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棘球蚴病又名包虫病,是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棘球蚴)寄生于家畜等多种食草动物和人的组织器官内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多发于世界各地牧区。以往该病的诊断是基于普通细胞学,如今,随着细胞蜡块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大拓展了细胞病理学诊断的实用范围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分子信息及实践方法联盟-非WHO官方组织(cIMPACT-NOW)就2016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4版修订版发布以来的神经系统肿瘤部分临床实践中的分类分级、争议问题与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发布了4次更新,包括(1)NEC、NOS术语的使用范围;(2)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的定义修订;(3)IDH野生型具有胶质母细胞瘤分子特征的弥漫性星形细胞胶质瘤,WHOⅣ级的分子遗传特征;(4)以MYB、MYBL1或FGFR1改变或BRAF V600E突变为特征的IDH野生型/H3野生型弥漫性胶质瘤。上述更新将成为未来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改版建议,在该文中逐一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39岁.反复发作性头痛、血压高9年.双侧肾上腺CT检查未见异常.MRI示右大腿上部股直肌、缝匠肌深面肌间隙内富血供占位,大小4.6cm×3 cm×1.6 cm."99 mTC-奥曲肽"显像示生长抑素受体高表达;血肾上腺素略高.临床诊断:异位嗜铬细胞瘤.术中见肿瘤上下端有血管供血,肿瘤界清,呈灰黄、质实.  相似文献   
4.
<正>病理工作中常遇到骨或含骨的组织、伴大片钙化的组织,这些组织无法常规直接制片,传统方法是将这些组织固定后进行脱钙,使钙盐溶解组织变软后再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制片。然而,常规脱钙处理往往导致组织染色效果欠佳、组织抗原丢失及DNA等核酸分子严重片段化等[1],有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CD31在神经鞘瘤中的表达以及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与脑膜瘤的鉴别意义。方法对46例神经鞘瘤和28例脑膜瘤进行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45.7%(21/46)神经鞘瘤表达CD31,而仅3.6%(1/28)的脑膜瘤表达CD31。神经鞘瘤与脑膜瘤CD31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性(P〈0.001)。结论CD31在部分神经鞘瘤中表达,可以作为神经鞘瘤的辅助诊断性标记,并可以作为与较易混淆的脑膜瘤鉴别诊断的标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4种不同破红液在血性胸水富集瘤细胞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细胞化学(ICC)染色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肺腺癌血性胸水样本22例,肉眼观察外观呈深红色或褐色,离心无法分层。分别用不同的破红液(1%乙酸液,50%乙醇液,50%乙醇与10%中性缓冲甲醛混合液,1%乙酸与50%乙醇及10%中性缓冲甲醛混合液)进行破红,观察H-E染色及ICC染色结果,并进行比较及评估。 结果 4组破红液均能消除红细胞,使肿瘤细胞显现,但肿瘤细胞在形态学和抗原表达方面,50%乙醇与10%中性缓冲甲醛混合液富集瘤细胞的染色效果明显优于另外3种破红液(P<0.001)。 结论 不同的破红液对血性胸水富集瘤细胞的H-E染色及ICC染色效果不尽相同,采用50%乙醇与10%中性缓冲甲醛混合液进行破红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ZO-1不同功能结构域表达变化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制作模拟胃癌侵袭转移的组织芯片,并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ZO-1(α-pan)、ZO-1(α+)和ZO-1(ZU5)在胃癌不同进展位点的表达。结果胃腺癌组织中ZO-1(α-pan)、ZO-1(α+)和ZO-1(ZU5)出现胞膜异位至胞质的迷离表达或不表达,并随着胃癌的侵袭,迷离表达程度加剧,当胃癌转移至淋巴结时迷离表达程度反而降低。并发现胃腺癌的迷离表达程度与组织学类型相关。结论 ZO-1(α-pan)、ZO-1(α+)和ZO-1(ZU5)胞膜异位至胞质的迷离表达或不表达,提示ZO-1的PDZ3、GUK、SH3结构域、α基序和ZU5结构域可能参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及组织学结构的维持,这些结构域异常表达可能是ZO-1参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或间质-上皮转化(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MET)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肾脏组织中HBsAg、HBcAg的表达情况。方法以50例HBV—GN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随机选择20例非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NHBV—GN)患者作为对照组,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穿刺活检组织HBsAg、HBcAg的表达。结果HBV—GN患者肾组织中可检测HBsAg、HBcAg阳性颗粒,阳性率分别70%(35/50),24%(12/50);20例(NHBV—GN)患者肾脏组织HBsAg、HBcAg均未检出。与HBV—G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sA趴HBcAg免疫荧光标记是诊断HBV—GN的重要指标,HBV在肾组织内存在感染及复制,其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脑富脂质髓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一例小脑富脂质髓母细胞瘤患临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性患者,26岁.临床表现为反复头痛,伴头晕、恶心、呕吐.MRI显示病灶填允第四脑室,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T1WI扫捕病灶晕明显均匀强化,边界清晰.手术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弥漫增生,大小一致,胞质淡染,呈弱酸性或嗜双色,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腻,核仁可见,核分裂象易见;间质中含有丰富的薄壁血管;富于脂质的细胞呈灶性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CD56和突触素弥漫阳性,局灶表达神经微丝,弱表达少突胶质细胞系转录凶子-2;不表达巢蛋白、神经元核抗原、S-100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上皮膜抗原;TP53染色阳性(约10%).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为40%.结论 发生于小脑的富脂质髓母细胞瘤为临床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影像学呈现发生于小脑蚓部向第四脑室生长的占位性病变;病理学表现肿瘤细胞由高度密集的一致圆形细胞组成,具有灶性脂肪样细胞分化.应注意与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研究背景间叶性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以血行转移为主,而上皮性恶性肿瘤大多循淋巴管道转移,但间叶性肉瘤有时也会经淋巴管道进行转移。目的探讨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复习1例淋巴管道转移性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组织学观察、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分析肿瘤细胞特点,并进行文献回顾。结果患者女性,42岁。临床表现为右侧腋窝4cm×4cm×3cm大小肿块伴右上臂及肩部麻木。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右侧腋窝软组织肿块影及周围多发肿大淋巴结影,考虑恶性病变。术中可见右侧腋窝多个结节状肿块,最大者约5cm×3cm×3cm大小,剖面呈灰红、灰黄色,质地坚硬,局部坏死。显微镜下观察淋巴结结构破坏,肿瘤细胞呈片状或巢状排列,可见纤细的血管纤维组织分隔,大多数肿瘤细胞呈上皮样,可见多核瘤巨细胞,核分裂象易见,部分区域间质呈黏液样变性。肿瘤细胞S-100蛋白、Sox-10蛋白、波形蛋白、Col-Ⅳ表达阳性;40%的肿瘤细胞胞核P53表达阳性;细胞角蛋白、癌胚抗原、上皮膜抗原表达阴性;Ki-67抗原标记指数>90%;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网状纤维包绕上皮细胞巢。既往曾因"右腕部肿物"行两次"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伴出血及灶性坏死,结合病史,最终诊断为右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性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结论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主要通过血行转移,较少发生淋巴管道转移,应注意与具有相似组织学形态的肿瘤相鉴别,以免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