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0 毫秒
1.
经右胸外侧小切口心内手术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右胸外侧小切口心内手术的经验。方法对比分析2002年5月—2006年3月经右胸外侧小切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45例(右胸外侧小切口组)与同期常规正中切口78例(胸正中切口组)病历资料及手术效果。结果二组患者手术顺利,无重大并发症及手术死亡;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辅助呼吸时间等与同期正中切口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胸腔引流量(230.0±58.3)ml vs(310.0±110.0)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7.4±0.62)d vs(9.3±0.91)d,右胸外侧小切口组均显著低于胸正中切口组(P<0.05)。结论右胸外侧小切口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此手术切口符合微创手术的要求,隐蔽、出血少、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精神及骨性创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右胸前外侧微创小切口行心脏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间56例实施了直视微创心脏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手术径路为经右胸前外侧第4肋间切口,采用股动脉、股静脉建立体外循环,经右房切口实施房室缺修补术、经房间沟或右房切口实施瓣膜置换手术,术后评估手术效果。并与行常规正中开胸心脏手术25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微创手术组有5例患者因体形肥胖术野暴露困难而延长手术切口;3例有右侧胸腔黏连,予游离胸膜腔后继续心脏手术;其余患者手术过程较顺利,均获成功,无死亡患者。其平均手术时间为(183.5&#177;65.2) min,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59.2&#177;21.5) min,心脏停跳患者平均升主动脉阻断时间(44.3&#177;24.6)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平均机械通气时间(7.0&#177;3.1) h,术后24 h平均胸腔积液引流量(289.4&#177;117.2) mL,平均住院时间(10.5&#177;4.2) d,未见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微创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两组间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以及住院总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手术组较常规手术组总手术时间略长但术后胸管引流量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右胸前外侧小切口直视下可完成微创径路房室缺修补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对患者生理及心理创伤小,安全易行。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期短,切口美观,在适用范围内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采用右腋下切口完成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及二尖瓣替换术与经胸骨正中切口完成相似手术的减创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23例经右腋下切口进行的房间隔缺损修补、室间隔缺损修补及二尖瓣替换术,及同期经胸骨正中切口进行的26例同类手术。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胸液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术后切口并发症及胸腔出血再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胸骨正中切口组相比,右腋下切口组术中止血时间,术中术后红细胞及血浆输入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右腋下切口可顺利完成上述心内直视手术,安全有效,与胸骨正中切口相比,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左胸后外侧单切口与右胸后外侧及腹正中双切口治疗食管癌的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食管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两组,各31例。对照组行左胸后外侧单切口术,研究组行右胸后外侧及腹正中双切口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并于术后2年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两组远期存活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流管放置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乳糜胸、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年后生存率96.77%与对照组93.5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胸后外侧及腹正中双切口和左胸后外侧单切口治疗食管癌患者效果相当,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合理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微创右腋下斜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效果,探讨右腋下斜切口的优势.方法 对45例室间隔缺损患儿,分成两组,右腋下斜切口组(微创组)26例,胸骨正中切口组(对照组)19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间隔室损缺修补手术.结果 所有患儿无围术期死亡,微创组在创伤、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关胸时间等指标上具有明显优势(P<0.05),在开胸至建立体外循环时间上稍有不足;在总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相比,微创右腋下斜切口治疗简单先心病具有安全、美观、出血量少、创伤小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 1996年来 ,开展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和胸骨正中小切口微创伤心内直视手术 ,并对两种小切口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选择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术前确诊为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 (VSD) 6 0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两组 ,甲组右胸前外侧小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右腋下侧切口径路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手术效果、适应证及美学效果.方法:对63例心脏疾病患者(侧切口组)采用右腋下侧切口径路经第4肋间入胸,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选择59例同期经胸骨正中切口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脏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和术后胸液引流量及术后住院天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组术后无死亡,发生并发症4例(6.3%).采用右腋下侧切口径路施行手术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与同期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径路手术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胸液引流量及术后住院天数较胸骨正中切口径路少(P<0.05).