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热打击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 P-选择素、E-选择素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HUVEC细胞分为对照组(细胞始终置于正常细胞培养箱中孵育)、不同温度梯度热打击组(将敷箱温度调整为40℃、41℃、42℃、43℃,细胞置于对应温度培养箱中打击2 h),43℃热打击组(细胞于43℃培养箱中打击2 h,之后放置回正常培养箱中继续培养0 h、3 h、6 h、12 h)。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UVEC细胞P-选择素及E-选择素和ICAM-1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P-选择素及E-选择素的分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热打击组HUVEC细胞E选择素及ICAM-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打击组复温6 h后E选择素及ICAM-1蛋白的表达均达到峰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打击组复温12 h后E选择素及ICAMv1蛋白的表达均降到基底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不同温度梯度热打击HUVEC细胞,以及使用43℃热打击HUVEC细胞2 h后复温不同时间点,P选择素...  相似文献   

2.
陈晓玮  许建英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41(5):393-395,479,480
目的 研究不同吸烟量对大鼠肺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和E-选择素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吸烟与COPD肺组织炎症的关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小量吸烟组和大量吸烟组,每组8只.吸烟时间为20周.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半定量检测各组支气管上皮细胞NF-κB和E-选择素的表达.结果 小量吸烟组、大量吸烟组NF-κB与E-选择素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小量吸烟组较大量吸烟组表达降低.E-选择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与NF-κB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吸烟可引起大鼠气道上皮细胞NF-κB和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且随着吸烟量的增加其表达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3.
夏尊恩  李艳  汪明  吴青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48):3432-343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CD40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表达E-选择素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 原代培养HUVEC,给予CD40L刺激和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干预.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阿托伐他汀对CD40L诱导的HUVEC的E-选择素mRNA和细胞表面E-选择素表达情况.同时通过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蛋白磷酸化的表达.结果 0.1、1、10μmol/L阿托伐他汀可浓度依赖性下调CD40L诱导的HUVEC E-选择素mRNA及蛋白的表达.1 μmol/L阿托伐他汀可使E-选择素蛋白下调48.68%,10μmol/L阿托伐他汀可使E-选择素蛋白下调70.25%.同时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均能抑制CIM0L诱导的ERK1/2磷酸化水平,其表达分别下凋至CD40L刺激组的81%±6%、73%±5%和41%±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通过ERK1/2信号转导通路抑制CD4OL诱导的内皮细胞E-选择素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脂多糖(LPS)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使用LPS(1μg)和姜黄素(5μmol/L、15μmol/L或30μmol/L)处理HUVEC细胞24 h,收集细胞总RNA,实时定量PCR(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细胞TNF-α、MCP-1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TLR4、MAPKs、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及NF-κB抑制蛋白IκBα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姜黄素能显著抑制LPS诱导HUVEC细胞TNF-α、MCP-1和TLR4的过表达(P<0.05),明显降低NF-κB p65和MAPKs的磷酸化及IκBα蛋白降解(P<0.05).结论 姜黄素可能基于抑制TLR4/NF-κB,从而影响LPS诱导HUVEC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E-选择素(E-Selectin)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信号途径?方法:用不同浓度的SAA作用HUVEC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E-Selectin mRNA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方法检测蛋白的表达?结果:20 μg/ml重组人SAA蛋白的刺激显著诱导了HUVEC的E-Selectin的转录,蛋白表达及分泌?用特异性的核因子NFκB抑制剂BAY-11-7082可以阻断SAA对E-Selectin的诱导作用?凝胶迁移实验的结果显示,SAA作用直接活化NFκB?结论:SAA通过NFκB途径诱导HUVEC中E-Selectin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鹤冲剂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与人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黏附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CD18表达及核转录因子NF-κB(NF-κB)的影响,探讨白鹤冲剂治疗血管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TNF-α组、TNF-α+白鹤冲剂大剂量组、TNF-α+白鹤冲剂小剂量组和TNF-α+雷公藤内酯醇组,共五组。分别进行细胞黏附实验;以细胞ELISA法观察HVVEC的ICAM-1表达;以免疫细胞化学间接法检测CD18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白鹤冲剂对HUVEC中NF-κB活化。