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改良髂腹股沟人路手术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6例Tile C型骨盆骨折,经改良的髂腹股沟人路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16例随访5~25个月,2例出现L4神经根损伤症状,5个月后恢复.疗效按Matta标准,优良率88%.结论 经改良髂腹股沟人路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可在直视下完成骶髂关节损伤和耻骨骨折的复位固定,同时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2.
前后联合入路一期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一期治疗Tile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TileC型骨盆骨折患者行前路切开复位固定,后路单纯经皮或开放复位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一期联合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19.1±7.2)个月。术后2~3个月全部获骨性愈合,恢复行走功能,无下肢短缩。Majeed功能评分:优12例,良4例,可2例。结论前后联合入路一期治疗TileC型骨盆骨折,可重建骨盆前后环的稳定性,能获得良好的功能康复,避免二次手术创伤,是治疗TileC型骨盆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纯后入路与扩大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27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12例采用后入路切开复位后,重建接骨板固定后环,前环不予固定;15例采用扩大髂腹股沟入路重建接骨板固定。术后均予以定期随访,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地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等方面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2.6个月。全部患者均骨性愈合;单纯后入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方面均优于扩大髂腹股沟入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下地时间及髋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侧入路与扩大髂腹股沟入路相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改良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优缺点及疗效观察。方法经改良髂腹股沟入路(部分联合K-L入路)应用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12例。结果术后8~14个月显示骨折骨性愈合,按Matta标准评估:解剖复位9例,满意复位2例,复位欠佳1例。结论改良髂腹股沟入路具有解剖相对简单,创伤小,复位质量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手术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用开收复位加内固定手术治疗.前环骨折采用耻骨联合上方弧形切口或经腹股沟入路.应用钛合金重建钢板内固定;后环骨折分别采用骶骨棒、骶髂拉力螺钉固定.结果41例均获随访.时间3~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2.0~3.5(2.5±0.4)个月。疗效评估:优14例,良18例,中8例.差1例.结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用手术内固定叮以重建有效骨盆稳定性,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Tile C型骨盆骨折的后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经后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TileC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采用单纯后侧入路治疗12例TileC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5~58岁,平均39.5岁。伤后至手术时间7~10d,平均9.5d。入院后均行X线及CT三维立体成像检查,按照Tile分型标准:C1型5例,C2型2例,C1+C2型4例,C3型1例。经抗休克处理,全身情况稳定后,重建钢板固定后环,前环不予内固定。术后常规患侧下肢行3~4kg皮肤牵引3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6个月,伤口愈合良好,骨折均愈合,无骨盆畸形愈合、腰骶部疼痛、下肢不等长等并发症。按照Majeed的疗效评定标准:总分(91.50±6.95)分;优10例,良2例。结论:采用单纯后侧入路固定后环治疗TileC型骨盆骨折,可矫正畸形,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5月至2006年3月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16~61岁,平均38.6岁。根据Tile分型,B1型8例,B2型16例,B3型5例,C1型7例,C2型3例。B型和部分C1型骨折,采用耻骨联合上方弧形切口或经髂腹股沟入路,应用钛合金重建钢板内固定。C1型骨折,主要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骶髂拉力螺钉内因定。C2型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骶髂拉力螺钉内固定,再前方入路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时间2~68个月,平均18.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2.4个月。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1例,创伤性湿肺1例,神经牵拉伤1例,均治愈,无死亡病例。按Mears术后影像评定标准:解剖复位31例,复位满意7例,复位不满意1例。按照Majeed的疗效评定标准:优32例,良7例。结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用手术内固定,可以有效恢复骨盆的稳定性,远期疗效好,极大地降低其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入路:前环采用横切口或髂腹股沟切门,后环用骶髂前入路或后入路。固定方法:对于髂骨骨折、耻骨联合分离或耻骨上支骨折,采用钢板固定于髂骨内板、耻骨联合上方或前方和耻骨支上方;对于髂骨后部骨折、骶髂关节分离或骶骨骨折采用前路钢板、后路骶骨棒和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结果:87例病人,随访3个月~5年,97%的病人满意。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是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可靠治疗方法,术前应特别重视纠正骨盆骨折内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伴有纵向不稳的骨盆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52例Tile C型骨盆骨折在X线引导下,采用前、后联合手术入路内固定;后环采用脊柱固定系统髂腰间纵向撑开,横向加压复位固定;前环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复位耻骨骨折和耻骨联合分离并用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均获随访6-48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髋关节功能按Majeed评分标准:优50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8.1%。