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同期手术矫治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期手术治疗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12例,诊断主动脉缩窄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及室间隔缺损7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4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及部分房室间隔缺损1例,主动脉缩窄均为峡部,同时伴严重肺动脉高压.其中,同期先在全身静脉麻醉,全身低温(34 ℃)左胸后外侧切口下手术切除缝扎动脉导管,切除缩窄段主动脉行端端吻合,再在正中切口行心内畸形矫治手术10例;2例分别在正中切口行心内畸形矫治手术中及术后发现合并主动脉缩窄,关闭正中切口后,在全麻全身低温(34 ℃)左胸后外侧切口下,切除缩窄段,行端端吻合重建主动脉连续.结果 1例术后40 d由于误吸死亡,其余痊愈出院,存活病例随访3~36个月,无吻合口狭窄,恢复良好.结论同期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有良好疗效.彻底切除缩窄段纤维组织有利于防止再缩窄.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为较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缩窄段多位于主动脉峡部,通常分为导管前型和导管后型,常合并心内畸形,包括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主肺动脉窗[1-2]。通常采用胸部正中切口联合左后外侧切口的一期矫治手术方法,但由于采用双切口,创伤大,术后心肺功能影响大,死亡率高。近几年来,随着麻醉、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主动脉缩窄(COA)矫治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体外循环下采用胸部正中切口一期矫治COA及合并的其它心内畸形2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儿中1例单纯COA,23例同时合并其它心内畸形。除1例为分期手术外,其他23例均采取体外循环下深低温方法一期矫治。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例死于主动脉插管意外。术后发生短暂肝肾功能障碍3例,短暂高血压2例。所有病例术后无肾功能不全或截瘫等严重的体外循环并发症。结论采用深低温转流技术对矫治COA和合并畸形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和总结主动脉缩窄(COA)矫治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24例患儿,1例单纯COA,23例同时合并心内畸形.除1例为分期手术外,均采取正中切口进胸,体外循环下用深低温方法一期矫治.结果 23例心自动复跳、1例使用药物后复跳.死亡3例(2例死于低心排,1例死于主动脉插管意外).3例有短暂肝肾功能障碍,2例有短暂持续性反应性高血压,全组无肾功能不全或截瘫等严重的体外循环并发症.结论 采用深低温转流技术对胸部正中切口一期纠治COA和合并畸形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2003年1月至2010年3月共手术治疗CoA合并其他心内畸形11例,其中合并VSD5例,PDA2例,VSD+PDA4例.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1例.全组均行一期矫治.9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加左后外侧切口进行矫治,行人造血管旁路植入术.2例行胸骨正中单一切口,动脉缩窄段切除端-端或端侧吻合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均顺利出院.随访3月至4a,术后恢复良好.复查心脏超声,无吻合口狭窄,无吻合口处动脉瘤形成.结论根据患者年龄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正中切口一期纠治婴幼儿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伴室间隔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缩窄伴室间隔缺损一期纠治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采用胸骨正中切口一期纠治 12例主动脉缩窄伴室间隔缺损患儿 ,手术年龄除 2例分别为 39和 2 9个月外 ,其余均小于 6个月 ;体重 2 .5~ 11.0kg ,平均为 (5 .2 4± 2 .77)kg。主动脉缩窄位于导管前型 6例 ,邻近动脉导管处 3例 ;主动脉弓发育不良伴主动脉缩窄 3例。 5例伴有动脉导管未闭 ;11例伴有室间隔缺损 ,其中 7例缺损位于膜周 ,4例位于肺动脉瓣下 ;1例伴有部分性房室隔缺损。手术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同时纠治主动脉缩窄和室间隔缺损。结果 死亡 1例 ,该例患儿年龄为 1个月 ,体重 2 .5kg ,外院转来时全身黄疸、慢性心功能不全 ,术后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本组病死率为 8.3%。余 11例术后随访 5~ 30个月 ,恢复良好。结论 正中切口一期纠治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缩窄伴室间隔缺损 ,不仅可缩短手术时间 ,有利于术后心肺功能恢复 ,而且可同时纠治发育不良的主动脉弓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和总结小儿主动脉弓缩窄(COA)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自2008~2009年共手术治疗COA患儿14例,其中单纯COA 6例,合并心内畸形者8例。单纯COA采用左后外侧切口,而同时合并心内畸形者经正中切口一期矫治COA和心内畸形。矫治COA的方法主要有:缩窄段切除并端端吻合,左锁骨下动脉垂片成形术,补片扩大成形术。结果:14例患儿均存活,无肾功能衰竭、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下肢血压高于上肢者10例,上下肢血压相仿者4例。结论:单纯COA手术可于3~5岁进行手术,而合并心内畸形者则尽早手术,一期根治术是安全和有效的。正中切口一期矫治COA及合并的心内畸形是可行的。根据病人缩窄段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矫治方法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期手术矫治小儿主动脉缩窄或离断及合并心内畸形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我院于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主动脉缩窄34例及主动脉离断5例,39例中单纯端端吻合8例.广泛端端吻合术26例,降主动脉充分游离上提后与主动脉弓行端侧吻合5例。后壁连续缝合,前壁间断缝合。同期矫治合并畸形。结果本组手术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包括严重低心排综合征3例,低氧血症7例,肺部炎症9例,肺不张5例,声音嘶哑等喉返神经损伤的表现6例,右侧气胸1例,切口感染1例。30例随访3个月.3年,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和64排CT检查,无明显再缩窄发生。结论一期手术矫治小儿主动脉缩窄或离断及合并心内畸形的早、中期效果良好,安全可行。扩大切除后端一端或端一侧吻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矫治小儿主动脉缩窄(CoA)合并心内畸形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7月手术治疗CoA合并心内畸形58例,其中男42例,女16例;年龄4 d~8岁,平均(13.3±9.1)月,其中小于1岁39例,小于3月龄22例;体质量3~23 kg,平均(6.6±3.0)kg.