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8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6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277例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住院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院呼吸内科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DPLD)的病例依据病因分为结缔组织疾病相关DPLD组(CTD-IP)、其他已知病因DPLD组和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S)组,每组按预后情况分又为非死亡组和死亡组两个亚组,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进行风险因素回顾性分析.结果 IIPS组死亡亚组年龄平均、基础疾病患病率及CRP、ALT、AST指标高于非死亡组,CTD-IP组死亡亚组的CRP、WBC、AST指标高于非死亡组,其他病因组两亚组的病因构成提示有统计学差异,其死亡亚组CRP、PT、APTT、ALT、AST高于非死亡组.将上述各组指标进行曲线分析,AUC大于0.7指标作为死亡风险预测指标,并计算出其截断点作为最佳诊断阈值纳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IPS组中CRP >40(mg/L)和年龄>70(岁)、CTD-IP中CRP >40(mg/L)、其他组中CRP> 50(mg/L)为独立死亡危险因素.结论 CRP升高、高龄及药物继发性DPLD是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其中前者是DPLD患者的共同危险因素,而后两者分别是IIPS组和其他病因组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因素在用于预测不同类型DPLD患者死亡风险中需区别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国7个地理区域内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的季节性分布特征。方法 对全国7个地理区域(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北、西南)内的29家三甲医院2013-2014年间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的患者例数及同期该院呼吸内科总住院患者例数进行统计,逐月计算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占总住院患者的比例。对各个地区之间及每个地区不同月份之间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住院情况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研究的时间范围内,29家医院的呼吸科总住院患者为206 135例次,其中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为6 480例次,占同期总住院数的3.14%。不同地区间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人数占同期总住院人数的比例差异较大,东北地区比例最高(5.61%),华东地区比例最低(1.97%)。不同地区之间哮喘患者住院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多数地区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例数及比例都有两个高峰,分别位于2-4月及9-10月,东北、华东及华南地区的春季高峰更为显著,而华北及西南地区的秋季高峰更为明显,西北地区的高峰则位于冬季(12-1月)及夏季(6-8月)。东北、华北及西南地区各月份之间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不同地区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存在一定的季节波动性,多数地区存在春季及秋季两个高峰。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Th17应答增强致气道炎症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哮喘动物模型。方法卵蛋白(ovalbumin,OVA)和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联合致敏构建新哮喘模型。末次激发24 h后行肺功能测定,评估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分类计数气道炎症细胞比例,肺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Q-PCR检测肺组织Th1、Th2和Th17细胞偏移情况。结果 OVA和LPS联合致敏可以诱发更剧烈的AHR。BALF分类计数显示嗜酸性粒细胞(EOS)和中性粒细胞(NEU)比例分别为(16.09±4.42)%和(28.63±8.89)%。病理学观察可见明显的哮喘样炎症改变。Q-PCR结果显示单独OVA致敏肺内T细胞主要向Th2方向偏移,联合致敏以向Th17方向偏移为主。结论成功构建以Th17应答占优势、肺内炎症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哮喘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阿奇霉素对Th17应答增强致气道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小鼠哮喘炎症的作用.方法 采用卵蛋白(OVA)+内毒素(LPS)联合致敏,OVA激发的方法建立Th17应答增强致气道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哮喘小鼠模型,48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阿奇霉素组、地塞米松组(n=12).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小鼠肺功能仪检测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activity,AHR);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行细胞分类计数;ELISA检测外周血OVA特异性IgE及BALF中IL-17、TNF-α、IL-8、IL-5和IFN-γ浓度;Q-PCR检测肺组织Th1、Th2和Th17细胞分化.结果 用OVA联合LPS的方法可以复制既有Th2活化和肺内嗜酸性细胞增多,又有Th17表达增强和明显中性粒细胞炎症的哮喘小鼠模型.与哮喘组比较,阿奇霉素组气道炎症细胞浸润明显改善,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同时还有BALF中IL-17、TNF-α、IL-8、IL-5水平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Th17细胞分化减少(P<0.05)以及AHR改善(P<0.05).