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74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2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03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5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阐明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与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关系同时,明确其与非白念致病性念珠菌关系.方法:选取40例糜烂型及非糜烂型OLP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含漱液浓缩培养法,并结合应用芽管试验、厚膜孢子形成试验及温度试验常规培养等方法分离、鉴定各组中致病念珠菌菌种.结果:糜烂型OLP组念珠菌培养阳性率(60%)显著高于非糜烂型OLP组(25%)和对照组(15%)的念珠菌阳性培养率(p<0.01).糜烂型OLP组念珠菌阳性培养菌落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及非糜烂型OLP组念珠菌阳性培养菌落数.糜烂型OLP中CA分离率(64%),显著低于非糜烂型OLP组(88%)(p<0.05)和对照组(100%)(p<0.01)中CA分离率.糜烂型OLP中都柏林念珠菌(Candida dubliniensis,CD)分离率(14.1%)高于非糜烂型OLP组中CD分离率(4%)(p<0.05).其他非白念致病念珠菌的分离率也以糜烂型OLP组(21.9%)为最高,显著高于非糜烂型OLP组(8%)(p<0.05).结论:糜烂型OLP所伴念珠菌感染主要为CA.糜烂型OLP所伴念珠菌感染的念珠菌菌种复杂,非白念致病菌念珠菌尤其是CD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槟榔碱对口腔角质形成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槟榔碱对人口腔角质形成细胞(KC)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hTERT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正常口腔黏膜的上皮细胞,将实验细胞分为0.03、0.06、0.09g/L槟榔碱组、空白对照组。采用Western印迹法和RT-PCR方法观察槟榔碱对KC hTERT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槟榔碱能呈剂量依赖性增加KC hTERT mRNA及蛋白表达,0.03、0.06、0.09g/L槟榔碱组hTERT 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槟榔碱对KChTERT mRNA与蛋白表达有明显诱导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槟榔碱诱导KChTERT过度表达可能在OSF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c -fos、c -jun蛋白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OSF)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 ,探讨其在OS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 ,用c -fos、c -jun兔抗人多克隆抗体检测 5 6例OSF病变组织、15例口腔黏膜扁平苔藓 (OLP)病变组织及 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c -fos、c -jun蛋白的表达及分布。 结果 :c -fos、c -jun蛋白在OSF病变组织有明显的阳性表达 ,正常口腔黏膜及OLP组织为阴性表达 (P <0 .0 5 )。其表达主要位于OSF病变上皮组织 (P <0 .0 5 ) ,且表达强度为正相关 (γs=0 .744 ,P <0 .0 1)。结论 :c -fos、c -jun蛋白在OSF病变组织中高表达 ,在OSF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槟榔碱诱导口腔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槟榔碱(arecoline)对体外培养的人口腔黏膜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槟榔碱以及在不同时间处理体外培养的KC,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KC凋亡形态学改变并计算凋亡百分率,用比色法检测Caspase-3活性的改变。结果:1)槟榔碱能以一定时间和浓度依赖方式诱导培养的KC发生凋亡,其细胞凋亡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2)槟榔碱作用KC,其Caspase-3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槟榔碱可诱导KC凋亡,Caspase-3可能参与了这一细胞凋亡过程的调控。KC凋亡异常可能是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重要发病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
6.
口腔粘膜丐纤维性变患者血清和唾液某些微量元素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些微量元素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态的维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简称OSF)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也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作者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OSF病人与政治空的血清锌、铜、铁、硒、锰及唾液锌、铜、镁、铅、铁进行了对比性定量测定分析,认为高血锌,铅与低铁、硒也许是OSF易感性增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氯沙坦干预下、槟榔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α-SMA的情况。方法:用不同浓度槟榔碱刺激HUVECs,采用免疫细胞印迹法检测各组HUVECs中α-SMA的表达。再以固定槟榔碱浓度诱导HUVECs,不同浓度氯沙坦干预,检测各组HUVECs中α-SMA的表达。结果:槟榔碱可诱导HUVECs表达α-SMA,经氯沙坦干预后α-SMA的表达受到一定抑制。结论:HUVECs经槟榔碱刺激后可转化为表达α-SMA的肌成纤维细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可部分抑制这种转化,提示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参与了槟榔碱诱导的内皮-间充质转化。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是消化道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并有上升趋势。手术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主要手段。近年胰腺癌治疗理念发生了巨大变迁,同时外科可切除标准也正发生很大改变,从局部解剖学阶段上升到肿瘤学阶段,从不同角度对交界可切除定义进行完善,但目前各指南尚无统一意见。最新提出的观点以评估术后效果为基础,判断胰腺癌可切除有潜力,成为胰腺癌可切除性标准发展的新阶段,但目前仍有待完善。因此,本文就上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1病历摘要患者男,52岁,工人。因左上腹阵发性疼痛24天,左上腹肿块4天,于1997年1月29日人院。患者于入院前24天开始出现左上胶阵发性钝痛,不放射可忍受,伴乏力纳减,畏寒、发热(体温未测)。4天前症状加重,伴腹胀,气促,自觉左上腹有一拳头大小的肿块。消瘦明显。1997年1月11日B超检查报告脾内血肿,左侧胸腔少量积液,CT报告巨脾伴脾内散在低密度灶。起病以来,无咽痛、咳嗽,无尿频、尿急或关节酸痛,亦无皮疹、出血点等。既往史无特殊,无外伤史。查体:体温37.2C、脉搏84次/分,呼吸20次/分钟,血压15/11.5kPa。皮肤、巩…  相似文献   
10.
肝内胆管癌是仅次于肝细胞肝癌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肝内胆管癌的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目前,肝内胆管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但由于肝内胆管癌在早期多无特异性症状,患者常在确诊时即为晚期,失去手术机会。转化治疗是近些年被提出的新概念,其认为初始无法手术切除的恶性肿瘤可以通过多种治疗方式进行降期,从而使患者得到手术的机会,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随着各种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以及疗效的验证,肝内胆管癌的转化治疗也迎来了曙光。本文即围绕肝内胆管癌转化治疗的现状以及本团队在该领域的实践经验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