均经胸骨正中切口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一期矫治CoA合并心内畸形.结果 深低温停循环(DHCA)48例,深低温微流量8例,中度低温体外循环2例.体外循环47~243min,平均(126±51)min;主动脉阻断26~153 min,平均(59±32)min;DHCA 16~56 min,平均(23±8)min.手术死亡3例,分别死于心肺功能衰竭和低心排.结论 婴幼儿CoA合并心内畸形一期矫治手术操作复杂,宜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转流中控制停循环时间,使用pH稳态和α稳态相结合的血气管理,传统超滤结合改良超滤等措施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和心肌保护促使手术成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32例婴幼儿主动脉缩窄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手术治疗婴幼儿主动脉缩窄(CoA)32例。单纯主动脉缩窄7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17例,合并心内畸形的25例,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1例。采用正中胸骨切口或左侧切口,手术方法包括缩窄段切除主动脉端端或端侧吻合24例;纵行切开缩窄段,心包片加宽成形7例;1例应用锁骨下动脉片翻转法。结果死亡3例,29例患儿顺利出院,上下肢压力差消失,其中25例随诊3个月~3年,2例出现主动脉轻度狭窄。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婴幼儿主动脉缩窄的外科治疗可获得良好的近中期疗效,合并心内畸形的患儿大部分可采取正中切口一期手术。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心内科自1995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5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抑酸药对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4 2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儿分成 3组 ,分别以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洛赛克静脉滴注治疗。结果  3种药物的显效率分别为 4 0 .0 %、4 6 1%、77.8%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3.6 5 4 ,P >0 .0 5 ) ;总有效率分别为 90 .0 %、92 .3%、88.9%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4 .372 ,P >0 .0 5 )。结论 抑酸药对小儿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伴自杀意念抑郁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的抑郁量表(HAMD-17)评分、自杀意念(BSSI量表)评分、认识功能(MoCA量表)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4周、8周后,两组HAMD-17评分和BS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MoCA总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00%,与对照组的4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可降低抑郁评分和自杀意念评分,提高认识功能和治疗总有效率,效果优于单纯氟西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中致癌物质越来越多,以及人们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等许多因素,使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治疗癌症的药物品种亦不断增加,使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均明显提高,新药艾恒(即注射用奥沙利铂,OXA)自2003年3月在本科室应用观察,对治疗应用5-氟脲嘧啶(5-Fu)失效的大肠癌患者取得一定的效果。本品是1、2-二氨基环已烷铂类的水溶性衍生物,与其他铂类一样,艾恒通过产生烷化结合物作用于DNA,形成链内链间交联,从而抑制DNA的合成及复制,一些对顺铂耐药的细胞系,艾恒治疗均有效,癌胚抗原持续下降,通过对临床33例患者用药的观察及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9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47眼)与观察组43例(48眼)。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6个月视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个月眼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提高视力水平,降低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  相似文献   

17.
胆结石与胆囊炎互为因果,相互伴发,是常见多发病。我们近十年来采用排石汤合双金散治疗胆结石并发胆囊炎190例,排石率为94.7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联合秋水仙碱对高尿酸血症患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ALP3)、IL-1β的影响。方法将86例高尿酸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非布司他联合秋水仙碱治疗,对照组采用别嘌醇联合秋水仙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BU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NALP3、IL-1β水平。记录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UA、NALP3、IL-1β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BUA、NALP3、IL-1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r、BUN水平未发生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6.28%)显著低于对照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联合秋水仙碱能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NALP3、IL-1β的水平,疗效较别嘌醇更好。  相似文献   

20.
本应用抗入CD20,CD3及其亚群单克隆抗体,检测了4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及27例正常月经周期妇女的CD20,CD3,CD4,CD8百分率。其中24例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用参合剂保留灌肠加他莫西芬治疗,并观察了其治疗前及治疗两个疗程后CD20,CD3,CD4,CD8,CD4/CD8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本病患机体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其紊乱程度随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变化程度而上升;丹参合剂加他莫西芬治疗对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了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起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