMGB1蛋白表达.结果HMGB1在胰腺癌中呈强阳性表达(76.7%),在癌旁组织中仅有微弱表达,正常胰腺组织无表达;HMGB1的阳性率与癌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肿瘤的大小、浸润、淋巴及血道转移呈正相关(P<0.01).结论HMGB1在胰腺癌中呈强阳性表达,可作为胰腺癌生长、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患者血浆k-ras基因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胰腺癌患者血浆中肿瘤标志物水平和k ras基因突变情况 ,评价基因突变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胰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或病理确诊为胰腺恶性疾病患者 2 1例 ,ELISA检测血浆CA19 9、CA2 42、CA5 0、CEA水平 ,PCR RFLP检测k ras基因突变 ,并与 11例胰腺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结果 :胰腺癌患者血浆中k ras基因突变率 73.7%,胰腺良性疾病k ras基因无突变。k ras基因突变检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 6 1.9%和10 0 %,血浆k ras、CA19 9、CA2 42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5 .7%和 71.9%。结论 :联合检测血浆中k ras基因与肿瘤标志物可提高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 ,对胰腺癌筛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无胃手术史成人粪石性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患者15例诊治经验.方法:2003-04/2008-04我院共收治成人粪石性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患者15例,均无胃大部切除术史.所有患者行腹部平片检查和腹部CT扫描,并先予以保守治疗,2例老年人不能耐受手术,以内服发泡剂或纤维素酶治疗后缓解;保守治疗3 d后若肠梗阻症状无好转或逐渐加重后行手术治疗,11例行剖腹探查,2例行腹腔镜手术.结果:腹部平片检查均有大小不等的气液平面.腹部CT扫描均显示有肠内高密度粪石影.12例患者的粪石位于回肠,3例位于空肠.粪石的平均短轴直经是3.4 cm平均长轴直经是5.1cm.11例为单发粪石,占73.3%,4例为多发粪石,占36.7%.患者全部治愈,无并发症.结论:粪石性小肠梗阻多发于远端空肠和回肠.腹腔镜手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住院时间短、疼痛轻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机体多个系统共同参与的失控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体内细胞因子的过度激活及释放在SIRS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SIRS患者血清CRP、IL-6和TNF的变化,初步探讨三者在SIRS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