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29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95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206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9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男性前列腺增生导致膀胱颈梗阻诱发尿液潴留,继而发生尿路感染。梗阻进行性加重,不可避免的进行导尿、前列腺电切、膀胱穿刺造瘘等侵入性操作,这些操作均为诱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其病因的复杂性决定其治疗的多样性。因此,明确前列腺增生合并尿路感染的原因及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对缩短抗生素使用周期,降低耐药性的产生,减少顽固性泌尿系感染发生,减轻患者病痛及经济负担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髋关节滑膜唇皱襞嵌顿症(LPEH)超声表现特征。方法对18例确诊为LPEH的病例进行患侧、健侧髋关节内外结构的超声表现进行分析评价。结果LPEH患髋关节囊平均厚度较健侧增厚[(0.33±0.07)cmvs(0.25±0.05)cm,P<0.05];关节腔内积液1级0%,2级22%(4/18),3级78%(14/18);内下隐窝宽度较前隐窝明显增宽[(1.13±0.35)cmvs(0.55±0.21)cm,P<0.05];内下隐窝内见嵌顿滑膜唇皱襞呈稍强回声占位性团块(长0.51~2.50cm,宽0.50~1.20cm),88%(16/18)嵌顿皱襞内未见血流信号;所有病例治疗后患髋超声复查恢复正常。结论儿童LPEH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超声可作为诊断、监测治疗儿童LPEH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致膀胱出口梗阻(BOO)后逼尿肌功能改变对尿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109例具有完整尿动力学结果的BPH患者根据有无B00分为梗阻组和非梗阻组;梗阻组根据梗阻级别分Ⅲ、Ⅳ、Ⅴ、Ⅵ级4组;逼尿肌收缩力分为逼尿肌收缩力减弱(DCA)与收缩力正常组;逼尿肌不稳定(DI)分DI与非DI;膀胱顺应性(BC)分高、正常、低顺应性三组;28例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术前及术后尿动力参数对比。结果BOO组的前列腺体积(PV)、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DI、急性尿潴留(AUR)发生率明显高于非BOO组(P〈O.05);BOO组的最大尿流率(Qmax)、BC值、DCA发生率明显低于非BOO组(P〈0.05);逼尿肌收缩力正常组的残余尿(RV)与BC值明显低于减弱组(P〈0.05),而BOO和DI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减弱组(P〈0.01);DI组的年龄、BC值及DCA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DI组(P〈0.05),而B00级别和AUR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DI组(P〈0.01);低BC组IPSS、BOO级别、AUR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及高BC组(P〈0.05),而DCA发生率明显低于正常及高BC组(P〈0.01);术后Qmax、BC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RV、IPSS、DI发生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1)。结论①BOO常与低顺应性膀胱、DI、AUR合并存在;②IPSS评分不能提示是否存在DI,DI的存在不影响IPSS评分;③TURP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④尿动力检查能全面了解有无BOO及BOO所致逼尿肌功能改变情况,对BPH的临床鉴别诊断、预后估计及选择恰当治疗方案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新型远端通路导引导管(Envoy DA)在神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技术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我中心2年内神经介入治疗中使用新型Envoy DA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Envoy DA导管是否顺利输送到目标位置,是否能够为后续血管内治疗提供满意支撑,评估手术即刻临床及影像结果及有无围手术期导引导管相关并发症,总结Envoy DA在神经介入治疗中应用的适应证。结果:50例患者共计使用50根Envoy DA,其中46例(92.0%)顺利到达治疗所需支撑位置;2例(4.0%)未达目标位置,支撑效果不理想,经反复操作技术调整后完成手术;2例(4.0%)支撑失败后撤出,更换长鞘配合中间导管支撑完成治疗。1例(2.0%)患者术中发生导引导管相关夹层伴导管口血栓形成,1例(2.0%)患者发生导引导管相关颈动脉海绵窦瘘,围手术期导管相关并发症率4.0%。所有目标病变最终成功完成目标病变手术,手术技术成功率100%。结论:使用新型Envoy DA进行神经介入治疗需合理选择病例、正确操作才可发挥其在适度径路迂曲病变提供足够支撑且操作简捷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术后继发乳房畸形重塑效果和方法.方法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患者60例,术前均行B超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明确注射物的分布层次和周围组织浸润情况,术中依据皮肤弹性、乳房皮下层、腺体层、胸肌层变性程度等,置入吸引器导管,自导管内注入生理盐水,彻底吸出和清除注射物,根据患者意愿及组织受损情况,按个性化选择,分为Ⅰ期或Ⅱ期假体植入,并给予相应治疗.结果 60例,随访3个月至3年,乳房外形良好、假体无疝出、无感染、无切口裂口及双侧乳房不对称等畸形,无包膜挛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根据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术后继发乳房畸形特点,按个性化再选择乳房重塑方法,既可使胸部外形改善,又可避免心理压力,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参酮胶囊联合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方法:将289例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8例,口服丹参酮胶囊联合外用夫西地酸乳膏;对照组131例,单纯外用夫西地酸乳膏。结果:8周后评价其疗效,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6.61%和82.28%;对照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7.56%和45.80%,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明显不良。结论:丹参酮胶囊联合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寻常性痤疮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鉴于继发于右室梗塞(RMI)与继发于左室梗塞的心衰和休克治疗不同,所以二者鉴别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报道1例RMI心前和下壁导连同时出现明显ST段抬高,并综合以往关于RMI心前导联出现ST段抬高的报告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少见纵隔占位病变的螺旋CT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基础,以提高临床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少见纵隔占位病变的螺旋CT表现,观察和评价肿块内部结构、密度分布、边缘特征、强化特征等CT表现特点及其优势解剖分布。结果:32例少见纵隔肿块中良性22例(68.75%,22/32),恶性10例(10/32,31.25%)。22例良性肿块中密度均匀12例(12/22,54.54%),形态规则16例(16/22,72.72%),边界清楚14例(14/22,63.64%),低密度15例(15/22,68.18%)。10例恶性肿块中密度不均匀7例(7/10,70%),形态不规则8例(8/10,80%),边界不清楚6例(6/10,60%),中等密度6例(6/10,60%)。32例肿块中位于上纵隔12例,前纵隔16例,中纵隔9例,后纵隔11例。良性肿块常累及一个解剖分区(15/22,68.18%),恶性多累及二个区以上(6/10,60%)。结论:不同的少见纵隔肿块具有不同特征CT表现及其好发部位,这与其解剖来源和其组织成分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稀释造影剂增强的Dyna CT评估直接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direct carotid-cavernous fistula,DCCF)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16例外伤性单瘘口DCCF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3D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及稀释造影剂增强的Dyna CT对DCCF的诊断价值,包括对瘘口、软脑膜静脉逆流、引流静脉及海绵窦分隔信息的展示.结果 与3D-DSA相比,Dyna CT多显示了15例(93.75%)患者的21个信息,包括显示瘘口8个,软脑膜静脉的逆向引流2个,引流静脉2个,海绵窦分隔9个.其中,在显示瘘口及海绵窦分隔方面,Dyna CT与3D-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显示软脑膜静脉的逆向引流和引流静脉方面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3DDSA相比,Dyna CT能更有效地显示DCCF的瘘口及海绵窦分隔,利于指导其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