术后随访45例,随访时间1~12个月,除2例患者术后早期心功能稍差(射血分数<0.5)和2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术后发生轻度残余分流外,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经右腋下侧切口径路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有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术中术后出血少和切口隐蔽、美观等优点,但对严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和侧支循环丰富的病例、合并大血管疾病及主动脉瓣上狭窄的患者应慎用本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左胸后外侧单切口与右胸后外侧及腹正中双切口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内乡县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6例食管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予以对照组右胸后外侧及腹正中双切口治疗,予以观察组左胸后外侧单切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左胸后外侧单切口治疗食管癌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及留置尿管时间,促进早日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优于右胸后外侧及腹正中双切口,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与体外循环下正中剖胸切口矫治先天性心脏病的比较 ,做出对经右外侧小切口矫治先天性心脏畸形手术的评价。 方法 对经右外侧切口 10 2例和正中切口 116例矫治先天性心脏畸形手术的结果及主要并发症进行比较。 结果 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心肌阻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均无明显差异 ;经右外侧切口组患者无死亡 ,正中切口组患者死亡率为 0 .9%;术后平均胸液量经右外侧切口组为 (135 .8± 97.8)ml,正中切口组为 (380 .7± 88.97)ml (P <0 .0 1)。 结论 经右外侧小切口矫治先天性心脏畸形安全、有效 ,与正中切口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瘢痕隐蔽、不破坏胸廓的骨性连续性 ,防止手术发生鸡胸 ,美观效果好于胸部正中切口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639例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微创切口临床应用的经验。方法:639例患者,年龄2-53岁,体重10-70k。先心病54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50例,心脏粘液瘤2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23例。心脏功能(NYHA)分级:Ⅰ级250例,Ⅱ级192例,Ⅲ级132例,Ⅳ级62例。经胸骨上段小切口11例,胸骨下段小切口39例,右胸前外侧切口565例,右腋下小切口21例,右胸骨旁切口3例,纵膈引流量和输血量明显少于胸骨正中切口。结果:本组术后引流量50~540ml,术后2~12小时,拔出气管插管,住院天数10~15日。本组死亡率2.0%(13/639)。有7例(占1.1%)因出血扩大切口后止血获救。结论:微创心脏切口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瘢痕隐蔽可达到与常规切口相同效果,但不适于复杂心脏畸形矫正的手术。  相似文献   

11.
三种手术入径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体外循环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三种手术入径的体外循环(CPB)建立与管理。方法59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分别采用:胸壁打孔全胸腔镜(15例)、右腋下小切口(19例)及胸骨正中切口(25例)三种术式完成,胸腔镜组采用股动、静脉插管建立CPB;右液下小切口采用升主动脉、直角腔静脉插管建立CPB;正中切口采取常规插管方法建立CPB。结果手术过程顺利,均痊愈出院。胸腔镜组与胸骨正中切口组比较,输血量、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均显著降低(P〈0.05),其CPB时间、手术时间也有差别,但无统计学意义。右腋下小切口组与胸骨正中切口组比较,胸廓畸形、创伤、输血量、引流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术后住院天数也有差别,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三种手术入径均是安全、可行的,微创小切口更优于胸骨正中切口,CPB建立方法虽有所不同,但其管理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经右腋下小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1月两种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的93例病例资料,右腋下小切口组36例,胸骨正中切口组57例。两组病例皆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二尖瓣修复。结果: 术后右腋下小切口组死亡1例(2.8%),胸骨正中切口组无死亡病例,两组远期均无死亡病例。右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建立时间明显比胸骨正中切口组长(P <0.05);右腋下小切口组术后24 h引流量、输血量均比胸骨正中切口组少(P均<0.05);机械通气时间右腋下小切口组也比胸骨正中切口组短(P <0.05)。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流时间、总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腋下小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具有良好的美观和临床效果,其微创和美观的优势给二尖瓣成形术提供了另一选择。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right anterolateral minithoractomy and median sternotomy for atrial septal defect closure. METHODS: In this study, 82 patients, whose age ranged from 4 to 46 years with a mean of 15.7+/-8.6 years, underwent surgical repair of the atrial septal defects on the beating heart through right anterolateral minithoractomy. Ten of these cases were complicated by moderate to sever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3 by parti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 Another 67 patients with an age range of 3 to 49 years (mean 17.0+/-12.5 years) underwent surgical repair of the atrial septal defects through full-length median sternotomy with the heart beat arrested, and complication of moderate to sever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was identified in 11 cases and partial anomalous venous connection in 5. Comparisons were performed between the 2 groups in terms of the length of skin incision,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time, postoperat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intensive care unit stay,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and the volume of postoperative drainage. RESULTS: There was no operative mortality in either of the 2 groups. In the former group, the CPB time (35.2+/-14.1 min), postoperat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6.5+/-2.5 h), postoperative drainage volume (237.6+/-172.5 ml),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7.4+/-1.2 d) and skin incision length (6.5+/-0.9 cm) were all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of the latter group of patients, whose CPB time was 42.7+/-11.8 min, postoperat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7.9+/-3.8 h, postoperative drainage volume 304.3+/-192.4 ml,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9.0+/-2.9 d and skin incision length 15.9+/-1.7 cm (P < 0.01).