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评价综合应用多种定位技术治疗功能区皮层下小病灶相关性癫痫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58例功能区皮层下小病灶引起的癫痫患者,在立体定向仪导向下,开放直视手术切除病灶,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定位致痫灶,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M)判断致痫区的功能以及二者的重叠程度,辅助以麻醉唤醒定位语言区、实时超声检查病变切除程度,根据监测结果分别采取致痫灶切除术、多处软膜下横切术(MST)或皮层低功率电凝热灼术妥善处理致痫灶。结果病灶全部切除52例,少量残留6例。病灶区域ECoG监测除波幅略有降低外无明显异常13例,行占位病灶切除术;ECoG明显异常,在非主要功能区8例,行占位病灶+周边致痫皮层切除术;ECoG明显异常而又在主要功能区37例,行占位病灶+功能区致痫皮层多处软膜下横切术(MST)或低功率电凝热灼术。ECoG监测发现痫样放电消失、基本节律大致恢复正常29例,仍残留少量棘波13例,残存较多棘波且基本节律轻到中度异常16例。随访1~5年,EngelⅠ级46例,EngelⅡ级8例,EngelⅢ级4例,总有效率100%。出现暂时性轻偏瘫17例,暂时性失语8例,无严重永久性并发症。结论综合应用立体定向引导、术中IOM、ECoG、麻醉唤醒及实时超声定位治疗功能区小病灶相关性癫痫,能够精准定位并切除病灶及处理致痫灶,避免损伤功能区,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采用立体定向联合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神经电生理监测(IOM)治疗功能区皮层下小肿瘤性癫痫的手术方法及效果、并发症. 方法 解放军第153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功能区皮层下小肿瘤引起的癫痫患者15例,均在立体定向仪导向下,开放直视手术准确切除肿瘤,ECoG监测定位致痫灶,IOM判断致痫灶与功能区的重叠程度,分别采取切除术、多处软膜下横切术(MST)或皮层低功率电凝热灼术处理致痫灶.总结分析患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13例,次全切2例;瘤周致痫灶切除4例,瘤周致痫灶MST或/和皮层低功率电凝热灼术11例;术毕ECoG监测发现痫样放电消失、基本节律大致恢复正常6例,仍残留少量棘波6例,残存较多棘波且基本节律轻到中度异常3例;无严重永久性并发症;随访1~3年,肿瘤原位复发2例,Engel分级Ⅰ级10例,Ⅱ级3例,Ⅲ级2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立体定向联合术中ECoG、IOM治疗功能区皮层下小肿瘤性癫痫,能够精准定位并切除肿瘤及处理致痫灶,避免损伤功能区,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长程颅内电极记录定位致痫灶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讨论应用颅内埋藏电极进行长程视频脑电(Video-EEG)监测,对于致痫灶的定位作用。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向颅内可疑部位植入深部电极和/或硬膜下条状电极。采用DaVinci系统,进行长程视频脑电监测,记录发作间期及发作期EEG变化,确定癫痫起源部位。在皮层电极脑电图(ECoG)监测下,手术切除致痫灶或行立体定向毁损术。结果 本组17例患者颅内电极埋藏时间4~17天,平均9天。各例均记录到明确的发作间期异常放电和/或发作期EEG变化。手术切除致痫灶16例(联合胼胝体切开术1例);行双侧杏仁核毁损术1例。术后复查Vidoo-EEG,显示痫性放电基本消失15例,改善2例(集中于手术对侧1例)。按照Engel术后效果分级:Ⅰ级15例,Ⅲ级1例,Ⅳ级1例。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因长时间埋藏颅内电极引起的并发症。结论 在致痫灶定位困难的难治性癫痫患者中,应用埋藏式颅内深部电极和/或硬膜下条状电极,进行长程颅内电极记录,可以精确定位致痫灶,可改变外科治疗计划,从而提高了癫痫的治愈率及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皮层脑电图监测在致痫灶切除术中的应用(附9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在癫痫手术中指导切除致痫灶的价值.,方法 2005年12月至2008年6月期间,9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在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后,进行了手术治疗.