结果:白鹤冲剂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的HUVEC中ICAM-1表达和人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CD18表达(P<0.05),同时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人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与HUVEC的黏附。结论:通过影响HUVEC中NF-κB活化从而抑制ICAM-1表达和嗜中性粒细胞CD18的表达,最终抑制嗜中性粒细胞与HUVEC的黏附可能是白鹤冲剂治疗血管炎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激活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及核因子-κB(NF-κB)对其表达调控的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体外培养,观察TNFα刺激HUVEC后,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检测NF-κB活化强度和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UVEC表达ICAM-1.结果 HUVEC受TNFα刺激后2~12 h NF-κB的活性显著增高(P<0.01),峰值在刺激后6 h;同时ICAM-1表达显著增强(P<0.01),并于12 h达峰值,NF-κB活化与ICAM-1表达之间有峰值水平和时间顺序的正相关.且NF-κB可与含ICAM-1基因的κB序列的寡聚核苷酸系列特异结合;竞争抑制实验进一步证实了NF-κB与标记的κB系列结合的特异性;超迁移试验表明,与κB系列结合的NF-κB是由P65亚基构成的同源二聚体.结论 TNFα可有效地激活HUVEC高效表达ICAM-1,其表达受P65亚基同源二聚体构成的NF-κB调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s)是否参与顺铂引起的血管损伤病理反应寻找证据。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以不同浓度顺铂(Cisplatin)或同一浓度顺铂处理不同时间后,蛋白印迹分析法和RT-PCR检测内皮细胞CAMs的表达情况,并通过凝胶阻滞分析(EMSA)和特异性抑制剂来探讨NF-κB在其中的作用。结果:顺铂能够在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上调内皮细胞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而对P-选择素、E-选择素和VCAM-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其表达是通过核因子κB(NF-κB)依赖途径实现。结论:ICAM-1参与了顺铂的血管毒性病理过程,具有靶向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氧化硅纳米颗粒(SiNP)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内质网应激(ERS)的分子机制。 方法用25、50、100 mg/L SiNP作用于HUVEC,蛋白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未折叠蛋白反应(UPR)及其关键蛋白表达。 结果随SiNP作用剂量的增加,HUVEC的UPR及其下游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 结论SiNP可致HUVEC持续ERS,并促进下游关键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芎芍胶囊含药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芎芍胶囊含药血清体干预体外培养的HUVEC,MTT实验检测其对HUVEC增殖的影响,采用RT-PCR和ELISA法测定HUVEC黏附分子VCAM-1、ICAM-1、ICAM-3、E选择素的表达水平。结果芎芍胶囊含药血清的低、中、高剂量组细胞的OD值明显高于空白血清组,同时含药血清组VCAM-1、ICAM-1、E选择素的表达和分泌水平也显著提高,而ICAM-3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芎芍胶囊对黏附分子(VCAM-1、ICAM-1、E选择素)的表达有调节作用,可能是其促血管新生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滋阴活血解毒方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损伤的影响及RAGE/NF-κB/mTOR信号通路的变化,探讨该方对AGEs诱导静脉内皮细胞(vein endothelial cell,VE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培养的HUVEC细胞以100 mg/ml的AGEs诱导损伤,随机分为7个组,除空白组外,其中3组分别加入RAGE抑制剂FPS-ZM1、NF-κB抑制剂PDTC和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RAP),余下3组加入各种抑制剂后加入50 mg/mL滋阴活血解毒方浓缩药液.以western-blot法检测RAGE和mTOR的表达,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κB核转移状况.结果 细胞添加AGEs后细胞内出现异常增殖,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多数细胞变形皱缩,胞膜轮廓模糊,细胞内出现粗糙样颗粒变化;抑制剂组及抑制剂加中药组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逆转这种损伤的作用,特别是抑制剂加中药组,见梭形正常细胞较多,圆缩形细胞减少.中药加抑制剂组RAGE表达量比单纯抑制剂组显著降低(P<0.01);中药加抑制剂组mTOR表达量比单纯抑制剂组显著降低(P<0.01);中药加抑制剂NF-κB的核转移阳性检测率比单纯抑制剂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滋阴活血解毒方能降低AGEs对VEC的损伤,降低RAGE、NF-κ、mTOR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抑肽酶对凝血酶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IL-8表达和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的HUVECs分为空白对照组、凝血酶组以及半量和全量抑肽酶组,抑肽酶组细胞采用800 KIU/ml(半量)和1 600 KIU/ml(全量)抑肽酶预处理1 h,后续处理与凝血酶组相同,均以凝血酶(4 U/ml)诱导刺激作用. 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8的含量;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IL-8 mRNA的表达,扩增产物进行熔解曲线图和琼脂糖电泳分析;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NF-κB p65在细胞胞质和胞核的分布情况.结果 凝血酶明显刺激HUVECs IL-8的分泌和IL-8 mRNA的表达,细胞中游离的NF-κB增加并发生核转位.半量和全量抑肽酶均能减少凝血酶诱导的HUVECs IL-8的分泌和IL-8 mRNA的表达,且对细胞内游离NF-κB的产生和核转位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半量和全量抑肽酶组对NF-κB表达的抑制作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抑肽酶均能够减少凝血酶诱导的HUVECs IL-8的表达,该作用与其抑制细胞内活化的NF-κB核转位有关.  相似文献   

13.