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stay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2 groups (35.1+/-16.2 h vs 32.3+/-24.1 h, P > 0.05). CONCLUSION: A right anterolateral minithoracotomy for repairs of atrial septal defects is a safe, effective and simple technique to ensure minimal surgical invasion with shorter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Minithoracotomy can be performed to replace median sternotomy in the correction of atrial septal defects, including those complicated by parti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微创小切口行心脏直视手术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方法采用微创小切口施行心脏直视手术21例,其中二尖瓣置换手术6例,二尖瓣成形手术3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5例,左房黏液瘤摘除手术2例,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手术2例,冠心病搭桥手术1例。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体外循环时间(40.3±12.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6.4±11.3)min,术后气管插管时间(5.1±2.2)h,术后住院时间(7.1±3.6)d。结论微创小切口手术较传统正中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破坏胸廓连续性、避免术后胸骨畸形、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右房黏液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总结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  自2008年1月—2018年12月共12例右房黏液瘤患者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右房黏液瘤切除术,男性6例,女性6例,年龄为18~75(54.17±16.75)岁。其中正中开胸心脏停跳下手术11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心脏不停跳手术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右房黏液瘤在全部心脏黏液瘤中的比率、术前临床特征、手术技巧、瘤蒂附着部位、术后近中期疗效。  结果  右房黏液瘤占全部心脏黏液瘤的10.53%,瘤蒂最常见的附着部位是房间隔;全组12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为130~255(180.25±40.53)min,体外循环时间为30~72(49.17±14.33)min,中位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0.00(18.00~42.00)min,无围术期死亡,围术期全组患者均未出现低心排综合征、呼吸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恶性心律失常、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对9例(75.00%)患者随访12~109(44.56±30.59)个月,无死亡病例及肿瘤复发,心功能均恢复至Ⅰ~Ⅱ级(NYHA分级)。  结论  右房黏液瘤临床少见,一经确诊即应尽早手术,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体外循环的顺利建立以及彻底的心腔探查,外科治疗近中期疗效满意,远期预后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比较三种术式,探讨房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的发展趋势.方法 回顾分析127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资料,采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68例(A1组),右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39例(A2组),非体外循环彩超引导下封堵手术20例(B组),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ICU时间、切口长度等.结果 A1、A2组除手术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外,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除在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A1及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房间隔缺损治疗已由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发展为右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现在非体外循环彩超引导下封堵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技术,以其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优于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被越来越多心外科医生所采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右前外侧切口不阻断主动脉体外循环的方法对57例心脏病人施行了心内直视手术。结果表明,一例房缺病人因引流多而再次开胸止血,另一例法乐氏四联症术后残余分流者术中修补不满意,其余效果良好,无手术死亡及术后住院死亡,无伤口感染发生;也解决了长期以来许多女性病人因正中切口显眼的瘢痕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取得良好的手术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右心房粘液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 1995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0月收治的19例右心房粘液瘤病例。术前均经彩色超声心动图确诊 ,均在体外循环下行粘液瘤摘除术 ,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5例 ,三尖瓣机械瓣置换术 2例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2例。结果 无围术期及手术死亡 ,随访 15例 ,时间 1个月~6年 ,心功能Ⅰ级 9例 ,Ⅱ级 3例 ,Ⅲ级 1例 ,1例死于非心脏方面的疾病 ,1例复发 ,再次手术 ,复发率 6 6 7% ,效果良好。结论 右心房粘液瘤一经确诊应尽快手术 ,手术效果满意 ,复发率低 ,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及术后随访有重要作用 ,应注意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