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无水乙醇瘤内注射对兔VX2移植性肝癌消融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32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内植入瘤块,随机分为25℃、50℃、60℃、70℃4组,各8只,在CT导向下经皮穿刺向瘤内注入不同温度的无水乙醇各1mL,CT扫描测定碘油范围,一周后取肿瘤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相同剂量不同温度无水乙醇对肿瘤组织所致凝固坏死的范围。【结果】肿瘤坏死面积随温度增加而扩大,50℃组与常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和70℃组与常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组和7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结论】加热至60℃以上的无水乙醇对兔VX2移植性肝癌的消融效果较常温好。是一种不增加无水乙醇用量又能达到扩大消融范围的肝癌局部消融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热碘油对兔VX2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0只载瘤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只。A组为常温30℃碘油灌注,B组为60℃热碘油灌注。经导管由肝动脉分别灌注常温碘油和热碘油,10 d后观察两组肿瘤体积及血清AST水平,观察载瘤兔的存活期。结果 B组肿瘤生长率(0.90±0.18)与A组(1.28±0.27)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存活期(42.0±2.0)d与B组(32.5±3.0)d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血清AST水平与B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60℃热碘油栓塞兔VX2肝癌可明显降低肿瘤生长率并延长存活期。  相似文献   

3.
微波消融联合无水乙醇瘤体内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导向下微波消融治疗技术联合无水乙醇瘤体内注射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间,125例经TACE治疗后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进行PMCT,联合组在完成PMCT后立即对非保险区进行瘤体内无水乙醇注射术.[结果]肿瘤影像学评价,联合组69例,其中完全坏死62例,完全坏死率89.9%,高于对照组共56例,其中完全坏死42例,75.0%,经X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导向下PMCT技术联合无水乙醇瘤体内注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PMCT.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兔肝VX2种植瘤盐酸消融前后CT灌注参数的变化及盐酸消融组与空白对照组CT灌注参数的变化进而为临床肝癌短期治疗效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采用组织块种植法制成兔肝VX2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周后治疗组兔接受盐酸消融治疗。于治疗前、后7 d分别对两组行CT灌注扫描动态监测1周。选取肿瘤中央区、周边区和瘤周正常肝组织的感兴趣区(ROI),分别测量灌注值(PV)、强化峰值增量(PEI)、达峰值时间(TTP)、血容量(BV)。结果:组间对照,治疗组治疗后与1周后对照组肿瘤中央区及瘤周区PV、PEI、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对照,1周后对照组肿瘤中央区及瘤周区PV、PEI、BV均升高(P〈0.05),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盐酸消融治疗前后肿瘤中央区及瘤周区PV、PEI、TTP、BV较治疗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内(2周内)盐酸消融治疗对兔肝VX2种植瘤有抑制作用,其临床意义在于纠正传统概念上盐酸消融患者2周内相关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明显改善的错误理解。实际在病理生理过程中,如果没有相关消融治疗的干预,2周内患者的状态及实验室检查将明显下降。所以说短期内盐酸消融治疗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对于肿瘤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兔VX2肝癌模型制作及其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制作兔VX2肝癌模型种植率,分析兔VX2肝癌影像学表现。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60只分为开腹包埋、开腹穿刺及直接经皮穿刺种植三组(每组20只),每组又分为10只瘤块接种,10只悬液接种。接种2周后,以CT、MRI检测肿瘤种植及生长状况,然后行肝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开腹包埋、开腹穿刺接种种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与经皮穿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块接种比悬液接种种植率高(P<0.05)。CT平扫,VX2肿瘤呈低密度,动脉期环性强化,门脉期呈低密度。MRI平扫呈长T1,稍长T2信号。肝动脉造影示肿瘤富血供,由肝动脉供血。接种3周后,肿瘤易出血坏死。结论:开腹包埋与开腹穿刺接种制作VX2兔肝癌模型简单,实验周期短,接种率高。开腹瘤块法复制兔VX2肝癌模型,其影像学表现类似人类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可进行进一步的临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兔VX2肝癌模型制作进行改良,以用于介入治疗学研究,同时探讨瘤灶的CT表现及CT在检测瘤灶中的作用。方法将VX2瘤细胞接种于兔皮下使其成瘤并传代;新西兰兔24只,以改良嵌插法建立移植性肝癌模型,于建模后7、14、21 d分别行超声、CT及血管造影检查,用于检测兔肝VX2瘤灶,评估瘤灶生长变化;随后处死动物,进行尸解,评估影像检查结果。结果 24只(100%)动物以改良嵌插法建立移植性肝癌模型全部成功。瘤灶以种植后2周CT显示最清楚和典型,直径1 cm~2 cm左右,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动脉早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呈低密度,与周围肝组织分界较清楚。肝动脉造影显示肿瘤富血供。而种植后超过3周的肿瘤大部分发生坏死。结论嵌插改良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建立移植性肝癌模型的方法;在对瘤灶进行影像学评价上应尽量选择CT检查,接种后1周左右的瘤灶较小而难以观察;2周左右呈肝动脉源性血供丰富的约1 cm~2 cm的实体瘤,造影征像为肿瘤血管与肿瘤染色;3周以上瘤灶大多出现明显示坏死;因此对1~2cm大小的兔VX2肝癌瘤体,最适合行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稳定的兔VX2肝癌模型,比较兔VX2肝癌的CT、MRI影像表现。