贺国洋  李娜  朱慧芳  千新来 《广东医学》2012,33(8):1094-1096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抗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Gs)凋亡的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NF-κB p65细胞内分布状态,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各组NF-κB p65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对照组和Rg1组中,NF-κB p65主要分布于胞质;而AngⅡ组NF-κB p65主要分布于胞核,出现明显的核移位;与AngⅡ组比较,AngⅡ+Rg1组NF-κB p65胞质分布增多,胞核分布减少,Rg1组可明显阻止AngⅡ诱导的NF-κB p65核移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对照组、Rg1组、AngⅡ组和AngⅡ+Rg1组NF-κB p65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可一定程度逆转AngⅡ诱导的HUVECs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阻止AngⅡ诱导的NF-κB p65核移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microRNA-195(miR-195)是否参与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ECs)炎症的调控作 用。方法 ①验证生理切应力调节ECs miRNAs 的表达:15 dyne/cm2 的生理切应力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24 h 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内皮细胞相关miRNAs(miR-27b、 miR-143/145 及miR-195 等)的表达变化;② miR-195 与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关系:体外转染miR-195 mimics 及inhibitors 至HUVEC,通过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ECs 中炎症相关因子表达及miR-195 对内 皮细胞的炎症控制水平。结果 15 dyne/cm2 的生理切应力处理HUVEC,24 h 后miR-27b、miR-143/145 及 miR-195 等表达上调;过表达miR-195 对ECs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没有影响,但抑制了 p65 的磷酸化(P-p65)表达;采用miRNA inhibitors 抑制内源性的miR-195 后,ECs eNOS 的表达下调,抑 制了κB 抑制蛋白(IκBα)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ECs 中过表达miR-195 抑制了NF-κB 的核转运,而抑制miR-195 可能促进了NF-κB 的核转运,促进炎症。结论 生理切应力诱导miR-195 表 达上调,miR-195 可能参与切应力对ECs 炎症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糖对大鼠肾系膜细胞增殖及NF-κBp65核转位的影响。方法:大鼠HBZY-1肾系膜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5.6mmol/L葡萄糖(正常对照组)、10、20、30mmol/L高糖分别作用12、24、48小时,用噻唑蓝(MTT)法测各组肾系膜细胞增殖,western-blot法测各组肾系膜细胞NF-κBp65总蛋白的表达;双染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各组肾系膜细胞NF-κBp65核转位。结果:48h内,各高糖组大鼠肾系膜细胞的增殖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高糖组NF-κBp65总蛋白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糖组NF-κBp65核转位增加(P〈0.01),呈时间浓度依赖性。结论:在48h内,高糖直接促进肾系膜细胞NF-κBp65核转位导致NF-κB信号通路激活,并不促进大鼠肾系膜细胞的增殖及NF-κBp65总蛋白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戒烟对吸烟大鼠肺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和E-选择素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吸烟及戒烟与COPD肺组织炎症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小量吸烟组、大量吸烟组和大量吸烟后戒烟组,每组8只。吸烟时间为20周,戒烟时间为10周。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半定量检测各组支气管上皮细胞NF-κB和E-选择素的表达。结果小量吸烟组(0.41±0.01,0.40±0.01)、大量吸烟组(0.43±0.01,0.41±0.04)及戒烟组(0.39±0.01,0.37±0.03)NF-κB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0.29±0.06,0.28±0.06)显著增高(P均〈0.05),小量吸烟组及戒烟组较大量吸烟组表达降低(P均〈0.05)。小量吸烟组(0.38±0.02,0.43±0.05)、大量吸烟组(0.42±0.01,0.52±0.03)及戒烟组(0.36±0.01,0.47±0.05)E-选择素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0.01±0.04,0.02±0.04)显著增高(P均〈0.05),小量吸烟组及戒烟组较大量吸烟组表达降低(P均〈0.05)。E-选择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与NF-κB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0,r=0.89,P均〈0.01)。结论吸烟可引起大鼠气道上皮细胞NF-κB和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二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且随着吸烟量的增加其表达水平增高,戒烟后其表达均有所下降。提示戒烟可减轻气道炎症,是防治COPD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检测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易感性,探讨胎儿宫内感染HCMV的可能途径.