术中先切除癫痫病灶,再行描记EcoG,监测异常放电是否消失;若癫痫波仍大量存在,则进一步切除病灶周围的致痫灶,直至EcoG监测异常放电消失或明显减少.结果 术后随访12~44个月.根据Engel疗效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价.Engel Ⅰ级45例,Ⅱ级22例,Ⅲ级17例,Ⅳ级12例.手术有效率达到87.50%.结论 术中应用EcoG监测能大大提高致痫灶空间定位的准确性,有效地指导癫痫的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切除功能区致痫灶的手术策略及术后疗效.方法 在唤醒麻醉下应用术中皮层电刺激确定语言功能区,根据功能区边界选择处理致痫灶.评价患者的功能结果及癫痫控制程度.结果 3例患者术后随访,均未出现语言障碍,癫痫发作完全控制,符合Engel分级Ⅰ级.致痫灶全切2例,近全切+致痫皮层热灼1例.结论 借助唤醒麻醉进行术中皮质电刺激确定语言功能区准确、安全、可靠.唤醒麻醉下进行术中皮质电刺激结合影像学资料、借助颅内皮层电极的皮质电刺激进行功能区定位,能够最大可能地切除致痫灶而最小化功能区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节细胞胶质瘤(GG)相关癫痫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前瞻性收集GG相关癫痫共21例。根据癫痫病史、神经心理评估、长程视频脑电监测、头颅MRI及PET-CT等多模态Ⅰ期评估,15例在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下行裁剪式切除,6例行长程视频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颅内深部电极植入术Ⅱ期评估后再行裁剪式切除术。结果 21例中,肿瘤等同于癫痫灶14例,肿瘤及边缘组织共为致痫灶5例,肿瘤周边组织为致痫灶2例。21例术后病理均为GG,合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Ⅲb型7例(6例位于肿瘤边缘,1例位于肿瘤后缘2.6 cm处)。术后随访6~42个月,中位数为24个月,Engel分级Ⅰ级20例,Ⅱ级1例。结论 GG相关癫痫,肿瘤并不等同致痫灶。正确认识肿瘤与致痫灶的关系,致痫灶并肿瘤切除术是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电极监测技术在难治性癫痫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头皮脑电图及影像学等非侵袭性检查难以确定致痫灶或致痫灶与重要功能区关系密切的51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行颅内电极埋置术,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确定致痫灶,并行脑皮层电刺激功能区测定,再次手术切除致痫灶。结果术后致痫灶切除效果按Engel分级:I级32例,Ⅱ级13例,Ⅲ级5例,Ⅳ级1例。术后发生头皮愈合不良3例,延长住院时间后治愈。无脑脊液漏及永久性神经功能缺失发生。结论颅内电极监测可以精确定位致痫灶,皮层电刺激术对脑功能区定位可靠、方便,故对于采用非侵袭性检查不能明确致痫灶或致痫灶与重要功能区关系密切的难治性癫痫患者,颅内电极监测结合皮层电刺激术可以提高其治愈率,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术中脑电监测在癫痫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术中脑电监测在癫痫手术中的应用意义。方法4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术中采用日本光电9200脑电描记系统。应用皮层电极,在致痫灶靶区皮层,对癫痫起源部位进一步精确定位,手术切除致痫灶,并在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下进行病灶扩大切除、胼胝体切开或多处软膜下横切(MST),术后常规应用抗癫痫药物。结果全部患者在预定的癫痫灶局部均可记录到癫痫波;病变及癫痫灶切除后即时检测,显示痫性放电明显减少24例,其中3例非功能区海绵状血管瘤,瘤体切除后仍可见大量棘波,扩大切除周围皮质,棘波显著减少;3例功能区胶质瘤患者虽经MST后,棘波有一定改善,仍可见一定量棘波;12例海马硬化及1例海马萎缩术后,仍存在一定量棘波。术后疗效评价,按照Engel分级评价为:Ⅰ级27例,Ⅱ级6例,Ⅲ级4例,Ⅳ级3例;总有效者37例,有效率达92.5%。