结论 Tile C型不稳定骨盆骨折经后路髂腰间纵向撑开横向加压植骨内固定后复位良好,骨折愈合率高,术后长期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桶柄样骨盆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桶柄样骨盆骨折手术治疗方法,以提高桶柄样骨盆骨折的治愈率。方法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56例桶柄样骨盆骨折。骨盆前环:经Pfannenstiel入路固定24例,其中9例予以1块骨盆重建钢板固定,骨盆重建钢板固定结合耻骨上支髓内螺钉固定9例,6例予以2块骨盆重建钢板固定;Pfannenstiel入路结合部分髂腹股沟入路予以1块骨盆重建钢板固定32例。骨盆后环:39例经患侧髂嵴入路以骨盆重建钢板固定,10例骶骨骨折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7例未行后骨盆固定。结果56例均获随访,时间12—32(18±3.5)个月,骨性愈合时间5~9(6±1.2)个月,无下肢不等长,骨盆畸形基本纠正。按Majeed疗效评定标准:优38例,良14例,可1例,优良率为92.9%。结论前后联合人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桶柄样骨盆骨折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前路微创小切口与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7年12月回顾性分析行前路手术治疗的40例Tile B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入路分为两组:髂腹股沟入路组20例,采用传统髂腹股沟入路;微创小切口入路组20例,采用微创小切口入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术后使用止痛药的情况,随访影像学评价和Majeed临床评分。结果两组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术后止痛药使用例数比较,微创小切口入路组均少于髂腹股沟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均随访1年,至随访终末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均未出现内固定失败。两组患者均于术后2~4月开始下地行走。髂腹股沟入路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2.9个月(2~4.5月),微创小切口入路组平均2.5个月(2~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月Majeed评分:髂腹股沟入路组优10例,良9例,可1例;微创小切口组优11例,良7例,可2例;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髂腹股沟入路组出现股外侧皮神经麻痹4例,伤口感染或伤口渗出延迟愈合5例,微创入路组无并发症发生;两组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1,P0.01)。结论两种入路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术后功能评价无明显差异,但微创小切口术式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伤口愈合快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改良Stoppa入路在髋臼及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髋臼及骨盆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5例髋臼骨折及13例骨盆骨折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对Tile C型骨盆骨折和髋臼前柱骨折联合应用髂骨翼处辅助切口,术中使用重建钢板固定.C型臂X线机透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和内固定在位情况。结果本组平均切口长度11(9~13)cm,平均手术时间145(95~24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675(375~1350)ml。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评定:骨盆骨折优10例,良3例;髋臼骨折优3例,良2例。18例获得3~19个月随访,平均9个月。末次随访时疗效根据Matta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13例,良5例。结论与髂腹股沟入路相比,改良Stoppa入路操作安全,手术视野清晰,可直视下对髋臼前柱和四边体复位和固定,术后并发症少。在显露髋臼和骨盆前环时,该入路在临床上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直肌外侧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7-12—2018-12诊治36例的骨盆髋臼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18例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腹直肌外侧入路组),18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髂腹股沟入路组)。结果 3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7~32)个月。腹直肌外侧入路组术中出现1例髂外静脉损伤,1例腹膜损伤,1例闭孔神经损伤。髂腹股沟入路组出现2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2例血管栓塞,2例腹股沟疝。与髂腹股沟入路组比,腹直肌外侧入路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骨折复位质量、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髂腹股沟入路相比,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可充分显露四边体骨折,便于骨折复位及钢板置入,进而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方式及其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5月采用手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29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18例,女11例;年龄24 ~61岁,平均38.4岁.骨折Tile分型:B型13例,其中B1型3例,B2型7例,B3型3例;C型16例,其中C1型8例,C2型4例,C3型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h至10 d.14例骶骨翼骨折合并前环骨折患者后环行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前环采用钢板内固定;4例骶髂关节脱位合并前环损伤患者采用髂腹股沟入路行前后环内固定;9例骨盆骨折合并移位明显的髋臼骨折患者行单一或联合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例全身情况不稳定或合并多发伤的患者行外固定支架及微创内固定治疗. 结果 29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4.5个月(7~19个月)随访.2例患者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行伤口换药后愈合.