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30例健康产妇正常娩出的胎盘端游离脐带,向脐静脉灌注0.1%胶原酶Ⅱ 37 ℃消化15 min,通过对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对细胞进行纯度鉴定;用HCMV病毒株体外感染HUVEC,通过对HCMV基因及蛋白检测确定HUVEC对HCMV的易感性.结果 0.1%胶原酶Ⅱ、15 min的消化方法对HUVEC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HUVEC细胞内有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 HCMV体外感染HUVEC 72 h后形态学有明显改变,病毒基因及蛋白均有阳性表达.结论 原代HUEVC对HCMV易感,通过脐静脉的血液传播可能是胎儿宫内感染HCMV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复方薤白胶囊提取液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凋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对凋亡相关基因及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来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过氧化氢(H2O2)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造模,分别以不同浓度复方薤白胶囊提取液作用,运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检测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抗凋亡基因Bcl-2含量变化、罗丹明123(Rh123)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信号转导通路NF-κB、Caspase-3的表达.结果 复方薤白胶囊组可明显促进HUVEC的增殖,减少内皮细胞凋亡,增加Bcl-2基因、线粒体跨膜电位的表达,下调NF-κB、Caspase-3的表达.结论 复方薤白胶囊可通过多条信号转导路径,促进Bcl-2基因的表达,抗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人单核巨噬细胞NF-κB通路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采用12-豆蔻酸-13-乙酸佛波醇(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PMA)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后,分为4组:对照组、ox-LDL组、ox-LDL+H2S100μmol/L组及ox-LDL+H2S 500μmol/L组。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IκBα蛋白表达及NF-κB磷酸化水平,激光共聚焦法检测细胞胞浆IκBα及NF-κB的核转位改变,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细胞核中NF-κB p65与IκBα结合情况。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ox-LDL组人单核巨噬细胞中NF-κB p65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0.855±0.116 vs.0.502±0.218,P=0.046),IκBα表达明显减少(0.612±0.216 vs.0.997±0.167,P=0.029);与ox-LDL组相比,ox-LDL+H2S 100μmol/L组及ox-LDL+H2S 500μmol/L组细胞中NF-κB p65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0.424±0.225 vs.0.855±0.116,P=0.020;0.378±0.071 vs.0.855±0.116,P=0.011),IκBα表达显著增多(1.037±0.111 vs.0.612±0.216,P=0.015;1.046±0.084 vs.0.612±0.216,P=0.013)。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ox-LDL组THP-1源性巨噬细胞胞浆中IκBα表达明显降低,NF-κB p65核转位明显增加;与ox-LDL组相比,ox-LDL+H2S 100μmol/L组及ox-LDL+H2S 500μmol/L组细胞胞浆IκBα表达显著增多,NF-κBp65核转位明显减少。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对照组人单核巨噬细胞胞核内未检测到NF-κB p65与IκBα的结合,ox-LDL组细胞核内NF-κB p65与IκBα结合较少,ox-LDL+H2S 100μmol/L组及ox-LDL+H2S 500μmol/L组细胞核内NF-κB与IκBα结合明显增多。结论:H2S可抑制ox-LDL诱导人单核巨噬细胞中NF-κB通路激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胞浆中IκBα降解,减少NF-κB p65磷酸化激活及核转位,同时可促进胞核中IκBα与NF-κB的结合,进而抑制NF-κB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丹参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凋亡及NF-κB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观察丹参素对IL-1β刺激的肝星状细胞增殖、凋亡及NF-κB活性的影响,探讨丹参素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原位-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s),以不同浓度的丹参素作用于IL-1β刺激的HSCs,MTT法、AO/EB免疫荧光和Annexin V-FITC/P1分别检测HSCs的增殖和凋亡;免疫细胞化学、ELISA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Ⅲ型胶原的生成、NF-κB核转位及细胞质p-IκBet、细胞核NF-κB p65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L-1β刺激组HSCs增殖明显增加(P<0.01),凋亡率明显减低(P<0.05),Ⅲ型胶原的合成和分泌明显增加(P<0.01);不同浓度丹参素作用24 h后HSCs增殖明显减低(P<0.01),凋亡明显增加(P<0.01),以早期凋亡为主,Ⅲ型胶原的合成和分泌亦明显减少(P<0.05,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L-1β作用30 min时细胞质p-IκBα、细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出现核转位;免疫细胞化学显示细胞核内p65阳性染色细胞增多浓染,提示IL-1β可以诱导HSCs的NF-kB活性;丹参素组细胞质p-h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