方法取荷瘤兔后腿肌肉内VX2肿瘤,剪成小块后,经开腹种植于18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或肝中叶,于种植后第2周、第3周分别进行CT及MRI扫描,观察肿瘤体积,分析肿瘤CT及MRI平扫的表现。结果VX2移植瘤种植成功15只;成瘤率为94%(17/18)。CT平扫肿瘤为略低密度病灶,强化不明显,境界清晰;MRIT1WI呈较低信号影,T2WI呈略高信号影。结论经开腹种植法制作兔VX2肝移植瘤模型是一种简单、成功率高的建模方法,移植性兔VX2肝癌类似人类原发性肝癌,是肿瘤治疗、影像学实验研究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兔VX2 肝癌模型制作进行改良,以用于介入治疗学研究,同时探讨瘤灶的CT 表现及CT 在检测瘤灶中的作用。方法 将VX2瘤细胞接种于兔皮下使其成瘤并传代;新西兰兔24只,以改良嵌插法建立移植性肝癌模型,于建模后7、14、21 d分别行超声、CT及血管造影检查,用于检测兔肝VX2 瘤灶,评估瘤灶生长变化;随后处死动物,进行尸解,评估影像检查结果。结果 24只(100%) 动物以改良嵌插法建立移植性肝癌模型全部成功。瘤灶以种植后2周CT显示最清楚和典型,直径1 cm~2 cm 左右,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动脉早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呈低密度,与周围肝组织分界较清楚。肝动脉造影显示肿瘤富血供。而种植后超过3 周的肿瘤大部分发生坏死。结论 嵌插改良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建立移植性肝癌模型的方法;在对瘤灶进行影像学评价上应尽量选择CT检查,接种后1 周左右的瘤灶较小而难以观察;2 周左右呈肝动脉源性血供丰富的约1 cm~2 cm的实体瘤,造影征像为肿瘤血管与肿瘤染色;3 周以上瘤灶大多出现明显示坏死;因此对1~2cm大小的兔VX2 肝癌瘤体,最适合行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探讨吡柔比星(THP)与无水酒精采用局部消融方法在治疗兔移植性VX2肝肿瘤中的疗效,了解THP采用局部消融方法在治疗肝癌中的效果。方法建立兔移植性VX2肝肿瘤模型,经超声检查后,挑选荷瘤兔24只。将其分成3组:A组空白对照组(8只)、B组THP组(8只)、C组无水乙醇组(8只)。观察治疗后精神、活动、进食状态、毛发情况及两周天后兔子体重变化。治疗后两周处死兔子观察肿瘤的生长率、坏死率及肿瘤中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后B组的体重分别为2.72±0.12(kg)、2.58±0.13(kg),C±组治疗前后的体重分别为2.79±0.20(kg)、2.48±0.22(kg),差异显著(P〈0.05)。B、C组肿瘤生长率分别为198.5±31.8%、240.3±46.0%,差异显著;肿瘤坏死率分别为60.8±7.9%、70.6±12.9%,无显著差异;VEGF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5.0%、62.5.0%,差异显著(P〈0.05)结论THP采用局部消融疗法治疗兔移植性VX2肝肿瘤,在抑制肿瘤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下调VEGF表达水平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评价兔VX2肝癌介入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采用瘤块置入法建立25只新西兰大白兔VX2肝癌模型,2周后行第1次CT灌注扫描,并采用改良的经股动脉-肝动脉插管法行介入治疗,治疗后1,3 d行第2,3次CT灌注扫描。所得CT灌注图像输入GEAW4.2工作站进行处理,得到灌注参数图和灌注参数:血流量(HBF)、血容量(H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AF),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在第1次灌注扫描后处死2只肿瘤兔,第3次扫描后处死所有肿瘤兔,取肝癌标本做病理学检查。结果:种植2周后CT扫描25只兔肝内均可见肿瘤生长;23只肿瘤兔中20只成功行介入治疗;肿瘤边缘HBV、HBF、PS、HAF及MTT与肿瘤周围正常肝组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介入治疗后1 d和3 d肿瘤边缘HBF、HBV、PS、HAF及MTT与介入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HE染色显示介入治疗后VX2肝癌坏死区较介入治疗前明显增多。结论:CT灌注成像能有效评价兔VX2肝癌介入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术前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FIGO Ib2~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手术治疗的40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1次,对于子宫颈病灶〉4 cm,术前大出血者加腔内后装治疗1次。3周后行宫颈癌根治术。通过分析患者瘤体大小的改变、放化疗不良反应、手术难度的下降及术后病理改变等结果,评价新辅助放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安全性。结果:宫颈癌新辅助放化疗总有效率为82.5%,手术切除成功率为100%。结论: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宫颈癌Ib2~Ⅱb期患者安全有效,可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MRCP在胰胆管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21例疑有胰胆管肿瘤病人的常规MR扫描及MRCP。结果:21例病人全部成功地进行了MRCP检查,胰胆管肿瘤主要表现为胰胆管的梗阻,某些病例可表现为特征的“双管征”。结论:MRCP是一种简单,安全,无创的影像学技术,在对胰胆管肿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其图像质量不低于ERCP,诊断价值高于ERC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采用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PPD)治疗的壶腹周围癌患者的生存情况 ,探讨PP PD的手术彻底性。 方法 将47例PPPD与同期127例经典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D)作对照研究 ,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生存率。 结果 PPPD组与P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4.0 %和27.6% ,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05) ;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1个月和29个月 ;两组生存率曲线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05) ;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8.1%和31.0% ,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05) ;其中的胰头癌患者 ,5年生存率分别为15.7 %和21.2 % ,差别也无显著性意义 (P>0.05) ;同时发现 ,Ⅰ、Ⅱ期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6.5% ,而Ⅲ、Ⅳ期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4.6% ,两者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0.01)。