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标准评定:优17例,良9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89.7%.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平均为86.7分(53 ~100分),其中优18例,良7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6.2%.2例患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结论 对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和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骶髂关节螺钉或钢板进行内固定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对于全身情况不稳定者,外固定支架固定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重建钢板经改良Stoppa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将50例骨盆骨折患者按其意愿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采用Matta评分及Majeed评分评估复位情况和骨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观察组均少(短)于对照组(P 0. 05)。两组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 0. 05)。两组复位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骨盆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传统髂腹股沟入路相比,改良Stoppa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解剖清晰等优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但两种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复位满意率及骨盆功能恢复情况并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骨盆骨折术中医源性损伤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盆骨折是一种较为复杂的骨折,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应行手术治疗。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有助于功能康复,降低死亡率,减少出血量及晚期并发症。手术入路包括髂腹股沟入路和Kocher-Langenbeck入路。手术造成的医源性损伤很多见,包括血管、神经、内脏的损伤等,一旦损伤,后果十分严重。那么,预防这些医源性损伤显得至关重要。只有熟悉手术入路,多做临床解剖学研究才能把医源性损伤发生的机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采用髂腹股沟微创切口内固定技术治疗髋臼前柱或耻骨支骨折的疗效及特点。方法自2007年7月至2011年9月,对31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耻骨支骨折23例,髋臼前柱骨折8例)采用髂腹股沟微创切口内固定技术治疗。患者采用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取传统髂腹股沟入路的内外侧两端切口,分别自内外两个切口紧贴骨面向中间潜行剥离,相互贯通,形成耻骨支、髋臼前柱相通的隧道,并用骨膜剥离器撬拨扩大通道。根据通道内骨面预弯重建钛板,自外侧切口紧贴骨面插入预弯钛板,分别于钛板远近端钻孔拧入3枚左右螺钉固定钢板。结果本组患者获得5~29个月随访,平均14.1个月。骨折全部临床愈合。按照Matta复位标准,术后解剖复位14例,复位良好16例,复位较差1例,优良率96.7%。按照Majeed评分,优19例,良11例,可1例,优良率96.7%。无感染、股神经或股血管损伤、静脉血栓、异位骨化及骨关节炎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髂腹股沟微创切口内固定技术治疗骨盆骨折,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手术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采用髂腹股沟下入路治疗累及髋臼前方和内侧壁或合并髋关节前方损伤的髋臼骨折的可行性和优缺点.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7例累及髋臼前方、内侧壁或合并髋关节前方损伤的髋臼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3例,4例;年龄23~55岁,平均39.5岁;左侧11例,右测6例.根据Letournel-Judet分类:前壁骨折2例,前柱骨折6例,前柱伴后方半横形骨折4例,双柱骨折3例,T型骨折2例.采用单一髂腹股沟下入路8例,髂腹股沟下+Kocher-Langenbeck(K-L)联合入路9例.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4~24个月,平均8.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4周,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医源性坐骨神经或股神经损伤发生.3例患者发生Brooker Ⅰ级髋关节周围异位骨化,5例出现无症状的髂前上棘截骨处骨赘形成.根据Matta髋臼骨折复位标准:解剖复位12例,满意复位5例.按照髋关节功能的d'Aubigne和Postel标准:优13例,良3例,可1例.结论 髂腹股沟下入路可提供扩大的髋臼前壁、内侧壁及髋关节前方结构的手术显露,有利于累及髋臼前方和内侧壁或合并髋关节前方结构损伤的髋臼骨折的手术操作,对于经典的髂腹股沟入路是一良好的改进和补充.  相似文献   

19.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方法 21例骨盆骨折,Tile分类:B型11例,C型10例。分别采取前方髂嵴入路或髂腹股沟入路行切开复位,用钢板螺钉固定骶骨、髂骨及耻骨的骨折或脱位。采取后方髂后上嵴旁入路,用骶骨棒固定骶骨骨折。结果随访1~1.5年,21例均获骨性愈合,恢复原有工作,X线平片评价:17例良好,4例差。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芦山地震中骨盆骨折伤员的伤情特点及救治措施. 方法 2013年4月20日至5月3日共收治23例地震伤所致骨盆骨折患者,男12例,女11例;年龄24 ~ 81岁,平均48.9岁.致伤原因:重物压砸伤10例,高处坠落伤8例,摔伤5例.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A型10例,B型6例,C型7例.合并伤:失血性休克4例,男性尿道损伤l例,胸部损伤5例,颅脑损伤2例,其他部位骨折16例.分析此23例患者的伤情特点及治疗方式选择. 结果 5例摔伤患者骨折均为A型,平均年龄为74.7岁.8例高处坠落伤患者骨折Tile分型:A型2例,B型3例,C型3例;平均年龄为36.4岁.10例重物压砸伤患者骨折Tile分型:A型3例,B型3例,C型4型;平均年龄为51.3岁.10例TileA型骨折患者均行保守治疗.6例Tile B型骨折患者中,3例行保守治疗,3例采用手术治疗:2例经导航引导下行微创固定,l例经Stoppa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7例Tile C型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4例经导航引导下行微创固定,1例经髂窝入路联合Stoppa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2例经髂窝入路联合髂腹股沟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结论 地震中骨盆骨折的受伤机制、骨折类型、合并伤及治疗均有其自身特点,应根据不同的骨折特点结合医疗资源采取个体化的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