结论在癫痫手术中运用脑电监测,可以进一步精确定位致痫灶,指导手术中正确切除癫痫灶及预示手术效果,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在癫痫外科治疗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难治性癫痫的致痫灶定位及手术治疗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难治性癫痫的致痫灶定位方法和皮层电极监测下致痫灶切除,加行多处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术(MST)治疗癫痫的疗效。方法对47例难治性癫痫病人的致痫灶,采用CT MRI EEG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 皮层脑电脑(ECoG)联合检测定位。对检出的阳性病灶在皮层电极监测显微镜下行致痫灶切除,切除后监测仍有癫痫波者加行MST;致痫灶位于重要功能区者单行MST。结果致痫灶阳性检出率86%。皮层电极检测显微镜下致痫灶切除加MST,术后91%的病人癫痫发作停止,半年后约15%的病人复发,但症状较术前减轻,持续时间较术前短。结论CT MRI EEG SPECT ECoG联合检测,对手术定位具有较高价值。皮层电极监测下致痫灶切除术及MST创伤轻微、效果比较可靠、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病灶及致痫灶的不完全切除和形成皮层软化及疤痕,可能是导致癫痫复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内埋藏电极和皮层电刺激技术在脑中央区致痫灶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对7例术前怀疑致痫灶临近或累及大脑中央区的癫痫患者,将颅内电极置于硬膜下或皮层表面,行长程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及皮层电刺激,确定致痫灶和大脑中央区范围及二者位置关系.术中在保护中央区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切除致痫灶.术后随访6~12个月,根据Engel's术后效果分级和Karnofsky生活状态量表(KP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7例患者术后均无癫痫发作,达到Engel's I级,KPS评分结果较术前提高.结论 :颅内埋藏电极及皮层电刺激联合应用,可指导脑中央区致痫灶的手术,在切除致痫灶的同时保护脑中央区,达到既控制癫痫发作又无术后严重功能障碍的目的 ,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立体定向开放显微手术治疗脑内致痫小病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脑内致癫痫小病灶术前、术中的精确定位和病灶切除,是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探讨立体定向开放微创手术,皮层电极监测下切除脑内致痫小病灶的手术方法。方法53例症状性癫痫病例,CT、MR I检查有脑内小病灶(直径在0.5~3.0 cm),24 h视频脑电图确认致痫灶为脑内单发病灶。ASA 601S型立体定向仪CT引导辅助全麻环钻开颅,导针穿刺放置导管引导,显微镜下手术分离、切除病灶,皮层脑电图确认将致痫灶切除。结果病灶全切率达96.2%,术后50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平均6.3个月,癫痫消失45例,脑电图检查记录到癫痫波11例,临床癫痫发作5例。因肺癌死亡3例。结论CT立体定向引导,显微手术切除颅内致痫小病灶,术中皮层电极确认将致痫灶切除,是一种定位精确、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伴有癫癇发作的脑内病灶的手术治疗@张俊卿$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山医院神经外科!福建厦门361004 @邓志鸿$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山医院神经外科!福建厦门361004 @黄延林$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山医院神经外科!福建厦门361004 @杨芳裕$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山医院神经外科!福建厦门361004~~~~~~  相似文献   

13.