而地塞米松组与哮喘组比较,虽然BALF嗜酸性细胞比例显著降低,但BALF中细胞总数、IL-17、TNF-α、IL-8水平及肺组织Th17细胞分化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阿奇霉素可抑制Th17细胞分化、减少炎症介质分泌从而抑制炎症细胞浸润,由此减弱Th17应答增强致气道中性粒细胞增高的小鼠哮喘炎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学生物标志物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诊断预警及预后判断的预测效果.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队列研究的方法,从2014年1月开始纳入各中心收治的ARDS与ARDS高危病例.采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检测患者在入组24 h内的血清学指标(sRAGE、CC16、Ang-2、sICAM-1、PAI-1、SuPAR、HMGB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高危ARDS患者发展成为ARDS危险因素和影响ARDS预后的危险因素.用ROC曲线比较单个危险因素或联合多个危险因素对ARDS发生的预警及ARDS死亡预后的预测效果,计算其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结果 共纳入ARDS患者59例,ARDS高危患者41例.AR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HMGB1、sICAM-1、Ang-2、CC16、PAI-1.其中HMGB1预测效果最好(AUC=0.908),其次根据AUC大小顺序为CC16(AUC=0.861),Ang-2(AUC=0.858),PAI-1(AUC=0.801),sICAM-1(AUC=0.773).单指标分析中,敏感度最高的单指标为HMGB1与sICAM-1,皆为79.7%,特异度最高的指标为HMGB1、CC16与Ang-2,皆为87.8%.在联合预测中,HMGB1与Ang-2联合预测,特异度最高,为95.1%,其AUC也为最高(0.92).HMGB1、Ang-2与PAI-1指标联合预测,敏感度最高,为89.9%.多指标联合预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ARDS诊断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ARDS预后分析,sRAGE与Ang-2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sRAGE(AUC=0.791)比Ang-2(AUC=0.67)对ARDS患者死亡预测效果好.两指标联合可以提高ARDS死亡预测的特异性.结论 在ARDS高危患者中,HMGB1、sICAM-1、Ang-2、CC16、PAI-1是其发展成为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HMGB1与Ang-2联合预测有较好的特异性,HMGB1、Ang-2与PAI-1联合预测有较好的敏感性.对于ARDS患者,sRAGE与Ang-2的增高预示着ARDS患者预后不良,两者联合预测可以提高预测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以便于指导选择合适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模型。方法予3%DSS溶液喂饲野生型C57BL/6成年小鼠诱导急性结肠炎模型,分别于第0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和第10天麻醉处死小鼠,取结肠观察不同时期结肠病理学特征,造模过程中连续观察并记录小鼠体质量、大便和死亡情况。结果小鼠造模第3天开始出现粪便潜血,第5天开始出现血便,第10天开始出现死亡小鼠,死亡率为30%。DSS诱导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疾病活动指数第3天后与饮用纯净水的小鼠比较明显增高(P0.05)。小鼠结肠炎造模第3天黏膜上皮细胞开始逐渐丧失,第7~10天最为严重;隐窝结构的紊乱从第3天开始发生,第7天出现固有层塌陷;炎性细胞浸润从第3天开始数量逐渐增加,第10天最为严重。DSS诱导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结肠组织病理评分第5天后与饮用纯净水的小鼠比较明显增高(P0.05)。结论 3%DSS诱导野生型C57BL/6成年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可用于UC的实验研究,第3天出现明显的炎症表现,第7天模型较理想,小鼠死亡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深入研究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反应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提高对CVA的诊治水平.方法 2009年10月到2010年8月期间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门诊及涪陵中心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咳嗽,并且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拟诊为CVA的患者,记录其咳嗽的临床特点、伴随症状和咽部体征.并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干粉...  相似文献   
8.
慢性咳嗽临床诊治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慢性咳嗽的临床特征,了解其诊治现状。方法收集2008年10月-2009年12月,重庆4家教学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238例慢性咳嗽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238例慢性咳嗽患者入选,咳嗽特点以干咳为主,多数患者有夜间咳嗽。在伴随症状中,以咽喉症状最常见,包括咽喉痒和异物感、清喉、胃食道反流症状。最常见的体征为咽部充血和咽后壁鹅卵石样改变。辅助检查中,以支气管激发试验的阳性率最高。进行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的患者共计254例次,其中拟诊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依次为115、42和53例次。针对该3大拟诊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152例次完成治疗后随访,其中562、7和21例次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68.4%(104/152)。其他44例次由少见病因引起,分别为慢性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诱发。总计确诊病因148例次,病因确诊率为58.3%(148/254)。结论目前我国对于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确诊率仍不理想,经验性治疗仍然是主要诊疗策略。  相似文献   
9.
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改变的HRCT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胸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扫描,探讨哮喘和COPD患者段和亚段支气管重塑的差异.方法 哮喘34例,COPD 32例,正常...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