结论 对于无明显胰外浸润转移的胰头癌及壶腹部癌患者可施行PPPD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技术在大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大肠癌手术的安全性、根治性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2005年12月106例腹腔镜大肠癌手术。其中,腹腔镜Miles术25例、Dixon术17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10例,手助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52例、左半结肠切除术2例。结果腹腔镜手术成功率83.1%(88/106),中转开腹率16.9%(18/106)。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为2.8%(3/106),无手术死亡病例。直肠癌(或肛管癌)平均清扫13.5枚淋巴结,结肠癌平均清扫23.4枚淋巴结。平均随访18.6个月,无腹壁穿刺孔或切口肿瘤复发。结论只要正确掌握适应证,严格遵循肿瘤根治原则,腹腔镜大肠癌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90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学重新诊断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新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对过去诊断的81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和50例胃肠道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病例进行再评估,并对重新诊断的GINEN临床病理特点及分型标准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参照新标准对过去的病例重新进行组织学观察,在组织芯片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yn、CgA、CD56和Ki-67的表达。结果 90例GINEN患者中,神经内分泌瘤1级(NET 1级)23例,神经内分泌瘤2级(NET 2级)3例,神经内分泌癌(NEC)59例,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5例。Syn、CgA和CD56的表达率分别为78.89%、53.33%和33.33%。组织学类型与肿瘤大小、周围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及脉管癌栓密切相关(χ2=16.496、15.804、11.617、8.664,均P<0.05)。小细胞癌、大细胞癌和混合型NEC患者的生存时间无显著性差异(Log Rank检验χ2=0.913,P>0.05)。NET和NEC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87%和35%。结论 GINEN组织形态学表现复杂多样,但仍具备一定的病理特征,Syn和CgA的联合检测可协助诊断,诊断时须排除低分化腺癌及其他小圆细胞肿瘤,预后与组织学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7.
余力伟 《实用新医学》2007,8(6):499-500
目的 探讨胃癌肠道转移的临床特点。方法 本研究对我院于2000年6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4例胃癌肠道转移患者的诊疗及预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报道4例胃癌患者,均以肠梗阻症状收入院,手术中证实为胃癌肠道转移。结论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然而胃癌肠道转移在临床上并不多见,提示患者已经出现广泛转移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声门上型喉癌对声门旁间隙侵犯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为声门上型喉癌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66例声门上型喉癌喉切除标本,经火棉胶包埋,制成连续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声带活动良好、声带活动受限及声带固定病例中对声门旁间隙下区的侵犯率分别为0(0/21),26.0%(7/27),55.6%(10/18),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声门上型喉癌对声门旁间隙下区的侵犯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喉癌(P<0.05);喉全切除术病例中侵犯声门旁间隙上、下区的侵犯率均高于喉部分切除术病例(P<0.05)。结论:声门上型喉癌对声门旁间隙下区侵犯与淋巴结转移及声带活动情况有关,并影响到手术术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超声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11月在重庆市肿瘤医院超声科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63例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声像图表现,并对其超声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进行总结。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2例误诊为胸壁术后瘢痕,1例误诊为胸壁淋巴管炎。局部复发灶二维声像图表现分为3型:不规则肿块型(75%)、均质性结节型(21%)、致密浸润型(4%)。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81个复发灶血流检出率为86%,68%为Ⅰ级,18%为Ⅱ级。Ⅰ~Ⅱ级病灶内的动脉血流频谱,PSV:(9.13±2.26)cm/s,RI:(0.60±0.07)。结论超声对早期发现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灶有一定价值,能为临床提供较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mRNA在胃癌间质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及间质血管新生的关系。 方法:利用74例胃癌标本,经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位杂交及形态定量分析法,进行MMP-9、MMP-9 mRNA、CD34及α-SMA的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MMP-9及其mRNA的表达均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间质微血管密度 (MVD)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24例MMP-9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4例间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MMP-9 mRNA阳性,其中3例血管壁周细胞MMP-9 mRNA阳性。 结论:胃癌细胞自身具有产生与分泌MMP-9的能力,MMP-9对肿瘤的侵润、转移及间质血管新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