皮层电极描记配合立体定向切除癫痫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皮层电极描记在立体定向切除癫痫灶手术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 对25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继发性癫痫患者采用MRI导向下,立体定向环钻开颅,切除病灶前行皮层电极描记,记录有无癫痫波和范围,切除病灶后再次描记,如仍有癫痫波,则在不影响神经功能的基础上将有癫痫波的皮层尽可能切除。结果 25例患者中有19例在切除病灶前记录到棘波、棘-慢波、尖波或尖-慢波,切除后有15例上述癫痫波完全消失,4例仍有散在的少许癫痫波;另有6例患者未记录到癫痫波,但表现为基本的节律异常,切除病灶后好转。25例患者中胶质瘤6例,脑囊虫病5例,蛛网膜囊肿3例,软化灶3例,皮层发育不全2例,血管畸形2例,转移癌2例,炎症1例,胶质细胞增生1例,病灶直径在0.8~4.7cm。手术后24例癫痫发作消失,1例仍偶有癫痫发作,比例能够被口服抗癫痫药物控制。手术后患者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结论 皮层电极描记和立体定向方法相结合,既能明确癫痫灶的范围,又能以微侵袭的方法切除癫痫灶,尤其适用于直径小于4cm的癫痫灶的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伤后晚期难治性癫痫的致痫灶精确定位、手术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68例外伤后晚期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神经影像学、视频脑电图、症状学以及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等方法综合定位致痫灶。采取单纯脑软化灶切除术治疗11例,脑软化灶+周边致痫皮层切除术治疗31例,脑软化灶+周边致痫皮层切除十功能区致痫皮层低功率电凝热灼术或多处软膜下横切术治疗20例,脑软化灶+周边致痫皮层切除术+胼胝体前部切开术治疗6例;17例同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术后继续正规服用抗癫痫药物。结果60例随访1—7年,EngelⅠ级21例,Ⅱ级32例,Ⅲ级4例,Ⅳ级3例,总有效率88.3%。具有精神症状的患者术后精神症状均明显缓解。出现暂时性轻偏瘫18例,永久性轻偏瘫2例,暂时性失语6例,颅内感染3例。结论手术是治疗外伤后晚期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方法。术前准确定位致痫灶、术中ECoG监测及采取合适的术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不伴面部血管瘤的致(癎)性Sturge-Weber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方法 报告1例女性病人,9岁,表现为药物难治性癫(癎)1年.发作形式为微笑-意识丧失-倒地抽搐.不伴面部和全身血管瘤.MRI显示:左侧顶枕交界区皮质病变,T1W呈等信号,增强后病变沿脑回强化;PET显示:病变及周围葡萄糖代谢降低,病变呈"电车轨道样"钙化.在神经导航和术中皮质脑电图(ECoG)监测下行左侧顶枕叶致(癎)灶切除术.结果 病理报告为软脑膜血管瘤.随访11个月,病人无癫(癎)发作,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加强对不伴面部血管痣性Sturge-Weber综合征的认识.手术切除致(癎)灶是治疗致(癎)性Sturge-Weber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无框架定位颅内电极埋植后行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定位癫(癎)起源灶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19例顽固性癫(癎)病人采用机器人辅助无框架定位进行颅内深部电极埋植.其中15例术前无法定位致(癎)灶者均明确癫(癎)起源灶所在脑叶,4例术前检查提示为单侧颞叶(癎)性放电者证实为颢叶起源灶.根据监测结果,采用开颅手术3例,立体定向脑内致(癎)灶毁损术10例,伽玛刀治疗6例.结果 术后疗效按Engel分级:Ⅰ~Ⅱ级7例,Ⅲ级6例,Ⅳ级5例,Ⅴ级1例.结论 机器人辅助无框架定位颅内电极埋植定位癫(癎)起源灶的方法具有简单、微创等特点,适用于头皮EEG无法定位者,尤其是对颞叶癫(癎)的起源灶定侧与定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电极埋藏术后进行视频脑电图评估在癫痫外科手术致痫灶定位困难的Lennox-Gastaut综合症中的使用。方法收集10例Lennox-Gastaut综合症致痫灶定位困难的患者,向颅内硬膜下植入条状电极,术后进行视频脑电图评估,记录发作间歇期及发作期脑电图变化,确定癫痫病灶的起始区,通过手术方式切除致痫灶。结果本组10例患者埋藏时间为2~7天,平均4天,均记录到间歇期及发作期脑电图情况。根据脑电图结果,行脑叶切除及胼胝体切开。术后按照Engel评分I级4例,II级2例,III级2例,IV级2例。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埋藏电极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在致痫灶定位困难的Lennox-Gastaut综合症中,采用颅内电极埋藏进行视频脑电图检测,可以较准确定位主要致痫灶,从而提高Lennox-Gastaut综合症外科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